首页 理论教育 汉传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与发展

汉传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与发展

时间:2024-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为白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汉传佛教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形成区域性较强的宗教文化圈,却为民族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汉传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与发展

6.汉传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与发展

云南的白族拉祜族,广西的壮族毛南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的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汉传佛教的流传地区。

流行于云南白族地区的佛教,主要属于大乘佛教的密宗。早在盛唐时期,佛教就传入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地区。贞观六年(632年),唐王朝曾派大将尉迟敬德于南诏建大理崇圣寺。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印度僧人赞陀崛多经西藏来到南诏,受到南诏王细奴逻的崇敬,被封为国师。在上层势力的支持下,他大力建造佛寺,广招白族门徒,使佛教密宗战胜了当地的巫教和道教,从而在白族地区蓬勃兴起。白族人称这种印度密宗为阿吒力教。

阿吒力教在白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传承演变,已成为汉传佛教的一支,在各方面都不同于原先的印度密宗。阿吒力教的特点是佛巫合一,它吸收了当地彝、白、汉民族的原始宗教的某些神、咒术、礼仪和信仰,不断充实和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成为适应当地民族社会生活的宗教。阿吒力僧擅长各种祈福除灾的巫术密法,以迎合世俗群众的精神需求。

阿吒力教还与儒家思想相交融,成为“二教合一”。宋以后,从文人士大夫到一般百姓都很强调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信奉阿吒力教的白族及部分汉族、彝族人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阿吒力教的教徒除读《金刚经》外,还读儒家经典;他们设坛讲佛经,亦讲“三纲五常”,故民间又把阿吒力僧称为“儒僧”。

拉祜族先民狩猎图(清代绘画)

阿吒力教传入南诏不久,汉传佛教也从中原传入南诏。尤其是元朝设置云南行省后,汉地佛教各宗派陆续传入白族地区,其中禅宗的势力较大,也受到了执政者的支持,因而时常排挤和融合阿吒力教。在禅宗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阿吒力教内部也开始分化,一部分教徒与禅宗融合,成为禅宗的附庸;另一部分教徒在失去自己的寺庙之后,被迫转入乡村,娶妻生子,世代家传。

阿吒力教的迷信色彩较浓,给白族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白族地区原来流行的原始宗教迷信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更大。相比之下,包涵哲学、文学、艺术等丰富内容的佛教文化要先进得多。佛教为白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这就是佛教能在白族地区长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初,大理僧人杨德渊和他的门徒到拉祜族地区传播汉传佛教,由于佛教不排斥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是与其糅和在一起,所以很快就在拉祜族地区流传开来,后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普遍信仰。各地多在村寨上方建造佛寺,称“佛房”,佛房的总管称“佛主”。由于拉祜族信徒只信奉传说中的“厄萨”,不信奉释迦牟尼,故大多数佛房都不塑佛像。佛教首领结合拉祜族的社会发展特点,推行一套政教合一的“卡些”(村寨头人)制度。每年的正月初九、四月十五、八月十五,各村寨头人都要到佛房听佛主讲经论道,佛主传授安排信众生产生活的方式方法,处理各村寨之间的纠纷。佛教的传入对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地汉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如天文历法、耕作技术等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拉祜族地区,大大提高了拉祜族地区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佛教严格规定信徒不准抽大烟、不喝酒、不吃牛肉、不杀人放火、不偷不骗、不吵架、不赌博、不调戏妇女,这对当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壮族民间神

拉祜族当时处于从游耕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阶段,长期受清王朝及外族领主土司的压迫,佛教多次组织发动信众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佛教组织既是政治、经济的领导机构,又是指挥反抗清王朝起义斗争的军事组织。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多次派兵镇压,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其势力大大削弱。

唐宋时期,汉传佛教大规模地传入广西壮族地区。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很快成为壮族人民的普遍信仰。寺庙内除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外,还供奉壮族自己的神,如龙神、火神等。其宗教团体是以师父为核心的小团体,各地互不相属,没有严格的戒律,寺庙内没有和尚,却出现了一种“花僧”。这些花僧多数留发,娶妻生子,谓之“在家僧”。他们一般不吃素,只须每月有几天不吃牛马肉就行了。他们也做法事,挂佛像,念佛经,穿袈裟,执法器,为人授戒,超度亡灵。所诵佛经有《阿弥陀经》、《地藏经》、《金刚经》等,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每段末尾都念“菩萨摩诃沙”,因而人们又称他们为“菩萨摩”。与汉族僧人不同的是,花僧还给人占卜算命、择土安墓、做斋赶鬼。

广西北部的毛南族人信仰的汉传佛教具有毛南化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丧礼贵斋(念经超度亡灵)中。家中如果有人去世,则请“先生”若干人诵经超度亡灵。一般在室内设佛坛、挂佛像,亡者为男性则诵《金刚经》,亡者为女性则诵《血盆卷》。“先生”不剃发不住寺庙,平时在家结婚务农,有人邀请便去做法事。

此外,在湘鄂川贵交界的土家族人中,也有一些佛教信徒,但寺院不多。佛教徒不必出家,只是在举行宗教活动时按照佛教的有关仪轨进行就可以了。

由于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大乘佛教,即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流传具有三大特点:多源多流、与其他宗教相融合、佛教地方化。汉传佛教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形成区域性较强的宗教文化圈,却为民族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很多民族是信奉佛教的,如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信奉藏传佛教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这两个系统的佛教在传承、经典和信仰等方面,都与汉传佛教有着不同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