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文学经典-《唐璜》介绍及分析

外国文学经典-《唐璜》介绍及分析

时间:2024-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0部唐璜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流传着关于唐璜的传说。长诗的开始描写了出生于西班牙的主人公唐璜受到风流的母亲的严格管教。事情败露后,唐璜被迫逃亡海外,开始了流浪生活。在唐璜眼里,自由高于一切。——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诗人在《唐璜》中表现了极其娴熟的技巧。

外国文学经典-《唐璜》介绍及分析

第10部 唐 璜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英国1788~1824)

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我们感到英国诗歌拥有了德国人从未取得的东西:一个古典的文雅而喜剧的风格。

——歌 德

歌德称之为“绝顶天才之作”

★一部“讽刺的百科全书

★天才诗人拜伦创作的最高峰

★一幅用永恒色彩涂抹出来的人性图画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拜伦就是这一时期在欧洲最有影响的英国诗人。歌德称拜伦是“一个天生的有大才能的人。我没有见过任何人比拜伦具有更大的诗才”。诗人拜伦在西方代表了一个时代,构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关于人的新观念。别林斯基认为拜伦是“高不可及的雄伟诗人”。俄国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都是拜伦的崇拜者。法国的雨果、拉马丁梅里美、缪塞以及德国的海涅都受到了拜伦的深刻影响。卡莱尔说,19世纪初,只有一个人能同拿破仑相比,他就是拜伦。由于他卓越的诗歌创作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主革命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因此他成为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

传世名作《唐璜》是拜伦创作的最高峰,是其作品中内容最丰富、描绘现实最深广的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唐璜在欧洲各地旅行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虽然它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但实质上这是19世纪欧洲各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幅广阔的图画。这部未完成的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作,它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反映以及浪漫主义气息使它焕发出永久性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学杰作。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曾说:“《唐璜》像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它囊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琴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拜伦通过对主人公唐璜的经历和情感的描写,对19世纪初期的欧洲现实广为反映和评论,使诗歌内容丰富而且有意义。在写法上富于变化,体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并在口语体诗歌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流传着关于唐璜的传说。传说中的唐璜是一个浮华、玩世不恭的贵族公子,17世纪法国的莫里哀和18世纪德国的霍夫曼都利用这个旧传说进行过文学创作。但拜伦还是以他所处的时代为基础对这个旧题材重新改造,赋予了主人公唐璜新的生命力。

华文精选

他们远离了世界,

但不像斗室中一个人所感到的那种孤独滋味,

海是静默的,

海湾上闪出星星,

红色的晚霞暗了,

天越来越黑,

四周无声的沙石,

滴水的岩洞

使他们不由得更紧紧地依偎,

好像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生命,

只有他们两人,

而他们将永生。

《唐璜》(1818~1823)共16章又14节,约计16000行。长诗的开始描写了出生于西班牙的主人公唐璜受到风流的母亲的严格管教。她用封建道德标准束缚着儿子,而她精心选择的品德高贵的妇人——有夫之妇朱丽亚却引诱了年轻的唐璜。事情败露后,唐璜被迫逃亡海外,开始了流浪生活。结果他所乘的船遇到风暴,漂到一个荒凉小岛,当食物极度缺乏时,人们竟然吃掉了唐璜的小狗。之后,人们又想出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个人被杀死分食。拜伦在此揭露了在欲望面前,人的狼性本质。由于唐璜的善良使他没有参与那场残忍的行动,他逃过了沉船之险,幸运地被海盗王的女儿海黛所救,而且两个人真心地相爱了。拜伦歌颂了海黛的纯真无瑕和他们之间的爱情。然而,这场美妙的爱情却以海黛的死而告终,唐璜也被作为奴隶卖到苏丹。苏丹女皇看上了唐璜,她想要利用权势使唐璜屈服,没想到却遭到了唐璜的严词拒绝。在唐璜眼里,自由高于一切。唐璜从苏丹女皇那里逃出来后,又被卷入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中。诗人描写了战争的巨大创伤和破坏,他指出这场战争不过是为了权威和荣誉而战,而并非为了自由而战。但他支持人民反对封建的暴力斗争,他要使石头也站起来反对暴君。唐璜在战争中立了功,奉命出使英国。接着诗人描绘了英国社会的生活图景。如果说拜伦在表现爱情的时候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他对英国社会的表现则体现出作者现实主义艺术成就。他在诗中表现了英国的文学界、议会、上流社会等很多方面,揭露了欧洲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质。诗人塑造了上层人物阿孟德维尔公爵夫妇的形象,详细描写了他们所过的悠闲奢侈的寄生生活,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堕落,表现了对他们的轻蔑。

他(拜伦)这部诗歌作品(《唐璜》)的目的不仅是要歌颂,而且是要在真理的白光照耀下描述和展示人世间的大事——爱情和战争、海上和陆地上的死亡,还有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关于人的幸运的喜剧,以及有关他的激情和他的命运的悲剧。

——拜伦诗集编辑 柯尔律治

这部诗作(《唐璜》)同时具有独创和无法模仿的特点。英文中还从来没有一部像这样的作品。

——英国著名诗人 雪 莱

诗人在《唐璜》中表现了极其娴熟的技巧。诗中有对壮丽大自然的生动描绘,有对人世间各种现象的精辟评议,还插以对现实的讪笑和嘲讽。全诗如江河奔腾,气势磅礴,跌宕流畅,把丰富的思想寓于精美的艺术形式之中。按照拜伦原来的设想,唐璜应该牺牲在法国的革命斗争烈火中。他多次表示要写50章到100章,但他只完成了16章和第17章的14节,就因死亡中断了创作。

《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白兰地”与“绿茶

“恶魔诗人”之称谓起于拜伦。为了500英镑的年金而接受了“桂冠诗人”称号的骚塞,对攻击他的拜伦,名之曰“恶魔”。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云,恶魔派的实质是要破坏现存的一切,是要用革命的手段扫荡大地。

拜伦对贵族统治者的本质洞若观火。他认为,海盗比国家宰相还要强些。海盗“不过是在抽税/他和宰相所做的差不了许多;不过他比宰相谦虚,宁处身于/较低阶层,职业也更光明磊落”。对统治者之间的血腥战争,他较雨果看得透彻,从不寄希望于米里哀主教式的慈悲。他认为:“唯有革命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地扫除干净!”

唐璜自始至终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不仅表现于对海黛的忠诚,而且他从战争中救出了小女孩,细心保护,绝不玷污她的贞洁。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语)。拜伦在《唐璜》里所表现的爱是极其深广的:他爱山川大海,爱纯洁的女人,爱被压迫和被凌辱者,爱整个的人类。憎恨是对付整个丑恶世界的一个坚硬外壳,外壳破裂了,溢出来的是滔滔不已的爱之河。读一读《唐璜》中的《哀希腊》吧,你就会领悟到诗人宣称“我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世界”时,他明明是说,我太爱这个世界了。爱之至极就会对丑类的统治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哀,以致渴望早日离开这个世界。

华文精选

福哉马利亚!

祝福那一个角落

那一刻和那地方吧,

它使我常常感到(www.xing528.com)

整个大地已深深浸沉于

这如此优美、

如此温柔的时光,

晚祷的歌正冉冉上升而消失,

远处的钟楼传出低沉的音响,

玫瑰色的天空静得没有一丝风,

而树叶仿佛为祈祷声所颤动。

福哉马利亚!

这是祈祷的时辰!

福哉马利亚!

这是爱情的良宵!

罗素称拜伦为“唯我主义者”,这很有点像。在拜伦看来,没有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但由己推人,每个个体的自由都具有同等意义。拜伦对个体自由的崇拜,不是单纯的自我崇拜,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了这种理想可以牺牲个人。他在《唐璜》里批判贝克莱主教的“唯我主义”,认为大主教的“天庭仙酒”自己不敢领受。

拜伦对自己祖国的情感也是矛盾的。作为一个被祖国驱逐的流亡者,他对英国过去的美名和文化,深为景仰,但对它在现世充当的镇压自由的宪兵角色又深感憎恶。人类的自由高于民族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拜伦是他的祖国的叛徒。

《唐璜》把时间转换为空间,把历史变为地理。他在空间上的游历其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游泳,经过漫长的情感体验,在《哀希腊》这一名篇中将思想与情感升华到最高点。拜伦没有把《唐璜》写完,但可以认为,它是以自己献身于希腊自由事业的行动把这部史诗完成的。

拜伦认为自己这部作品的寓意是“不智的热情给人们内心注满了应得的痛苦”。这种不智的热情包括食(酒)欲、色欲、征服乃至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爱。爱欲的燃烧,必然给人带来痛苦。这种爱欲,犹如白兰地酒,“那火焰之河的迷人的女神,为什么你要残害我们的肝脾?也学别的仙女,折磨爱你的人?”被白兰地所苦时,拜伦就去饮清淡饮料,就是“中国的绿茶”。这种饮料没有那种火焰的灼痛却让人感伤,拜伦称中国的绿茶为“泪之仙女”。“绿茶”与“白兰地”——清淡的感喟与不智的热情——是否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象征?喝多了白兰地的人想换点绿茶;而整天喝绿茶的人却又想尝尝白兰地。作为人,对两种“饮料”的需要是否又隐喻着两种文化的某种互补关系呢? (徐耕葆)

《唐璜》——一部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 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虽然小说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

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我认为《唐璜》是我所见到的你(拜伦)的最好的作品。它是远远超过一切的最生气勃勃、最率直、最有趣和最有诗意的,每个人都和我有同感,不过他们不敢说出来罢了。

——英国著名诗人 华兹华斯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他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却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黛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

如果说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那么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的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象丰富奇特。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语言幽默洗练,在英语口语入诗方面无人可与之匹敌。

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佚 名)

《唐璜》英文版封面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上半叶的伟大诗人,英国浪漫主义的卓越代表。他那热情奔放的诗歌,曾经震动整个欧洲文坛。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在英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放荡的军官,他抛弃了妻子和年幼的拜伦。童年时代拜伦和母亲过着拮据的日子,直到10岁时,拜伦继承了叔祖的爵位和领地,生活才有所改善。拜伦先在哈鲁中学读书,后来进了剑桥大学。他喜欢研究文学和历史,也爱读游记,很早就憧憬着东方。1807年,拜伦的第一部诗集《悠闲的时光》出版了。结果受到了批评,拜伦在1809年发表了讽刺诗《苏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予以反击。

1809年,拜伦出发到东方旅行,先后访问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1811年,诗人回国。翌年发表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两章。发表后拜伦立刻名噪一时。之后从1813年到1816年,拜伦写了名为《东方故事》的6部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并构筑起“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1815年拜伦结了婚,可是婚后一年妻子突然离去。上层社会就利用这次离婚事件对他大肆攻击。拜伦被迫在1816年4月离开英国,从此再没有回来。拜伦出国后,在日内瓦遇见了雪莱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年秋天,拜伦来到了意大利。诗人很快就参加了意大利爱国志士组织的烧炭党的抗击奥国侵略的斗争。

意大利的美丽风光和异国情调,以及人民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大大激发了拜伦的诗兴,使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创作时期。

拜伦(1788~1824)

在瑞士和意大利,拜伦先后写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三、四两章。还写了长诗《锡龙的囚徒》(1816)、诗剧《曼夫雷德》(1817)、历史悲剧《马利诺·法里埃罗》(1820)以及哲学诗剧《该隐》(1821)等。

在拜伦的晚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了。1822年出版的长诗《审判的幻景》一向被认为是讽刺诗的典范。1822年神圣同盟在味罗纳召开了君主会议,决定全面镇压欧洲人民的革命运动。1823年,拜伦写了《青铜世纪》一诗,猛烈抨击神圣同盟,并揭露了这次会议的反人民反革命本质。

人们认为拜伦勋爵比任何其他诗人更像自己创造的英雄人物——即富于浪漫色彩的旅游者恰尔德·哈洛尔德;被社会摒弃的曼弗雷德;愤世嫉俗,铁石心肠的情人唐璜。虽然拜伦确曾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写了很多诗篇,但这些诗篇绝不纯粹是自传性质的。然而最能真正体现拜伦的天才的还是他的那些长诗,而不是通常在选集里作为他的代表作的那些抒情诗。拜伦一生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抒情诗,像《当我们分离的时候》、《雅典的少女》、《她行走在美的光彩中》、《我的灵魂是黑暗的》、《我瞧见你在哭泣》、《致波河》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1823年,正在创作《唐璜》的拜伦离开意大利去希腊。当他在希腊的米苏龙吉登陆时,全体居民在岸边欢迎他,要塞鸣礼炮向他致敬,军乐队奏乐。拜伦用自己的财产装备了一艘军舰,后来又招募了500名士兵,自费支付他们的军饷。他亲自指挥军队,他的高超的射击本领和大无畏精神受到部队的普遍尊敬。他以顽强的毅力,勤勉地为筹措战费,军火和其他军需品操劳。他还在不和的革命领袖们间做了许多团结工作,并且整顿了部队的纪律,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正当希腊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因淋雨患了热病,不幸于1824年4月19日逝世,年仅36岁。他死后希腊临时政府宣布他的逝世为国丧,全国哀悼三天。拜伦在希腊人民中享有极高威望,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

拜伦的心葬在希腊,遗体运回英国,但教会竟拒绝将其存放在西敏寺,最后只得安葬在诗人故乡。他逝世后,一些反动报刊继续咒骂他。但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拜伦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诗国中的拿破仑”。勃兰兑斯是这样评论拜伦的去世与希腊人的悲痛的,他说:“拜伦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希腊。对这个国家来说,它的影响就像是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天灾,其后果简直无法估量。”

拜伦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不但是才气横溢的诗人,而且是跃马持枪驰骋疆场的革命战士。他高擎在法国点燃的革命火炬,并把这熊熊的火焰携往思想和艺术的领域。最可贵的是,他从不空谈革命,而是以切切实实的工作为美好的理想奋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那热情的战斗的诗歌像锋利的匕首,刺向人间一切黑暗腐朽势力,像激昂的号角,鼓舞人民在斗争中前进。他那为了弱小民族的自由解放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当时南欧各国人民反对外族压迫的斗争。今天,他的雕像还竖立在希腊米苏龙吉的“英雄公园”的中央,受到人民的敬仰。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长诗的前两章出版后,很快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这首诗共分四章,后两章写于1816年、1818年。诗中讲述了年轻的哈罗德厌恶空虚奢靡的上层社会生活,乘船出游欧洲的经历。诗中的哈洛尔德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通过他表现了对各民族争取自由的行动的同情,和对暴君和异族统治者的抨击。这是浪漫主义文学中首次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和社会的格格不入造成的愤世嫉俗的孤独和悲哀,因此虽然诗中充满了对自由的热切呼唤,但也经常透露出一些虚无和消极。

※ ※ ※ ※

雪莱是和拜伦同时代的英国著名诗人,他是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著名诗作都收录在《雪莱诗选》中,其中《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自由颂》、《致云雀》等都是雪莱闻名遐迩、广为传颂的杰作。他的诗歌充满了斗志和激情,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对自由和革命的赞美和渴望、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