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外国文学:小径分岔的花园

经典外国文学:小径分岔的花园

时间:2024-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表于1941年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的代表作,其高超手法与巧妙意象在这篇小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博尔赫斯在《欧战史》242页一段历史的记载中得到灵感,写出一部迷宫般的小说,就是著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采用侦探小说的形式。博尔赫斯用“小径分岔的花园”造了一座迷宫,又借角色的口宣布“写小说和造迷宫是一回事”。《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是写命运的偶然性,深层主题却是对时间的探讨。

经典外国文学:小径分岔的花园

第46部 小径分岔的花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阿根廷1899~1986)

小说创作中,如果要我指出谁是最完美地体现了瓦莱里关于幻想与语言的精确性这一美学理想并写出符合结晶体的几何结构与演绎推理的抽象性这类作品的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博尔赫斯的名字。我对博尔赫斯的偏爱原因不仅于此,还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宇宙模式或宇宙的某一特性的模式,如无限、无数、永恒、同时、循环,等等;他的文章都很短小,是语言简练的典范;他写的故事都采用民间文学的某种形式,这些形式经受过实践的长期考验,堪与神话故事的形式相媲美。

——意大利作家 卡尔维诺

★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

★1979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奖获奖作品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之一

★百年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

博尔赫斯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智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却认为他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一位美国文学的研究者曾把美国文学分为博尔赫斯之前和博尔赫斯之后。阿根廷全国文化委员会曾拒绝授予博尔赫斯全国文学奖,到头来阿根廷文学在世界上的声名却几乎全是博尔赫斯一个人赢得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

博尔赫斯创作的表现手法受到西班牙极端主义流派和卡夫卡、爱伦·坡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超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另一种模式。发表于1941年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的代表作,其高超手法与巧妙意象在这篇小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博尔赫斯是利用哲学问题作为文学素材的作家,对时间和空间的深邃思考启发他写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结构不受时间和空间正常顺序的约束,故事在“心理时间”内展示;“迷宫”式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现实并存;镜子、迷宫、旋梯等象征物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博尔赫斯在《欧战史》242页一段历史的记载中得到灵感,写出一部迷宫般的小说,就是著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采用侦探小说的形式。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博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名德国间谍,他获得情报,英军已布置13个师的兵力向塞尔——蒙托邦一线发动攻击;英军炮兵阵地在一个名叫艾伯特的地方。余准需要将这个重要情报迅速报告给德国军队,但与此同时,一个英国特工马登上尉却正一刻不停地追踪着他。

华文精选

我在英国的树下思索着那个失落的迷宫:我想象它在一个秘密的山峰上原封未动,被稻田埋没或者淹在水下,我想象它广阔无比,不仅是一些八角凉亭和通幽曲径,而是由河川、省份王国组成……我想象出一个由迷宫组成的迷宫,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的迷宫,包罗过去和将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牵涉到别的星球。我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想象中,忘掉了自己被追捕的处境。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模糊而生机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时光,以及轻松的下坡路,这一切使我百感丛生。傍晚显得亲切、无限。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一阵清悦的乐声抑扬顿挫,随风飘荡,或近或远,穿透叶丛和距离。

这时候一本电话簿帮了他的忙,余准乘上火车逃往阿什格罗夫村,争分夺秒地赶到斯蒂芬·艾伯特博士家里。两个人聊起天来,艾伯特是一位汉学家,正在研究余准的曾祖父制造的迷宫。此时马登上尉已经追踪而来,余准掏出枪,用唯一的子弹射杀了艾伯特。马登上尉随即将他逮捕,余准被判死刑。第二天报纸报道了这则新闻,他和艾伯特的名字同时出现在报纸上。德国上司猜出余准的良苦用心,将同样名为艾伯特的小城夷为平地,余准“糟糕地取得了胜利”。

华文精选

在明快的灯光下,他的脸庞无疑是一张老人的脸,但有某种坚定不移的、甚至是不朽的神情。他缓慢而精确地朗读同一章的两种写法。其一,一支军队翻越荒山投入战斗;困苦万状的山地行军使他们不惜生命,因而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其二,同一支军队穿过一座正在欢宴的宫殿,兴高采烈的战斗像是宴会的继续,他们也夺得了胜利。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听着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惊异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为我把故事恢复原状的是一个遥远帝国的人,时间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过程之中,地点是一个西方岛国。我还记得最后的语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样在每种写法中加以重复: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铜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博尔赫斯用“小径分岔的花园”造了一座迷宫,又借角色的口宣布“写小说和造迷宫是一回事”。而下面的话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由相互靠拢、分歧、交错或永远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是写命运的偶然性,深层主题却是对时间的探讨。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学才能。

余准将近艾伯特家时,孩子们告诉他“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由此使他想起某些迷宫的做法,想起曾祖父的迷宫。余准的曾祖父彭最是云南总督,他抛弃了高官厚禄,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更伟大的小说,这部小说像一部天书,是一部自相矛盾的汇总,主人公在第三回死了,第四回又活了过来。而彭最的另一件大事就是雕刻一座微雕迷宫。可是中途他被暗杀,这座迷宫也无人发现。

艾伯特证明,彭最的两项工作实际上只是一项:迷宫就是小说,小说就是一座象征的迷宫。他将彭最的遗书交给余准,遗言中写道:“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余准一看之下便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揭示的是时间并非空间的分岔”。在他们交谈的最后,斯蒂芬·艾伯特说:“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在一个分岔里,决斗者杀死了对手,在另一个分岔里被对手杀死,在其他的分岔里则两人都安然无恙或都被杀死。正是由于这一点,彭最的小说里才“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都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就这样,彭最建造了一座艺术的迷宫,它的主题正是“时间”。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迷宫般的博尔赫斯寓言

《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一部短篇小说集中体现了作者博尔赫斯在艺术上追求新奇、独特、别出心裁的特点,以及他最热衷的关于迷宫和时间的两个话题。可以说,这个短篇是有着博尔赫斯标志的作品。小说的表层框架是一个间谍故事,充满了情节上的悬念。博尔赫斯自己评价这部小说时说,读者将目睹“一次犯罪的经过及其一切准备活动,读者不会不知道这次犯罪的动机,但却不理解——在我看来是这样——直到最后一段才会明白。”

没有比博尔赫斯更注重技巧、更具有艺术形式感的作家了。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技巧不再只是对题材进行表面润色而与作品无关的附带因素,而成了对作品风格、面貌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小说一开始,作者若有其事地使用了具体的日期、地点,仿佛在精确地描写历史。真实的历史人物,详细的地点、时间,确有其人的德国间谍鲁纳伯格、英国上尉理查德·马登,在这之中又穿插进杜撰虚构的人物、情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由此制造出一个迷宫般的小说世界。这也是博尔赫斯特有的游戏叙述手法,博尔赫斯像搭建迷宫一样搭建了这篇小说的结构。在他看来,迷宫形式是最完美的小说结构,这种结构所造成的循环性和不确定性,既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也表达了他的哲学观。 (张素玫)

流沙上的花园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一生的作品就如他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一面面镜子,互相映照直至无限,由此折射出作家眼中世界的多个折面,也包含了作家眼中自我的多重映像。相同的主题和意象在博尔赫斯的诗歌、散文、小说中重叠出现,不仅淡化了各种体裁之间的界限,而且使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反映出他所特有的对文学和人生哲理思考。《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1941年出版的短篇故事集的同名小说,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这样描述他对这篇小说的印象:“(博尔赫斯获国际出版奖之前)我本人只读过《小径分岔的花园》……尽管有着超乎其体裁所要求的生动与智力,阅读这篇小说却可以不必知道他的创作者是世界文学的一位巨人。”

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www.xing528.com)

——著名传记作家 安德烈·莫洛亚

博尔赫斯的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是这并不完全排除作品中的写实成分。博尔赫斯认为:“没有一部作品不是其时代的产物。”作为20世纪初西方社会剧变时期的见证人,个性敏感的博尔赫斯在作品里不可避免地透露出现实的印迹。《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故事背景设在一战的欧洲,战争与杀戮既是当时混乱的现实世界的直接象征,也决定了博尔赫斯认识人生的虚无主义基调。现代作家反复书写的荒原主题在博尔赫斯的虚构世界中以怪诞夸张的形式再现。叙述者余准是一个嘲弄一切的悲观主义者。他嘲弄他的雇佣者,认为他所效力的日耳曼帝国是个荒蛮的国家,认为他那个视手下的间谍为搜集情报的机器却对他们个人一无所知的德国上司“病态而又可憎”,还想象那个德国人远在柏林的办公室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显得“死气沉沉”。余准也嘲弄自己的追杀者。在英国军队服役的爱尔兰人马登在余准的证词中被描绘成一个“喧哗、轻信、快活的一介武夫”,智力迟钝然而追逐猎物锲而不舍,而他的姓名(Madden)则暗示了他致命的疯狂。余准甚至嘲弄自己在死亡游戏里的求生本能。当他预见到自己被追杀的命运并下意识地反锁上房门,或是当他希望借助手枪增添勇气时,连自己都认为是“荒谬”的。

《博尔赫斯小说集》英文版封面

小说中有一段余准检查衣袋的细节描写,衣袋里的零碎物品可以理解为暗指余准拥有(或负担)的多重自我。一枚中国古币夹杂在一把外国零钞中影射主人身在异域的处境;链表象征机械的时间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假护照和一串作废的亨伯格公寓的钥匙说明了间谍的伪装身份及行将败露的危机;只有一发子弹的手枪则昭示了持枪者杀人的使命和被杀的命运。余准清点这些物品的同时却希望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说明他厌倦并渴望摆脱所有这些混乱的身份。作为生活在混乱的社会现实之中的混乱个人,余准的情感和行为也充满矛盾。厌倦生活却又渴望生命,厌恶暴力却又使用武器,具有民族荣誉感却又缺乏道德标准。虽然余准预见到“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并告诫人们恶行导致的恶果将不可挽回,但是因为“人的声音”过于微弱而枪声却可以传得很远,最终他只能以谋杀的枪声代替微弱的人声把情报传递到柏林。

迄今为止,在英格兰和美国,我们所了解的还仅仅是扑朔迷离的小说和明澈的随笔的博尔赫斯,才华横溢的健谈者博尔赫斯,被模仿的博尔赫斯,英美的博尔赫斯……但有了一本包容完全的诗选可用,我们才得以拥有完整的博尔赫斯。在本书中我们甚至可以首次了解到博尔赫斯的本质——作为南美洲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诗人之一的博尔赫斯。

——意大利裔美国学者 迪·乔瓦尼

中国小说界和诗歌界对博尔赫斯有不同的接受,小说家们关注他的方法,而诗人们更热爱他的精神。每一个眼前的东西都被他放大,神话般的放大,从而获得了过去和历史。人们对博尔赫斯的创新评价很高,约翰·巴思称之为“后现代主义”。我认为博尔赫斯重新唤醒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它让人惊异不已,从《一千零一夜》到最现代的科学理念,纵横交错,博尔赫斯内置其中。博尔赫斯对传统文学,包括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看法。当想象力越广阔时,他越显精确,而其他人往往流于泛滥。

——著名诗人 西 川

余准枪杀无辜的艾伯特去完成一项对他本人来说毫无意义的任务,唯一的目的只是验证他的民族自豪感。余准感到先人的灵魂汇于己身,然而作为身在异邦的孤独的外乡人,他的民族意识只能通过个人意志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忽视道德准则的规范,因而是虚妄的。德国上司对这个传递情报的人的感受和他的民族漠不关心,余准被判绞刑,刑前在绝望孤独的叹息中结束了自白:“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

在个人行动的具体层面上,余准也是一个迷宫缔造者。他的迷宫就是战乱的社会现实和身在异域的个人处境,他的规则就是不可逆转的个人选择,而迷宫的中心在自述的最后一刻揭开——就是刺杀艾伯特。在整个宇宙的抽象层面上,小说描述的主要迷宫是彭最无边无际的时间花园,而《小径分岔的花园》的作者既是小说家彭最也是小说家博尔赫斯。在他们的作品里,世界的混乱是时间的混乱,而他们的虚构世界的秩序就是时间的秩序,即时间的无限循环和永恒。时间以不同面目的圆形意象反复出现:如艾伯特书房里的圆形座钟,留声机上旋转的唱片,象征涅img140和再生的青铜凤凰,仿制波斯陶器并在不同时代和地点再现的中国古瓷作品,先死而后生的彭最小说里的主人公。时间可以循环,迷宫可以失而复得,所以艾伯特不仅重建了彭最的迷宫而且发现了失传的《永乐大典》。文学也同样在时间的轮回里再生:《一千零一夜》在故事的中间因为抄写错误而无休无止地重新开始,口头文学作品由每代人补充新的章节而代代相传。

华文精选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最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绝非虚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在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博尔赫斯说:“未来不可避免而且精确,但未必发生。上帝潜伏在洞穴里。”真正的选择在于那个潜伏的上帝。然而对于博尔赫斯,上帝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时间意义上的虚无:“有一个概念是所有其他概念的腐蚀剂和毁灭者。我指的不是恶,因为恶的势力只限于伦理的范畴。我指的是无穷。”当时间成为无穷,永恒成为腐蚀一切的虚无,梦幻迷宫中的短暂秩序也便重归于无时不在的现实混乱。

不过,在彭最的小说中英雄们可以愉快地“杀戮与死去”,博尔赫斯也以同样的从容态度面对人生的虚无和诸多不幸。博尔赫斯从小视力微弱,晚年完全失明,但他却认为失明乃是一种“天赋”,是艺术家创作的“工具”。作为一生致力于文学和秩序的迷宫的缔造者,博尔赫斯知道:“没有什么是建于磐石的,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们的责任就是建造,仿佛磐石就是流沙。” (朱雪峰)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曾经担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国立图书馆馆长等职,在世界各国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和奖项。

1899年8月24日,博尔赫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医生家庭。童年受英国家庭教师教育,涉猎了大量欧美文学名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全家移居瑞士。后就读于剑桥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国语言。中学时代即开始写诗。大战结束后,随家遍游欧洲各国。在西班牙居住期间,与极端主义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公共图书馆任职,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两年后,他自费出版了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此后又相继出版了几本诗集和散文集。193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评论界的极大关注。

1941年,博尔赫斯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出版,却在次年的阿根廷全国文学奖评选中落选,引起阿根廷文学界一片抗议之声。此时,博尔赫斯的文学地位已不可动摇。1945年阿根廷作家协会为了“伸张正义”,授予他的短篇小说集《虚构集》特设荣誉大奖。

1946年,博尔赫斯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而被革除在市立图书馆的职务,派任市场家禽稽查员。他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得到知识界的声援。他愤而辞职,并得到知识界的声援。1950年他被选为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博尔赫斯(1899~1986)

1955年庇隆政府倒台,新政府特别任命博尔赫斯为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他还被选为阿根廷人文科学院院士。从此,博尔赫斯开始在世界各国收获大量荣誉。其中包括:1956年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福门托奖(与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分享),1962年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63年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大奖,1965年获得英国爵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九届诗歌奖、秘鲁太阳勋章,1968年意大利共和国勋章,1970年巴西美洲文学奖,1971年耶路撒冷奖,1973年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奖,1979年法兰西学院金质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荣誉勋章,1980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奖(与赫拉尔多·迭戈分享),1981年墨西哥奥林·约利兹利奖,1982年西班牙智利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84年意大利大十字骑士勋章。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布罗迪报告》、《沙之书》,诗集《诗人》、《影子的颂歌》、《老虎的金黄》、《深沉的玫瑰》等。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书与笔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与孀居的埃尔萨·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助手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然而5个星期之后,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便在日内瓦逝世。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在博尔赫斯一篇序言中写道:“首先,我把自己看成一个读者,其次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一个散文作家。”这里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概念,包括散文和小说;尽管博尔赫斯的小说已经是全世界所公认的经典,他本人却将诗歌创作排在最前面。浙江文艺出版社《博尔赫斯全集》中的诗歌卷将他的诗歌生涯以汉语再现,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认识一个作为诗人的博尔赫斯。

※ ※ ※ ※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以想象诡谲,风格多变,擅长杂糅实际和幻想以及抽象的哲学和科学观念,并诉诸具体生动的叙事方式呈现,而闻名国际文坛。他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堪称小说中的瑰宝,为培养人们的文学想象力、为人们了解小说的精致,提供了一个范本。这是小说,当然也是诗,是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的神灵之书。打开这部书,只能感受到一阵又一阵的轻风变幻不定,像翻开纸牌,迷失于命运和美的无限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