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捷克1929~ )
米兰·昆德拉是欧美最杰出和始终最为有趣的小说家之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定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华盛顿邮报》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一部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有重大影响的著作
★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十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之一
米兰·昆德拉是捷克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小说家,也是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而且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始终在人类学的实验室中探索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被誉为“在理解社会中个人自由方面对世界贡献最大的作家”。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部20世纪难得一见的巨著,昆德拉在本书中将小说艺术与现代西方哲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政治和性两大主题的表现,深入地探索了人类的生存价值和生命的终极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他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像昆德拉那样穿透变幻莫测的政治云障,直刺人类深层本质的劣根性。在从共时性的阐述过渡到历时性的诠释中,昆德拉对生命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批判,从而接触到人类内宇宙的最核心的部分。小说问世后,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部杰作。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把空灵的诗意、哲理的探索与形象化的情节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让世人耳目一新的小说风格。
小说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与妻子离婚后,生活放荡不羁,他希望能和女性保持一种“性友谊”的关系,既能满足自己对性的渴望又不必承担生活的重负。画家萨宾娜是个毫不媚俗的女人,她理解并接受了托马斯的这个原则。
一次,托马斯到一所乡村医院会诊,在旅馆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女招待特丽莎,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地址。特丽莎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女孩,乡村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感到窒息,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久之后,特丽莎鼓起勇气来到布拉格找到了托马斯。特丽莎的到来让托马斯感到意外,但他很快就莫名其妙地爱上了特丽莎。他打破了不和别人过夜的惯例,睡在了特丽莎的身边。当他醒来时,发现特丽莎还握着他的手,这让他感到了一种快意。
特丽莎喜欢摄影,萨宾娜帮助特丽莎找到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特丽莎无意中发现了萨宾娜和托马斯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她怀着极大的嫉妒之情,从此经常在噩梦中惊醒。托马斯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和她结婚了,但是特丽莎已经被托马斯的不忠搞得虚弱不堪,她想念家乡简单的生活。苏联占领布拉格之后,特丽莎每天穿行于街道,拍摄侵略军的照片,危险的处境反而让她得到了一些乐趣。
华文精选
我们在没有被忘记之前,就会被变成一种媚俗,媚俗是存在与忘却之间的中途停歇站。
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是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的许多情感都是上帝玩弄人类的把戏,只有爱情,它是我们自己的。
托马斯带着特丽莎移居到苏黎世,特丽莎出于深爱而对他的监视让他感到了沉重的负担,而特丽莎无法生活在终日害怕失去他的惴惴不安中,她也意识到自己给托马斯带来的负担,她一个人回到了布拉格。而托马斯在特丽莎离开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负,他也回到了布拉格。托马斯的出现让特丽莎感到了快乐。
苏联攻占布拉格之后,萨宾娜移居到了日内瓦,并在那里成为大学讲师弗兰茨的情人。弗兰茨真心爱着萨宾娜,而当他离婚要娶她时,她却不辞而别了。
托马斯回国后因涉嫌反政权而受到当局的调查。但托马斯坚持不写自我批评的声明,离开了医院,到郊外的小诊所工作,后来在当局的纠缠下又沦为擦窗工人。特丽莎也因为拍摄了苏军入侵的照片而被迫离开了杂志社,无奈在一间酒吧工作,每天半夜才能回家。托马斯和特丽莎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他又恢复了从前不检点的生活。特丽莎再次感到了托马斯的不忠,她为了证实托马斯爱情与做爱是两回事的理论,与一个工程师发生了性关系。虽然得到了短暂的快乐,但她心里负担更沉重了。
最后,托马斯和特丽莎为了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他们搬到了乡下。在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终于获得了心灵上和生活上的安宁。几年后,托马斯和特丽莎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书中细致独到的心理描写、犀利准确的点评、浓淡适宜的抒情风格以及幽默而沉重的笔触,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米兰·昆德拉的移居与创作
在俄国人的坦克袭击并占领布拉格7年之后,米兰·昆德拉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国家。他和妻子把几本书和几件衣服抛掷在小汽车的后舱里,匆匆驱车到了法国。从此,作为一个移民,他开始了异邦那份孤独而平静的生活。
1984年,他出版了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下简称《生》)。从此,他作为“世界性的伟大的小说家”的地位,便变得不可动摇了。
今天,当我们评论这部小说时,往往是意识不到“移居”这一重要因素的。而实际上,它的巨大成功,是与米兰·昆德拉的移居分不开的。
当有人问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个移民感觉如何时,他说:“对于一个作家,在几个国家生活的经验是极其有益的,你只有从几个方面来观察才能理解世界。”他进一步具体化地说,他不久前在法国出版的一部作品,展示了一个特殊的地理空间:通过西欧的眼睛来看那些发生在布拉格的事件,同时以布拉格的眼睛来看在法国发生的一切。
华文精选(www.xing528.com)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正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对比,使这批作家对原先的生活状态以及它的本质,有了清晰而透彻的认识。空间距离的拉大,非但没有使原先的生活在他们的视野或记忆中远去或消失,反而使那些生活向他们节节逼近,并且变得异常明朗,昭然若揭。空间的转换,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审察视角和艺术视角。不同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强化和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思维质量。还有一点——也许这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获得了一种孤独。在异国,他们虽得到了所谓庇护和自由,但却丢失了故土的温馨和一个熟悉的群体的喧闹以及彼此间毫无障碍的精神、情绪上的交流。“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客的心境推脱不去地追撵着他们,孤独也便日甚一日地深刻起来。而正是这一深刻的孤独成全了他们。孤独使他们的目光和头脑皆变得冷静。它帮助他们去除了影响思维深度的浮躁和影响他们观察质量的迷乱。它使他们有可能在清静中进行冷峻的自我询问和反省。他们会发现,从前许多理解是浅显的,许多判断是愚蠢可笑的。当把种种与他们缠绕的关系解除,把种种功利性的目的忘却,而在寂寞中较为纯粹地进行思考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又一个思想和艺术的深度。《生》便是这种孤独的结果。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它的成就都超出了米兰·昆德拉移居前的作品。不同世界的体验,还使他摆脱了民族和国家的有限性思考。他发现了人类——人类的共同性——人类的一伙与另一伙是如此的相似!如果说他的《玩笑》还是基于对某一种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下的独特生活所进行的思考的话,那么,《生》向我们显示的是:他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家,他开!始思考人类的基本命题。面对俄国人的坦克占领他的国家这样一件最容易激起民族情绪的事件,他都不再是在一般的民族范畴(如主权、领土、民族尊严等)进行思考,却从这件特定的政治事件中看出了人类的一些基本原型。“轻与重”、“灵与肉”、“媚俗”等一系列主题,自然都不是捷克意义上的,也不是法国意义上的,而是人类意义上的。因为,他看到了所有这一切(如媚俗),都不是仅仅发生在布拉格。移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超越了似乎神圣但却常常是狭隘、肤浅的国家情调和民族情绪,而使他站到人类这样一个更高的高度。这就是《生》这样一部表面看来政治色彩很强烈的作品,却使全世界的读者都感兴趣的一个原因(人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对它所涉及的政治是忽略不计的)。 (曹文轩)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英文版封面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米兰·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幻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
——美国《新闻周刊》
昆德拉本着一个作家的道德与良知,代替历史学家见证一个黑色的时代,揭露极权主义者妄图制造无人见证的历史的险恶用心。昆德拉认定:自己的故乡是文化意义上的家园,而不是某一个狭义的地理区域。他在法国像一粒尘埃一样飘来飘去,享受着生命甜美的轻盈,感受到比在破碎的故乡还要自在许多。昆德拉不愧是一位大彻大悟的智者。
——著名学者 岳 西
轻与重
生存之轻和生存之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
所谓生存之重,指的是生活的负担和人生追求、理想、使命使人感到沉重的压力。人主动地追求生存价值,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承担自己的义务,这样的生存方式让人感到有压力。对亲人的依傍,对故土的眷恋,对友谊的诚挚,对爱情的忠贞,对社会、历史责任的承担,这一切像是地心力一样使人的行为有所依托,但有时会以戏剧性的方式让人经受选择和决定的考验,它们这时成了负担,那是一种外在和内在皆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很重,让人感到劳累、紧张和疲惫,由于不堪其重往往会产生苦恼和痛苦,甚至会怀疑或者否定这样的生存价值。
昆德拉揭示的是尴尬的人类境况,读之令人自觉尴尬,自觉局限。正是对这种尴尬和无奈的忍受铸就了作品的轻松幽默,作者因此而轻松地成为最幽默的人,一笔笔勾勒出人类境况的尴尬俳谐,从而发出接近上帝的笑声。昆德拉教会了自己怎么笑得更好。
——著名作家 黑 马
昆德拉的小说不是很前卫、很现代派,是大家都能看得懂的东西。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很现代。昆德拉是很深刻的作家,他的小说里不但感觉多,思考也很多,议论非常精彩,不会偏离小说情节,而且很善于运用反讽。我还没有发现中国有这种风格的作家。
——著名作家 周国平
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著名作家 莫 言
所谓生存之轻,指的是生活的享乐,心灵的安宁,让人感到自由散漫,感到空虚无聊。人主动地躲避生活的压力,主动放弃人生使命,轻蔑别人所重视的理想、崇高等等,不为名利所累,也不为义务所累,游戏人生,玩弄人间的一切。这当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轻——这种层层消解之后无重力吸引或牵制的感觉,它既可能让人自由不拘,又可能产生无所依凭的空虚和惶惑。有时,轻是反叛失去对象、行动失去目标、存在失去依据的一种感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经历了轻与重的两难抉择。遇见特丽莎之前,他在性爱领域里如同唐璜般自由自在,他不受任何限制地享受着存在的自由也就是“轻”,责任、嫉妒等沉重的因素是他不愿体验的。然而,经历了政治上的坎坷、夫妻间的冲突之后,他越来越认识到“重”的东西的价值,也越来越认识到“轻”之虚渺。最重要的是,他发现特丽莎最终占据了他的记忆与激情,“轻”终于让位于“重”,他与特丽莎日趋和谐。
存在之轻,是萨宾娜这个人物的特点。她是背叛的象征和符号,她的人生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大量降临她的不是重负,而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她选择自由的无拘束的职业,对男女关系也视为一种享受,她不愿意让性爱约束对方,也不在意对方是否有新欢,所以她发现托马斯和特丽莎的关系之后并没有让嫉妒折磨自己,那是她不愿意给自己的精神带来压力。这也是她选择“轻”的一生的表现。开始时,她的背叛充满了激情和欢乐,向她展开了一条新的道路,通向各种背叛的风险,可是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样?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和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和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的,以至她会突然觉得墓地是冰冷的,有点恐惧,这种空虚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她不禁产生怀疑。轻,也是难以承受的。 (张玲霞)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引起过世界轰动的当代作家。他生逢乱世,虽然自身经历坎坷,但没有在作品中局限于对自己的苦难的表述,而是以深邃的目光直触生命的本质,关于生命的轻和重、灵与肉、媚俗和抗俗、自由和责任……的两难抉择,是所有人面临的困惑和应该去深入思索的问题。
米兰·昆德拉(1929~ )
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是一位有名的钢琴家。中学毕业后,昆德拉考入查理大学哲学系,并在大学期间加入共产党。他的学习时断时续,未能毕业。受家庭的影响,他曾拜师学过作曲,并毕业于艺术学院电影专业。在做过工人、爵士乐手之后,昆德拉最终选择了电影与文学事业。20世纪50年代,由于斯大林的个人错误,中欧共产主义运动的畸变,捷克被卷入巨大的政治旋涡中,开始了党内一连串肃整运动……昆德拉和他的同龄人饱尝幻灭之苦。昆德拉始终在艺术领域里摸索,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从事过音乐、剧本、美术、电影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初,昆德拉开始以诗人的身份登上了文坛。20世纪60年代,昆德拉在布拉格高级电影学院担任教授,曾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捷克电影的实验和研究工作。这时,捷克国内发生了一场壮观的反抗风潮——“布拉格之春”。1967年昆德拉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一举成名。这本书连出三版都被一抢而空。1968年,前苏联占领了布拉格,昆德拉的作品遂遭到查禁。不仅如此,1970年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工作,被迫于1975年携妻子到了法国做客座教授。这时,他已经46岁了,他在捷克经历了战争风云和政治变幻,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79年11月被取消了捷克斯洛伐克国籍。
迄今为止,昆德拉共创作了近10部小说。从最早的作品集《可笑的爱情》到三部重要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笑忘书》,他始终越过人类历史的表面,追究隐藏其后的事件的本质。而著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是作者多年思考的沉淀。
昆德拉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移居法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也都首先在法国走红。近年来,昆德拉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现已出版了《缓慢》和《身份》两部小说。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昆德拉在《玩笑》中讲述了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大学生卢德维克在给女友玛格塔的明信片上开了一个嘲讽时政的玩笑,而女友却信以为真。明信片落到了大学管理者手中,卢德维克受到了审讯。让他失望的是,不仅同事泽曼尼克而且他所有的朋友都赞成开除他的党籍、学籍。而玛格塔虽然没有抛弃他,却让他承认他是有罪的,卢德维克没有让步。他被送进劳改军营服役。这时,只有露西的爱情使他的心灵感到慰藉。但当他渴望得到露西的身体时,她却坚决地拒绝了他,并从此消失了。多年后,卢德维克回到家乡,偶遇了泽曼尼克的妻子海伦娜。他想以勾引海伦娜来报复泽曼尼克,可后来他发现泽曼尼克已经另有新欢,他又一次陷入了无情的玩笑。最后,卢德维克在家乡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生命意义。卢德维克的梦想也是昆德拉的理想,在喧闹荒谬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
※ ※ ※ ※
海勒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领袖人物,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生活,通过对美国空军内部的专横、残暴、贪婪和人们受到的迫害的描写,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权势利欲的斗争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压迫,表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荒谬、虚伪和无奈、绝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