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内涵

深入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内涵

时间:2024-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顾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题。这里的小康水平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不仅仅是提法不同,而且内涵也不同。因此,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着质的飞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紧紧依靠这样的先进文化提供智力保障。

深入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内涵

孔令华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而这就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环顾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题。

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最早源出《诗经》:“民亦涝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到本世纪末“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标志。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里的小康水平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不仅仅是提法不同,而且内涵也不同。“小康水平”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也就是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显著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以及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描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如果说,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促进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规划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在它的指引下顺利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那么,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则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从小康逐步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因此,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着质的飞跃。它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等的指标体系,单纯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亦即经济指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政治、文化、人的全面发展所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没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就没有相应的先进文化、完善的民主、完备的法制、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反之,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制完备,人民素质全面发展,又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为人类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经过十四大、十五大到十六大召开的十三年,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到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十三年来的辉煌成就就是把社会主义牢牢奠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基础上取得的。(www.xing528.com)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关系,说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建设现代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消除地区差距,消灭贫困,实现由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又要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全面、科学的诠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城乡差别缩小,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了阐述,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先讲的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先进文化,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紧紧依靠这样的先进文化提供智力保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也是符合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