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 流浪者之歌
巴布罗·德·萨拉萨蒂(西班牙1844~1908)
★萨拉萨蒂的代表作
★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一部刻画吉卜赛民族的音乐杰作
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它体现的是吉卜赛人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人们可以仿佛看到吉卜赛人是怎样地流离失所,又是怎样地在临时的驻地欢乐地起舞。我热爱这样的音乐,因为它倾注着曲作者的甚至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悲怆、热情、希望和坚忍。这是伟大,这是凝重,这是沉淀,这是无与伦比。
——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大提琴手 比阿特丽斯
今天,每当说到小提琴演奏艺术,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帕格尼尼。的确,帕格尼尼以其传说中魔鬼般的技艺和他那些广为流传的小提琴作品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音乐爱好者们也许同时还会想到另一个伟大的名字——萨拉萨蒂。著名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巴布罗·德·萨拉萨蒂也是一位作曲家。恐怕没有哪一位喜爱小提琴作品的朋友会没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卡门幻想曲》,而它就是萨拉萨蒂听到比才的歌剧《卡门》后产生灵感改编创作的。当然,他所独具的个人魅力更集中体现在他的那首《流浪者之歌》中,因为整个音乐充满了吉卜赛的情调,以最真实、最直接的渲染手法突出了这个流浪民族浪漫不羁的性格,堪称一部刻画吉卜赛民族的音乐杰作,于是也有人把它叫做《吉卜赛之歌》。
吉卜赛,这个天性自由,在羁绊和束缚中凸显出与众不同的本性的古老民族,其生活方式是令许多人好奇的一种存在的方式,是许多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萨拉萨蒂以纯粹的小提琴作品的手法,倾诉了吉卜赛人流浪的艰辛、与生俱来的感伤,宛如一朵鲜花,在聆听者的心中骤然开放,也骤然凋谢。本来优雅从容的小提琴,濡染了吉卜赛人些许放浪形骸,些许洒脱不安,些许难以捉摸的神秘。每一个学习小提琴的人,热爱小提琴的人,似乎都要在某一天,对着乐谱开始练习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艰涩的技法,难以逾越的演奏障碍却没能阻止任何一个小提琴手的热情和憧憬,几乎每个人都是怀着崇拜的心情,一点一点地熟悉《流浪者之歌》的。对于萨拉萨蒂来说,一把小提琴足以展示他的音乐才华;对我们来说,他的音乐熟悉得好像一个好朋友。那些在琴弓琴弦上演绎着的浪漫旋律,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魅力,我们也可以把这种魅力归于萨拉萨蒂的音乐天赋,或者,这种力量其实仅仅就来自于小提琴。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在音乐史上,不乏刻画吉卜赛民族的杰作,《流浪者之歌》便是其中之一。它又名《吉卜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这部作品的素材来源于匈牙利吉卜赛民族音乐,它以缓慢和飞快的速度轮流出现,以表现吉卜赛民族的性格特征:哀怨忧郁,奔放豪迈。吉卜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起源于印度,是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同时个性活泼、乐观且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以最强的力度响起扣人心弦的主题,紧接着的却是精巧轻盈的装饰,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速度徐缓,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技巧性极强的变奏和反复奏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随着音乐的流动,一幅幅吉卜赛人的生活图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漫无边际的旷野、一辆辆帐篷车、缭绕的烟尘、燃烧的篝火、乌鸦在鸣叫、女郎在抽泣。旋律形象动人,萦绕耳际,牵动着听者的思绪。
第三部分只有14个小节,堪称世界上最著名的慢板主题之一,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简直是刻骨铭心。这一旋律广为人知,犹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千古名句,成为千古绝唱。
第四部分与第二、三部分和前边的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音符一如冲破堤岸的潮水,引领听者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运用各种小提琴高难技巧演奏出来的洋溢生机的音符,显露着吉卜赛人的狂欢:在夜色的天幕下,人们围成圆圈,举着火把,狂热地、尽情地歌舞。此刻,悲痛、悲愁都已无影无踪,反映出吉卜赛民族性格的另一方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经典赏析
JING DIAN SHANG XI
为音乐流浪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以吉卜赛人情感、生活为背景的乐曲。在这样一首短短不足10分钟的乐曲中,萨拉萨蒂以其精妙的笔触把吉卜赛民族的本质与特性表现出来,那感人肺腑的旋律使人听后久久难忘。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 加拉米安
《流浪者之歌》堪称一部人类艺术之苑的珍宝,它忠实地用全部音乐描绘各种激情,超越了产生它的如花似锦的世界,标志着革命性音乐至高无上的偶像音乐创作的一个伟大转折,使西班牙的音乐发展达到了顶峰,堪称一篇最为佳妙的乐曲。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许文胜
雪,洁白无瑕的雪飘洒向大地,映衬黑夜的寂寞,渐有声起,呜咽着刺穿夜幕,音声何寻,侧耳细听,竟愁肠百结,闻者动容。留声机传来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感人肺腑的《流浪者之歌》的琴声,镜头一直停留在唱机上,唱针的旋转宛如人生的轮回,吱吱呀呀的嘈杂让人介入尘世。对话从萨拉萨蒂的音乐开始,预言着流浪的路程,预言着一个人的未来。
《流浪者之歌》展现的是市井风俗画卷,它的画面是宁静的,而这是爆发前夕的宁静。声画间离效果和超现实主义运用使画面充满张力和对未知的询问。宁静的海岸,微浪起伏,渔民们望着一个个流浪汉,木讷无语。在音乐声中,萨拉萨蒂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快乐的乐曲,却让人有忧伤的错觉。而无论是它的忧伤还是快乐,都同样那么扣人心弦,使人如痴如醉。在乐曲的高潮部分,第一小提琴与乐队的紧密配合,那是飞扬,那是热烈,那是不可抑制的喷发,使得所有听到这首乐曲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为之疯狂,为之泪流满面。
——著名吉卜赛小提琴家 安塔尔·扎雷(www.xing528.com)
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小提琴家 迈克尔·拉宾
有些音乐会忽然间在人生的某个瞬间打动你,就像你不知道自己听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会忽然落泪。就像遭遇米兰·昆德拉故弄玄虚说的“利多斯特”:一个人突然洞察自身的悲惨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痛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第一次接触它,是手风琴独奏版,为了更好地理解乐曲就去听小提琴的原版演奏,只听了4个小节就被彻底地征服:小提琴的气质被音符的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神秘、伤感、优雅、不羁。正如题目所说,这是写给流浪者的曲子,一支既美妙又洒脱的曲调,穿行于时而阴郁时而光辉的一片想象的空间,进出自如,炯炯有神。第三乐章里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旋律,不少电影里主人公遭遇极大的不幸时经常能用到这段音乐,可谓是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小提琴加了弱音器,表现出一种极其悲凉的氛围,而悲到极致便是无,可以说这是吉卜赛人无声的哭泣。乐从悲生,第四段转回到极快的快板,活泼奔放,每次听到这儿的时候都想起苏菲·玛索在《路易十四的情妇》里初登场时旋转的裙角和明亮放肆的笑容,虽然她不是扮演吉卜赛人,但气质相似:能歌善舞、自由乐观。意大利流浪的音乐天才用一把小提琴宣泄出对音乐、对爱的所有激情,有一种摧枯拉朽的魔力。当时觉得萨拉萨蒂只有和小提琴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完整而夺目的,正因为有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才使后来的音乐爱好者聆听到质地像天鹅绒般爽滑而有分量、丰满而流溢着光泽的美妙弦音。这样的魔力即使是在恋爱中也不一定有。说得远了,以一句听来的话结尾吧:深夜里,萨拉萨蒂用琴弦谋杀我的耳朵。
(佚 名)
弦情飞扬
我第一次听到《流浪者之歌》是在10年以前的一个夏夜,那夜,我彻夜未眠。我不知道是这部独奏曲的音乐魅力使我感动,还是这部独奏曲所表现的流浪者的心声让我心动,或许是两者都有。自这以后,萨拉萨蒂这首《流浪者之歌》成了我常听的曲子。而每次聆听,我愈发觉得它魅力无穷,旋律中散发出的吉卜赛风格感人至深,而萨拉萨蒂的演奏把全曲的神韵充分体现了出来。由于萨拉萨蒂本人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大师,因此他的作品在演奏技巧上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他的演奏在这一方面绝对无懈可击,尤其在乐曲结尾处那些难度很大的段落,萨拉萨蒂的演奏让听者在感到无比精彩之余又产生出由衷的赞叹!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把吉卜赛人的放荡不羁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演奏中,萨拉萨蒂的琴声质朴、真切,演奏气息悠长、宽广,在乐曲高潮处的处理精致、利落。在全曲中,萨拉萨蒂的演奏无一处不体现出大家风范,他的技巧足以与任何人媲美。
在《流浪者之歌》中萨拉萨蒂还突出了吉卜赛人的悲惨与幽怨的一面,真是高潮处令人激动兴奋,凄婉处催人泪下!他以其超乎常人的小提琴技巧入木三分地表现了流浪的吉卜赛人悲惨、幽怨的一面。他的小提琴时而委婉动人地诉说,时而急风暴雨、一泻千里,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直到结束,仿佛感到自己也加入到了“流浪者”的行列中。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常人的小提琴技巧,是根本做不到这种效果的。在众多著名小提琴家中,无论在演绎的深度、小提琴技巧的运用以及令听众全身心投入等方面,至今未有任何人可以超越萨拉萨蒂。
然而,萨拉萨蒂不仅在技术上占据绝对的高度,他的风格和气质也有着超凡脱俗之处,正如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奥尔描述的:“萨拉萨蒂总是开朗的,面带微笑,并是有着高尚情怀的人。正是这一点使萨拉萨蒂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同时,别人对他是这样评价的:“演奏时,他站在那里完美得犹如一尊大理石雕像,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我们已经无缘听到萨拉萨蒂本人再次亲身演奏这首乐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佚 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萨拉萨蒂是19世纪知名的西班牙籍小提琴家,同时也是创作颇丰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乐师家庭,从小即是音乐神童,5岁随父亲学习小提琴,8岁起就公开演奏,10岁赴马德里师从萨埃斯学习。1856年他获奖学金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阿拉尔学习小提琴并在列柏班上学习和声、作曲。1859年他以出色的成绩毕业。
离开巴黎音乐学院以后,萨拉萨蒂开始了长期的旅行演出生涯。他的演奏风格轻灵飘逸、音质纯净、音色甜美、技巧完善、刻画细致。弗莱什认为他完全代表着崭新的演奏家类型。他积极宣传音乐创作的新成就,对小提琴演奏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许多小提琴演奏作品都是受了他的演奏惯例的感染,根据他的风格特点创作的。
萨拉萨蒂的全欧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870年,当他回到法国时,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小提琴大师。1876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独奏会上,他又获得了有特别意义的成功。由于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就,萨拉萨蒂曾被媒体称为天才,对此,萨拉萨蒂说:“天才?37年来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有人叫我天才?”显然,他知道,并不是什么天才或天赋就能造就一个时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而是每日坚持不懈的练习成就了他的卓尔不群和耀眼的辉煌。有几位崇拜他的阔佬要为他立一座塑像。萨拉萨蒂向别人打听:“建这座塑像要花多少钱?”人们告诉他,大约要1万比塞塔。作曲家十分吃惊:“干脆我自己站在基座上好了,只要5000比塞塔就行。”1908年9月20日,萨拉萨蒂在法国的比亚里茨逝世,享年64岁。
萨拉萨蒂(1844~1908)
萨拉萨蒂被西班牙人视为民族荣耀瑰宝,可说是继意大利“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之后,琴艺最为惊世骇俗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作为一代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不只以琴艺闻名,他所演奏的曲目也相当著名,他的音乐及璀璨绚丽的技巧常使观众目眩神迷,因此常获同时期作曲家的青睐,纷纷谱曲邀他演出,包括圣·桑、拉罗、布鲁赫、德沃夏克等人都曾为他写过小提琴作品。其中如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都题献给他,并由他首演。不过这些作品在展现小提琴演奏技巧上,还是比不上他写给自己演奏的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以西班牙传统舞曲为主题,创作了不少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小提琴曲子。他的作品总共有54首,其中《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最受喜爱的作品。
萨拉萨蒂一生没有结婚,他诚心实意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献给了小提琴演奏事业。他创作的色彩绚丽、热情似火的作品,值得更多的小提琴家演出。他还是趣味高雅的古董文物收藏家,死后把积攒下来的大部分财物捐给了艺术机构和慈善组织,把生平收藏的珍品移交给自己的故乡保存。
高挑的身材,浓浓的双眉下闪动着两颗黑亮的大眼睛,头发整齐地梳向后面,往台上一站,翩翩的风采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萨拉萨蒂巨大的表演才能和他伟岸的身材相得益彰,如同歌唱巨人夏利亚宾一样,都属于声情并茂、才华丰瞻的一代英才。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卡门幻想曲》是汇集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曲中安排有充满萨拉萨蒂特色的极为艰深的各种小提琴技巧。这一首乐曲的全称是《依歌剧〈卡门〉的主题而作的演奏会用幻想曲》。
全曲由不间断的4个部分所构成。在第一部分之前有一段序奏,是中庸的快板。钢琴以强烈的节奏奏出第四幕前奏曲的阿拉贡舞曲,然后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运用了颤音、变弦、震音、泛音等各种技巧,最后用沉静的拨奏结束序奏。第一部分,中板,钢琴以左手奏出第一幕中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小提琴则立即进入。第二部分,很缓慢的缓板,这一部分引用了第一幕中卡门所哼唱的一段旋律,由钢琴的单音开始,小提琴以十分柔弱的力度奏出旋律,然后用一连串的泛音轻轻地结束。第三部分,中庸的快板,这里用的是第一幕中著名的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首先钢琴以轻柔的伴奏奏出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然后小提琴重复这一旋律,并热烈地展开了拨奏、泛音、滑奏、颤音等各种复杂的技巧。第四部分,中板,这里引用了第二幕开始时,卡门在酒店中所唱的著名吉卜赛歌曲。小提琴突然奏出主旋律,然后逐渐加快速度,以狂热的连续震音达到了最强奏时,全曲结束。
※ ※ ※ ※
《那瓦拉》是首囊括了众多高难度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曲,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极强炫技性的双小提琴作品。它是萨拉萨蒂为表现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而亲自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之一。乐曲中运用了齐奏、重奏、乐句或段落交替演奏的形式,来表现萨拉萨蒂自己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与对曲目的理解,拉来细腻委婉,情思悠长,而且速度奇快,左手上下翻飞,展示了跳弓、拨奏、双音、装饰音、泛音等小提琴演奏技巧,令人瞠目结舌,激动人心的力量不亚于任何作品。
在《那瓦拉》中,萨拉萨蒂用他那无与伦比的琴技,以及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征服了千千万万的听者。乐曲既热力十足,亦不失诠释的独到,音色变化多端,刻画细腻,激情而又厚重,含蓄而有节制,常有令人惊喜的神来之笔。音乐的意境、音符姿态和情感的层次都尽情地展现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