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代佛教:众长汇聚-图说中国佛教史

金代佛教:众长汇聚-图说中国佛教史

时间:2024-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宣宗、哀宗时期,这种倾向更为严重,使得金代的佛教教团因滥杂而腐败,终于日趋衰退。总的说来,金代佛教是相当兴盛的,这主要是由于女真人善于继承原有的佛教文化。金代佛教文化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大藏经》的刻印。总之,金代的佛教深受宋代佛教的影响,唱主角的是禅宗,三教融和的特色更加明显。

金代佛教:众长汇聚-图说中国佛教史

6.博采众长的金代佛教

1115年,女真族统治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建立了金朝。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就开始流行佛教信仰,这是从它邻近信奉佛教的高丽、渤海等国传入的。建国后,金用武力灭辽,却又继承了辽代社会盛行佛教的风尚,此后南进,占领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攻克黄河流域以至淮河以北地区。宋朝汉族地区高度发达的佛教文化给女真族统治者以极大的影响,他们在被汉化的同时也被佛化了。因此,金代佛教具有博采众长的特色。

金代的佛寺(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金代帝室的崇奉和支持佛教,开始于太宗时期(1123—1135年)。金太宗常在内廷供奉佛像,每年举办斋会,饭僧一万多人。熙宗时期(1135—1149年),金的国境已扩展到淮河以北地区,金王朝的典章制度迅速汉化,对于汉人所信奉的佛教尤其表示尊崇。金代统治者在崇佛的同时,也吸收了辽代佛教过度发展的教训,对佛教有所抑制。到了世宗继位,金代进入全盛时期(1161—1189年),开始对佛教采取有节制的保护政策,同时也加强了对佛教的管理,积极整顿佛教教团,防止僧人逃避课役,并严禁民间建寺。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财政困难,曾仿照北宋政策,利用佛教教团对于社会的影响而公开出卖度牒,用以赞助军费。但在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即行停止,仍继续实行统制整顿的方针。

章宗继位,进一步加强了对佛教的管理,禁止民间私自度僧,规定必须由官方定期定额试经度僧,如童僧一般要熟悉《法华经》、《华严经》等五部经典。又制定僧官制度,但不像辽代那样参与国政,而是专事统理管内僧众的威仪律行,以及处理教团内部的诉讼事件。章宗在位末年因财政困难,又实行公开出卖度牒、紫衣、师号和寺院名额的措施,使朝廷对佛教的管理政策缺乏一贯性。章宗以后,金王朝面临着崛起的蒙古族的威胁,为了筹措军费,滥发空名度牒。到了宣宗、哀宗时期,这种倾向更为严重,使得金代的佛教教团因滥杂而腐败,终于日趋衰退。

总的说来,金代佛教是相当兴盛的,这主要是由于女真人善于继承原有的佛教文化。金代的大部分寺院都继承辽代旧习,拥有广大的土地和富饶的资财,这主要出自王室的布施,如世宗在位期间,于燕京建大庆寿寺,曾赐沃田二十顷,钱二万贯;重建燕京昊天寺,赐田百顷,特许每年度僧十人;又修建香山寺,改名大永安寺,赐田二千亩,钱二万贯;他的生母贞懿太后出家后住东京,特为创建清永禅寺,别筑尼院,由内府给营建费三十万,寺院建成后又施田二百顷、钱百万,寺内僮仆多至四百余人,其富饶程度可想而知。另外,一部分辽代旧寺还保留着原有的经济实力,甚至还有二税户制度的遗存。二税户中,有的已随辽代贵族阶层的崩溃而得到解放,有的则沦为寺院的附属民户。到了金代中期,二税户的残余竟成为当时含有政治性的社会问题。经过世宗、章宗两度诏免二税户为民,才全部消除了这一制度。

民间对于寺院佛事的支持,仍旧沿习辽代遗风,以邑社的组织形式,集资为寺院补充粮食,并举办种种法会。如兴中府三学寺的千人邑会,就是专为维持僧众的生活而建立的,规定会员于每年十月向寺院交纳钱二百,米一斗。寺院的经济充裕了,就有财力来举办各项慈善事业,最普遍的是施药和赈饥二事。施药大都是在寺院内设置药局,以施给贫民。赈饥则在各大寺院中进行,以粮食救济饥民。

金代在佛学理论方面,以华严宗为重,在实践方面则以禅宗为主。禅宗的盛行,可以说是完全受了宋地佛教的影响。禅宗在金代的百余年间名僧辈出,始终不衰。万松行秀是金代末期最著名的禅师,他的思想特点是将儒家思想纳入禅宗教义。行秀平时的言行处处以儒家道德为标准,积极提倡以佛治心、以儒治国,他用自己的禅学实践真正沟通了儒佛二教。(www.xing528.com)

金代居士中最著名的有李屏山,他曾师事万松行秀,撰《鸣道集说》,批判宋儒的排佛论,大力宣扬佛教,主张以佛教为中心的三教调和之说,在当时影响极大。

金代佛教文化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大藏经》的刻印。由于金代文献残缺,关于这一刻藏事业未见记载,直到1934年,才在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其版本。据今人考定,全藏凡六百八十二帙,约七千卷,现存仅四千九百五十七卷。发起刻藏的是比丘尼崔法珍,她在山西省南部断臂发愿,募资翻刻北宋官版《大藏经》,并加以补充。始于熙宗皇统九年(1149年),历经二十多年,到了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这部《大藏经》才告完成,标志着民间刻印《大藏经》的巨大成就。《赵城金藏》既保存了宋刻官版《大藏经》的面貌,又补充了一些重要著述,对于佛教《大藏经》的版本、校勘乃至佛学理论各方面的研究都有极其重大的参考价值。当代编纂的《中华大藏经》就是以《赵城金藏》为底本。

《赵城金藏》

金代佛教艺术的成就也非常之高,其风格大体继承了辽代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等方面。建筑现存的有寺院、塔和经幢。金代寺院大都保存着晋唐以来的门楼廊院环布的传统形式,围墙四面设门,四隅筑角楼,和门殿廊庑相连接。与前代不同之处是在正殿后殿之间添置柱廊。金代的佛塔与辽代相比,形式上大体相似,但细部略有变化:如各层向上的比例依次缩小,基坛和初层各面雕刻不多。塔身多涂饰白色以象征国号。金代经幢大体承唐、辽旧制,其中梵字幢咒语多用梵书,年月题字用真书。经幢中制作优美的颇多,如河北正定隆兴寺东方经幢、河北卢龙陀罗尼经幢等,都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金代的木雕佛像

金代雕塑继承了唐代雕塑的风格而有所改变,如明昌六年(1195年)制作的观音菩萨木雕立像,观音菩萨的宝冠精巧华丽,冠前有半圆形屏,屏前有小化佛。面相方圆丰腴,神态较为严峻,不像唐代雕塑温柔慈祥;整体造型粗壮敦实,腰部屈曲幅度不如唐代雕塑强烈。观音菩萨全身敷彩极为鲜艳,特别是裙子和上衣的红绿对比,形成强烈的色彩效果。

总之,金代的佛教深受宋代佛教的影响,唱主角的是禅宗,三教融和的特色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