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时间:2024-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证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能够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用这种先进文化去培养全体中华儿女,使广大人民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进步的道德规范和为社会为人民大众勇于献身的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黄 戴 宏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积极思想的汇合与提炼。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宝贵思想精华的总结与提升,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孔子提倡“泛爱众而仁亲”、“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反对“苛政”,宣称“苛政猛于虎”,他肯定人的意志自由,人格独立,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大丈夫精神,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提倡的“自然无为”、处世有“道”、“莫与人争”、“不为人先”等思想。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薄丧”等思想,都对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发展,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起过积极作用。

历史是发展演变的,民族精神应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民族精神作为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概括和升华,它与民族文化一样也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等思想特征。民族精神的民族性,说明这一民族与那一民族在精神风貌方面的差异。因此,一个民族要想发展,除了发扬本民族的高尚精神之外,还应当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说明民族精神的内容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因此,一个民族及其文化要想保持活力和生机,必须使民族精神符合时代的呼声和要求。民族精神的历史性,说明民族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它既被历史所认同,又要接受历史的考验与熔铸。综合民族精神的时代呼声和历史要求,它应该随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并向现代化转型。历史证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也不时出现一些“噪声”和“杂音”。有的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的歪曲中华民族历史,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正义斗争;有的丑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至于宣扬与中华民族精神相悖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奇谈怪论,以及传播封建迷信、渲染色情暴力的东西屡见不鲜。这些虽然只是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的支流,但如果任其泛滥,就会涣散人心,瓦解斗志,腐蚀和削弱我们的民族精神。面对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把亿万人民凝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近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一再谈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民族精神,他指出:“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强调“这个民族精神,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体,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可以说,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凝聚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将成为世界舞台今后一个时期的焦点。江泽民同志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可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是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方面和表现,并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需要有能够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这个先进文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能够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用这种先进文化去培养全体中华儿女,使广大人民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进步的道德规范和为社会为人民大众勇于献身的精神。只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紧密地凝聚起来,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国力。(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要全面准确的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掌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努力用这一理论回答、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要把学习理论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要联系当前实际,坚定不移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多样化,在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确价值导向,必须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和事务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观,是我们一切行为所应当和必须依照的行为准则。

第三,弘扬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中国和外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的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还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同时,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做到“洋为中用”。努力学习、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并要抵制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反对外国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众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通过积极的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更好地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大力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最后,弘扬民族精神,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内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移风易俗,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蔚然成风。”要在实践中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逐步建立全社会的“公民道德”,更加明确的体现道德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层次性的要求,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上,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责任。要大力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的腐朽的文化垃圾,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科学时报》2002年11月20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