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探索人类灵魂的杰作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探索人类灵魂的杰作

时间:2024-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5部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喧哗与骚动》的问世,证明福克纳对人类灵魂的探索便更进了一步,深了一层。《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现代美国文学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第四章《1928年4月8日》是“迪尔西的部分”。经典导读JINGDIAN DAODU意识的流动与主题的升华《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之作,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代表作,作家倾注了许多心血,也是他最钟情的作品。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探索人类灵魂的杰作

第45部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1897~1962)

《喧哗与骚动》的问世,证明福克纳对人类灵魂的探索便更进了一步,深了一层。福克纳探索的是人类的崇高与自我牺牲的力量、权力欲望、贪婪、精神的贫困、狭隘的心胸、可笑的固执、苦恼、恐惧以及堕落的种种过失。作为一个追根问底的心理学家,他是不可逾越的大师,就在世的英美作家而言,福克纳的同行们既无他的神奇想象力,也无他塑造人物的天才。

——美国著名评论家 古斯塔夫·哈尔斯特龙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20世纪文学的里程碑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之一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最有影响的书之一

★百年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最有影响的意识流大师之一。福克纳的作品关注日常生活背后人与命运的关系,揭示人性的内在矛盾并因此受到世人注目,是一个表现了“时代精神”的重要作家。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以美国南方社会为表现对象,并形成了风格独具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被公认为南方文学传统的奠基人。1949年,他“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所作的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两次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两次荣获普利策小说奖。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现代美国文学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书名出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麦克白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暗示着作者对复杂人生的理解。批评家们把这本书与艾略特的《荒原》并列,认为都是为走向衰颓的物质文明所唱的一支挽歌。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1949年,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提到作为一个作家创作的首要目的是,启发“人们心灵中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喧哗与骚动》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曾说:“我对这本书最有感情。”这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手法独特的作品,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杰弗逊镇的康普生家祖上是显赫一时的望族,而到了康普生这一代已经没落,只剩下一幢破房子和一个黑奴女佣迪尔西。康普生是一家之长,他身为律师却不务正业,整天沉溺于酗酒和发牢骚中,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了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是个自私孤僻的人,她不关心家庭、儿女,而是每天无病呻吟,念念不忘自己的所谓贵族出身。康普生家有四个子女,除了昆丁以外,还有女儿凯蒂、次子杰生、幼子班吉。

小说共分四章,即“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的部分”和“迪尔西的部分”。而女儿凯蒂的故事是整个小说的中心线索。

第一章《1928年4月7日》是“班吉的部分”。这一天是凯蒂的白痴弟弟班吉33周岁的生日,通过意识流的方式叙述了凯蒂的堕落以及家族的颓败。凯蒂年轻时曾与本地一个小伙子厮混,结果未婚先孕。她不得不草草嫁给了富裕的银行家赫伯特·海德。但是后来,赫伯特发现了凯蒂的隐情,抛弃了凯蒂。凯蒂只好把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则去闯荡世界了。班吉的智力仅相当于3岁的孩子,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童年和姐姐凯蒂在一起的情景,他因为她的遭遇和自己失去了她的关怀而痛哭。

华文精选

我早就发现一个人思想僵化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死抱住自己的成败不放。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

第二章《1910年6月2日》是“昆丁的部分”。凯蒂的大哥昆丁是叙述者。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他非常敏感,对妹妹凯蒂有着很深的感情,甚至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妹妹的私通行为和草率结婚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家族的没落加重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同时,大学生活也不愉快,他因心情不好而与同学发生了纠纷。最后,精神几近崩溃的他选择了跳水自杀。

福克纳让他小说中的人物闻到了“耀眼的冷的气味”,冷不但有了气味而且还耀眼,一种对世界的奇妙感觉方式诞生了。然而仔细一想,又会感到世界原本如此。

——著名作家 莫 言

你(福克纳)创作了一系列小说,重造了密西西比州。这是20世纪文学的里程碑。这些小说以不断变换的形式,不断深化的心理洞察和不朽的人物形象(善恶普及)在现代英美小说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第三章《1928年4月6日》是“杰生的部分”。杰生是凯蒂的大弟弟,他是个实利主义者,也是康普生家唯一一个顺应潮流发展的人。姐姐的离婚使他不得不离开前姐夫的银行,他因此仇恨姐姐凯蒂。他冷酷无情,眼里只有金钱。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他的家中,他侵吞了姐姐给女儿的生活费,并且虐待小昆丁,使她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第四章《1928年4月8日》是“迪尔西的部分”。这一天是复活节,黑人女佣迪尔西是叙述者。康普生一家人发现小昆丁带着杰生的积蓄失踪了,迪尔西则带着班吉去参加复活节礼拜。杰生去报警并寻找小昆丁却一无所获。迪尔西从小生活在康普生家里,亲眼目睹了康普生家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她的忠诚、忍耐、毅力与仁爱和康普生家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她的身上,作者体现了“人性复活”的信念

1946年,福克纳为这个小说写了一个附录,作为情节的补充。杰生于1945年变卖房产,遣散了佣人,并将班吉送到了精神病院。之后因做棉花生意而发迹。凯蒂到大城市闯荡后,又有了几次失败的婚姻,最后沦为德国纳粹军官的情妇。

经典导读(www.xing528.com)

JINGDIAN DAODU

意识的流动与主题的升华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之作,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代表作,作家倾注了许多心血,也是他最钟情的作品。小说书名取自于莎士比亚《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在这一场中,主人公有一大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麦克白在梦想破灭、家破人亡时所流露出的绝望、虚无的情绪,与处于没落、解体中的美国南方子弟的心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人生如演戏,世界是荒漠”的创作思想。

《喧哗与骚动》英文版封面

《喧哗与骚动》通过对康普生家庭成员的遭遇变故和日趋颓唐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庄园主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和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覆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进行了批驳。《喧哗与骚动》的创作以美国南方大地为根基,表现了南方新旧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最富有光彩的部分是对人物内心的体验与描摹,揭示出身处困境的人的痛苦与不安、将对南方历史的追溯、反思与人物的失落、沉沦、挣扎一一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多义朦胧、内涵深远。

福克纳不但在美国,在整个西方也被认为是乔伊斯以后最突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从许多方面看,他都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及他的特殊的艺术风格使他在瞬息万变的西方文学潮流中,像一块屹立不动的孤独的礁石。

——著名学者 李文俊

《喧哗与骚动》似乎要在读第三遍时才能发出它最大的光辉。读第一遍时,大概只能注意到非常沉痛而动人的表面故事而无法了解隐伏其中的要点。读第二遍时,要慢一点,卖弄些学问,此外还得稍稍考察基督教的原始资料和其他的对比关系。然后,大约过了一段时间后,理想的第三读才会掀开小说比较丰富的内容,因为这时读者既有“童蒙未开”的第一读的新鲜活力,又加上了累积起来的、对不再隐藏着的对比关系有了更多认识时所产生的共鸣。

——著名学者 卡维尔·柯林斯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是福克纳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有评论家指出:“他是人的内心活动的挖掘者和表现者,他虽然也描绘了一些社会状况和人物的外在行动,但是他最擅长并成为自己艺术特色的还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许多情况下,他是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塑造人物与表现时代的。”(《美国现代小说家论》)人的内心世界是神秘莫测、瞬息万变的,《喧哗与骚动》在表现这方面内容时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在前三章里,作者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展示人的感受、情绪、联想等种种意识流动的痕迹,尤其是对人物的异化人性、病态心理、扭曲性格予以了充分的展示。班吉的基于精神疾患产生的混沌、错乱的痴呆型意识流,精神濒临崩溃的昆丁自杀前产生的理性色彩与绝望情绪交织的情意型意识流,满怀功利心的杰生冷静又偏执的理性意识流以立体交叉的复合方式呈现出来,多层次、多角度的意识彼此映衬、相互交融,形成了从直觉虚幻到理性明晰的全方位意识形态,使作品具备了无穷的张力

福克纳是一个善于运用神话原型的作家,他总是“试图在集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因素之大成的人类神话和现代历史之间建立一种普性的关系”。(《美国当代文学》上册)《喧哗与骚动》是他运用神话的一个范例。他以基督受难周的事件为原型,为小说安排了一个对应的神话结构,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小说中1928年的三个日期,正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难日、复活节前和复活节,昆丁自杀的1910年6月2日则是圣体节的第八天。因此,康普生家的历史便与基督受难的历史产生了关联,增添了作品寓意的普遍性和深刻性。每一章里都有与基督经历大致平行的内容,基督的圣洁、庄严正好反衬出了康普生们的卑微、萎靡,他们违背了基督临终时对门徒的告诫:“你们要彼此相爱。”爱的匮乏使家庭分崩离析,使他们陷入困境,耶稣基督的受难、复活拯救了人类,康普生们却走向了毁灭,反讽意味不言而喻。此外,夏娃的堕落引发了人类的灾难,凯蒂的堕落则导致了康普生家的覆亡;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故事与昆丁和凯蒂乱伦式的爱是对应的;小昆丁私奔出逃的情景与耶稣复活的场面是相似的……这些神话原型的运用更有利于表现南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和人类的精神危机,并将作品主题升华到探讨人类命运的高度,使作品从平凡、浅近走向了超越与永恒。 (《欧美现代文学史》)

迪尔西:人类的希望

迪尔西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人类中正直、善良、乐观、勤奋、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福克纳曾说:“迪尔西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勇敢、大胆、豪爽、温存、诚实。”这个人物是福克纳根据把他带大的黑人女仆卡莉大妈的形象塑造的。作者歌颂她的优秀品质,因为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她是小说中唯一代表健康的力量的人物,她的形象同康普生家几近病态的后代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迪尔西说:“我看见了始,我也看见了终。”在这个意义上讲,她是康普生家族历史的见证人,以异常冷静的目光审视着发生在她周围的一切。在作品附录的末尾,作者写道:“迪尔西他们在苦熬。”这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的歌颂。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演说中,福克纳再次提到了关于“忍受”的品质,他说,他相信“人不仅仅能忍受,他还能赢得胜利……因为他有灵魂,有能够同情、献身和忍受的精神”。作者把迪尔西为主人公的这一章节安排在复活节,显然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是在向读者表明,人类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人类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的。

福克纳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总感到,我所创造的那个天地在整个宇宙中相当于一块拱顶石,拱顶石虽小,万一抽掉,整个宇宙就要垮下。”是的,他的作品已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其他作品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他描写人类的精神世界,歌颂人类的美好品质,他把这看作是作家的职责。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福克纳曾说过这样一番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话。他说,作家的最终目的是要“揭示心灵里的那些古老的情感,那些古老、人类所共有的情感——爱心、荣誉感、怜悯心、自尊心、同情心和献身精神。任何小说缺乏了这些情感都将会昙花一现,都是注定要死亡的”。福克纳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揭示了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感,并通过成功地运用意识流、多重叙事角度等现代派的创作技巧使他的《喧哗与骚动》成为一部现代的经典作品而永载史册。 (刘 岩)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威廉·福克纳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文学大师,是公认的“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1897年9月25日,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纽爱尔巴尼的小镇。1902年,全家迁居到附近的奥克斯富镇。他一生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这里。他的曾祖父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他白手起家,自学成才,曾在南北战争时期组建并统领过南军的军队,并在战后修建了当地第一条铁路,而且还写过畅销小说,当选过议员。这对福克纳有很深的影响。他的祖父继承父业,继续修建了铁路,当过州议员和本地银行总裁。之后,家道开始衰落,福克纳的父亲靠开马行为生,他的软弱无能使家境更加潦倒。母亲则是一位文化素养很好的女性,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为福克纳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福克纳(1897~1962)

福克纳从小喜爱接触自然,他对打猎、骑马、钓鱼都很感兴趣。虽然没有接受太多的正规教育,但他热爱阅读文学著作,涉猎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福克纳曾参加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训练,但还没等到他赶赴欧洲,战争就结束了。回到家乡后,他创作了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并于1919年在《新共和》上发表了第一篇诗作《一个农牧神的下午》。同年,他在密西西比大学就读一年,选修法语、西班牙语和英国文学,并获得了学校授予的诗歌奖。1921年,他来到纽约。他从事过多种职业,诸如书店店员、记者、童子军教练、锅炉工、邮局职员等。192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理石牧神》。1925年,他来到新奥尔良,结识了许多文学艺术界的朋友。在小说家安德森的鼓励和帮助下,1926年,福克纳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军饷》,反映了战后青年的痛苦与幻灭感。他的第二部小说《蚊群》(1927)并没引起关注。但从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1929)开始,他形成自己独特的题材与风格,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反映美国南方贵族的兴衰荣辱,及其南方社会变迁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开端。他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其中有16部半(《野棕榈》的一半)属于“世系”。

1929至1942年,是福克纳创作的高峰期。《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没有被征服的人》(1938)、《野棕榈》(1939)、《村子》(1940)等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福克纳逐渐受到美国评论界的重视,特别是194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声望更增。50年代,他的小说频频获得国际国内文学大奖,并经常应邀去欧洲各地演讲、访问。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家乡奥克斯富,过着简朴的生活。1961年完成的小说《强盗们》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

1962年6月,福克纳坠马受伤,7月6日凌晨,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著名小说家,他和普鲁斯特、福克纳一样也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家,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驱者之一。他的巨著《尤利西斯》是他经过16年构思、7年写作所得到的伟大成果,轰动了西方文坛。小说描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到深夜2点45分的将近19个小时内,中学历史教师斯蒂芬·迪达勒斯、报纸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和妻子莫莉三个都柏林人活动经历和完整的意识过程。作者以意识流的手法通过对三个人意识活动的描写,为世人展现了一幅真实的现代都市生活画卷,并在此基础上,作者也揭示了西方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并提出了人的生活准则和价值标准。

※ ※ ※ ※

詹姆斯·乔伊斯的自传体中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通过对青年艺术家主人公斯蒂芬·德迪勒斯德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讲述了他的成长过程,揭示了现代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即走向艺术即走向流亡的命运。并且小说也表现出作者的重视客观性创作的文学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