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 戈 拉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Tagore Rabindranath(印度1861~1941)
《戈拉》称得上是史诗性作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度思想的重大问题,都得到了具体的展示;它表现了印度近代史上一代爱国主义者艰苦探索的思想历程。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教派斗争和政治斗争,汇集成波澜壮阔的图景。它既否定了对英国殖民化的依附心理,也否定了以恢复古代传统来对抗殖民化的倾向,指出了以印度教为代表的印度传统文化的弊端;提出了社会改革和宗教改革的历史任务。它是作为小说家的泰戈尔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印度近代长篇小说的里程碑。
——著名评论家 林 童
★泰戈尔最杰出的小说作品
★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著作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的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圣雄”甘地,另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
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这位卓越的诗人,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格调清新隽永,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民族风格。他的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为孟加拉和印度的新体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都是世界文学的珍宝。
泰戈尔生逢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他是一位支持民族独立的作家,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战士。他的进步思想尤其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他最杰出的小说作品《戈拉》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表达了印度人民渴望独立与自由的强烈愿望,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著作。泰戈尔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访问中国,在晚年还抱病参加印度人民对中国民族独立斗争的声援活动,因此是中国人民尊敬、热爱的一位大文豪。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为孟加拉和印度的新体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篇小说《戈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
大学毕业生毕诺业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帕瑞什先生和他的养女苏查丽妲。苏查丽妲的真挚、沉着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毕诺业是印度爱国者协会的秘书,主席是戈拉。戈拉是个狂热的印度教信徒,他热爱祖国,内心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相信存在着一个“十全十美的印度”。毕诺业却没有戈拉那样坚定的信仰,他觉得戈拉坚信的教派性的印度是虚无的。
一次,戈拉在帕瑞什先生家和哈兰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哈兰是梵社的成员,他认为孟加拉人无能,戈拉为此严厉地驳斥了他。戈拉的话引起了苏查丽妲的共鸣。她和哈兰之间存在着不成文的婚约,她很尊敬哈兰,而戈拉的出现使她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天晚上,戈拉劝说苏查丽妲到印度里边来,接受印度的一切,和印度连成一体。苏查丽妲陷入了感情的矛盾之中,她已经答应和哈兰订婚以便为梵社服务了。
围绕演戏的事情,毕诺业和帕瑞什先生的二女儿罗丽妲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这时,戈拉来到农村旅行,因为向县长抗议警察欺侮老百姓的事件而被关进了监狱。为了抗议县长囚禁戈拉,毕诺业和罗丽妲决定退出当晚在县长家的演出,帕瑞什先生并没有因此责备女儿,并且带着两个女儿去看望了戈拉的母亲安楠达摩依,苏查丽妲给安楠达摩依留下很好的印象,并衷心希望戈拉和苏查丽妲能够结合。
哈兰以维护梵社为名,到处散播谣言,恶意攻击苏查丽妲和罗丽妲,还威胁毕诺业放弃和罗丽妲结婚的打算。但毕诺业在安楠达摩依的鼓励下,向罗丽妲父母提亲了。可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必须放弃新印度教,加入梵社。这令他感到十分为难。
华文精选
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这不是一般的灵魂的结合,它使生活臻于美满,它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切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且使人的幻想具有形体,使这个形体充满了新的生命。这种结合不但加强身心的力量,它还给生活带来了一种新的乐趣。
戈拉出狱了。他反对毕诺业与印度教分手。毕诺业不顾他的反对,写了加入梵社的申请,却被罗丽妲撕毁了。戈拉对苏查丽妲说,她应该属于印度这个民族,而非梵社这个教派。苏查丽妲感到和他在一起很快乐,她越来越反感哈兰,甚至向哈兰宣称,自己是一个印度教徒,而戈拉是她的师傅。
华文精选
生活不是一条人造的运河,不能把它禁锢在几条规定好的河道之中。只要我们一旦在自己的生活中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受任何谎言的欺骗了。
见解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正做到宁静克己。谁的论点正确,谁的不正确,这有什么关系呢,内心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毕诺业和罗丽妲即将举行婚礼,只有安楠达摩依、帕瑞什先生和苏查丽妲前来帮助筹备。戈拉拒绝参加他们的婚礼。
戈拉经常到农村去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他看到了传统的等级观念造成的残酷、罪恶的后果,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织成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戈拉去找苏查丽妲,想袒露自己的感情,而不巧的是苏查丽妲不在家。戈拉感到这是神的旨意,苏查丽妲并不属于他。
戈拉决定举行印度教的涤罪礼,以洗涤狱中的不洁。而他的父亲克里什纳达雅尔却阻止了他,这让戈拉迷惑不解。当涤罪礼开始之前,戈拉的父亲告诉他,他的亲生父母是爱尔兰人这个事实。戈拉立即去见帕瑞什先生和苏查丽妲,他说:“今天我自由了!我用不着害怕被玷污或失掉种姓了……现在我真的有权为印度服务了……”
当天晚上,戈拉激动地对母亲安楠达摩依说:“您没有种姓,不分贵贱,没有仇恨——您只是我们幸福的象征!您就是印度!”
《戈拉》是一部可以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媲美的杰作,为泰戈尔奠定了现代印度首屈一指的小说家的地位。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关于泰戈尔的《戈拉》
《戈拉》是泰戈尔最杰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印度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即正统派新印度派教徒和梵社派教徒在印度民族独立问题上的斗争,赞美爱国者强烈的民族意识、饱满的爱国激情以及对祖国必获自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作者希望印度爱国者不分教派信仰、不分种姓,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团结一致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以求得印度的独立和解放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严厉批判了复古主义、教派偏见和维护种姓制度的错误观点以及脱离人民、脱离实际的倾向。
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
诺贝尔文学奖是应该赋予这位集艺术家和预言家于一身的作家的。泰戈尔在这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瑞典著名学者 厄普萨拉
我通过读长篇小说《戈拉》,了解了泰戈尔,领略了他作品的艺术魅力。从此,也迷上了泰戈尔,如饥似渴地读他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蒙古族文学史家 特·赛音巴雅尔
小说的主人公戈拉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的典型。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对于侵犯自己祖国的英帝国主义,他义愤填膺;对于那些贱视同胞、崇洋媚外的民族败类,他深恶痛绝。戈拉不但有爱国主义言论,而且还有行动。当他了解到英国殖民者的靛青种植园主残酷压榨掠夺农民、警察又施以暴行时,他不顾一切,立即去靛青种植园责骂狗腿子玛德哈夫,并对警察长提出警告,表现了不畏强暴的英雄行为。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同胞和正义,奋不顾身地与武装警察进行搏斗。被捕后,在殖民者的法庭上,他仍然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高尚的品格与民族的气节。他的爱国思想,不仅表现在一时的侠义行为上,而且表现在他有一个明确的斗争目标——争取祖国和民族的彻底独立、自由和解放,建立一个“富裕昌隆、知识渊博、正直不阿的印度”。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对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做好了为其献出一切的思想准备。然而,戈拉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是建立在印度教的基础上的,这使他在民族问题、社会问题上发生偏见,甚至走到极端:反对殖民统治,捍卫民族尊严,但对欧洲文化一律加以排斥;热爱祖国,富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但是不加分析地肯定“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甚至连阻碍祖国前进的糟粕也不容批判;他恪守教规,拥护种姓制度,竟然不惜到为反动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极力辩护等。他的偏见在与广大农民的接触中逐步得到了纠正,并深深感到种姓制度给印度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带来的危害,终于挣脱了束缚他的思想的罗网。戈拉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祖国独立和解放的思想,同时也指出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弱点。 (《外国文学手册》)(www.xing528.com)
《戈拉》的艺术技巧
泰戈尔高超的艺术技巧显然是使《戈拉》得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他塑造了各种类型知识分子的动人形象。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戈拉是泰戈尔塑造的一个印度民主主义者的典型。泰戈尔通过戈拉,明确地说明了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复古主义和种姓制度的主张。
戈拉是一个意志坚强、行动果断的人,他的同窗好友毕诺业却比较软弱。他是一个有教养的孟加拉名门子弟,他聪明好学,克己谦让,尊重妇女,不迷信宗教。泰戈尔常常利用他和戈拉的辩论来阐明自己对妇女、宗教、爱情等问题的看法。毕诺业的缺点是犹豫不决,遇事迁就,虽然终于冲破了封建枷锁,和罗丽妲结了婚,但比起勇敢坚强的罗丽妲,就显得逊色多了。
罗丽妲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印度新型妇女。她和另一位女主人公苏查丽妲的遭遇,说明了19世纪70年代印度妇女的艰难处境。不经过艰苦的斗争,休想得到自由和幸福。
《戈拉》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
——《世界近代现代史》
《戈拉》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战士戈拉的形象。他歌颂新印度教派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派主义、崇洋媚外也进行了鞭笞。
——翻译家 石 真
在年青的一代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就去找帕瑞什先生。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从容恬静的人。他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印度教腐朽的传统,也反对梵社的宗派主义。他尊重别人的信仰,尊重个人自由,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他的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泰戈尔的思想。但在这部作品里,泰戈尔多方面肯定的人物恐怕是戈拉的母亲安楠达摩依。她虽然是一个印度教徒,但并不遵守教规,不尊重封建落后的风俗习惯。她心地善良,温柔体贴;她头脑清醒,镇静坚定。她有帕瑞什先生的开明思想,但比他果断坚强。她是泰戈尔心目中理想的印度妇女。
华文精选
一个人为了尊重社会,变得心胸狭窄、故步自封,这当然是不对的——相反,社会倒应该为了尊重个人变得更加开明。因此,我决不能去挑剔那些甘愿为自己的行动吃苦的人。
此外,作者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反面人物的形象,通过他们,尖锐地讽刺了崇洋媚外的“高等印人”、渺小可笑的贪财讼棍和只会夸夸其谈、不能切切实实地做点有益工作的大学生。这样,泰戈尔就从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孟加拉的社会生活。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泰戈尔不但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动人的形象,在情节、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上也很有他的特色。
《戈拉》的故事情节是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戈拉的爱国激情促使他和殖民主义者、洋奴买办不断发生冲突,他的宗教信仰也使他和他的家属、他的内心、他的爱情不断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冲突使这部作品充满了悬念,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其次,这部小说的心理刻画也是很成功的。泰戈尔利用心理描写巧妙地暗示戈拉和苏查丽妲、毕诺业和罗丽妲之间爱情的萌芽和发展,他们的矛盾和痛苦。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对大自然的描写,不是单纯的描写,而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境。例如:戈拉和苏查丽妲长谈之后,一个人在河边漫步,作者对他那时的心境有这样一段描写:“不过,今天晚上,从满天星斗传来的信息,却以各种方式轻轻地触动他的心弦。河上水波不兴。系在码头上的船只发出闪烁的灯光。黑暗的夜色似乎全部集中在对岸树林浓密的簇叶丛中。这一带的上空,木星就像黑夜的警觉的良心,一直守望着大地……在这个秋天的夜晚,他站在河边,看着朦胧的星光,听着模糊的声音,面对着充塞整个宇宙的难以捉摸的奥秘,仿佛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读完了这部作品,作者强烈的爱国心、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诗一般的文学语言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戈尔的这部作品为世界文学的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 (刘寿康)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文学家之一。在他漫长的生命中,他满怀激情、光明、仁爱之心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深深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灵。
泰戈尔于1861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他有14个子女,泰戈尔是他最小的儿子。泰戈尔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样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经在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学习过,而他的科学、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大都是在家庭中获得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泰戈尔从小就喜欢文学,特别热爱诗歌创作。1875年,年仅14岁的泰戈尔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献给印度教徒庙会》。从此,他不断加强实践,为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78年,泰戈尔按父兄的意愿赴英国学习法律,但很快就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
1880年泰戈尔回国后开始专门从事文学活动。先后出版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集《暮歌》(1881)、《晨歌》(1883)、《画与歌》(1884)和取材于历史的戏剧《蚁蛭仙人的天才》(1881)、《大自然的报复》(1884);长篇小说《王后市场》(1881)和《圣哲国王》(1885)。
泰戈尔(1861~1941)
1886年诗集《刚与柔》的发表,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面向现实生活的时期。1890年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这一年他还将历史小说《圣哲国王》改编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的剧本《牺牲》。剧本表现了泰戈尔重视科学和进步、反对落后的习俗和宗教偏见等一贯主张。1884年至1911年,泰戈尔担任梵社的秘书。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农民的困苦生活,对现实社会有了深入了解。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先后在他主编的杂志《萨塔纳》上发表了60多篇短篇小说,都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
这一时期,他还发表了《刹那集》(1900)等5部抒情诗集、一部哲理短诗《薇思集》(1899)和《故事诗集》(1900)。他注意到对印度传统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
1901年,泰戈尔创办了一所学校,并亲自任教。1905年,英国实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泰戈尔积极参加运动。1910年发表的小说《戈拉》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同年,诗集《吉檀迦利》出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这部诗集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随后,他还发表了诗集《歌之花环》(1914)、《颂歌》(1914)、《白鹤》(1916)、《逃避》(1918)和小说《四个人》(1916)、《家庭与世界》(1916)。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创办了国际大学,并曾多次到国外访问。这个时期他出版了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1926)和一些诗篇,还有长篇小说《纠纷》(1929)、《最后的诗篇》(1929)。30年代,他出版了长篇小说《两姐妹》(1932)、《花圃》(1933)和《四章》(1934);戏剧《时代的车轮》(1931)和《纸牌王国》(1933);诗集《再一次》(1932)、《边缘集》(1938),以及访问苏联的见闻录《俄罗斯书简》(1931)等。
1941年4月,他在最后的遗言——著名的《文明的危机》中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控诉,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与世长辞。
纵观泰戈尔的一生,他的创作活动是如此宽广,这位作品浩繁的文学艺术大师,既是学识渊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也是锐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贡献,不但在印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负盛名的诗集,1913年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诗集包含103首诗,主题诗表现诗人对神的虔敬和对与之结合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它的内容十分广博,有对印度文化艺术、锦绣江山的歌颂、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亲情、生活哲理的描写,等等,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其“含义深远、清新而美丽”,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
※ ※ ※ ※
纪伯伦是享有国际声誉的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在他的代表作散文诗集《先知》中,他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 ※ ※ ※
惠特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大诗人,由300多首诗歌组成的《草叶集》是他花费毕生心血创作出的一部杰作。诗人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贯穿始终,他在创作中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现实主义画面,表现出一种健康的、时代迫切需要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与这种思想相适应,他的诗风豪放粗犷,奔放不羁,完全不受传统诗法的限制,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开一代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