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音乐之《罗密欧与朱丽叶》

经典音乐之《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间:2024-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幕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1935年至1936年间,剧本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舞剧音乐共51曲,第一组曲共分7段,即民族舞、场面、情歌、小步舞曲、假面、罗密欧与朱丽叶、泰保尔之死。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能够被后人瞻仰,是因为该剧表现的爱情悲剧已经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经典音乐之《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40部 罗密欧朱丽叶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苏联1891~1953)

★一部永恒的经典

苏维埃政权期间产生的最伟大的舞剧

芭蕾舞剧的经典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继承并发展了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以特有的深刻抒情性和戏剧性著称于世。美妙动人、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声,复杂多样化的节奏以及雄浑壮阔、精致华丽的配器,把舞剧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时代高度。

——俄国著名音乐家 拉赫玛尼诺夫

当初谁也没想到,大逆不道的普罗科菲耶夫如今能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忠实继承者。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抒情诗人,而且是以崭新的、单纯的音乐语言来谱写作品的大师。他那些不同凡响的大胆的写法是油然而生的,不是像有些现代作曲家那样精心设计出来的。在这一点上,他和莫扎特有相通之处,是既属于自己的时代又属于后来的时代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中现代主义创作风格的外表更像是一层创作薄膜,在薄膜下面,是一颗在古典主义形式规则和浪漫主义热情中无拘无束跳动的心。

莎士比亚戏剧留给后人很多动人的故事,而被改编最多的莫过于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话剧歌剧,从芭蕾舞剧到电影电视作品,不计其数。较为著名的有古诺创作的歌剧、近年来走红的法国音乐剧,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经有许多编导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改编成多个版本,至今成为许多著名芭蕾舞团的保留作品,都曾以不同的风格感动观众。普罗科菲耶夫是当代作曲家中较为乐迷所熟悉的一个,在幼儿园时期《彼得与狼》就成为我们的音乐启蒙,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是芭蕾舞团的专利足球场上进攻的号角中也时常能听到它激昂的旋律,然而在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的大约135部作品中,这两部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他笔下的朱丽叶是我最喜爱的角色。这个角色集中表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几乎每部作品中都那么感人的色彩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气质。

——俄国芭蕾舞剧表演家 乌兰诺娃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部分引用19世纪形式,他将自己雄心勃勃的精神化为民族精神,同时又将自己的乐章化为民族的风貌。尽管他音乐中的不和谐音如层层叠瀑,但大体而言,音乐的调性仍在,这使得整部乐曲显得力透万钧、阳刚英武。

——莫斯科交响乐团大提琴手 西蒙托夫

普罗科菲耶夫不像肖斯塔科维奇甚至是柴可夫斯基那样饱受争议,在他的音乐中没有那些隐讳的影射,有的只是丰富的旋律和充满生机的创意。听他的音乐时常会有一种不安笼罩着,一种混杂着含糊不清的好奇和不规则的恐惧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了中世纪的问刑室。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普遍公认,另外在做人的道德准则方面,他也是无懈可击的。而他那部举世闻名的不朽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注定与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起永远留在世界音乐发展史的长河中,留在人们的心里。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将莎士比亚的戏剧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舞剧,是前苏联许多艺术家的愿望。由拉甫洛夫斯基编导、普罗科菲耶夫作曲和乌兰诺娃主演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首演于1940年1月11日,但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的艺术家们在基洛夫歌舞剧院艺术指导拉德洛夫(著名导演、莎士比亚学专家)的组织领导下,就已经着手这部舞剧的创作了。三幕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1935年至1936年间,剧本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舞剧音乐共51曲,第一组曲共分7段,即民族舞、场面、情歌、小步舞曲、假面、罗密欧与朱丽叶、泰保尔之死。第二组曲也分7段:蒙太欧与凯普莱特,少女朱丽叶,劳伦斯神父,舞曲,罗密欧行前在朱丽叶家中,安底列斯姑娘的舞蹈,罗密欧在朱丽叶坟旁。第三组曲分6段:罗密欧在喷泉旁,晨舞,朱丽叶,奶娘,晨歌,朱丽叶之死。由于众多艺术家的通力合作,这部舞剧才闪烁出独特的光彩。它的音乐采用了以“主导动机描绘具体角色”的创作手法,深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群众舞蹈场面也突破了过去“插图式”的舞蹈插曲,代之以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勾画”出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古老风格的“音乐风俗画”。它的舞蹈场面豪华壮观,既有波澜壮阔的广场械斗的群舞场面,又有男女主人公细腻情深、缠绵悱恻的双人舞。特别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几大段双人舞,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都作了极为精彩、深刻的描绘,如“舞会初遇”时的“一见钟情”,“阳台幽会”时的“狂热相恋”,“秘密婚礼”时的“神圣结合”,及“卧室告别”时的“难舍难分”等,都能给人以高度审美感受的满足。更由于杰出的芭蕾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塑造的朱丽叶这个充满青春诗意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给这部舞剧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能够被后人瞻仰,是因为该剧表现的爱情悲剧已经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双方家族对立,而年轻的主人公对待爱情坚贞不渝,已经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利话题”,它所表达的深刻思想为各个时代的观众所喜爱。

——《音乐殿堂》

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国际舞坛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范例之一。该剧保留了传统芭蕾的精髓,延续了莎士比亚原作中浓厚的人文色彩,同时加入了大胆绝妙的创意,其大写意式的艺术线条,真实深刻的性格塑造,情感激荡处浓墨重彩的宣泄,精巧别致的细节刻画,以及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色块置景,赋予莎翁传世经典以现代艺术特有的动感和情趣

——加拿大音乐天使女子弦乐团著名小提琴家 安琪莉

这部舞剧为走上舞台,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剧院方面的态度很暧昧,表面上说剧中大团圆的结尾不符合莎士比亚原著精神,其实是嫌他的音乐难以让人接受。正像扮演女主角的著名舞蹈家乌兰诺娃所说,当时他们不习惯其中的音乐,“简直有些害怕它”。作曲家也十分谨慎,他几乎每次排练都到场,面布愁云,一言不发。有一次,因音乐声音太弱,舞台深处听不到,角色误了上场,编导大为不满。固执的作曲家说:“您需要的是掌声,不是音乐。”演员们请他亲自上台体察,普罗科菲耶夫虽然老大不情愿,却也只好勉强为之。一上台,果然如演员所说。普罗科菲耶夫十分尴尬,连忙修改。随着排练的进展,大家日益相互了解,合作逐渐默契。演员们克服了听觉惰性之后,体会到了其音乐性格鲜明、切合舞台动作的优点,认识到角色的音乐性格生动、准确,与莎翁原作精神互相吻合。

1936年,普罗科菲耶夫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和一套钢琴组曲,在音乐会上演出并受到欢迎。直到1940年这个舞剧才在列宁格勒上演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台上的著名剧目。1944年,作曲家又由此改编了第三部交响组曲。这部舞剧剧情与同名歌剧基本相同,作品表现形式大胆、新颖、激烈而又协调,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极具视觉美感。由于这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芭蕾舞剧成功地改编了莎士比亚名作,比话剧演出有着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因此,芭蕾史学家称它是一部在“苏维埃政权期间产生的最伟大的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芭蕾舞剧的经典,更堪称世界音乐的千古绝唱。在这首乐曲里,普罗科菲耶夫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看作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以独具匠心之手,把这颗明珠制作成最美妙的雕塑,历经岁月风霜,从石头中走出生命,从神话走向现实,浑然一体,没有正反之分,万向合一,象征永恒之美。

经典赏析(www.xing528.com)

JING DIAN SHANG XI

让经典更加经典

芭蕾舞自创建至今经历了3个时期——轻灵飘逸的浪漫芭蕾、舒展优雅的古典芭蕾和激情奔放的现代芭蕾。普罗科菲耶夫便是在古典芭蕾的基础上融入自我,从而有了更大的发挥和演绎,自成一家。作为永恒爱情的经典,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数百年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而只有普罗科菲耶夫使该剧成为世界文化宝藏中经典中的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简洁,舞蹈通俗,注重剧情交代与情绪表达,它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不朽的爱情形象,以芭蕾舞的形式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其剧本结构严谨、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冲突有致。饰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员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腻深入的刻画,舞蹈则采用了传统的芭蕾形式,高雅脱俗。尤其是剧中的朱丽叶,有着女人特有的轻盈。闪烁的音乐流动,人物感情丰富,镜头、音乐别致。真喜欢看俄罗斯的艺术,因为它的背景与心态与我们是那么相近。虽然该剧在剧本和服装上还是遵从古典戏剧的形态,但在表演上已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一扫以往莎剧表演沉重的模式。

也许有人会认为该剧在舞蹈中对情爱的表达过于直白,然而舒展的肢体,汹涌的人潮,力量的展现,在节奏强烈的音乐中,给人以强大的震撼,这便是人性的艺术追求和表现,也正是这部芭蕾舞剧与众不同的魅力,因为舞蹈完全可以是抽象的,没有太多的情节。但是这部芭蕾舞剧有一个中心主题:现代人的孤独,隔绝,与人交往的恐惧以及人们渴望结成群体、渴望彼此靠近的尝试,这种尝试可以是男人对女人,女人对女人,男人对男人。于是,在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芭蕾不再是动作的表达,它被赋予了生命和激情,观众可以感受到编舞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因为浪漫源于心中。

40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观念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情而死的举动已不再为现代人所认同与效仿,但我们在欣赏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仍然会受到深深的感动。尽管早已知道了剧情的最后结果,甚至有些音乐我们都能跟着演员一同唱出来,但我们却仍然沉浸在剧情中,获得美的享受。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平淡化、世俗化,我们渴望着激情、渴望着非凡、渴望着对常态生活的超越,而这部芭蕾舞剧所表现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爱悲剧正好满足了我们的这种渴望。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普罗科菲耶夫不仅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超级神童,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上,他这样的神童也是首屈一指的。其135部作品形式广泛,从儿歌到清唱剧各种类型齐全,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前半叶西方音乐的结构形式与表现力,尤其对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钢琴曲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们的传统与20世纪音乐革新者的成果,还反映了经历革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半个世纪的社会动荡。

普罗科菲耶夫于1891年4月23日生于乌克兰的松措夫卡村(今顿涅茨克州红村),他的母亲是位钢琴家,让他在作曲和弹琴两方面的早熟天才得到及时鼓励。他还没有学好写字便开始作曲,5岁的普罗科菲耶夫,就创作出他的第一首钢琴独奏曲,9岁便开始创作歌剧《巨人》,由家里人表演。这时他从师于俄罗斯作曲家格里埃尔,其音乐才华令这位老师也大惊失色。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1904年,普罗科菲耶夫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校时,他因知识广泛、学业突出,被同学们戏称为“教授”。当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时,其充满创新思维的音乐见解,已颇为成熟。他在学习弹奏贝多芬、莫扎特的钢琴曲时,从不听教师的指点,随意发挥,经常加进自己的东西,因而常与真正的教授们发生冲突,连他的导师、著名作曲家里亚多夫都气得忍不住说:“你在音乐学院待不了几天!”但这位性情古板的老师仍然很赏识他的才能,给他的分数并不低。这个调皮学生也非常尊敬他的各位老师,在老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音乐会上,他拼命鼓掌,手都拍疼了。

1909年普罗科菲耶夫毕业于作曲班,1914年又毕业于指挥班和钢琴班,因演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获鲁宾斯坦奖。而那首以捶击般节奏著称的《西古提组曲》(1916)确立他为俄罗斯最先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古典交响曲》(1917)更显示了其模仿的天才。俄国革命期间,他离开祖国,远游海外,但后来又写了感人的《十月革命20周年康塔塔》。他先在伦敦逗留,后赴日本,1921年寓居美国,在芝加哥指挥歌剧《三桔爱》的首演。他的演奏刚健有力、充满热情,大受美国听众欢迎,连所住旅馆电梯间的黑人服务员也不无恭敬地摸摸他的双臂,连声称赞他肌肉真棒。普罗科菲耶夫当时想:“大概他把我当成拳击运动员了。”

1922年普罗科菲耶夫移居巴黎,为贾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作曲,该团上演了他的几部作品。1934年,流浪热过去后,他返回祖国,志愿做一个苏联公民。他归国后由于受苏维埃社会新生活的感染,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作品,音乐语言也从枯涩怪诞转向了清新流利。1951年,普罗科菲耶夫以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和清唱剧《保卫和平》被授予斯大林奖。1953年3月5日,普罗科菲耶夫去世。

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多产作家,重要作品几乎包括各种体裁,成就斐然。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火天使》、《赌徒》、《三桔爱》、《真正的人》等近10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等6部,交响乐7部,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和清唱剧《保卫和平》(曾被授予斯大林奖),钢琴协奏曲5部等。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年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有贯穿的情节,而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 ※ ※ ※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号交响曲《古典交响曲》写于1917年,也是他在因为俄国发生二月革命而离开祖国前的作品,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他在后来回到苏联体制下创作的作品。虽然这两首乐曲创作时间相差了快20年,但它们在音乐上的“语法”却是很接近的。在这首曲子中,普罗科菲耶夫运用了正统的音乐传统与舞蹈的元素,又与他擅长把角色很分明地表现出来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使乐曲有着很丰富的旋律、很分明的节奏、生动的对比及无与伦比的戏剧性。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古典交响曲》,是因为这部作品采用古典音乐的传统技法,配器使用双管制乐队,但采用不谐和和弦和新颖的节奏,是20世纪所谓“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范例,曾被评为“现代人所住的古镇”。曲中故意表现单纯化的形态与独特的和弦法,和当时美术界的立体派有并肩平行之感。

※ ※ ※ ※

《灰姑娘》为三幕芭蕾舞剧,曾被肖斯塔科维奇称赞为“一部使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向前进了一大步的伟大作品”。此剧作于1940年至1944年间,剧本由伏尔科夫根据法国诗人查理士·柏若特的童话故事改编,罗季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普罗科菲耶夫谱曲,1945年第一次在莫斯科大剧院公演,主演是乌兰诺娃;但最为著名的是英国编导阿什顿为芳婷创作的版本,他也是第一个采用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西方舞编,莫斯科大剧院后来也采用了阿什顿的创作。

在普罗科菲耶夫看来,他的《灰姑娘》不仅仅是个神话故事,而是要表现一个和我们一样真实的人的思想、行动、痛苦和喜悦。曲子依然继承了普罗科菲耶夫一贯的多变和讥讽的风格,并处处展示着一种倾向简约的美感:曲线、透明、光线、反复、变换、盈缺、凸凹,交替着光影、日夜、阳光和阴暗,充分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