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晓晖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摘 要】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本文对中职教育的现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引进了“新双师”建设的崭新思考。
【关键词】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建设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特别是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且大有供不应求之势。而要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职业教育。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师资队伍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扩大,师资变得紧张,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知识老化,尤其是缺乏实践知识,对现代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先进生产技术了解、掌握不多,不能将这些先进技术及时、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因而也就有碍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师资问题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要建设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集普通教师素质与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素质于一体的,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各职业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以我校近年的办学经验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遵循传统模式,加强短期培训
对于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和高等院校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
(二)依托行业优势,走出去
一方面,学校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另一方面,可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吸纳企业精英,请进来
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复合型人才来担当,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色更优于普通专业人才,从相关企业将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企业精英请进来,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吸纳企业精英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培训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二是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具有工程系列中高级技术职称、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骨干做专职教师。采用这种请进企业精英的办法,既可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又可对在校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快捷有效的。
(四)优化培养模式,建基地
“双师”教育不仅是对专业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还应包括职业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技巧提高的培训。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师资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具备当教师的条件。且由于他们来自于各高校,能带来各校的风格和特色,扩大了各专业的社会信息量,是较受欢迎的后备师资群体。但是,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且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而来自企业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又缺乏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教学实践、教学基本功,专业理论需进一步强化。同时,在职教师也面临着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问题。(www.xing528.com)
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必须针对自身情况,建立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基地”师资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强化教学基本功;②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③实践能力训练。
“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可分为以培训专业理论课教师为主的区域和培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区域。理论和实践两个区域尽可能在相邻的地点,这样能使实践、实习培训中碰到的问题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实践、实训场所尽可能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培训内容也要求与生产流程及工艺挂钩,这种方式既加深了教育与实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也实现了职教师资与培训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降低培养成本,而且能扩大培训影响,提高培训效率。
(五)补充培养方式,以优带新
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充方式,“以优带新”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职业学校培养新教师的有效模式,它可以大大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常规的熟悉与适应期,同时也促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和研究。这种模式尤其对有一定理论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加速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一条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捷径。但必须注意的是,技能和资力虽是选“老”选“优”的条件,但能否承担起“师傅”的角色,还应取决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人格特征,以保障培养教师的质量和效率。在确定“以优带新”的对子后,要明确“师傅”的责、权、利,这样不仅能加强“师傅”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徒弟”产生良好的从师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带新”效果,这对新、老教师的不断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构建新模式,培养“新双师”
所谓“新双师”模式,就是中职学校教师联合体,即1+1模式:“1”(专职教师)与“1”(兼职教师)的耦合。两类人员组成教学联合体,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兼职教师的技能优势,利于达成双方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避“双师”之短,扬自身之长。
(七)实行激励机制,用政策诱导
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用好的政策进行引导呢?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所有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经费,按照学校规定予以解决;
(2)对参加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师,取得合格证书后,学校报销培训费与证书费;
(3)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在申报职称、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教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不是单靠必要的培养模式和外部知识的灌输,而是有赖于其内部强烈的成长动机、不断成长的意识和获得发展的能力,它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其自觉的行动,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随着“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不断开发与完善,职教师资队伍也必将随之健康发展和成长。
[1]董雅宏.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6(4):121~122
[2]黄斌,毛青松.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14~15
[3]曹晔.重视兼职教师的发展,构建“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27~29
[4]邬国全.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07(2下):33~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