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鸟》:经典之作-音乐经典

《火鸟》:经典之作-音乐经典

时间:2024-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9部火鸟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一首风靡世界的经典曲目★20世纪的经典佳作之一★斯特拉文斯基初试啼声之作《火鸟》为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轩然大波。而两年后,在1910年6月于巴黎首演的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得到了充分的确立。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战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火鸟》的音乐节奏俨然已进入每位作曲新秀的潜意识中。

《火鸟》:经典之作-音乐经典

第39部 火 鸟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俄国1882~1971)

★一首风靡世界的经典曲目

★20世纪的经典佳作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初试啼声之作

《火鸟》为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轩然大波。它为20世纪前半世纪所带来的震撼,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对19世纪的冲击。其后数十年间不断有世界各地的作曲家模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式韵律与响度,以至从世界各角落的音乐里,都可以听到《火鸟》别树一帜的节奏。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董 丹

20世纪的作曲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在种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创作特点是博采众长,汲取各种营养,作品题材和体裁极为广泛,从多神教古风古希腊神话,从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音乐到俄罗斯现代音乐,从中世纪法国音乐到现代美国音乐,从爵士乐到弥撒曲无不囊括。这位作曲家几乎一生旅居国外,并且始终处在20世纪各种音乐新潮的风口浪尖上,但他仍不失爱国之心,在他的音乐中仍然保持着浓郁的祖国俄罗斯的优秀传统,他的思乡之念、爱国之情充分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总是不断在变化,可是又始终讲着自己的、不曾变更的习惯语言,他不寻求却找到了对于他来说并非无关紧要的成功。作为一个音乐时代的作曲家,他创造了20世纪音乐的诸多奇迹,以至于在今天,无论是多么严肃的爱乐者,都能从他的音乐中得到乐趣。这些奇迹首先是从乐队幻想曲《烟火》开始的,正是因为听了斯氏这首不同凡响的习作,当时领导俄罗斯芭蕾剧团的贾吉列夫才想到请这位青年为他的剧团作曲。而两年后,在1910年6月于巴黎首演的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得到了充分的确立。

《火鸟》的音乐神秘而美丽,而某些场景的音响又极端火爆,演出非常成功。虽然此曲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已经引人注目地表现出斯特拉文斯基的某种倾向上的鲜明个性。复杂而强有力的节奏,充满进取精神,极富推动力量,令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音乐显得苍白。《火鸟》一出,人人都意识到又有一位大作曲家诞生了。谢幕后,作为观众的德彪西和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年轻人见了面,并对他的音乐表示赞赏。不知道德彪西是不是也意识到:从这个时候起,他的时代,他的前卫音乐,就显得比较老派些了。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芭蕾舞剧《火鸟》的剧本是由俄罗斯舞剧团的编导米哈伊尔·福金根据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传说而编写的。舞剧故事大意是:一个王子打猎时遇到了一只羽毛金光闪闪、像火焰一样美丽的大鸟。火鸟恳求王子不要打它,并给了王子一支羽毛,告诉王子今后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只要对着羽毛呼唤,它就会立即前来相助。王子放了火鸟,后来他真的遇到了困难,当他想解救一个被魔王施了魔法的公主时,因势单力薄,打不过魔王,紧急中他想到了火鸟的许诺,拿出那根金光闪闪的羽毛呼唤起来。果然,火鸟立即出现了,他们齐心协力,砸碎了一个巨大的蛋,使魔王丧失了他的魔力,最后他们救出了公主。

《火鸟》的总谱是斯特拉文斯基借助俄罗斯国民乐派风格而加以发挥的成功练习,可说是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衍生而来,尤其以《金鸡》的痕迹特别明显,只不过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任何作品都更加大胆,别出心裁。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一、引子。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漂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恐怖。二、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战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的乐句,暗示火鸟激烈、骄矜的舞蹈。三、火鸟变奏曲。这段变奏是在丰富的幻想中,由闪烁发光的弦乐器和尖刻、辉煌的木管乐器的音响构筑起来的。四、公主之舞。公主们的舞蹈温柔而抒情,采用的是俄罗斯民间歌曲的旋律。霍洛沃多舞曲的一支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背景是加弱音器的弦乐器的轻柔音响。音乐的织体清晰透明,仿佛使人进入了仙境。五、魔王卡茨之舞。在这一段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他擅长描绘怪诞异常、极其恐怖的事物之才能:强烈的切分节奏、闪耀着怪异光芒的乐队色彩、互相抵触的和声、引人注目的不谐和音等,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刻画出魔鬼卡茨及其同伙粗野、狂暴的险恶嘴脸。六、催眠曲。这是火鸟用来催眠妖魔的一段音乐,那种神秘的朦胧感、轻轻晃动的节奏、富有感染力的旋律,确实具有催眠作用。在全剧的最后,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写了一段终曲。从很弱的力度逐渐加强,直到极强,音区是从中音区开始逐渐提高,造成从朦胧神秘到逐渐明朗的音响效果,节奏也是从缓慢渐渐加快,在达到极快之后,又放慢下来,节奏拉宽,最后给人以获得胜利后无比自豪的感觉

《火鸟》的音乐节奏俨然已进入每位作曲新秀的潜意识中。富含节拍变化、几乎全部都由不谐和音组合、完全突破正统和声与旋律藩篱的《火鸟》着实是乐坛的一大突破,这使得斯特拉文斯基成为现代主义的新使徒,其被人讨论的机会甚至凌驾在理查·施特劳斯之上。

——世界著名音乐家 阿里·瓦迪

这不是一阕完美无瑕的乐曲,不过细究某些部分,却可发现它确实清澄优美,因为其中所表现的并非屈居于舞蹈之下的音乐,从中偶或可以听见节奏的罕见组合。

——法国音乐家 德彪西

在《火鸟》里,斯特拉文斯基选用的题材与俄国民间生活和古代风格密切相关;在创作手法上,承袭了俄罗斯民族乐派传统;在此基础上,又把晚期音乐浪漫派的音乐特征发展到了极致。他那大胆的、富于幻想性、创造性的音乐语言和辉煌绚丽的配器震撼人心,显示了其音乐风格的伟大力量。

——国际钢琴大师 安德·伯纳特

芭蕾舞剧《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同年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有人认为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他就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拉威尔等人并驾齐驱了。

经典赏析

JING DIAN SHANG XI

生命的赞歌

谁在烈火中飞翔?矫健的翅膀将生与死的道路划开?我在都市的冬夜眺望,犹如眺望一朵舞蹈的花,希望在激情中绽放。火鸟,都市上空穿行的吉祥之鸟,在灾难的阴影下飞翔,在月光和阳光之间激情地吟唱,死亡在侵入梦境之前死亡,让祥和在和平的生活中更加祥和,远离悲剧中的呼吸,火鸟在大地之上比涅槃的凤凰还要鲜明。

谁给众生带来诗歌的畅想?又是谁让梦幻的渴望远离废墟的创伤?火鸟,祈求于更广大的鲜花和阳光,一次次掠过翼翅下的暖巢,一次次告别爱情中的月光,飞翔,把每一次生命的飞翔充满怀想,飞翔,在上升中诞生光荣与辉煌,肉体被烈火灼伤,而灵魂却在众生的仰望中变得至高无上。(www.xing528.com)

《火鸟》,我每一次聆听你,都仿佛看见美好事物的光芒,一种献身的精神。你在烈火中飞翔,在生与死的选择中,承受着生命的重量,以高耸的头颅迎接火舌的威胁,在痛苦和微笑中完成一次思想的美学,将众生的幸福和美梦送给众生,将破碎的阳光重新组合成一幅日出的景象,像吉祥的歌声走遍大地,火鸟布施着平安之音。

为爱情而感伤,为生命而感动,为音乐而感触,斯特拉文斯基用另一种声音诠释了他的全部梦想。火鸟,一个让人激动的名字,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甚至都没有一个确切的主题。但是懂得音乐、懂得斯特拉文斯基的人,在乐曲响起的那一刻,都会情不自禁地有这样的想象:一缕冬日的阳光,初看似乎并不强烈,但当你一直被它照耀,它的热力就会慢慢透入你的身体,使你在繁华世界中被吹寒的心渐渐得到一分暖意。这融融的暖意却似乎并不是来自于窗外的阳光,而是来自你耳边的音乐。这暖意会悠悠长长地伴随着你,伴随在你的生命中,伴随在你忧伤和喜悦的每一个瞬间,伴随着你走过未来漫漫的人生。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的世界里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温情之中是些许清冷的思考。安然宁静的曲调却能够像一把利刃一般直透心底,让最柔软的部分瞬间苏醒

多少年来,热爱斯特拉文斯基的人都极推崇这首组曲,还有人说这首曲子完整而又精准地表达了斯特拉文斯基所代表的一种音乐创作思维,那是带着对生命本原的深刻而又自觉的醒悟;情感丰沛的宣泄之中,却保留着一种私密的、唯美的、迷惑而又朦胧的欢喜。

人们将永远记住斯特拉文斯基,记住他的《火鸟》,因为它的决然之美,因为那无尽无休的音符中流淌出来的对生命的认知与感动,因为灵动的心,因为音乐。

(何 清)

激荡灵魂的声音

闲来才能听音乐,我常常是在晚上万籁俱寂的时候,似乎才有整段的时间,而我也每每于此时打开我心爱的音响,聆听我最喜欢的那首乐曲——《火鸟》。闭上眼,乐声从四面八方而来,纯净安宁,好像在朦胧中见到了音乐背后的斯特拉文斯基。昏暗的灯光照在身上,懒懒地什么也不想。《火鸟》的音乐应该属于跳动不安的那种,但却能将人疏导至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达到真真正正的心情缓解。每次聆听,它总是能让我得到彻彻底底的放松,让我找回真正的自己。

《火鸟》是斯特拉文斯基最早为人所知的经典作品,这首大家一定都听过的曲子可能是20世纪音乐中最受欢迎的。在这部作品中,斯特拉文斯基大量运用俄国传统的节奏和民间旋律,创造了这首充满了神话与悲伤的音乐,构成一段故事的精彩演绎,或一段心情的静静表达,用漂亮而又充满梦幻色彩的音乐回报了广大乐迷。那种神秘、雄壮的感受让它快速地受到举世瞩目,也使斯特拉文斯基成为20世纪初声望和吸引力最高的一位作曲家。

每个暮色淡淡的夜晚,我总能感觉到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灵魂,体会与他心心交融的一刻,期待他沉稳的心跳,轻轻撞击我微微虚掩的心扉,我平静的心,盈出未曾有过的欢喜。沉湎的心情在落日余晖中尽情地欣赏着《火鸟》,此刻显得如此缤纷而且温馨,那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悲伤。

无论何时聆听,《火鸟》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对于这部最激烈、影响也最广泛的《火鸟》,我的感受是复杂的,我已记不起最早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现代音乐作品还有哪一部了。而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骚动,乃因其原始野蛮与直率,这是对19世纪欧洲文化传统的挑衅。艺术史,毕竟是需要不断的刺激的,不然,所谓的“传统”便会僵死。今天,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已作为现代派经典永远载入史册,而斯特拉文斯基这个名字,也将被我们永久地怀念。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6月17日生于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包姆,父亲为帝国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由于经常在家听其父练习演唱歌剧中的角色,因此斯特拉文斯基自幼酷爱音乐,9岁时开始正规学习钢琴,后又受和声与对位的训练。尽管如此,父母却极力阻止他从事音乐事业,并将他送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刑法哲学。斯特拉文斯基长大成人后,成为举世公认的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他在1910年至1913年间为瑟其·狄雅基列夫创作了3首俄罗斯芭蕾舞曲,为他在乐坛奠定了无可动摇的根基。1910年6月25日首演的《火鸟》是其初试啼声之作,让这位年仅28岁的青年作曲家一夕成名。

在他89年的音乐生涯中,斯特拉文斯基曾几度改变国籍、语言和音乐风格。他原为俄罗斯人,主要住在圣彼得堡,后被流放于西欧,迁居法国后主要住在巴黎,最后移居美国,主要住在好莱坞。其作品风格也可相应分为3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属于俄罗斯风格时期,颇受异国观众欢迎;中期的新古典主义作品源自西欧的音乐规范;生命的最后15年是创作短小的序列音乐作品时期。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完成了贾吉列夫约写的第三部舞剧《春之祭》。这部舞剧当年5月29日首演时,对巴黎听众的震动绝不亚于一场火山爆发。音乐中疯狂强烈的节奏、粗糙刺耳的音响,就像是对温文尔雅的芭蕾音乐传统提出挑战。台下听众立即分成支持与反对的两大阵营,争吵谩骂,甚至顾不得斯文大打出手,乱成一片。一位评论家曾对当晚的场面做过精彩的描述:“开演不久,一部分听众认为斯特拉文斯基有亵渎音乐的企图而怒不可遏,有人吹口哨,有人尖声喊,以示不满。我们这些喜欢这种音乐的人发现音乐中的言论自由受到钳制,便仗义执言提出抗议。当晚的情形,就像一场为艺术而战的生死搏斗。乐队的声音根本无法听见,舞台上的演员只能把一切置之度外,全凭感觉起舞。指挥也在大声作吼,以助演员一臂之力。我身后的一位年轻人为了听清楚,一直站立着。亏得他在骚乱中还能全身心投入欣赏,手掌合着音乐节拍不断敲着我的脑袋。我自己也沉湎于音乐之中,竟浑然未觉。等音乐停顿时,我忽然感到不对头。回身看时,他才顿有所悟连声道歉。我们两人都迷醉在忘我的艺术境界中了。”

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位严于律己的工作狂。他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早上按时做健身操,中间工作12个小时,然后下盘中国象棋算是休息。他的一位朋友曾这样描绘他的工作室:“斯特拉文斯基的写字台很像外科医生的器械台,各种不同颜色的墨水瓶都按一定的位置排列好。旁边还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橡皮、各种尺子、去墨水的褪色灵、各种铅笔、小刀,不消说,还少不了斯特拉文斯基发明的用来绘制五线谱的一种带轮小工具。各色的墨水在谱纸上都有固定的用途:一种用来写音符,另一种写第一行歌词,第三种写第二行歌词,再有几种写各种标题。此外,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写谱中的说明文字。小节线是用尺子画的,所有出错的地方都要用一种钢制的工具仔细去掉。”

斯特拉文斯基与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情趣相投,交情至笃。毕加索常赠画给他。有一次,他在国外旅行时,行李中装有一幅毕加索为他作的肖像,被海关官员发现了。毕加索的画高度抽象,几位官员颠来倒去不得其解,大为疑惑,猜想一定是一幅伪装了的秘密军事地图。斯特拉文斯基再三解释也没有用,干脆说:“您说得对,是一张图,本人面部的平面图。”结果,这幅肖像还是被忠于职守充满高度警惕性的海关官员没收了。

1971年4月6日,斯特拉文斯基在美国逝世。根据他生前的嘱托,人们将他葬于威尼斯的贾吉列夫墓地旁边。从此,他便与这位当年引他走向成功之路的恩公长眠在一起了。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1911年6月13日,《彼得罗希卡》再次让斯特拉文斯基作为欧洲音乐衣钵传人的地位稳固不少。像《火鸟》一样,《彼得罗希卡》也是一出以俄罗斯为本的芭蕾舞曲,但是其中展露了更大的信心与更臻圆熟的技巧。其中若干乐念影响了欧洲音乐发展的轨迹,尤以复调性为主。该曲里一段音乐以两种不相干的和声铺陈,C大调与升F大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所产生的效果启迪了欧洲新一辈作曲家。其后20年间,自《彼得罗希卡》衍生出来的复调实验不计其数。

※ ※ ※ ※

芭蕾舞剧《春之祭》则完全算得上是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的一场革命。此剧表现了俄国原始民族在春天向大地祭献的仪式,全剧分为两大部分:《对大地的崇拜》和《祭礼》。此曲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贾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尽管如此,这部作品通常还是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演奏的。本曲的总谱完成于1913年3月。在这部舞剧音乐中,斯特拉文斯基把传统音乐语言的各个要素炸得粉碎,从而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音乐语言。整个音乐充满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中的那种“原始主义”的情调,所以有人认为《春之祭》是“史前世界的田园曲”。这部作品开辟了现代音乐语言的先河,而成为20世纪音乐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