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学庵中一书痴:古人读书生活揭秘

老学庵中一书痴:古人读书生活揭秘

时间:2024-07-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大诗人陆游,被梁启超称作“亘古男儿一放翁”,后人称他为小李白。一位是年近六十的老诗人,一位是少年俊才,老诗人热情地款待了陆游。这位老先生主持公道,在读了陆游的试卷后,将陆游置为第一。宋孝宗将陆游赐为进士第一,陆游总算正式有了功名,而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在书巢中时,往往宾客不至,妻子儿女不见,风雨雷雹不知,一天到晚为乱书围着,犹如一只鸟栖息在槁枝间。

老学庵中一书痴:古人读书生活揭秘

南宋大诗人陆游,被梁启超称作“亘古男儿一放翁”,后人称他为小李白。他一生作诗近万首,几乎“不教一日闲过”,因此人们都知道他作诗勤奋。然而,作诗勤奋的前提是读书勤奋,正如杜甫一样,“下笔如有神”必先“读书破万卷”,这点没有人能例外。因此,谈谈陆游的读书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

正如本书前面所说的,宋代是一个重科举重文化的朝代,陆游时虽已是南宋,但读书科举的风气仍然很盛,何况陆游出生在绍兴——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地区。陆游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父亲陆宰,官做到直秘阁——一种文史官吏,负责缮写秘藏、供御典籍图书等。传说陆游的母亲生陆游时梦见了北宋文人秦观,秦观字少游,所以陆游以秦观之字为名,而以秦观之名为字——务观。从这些看,陆游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极浓的家庭,尽管当时北方处于金人统治下,与他父亲往来的都是一些主张抗金的爱国之士。但传统习惯的影响,加上父亲为他创造了良好条件,家里藏书极富,这一些都促使陆游从小便爱上读书吟诗。他在为《陶渊明集》所作的题跋中说,他小时候,跟随父亲隐居山阴,偶见藤床上放着一部陶渊明的诗,就拿起来读。不觉读得入迷了,爱不释手,一直到天黑,甚至家里人反复叫他吃饭,他都没听见。除了陶渊明,年轻时他还喜欢读唐代大诗人岑参的作品,岑参的边塞诗风格雄奇,境界开阔,充满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气势,这对后来陆游喜欢谈抗金北伐是有影响的。有时候他从山中醉酒归来,倚卧在床上,还要叫书童朗诵给他听。后来他在回忆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时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由于从小勤读,他十二岁便能作诗文。十八岁那年,他有幸拜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隐居在上饶(今江西)茶山寺的曾幾。一位是年近六十的老诗人,一位是少年俊才,老诗人热情地款待了陆游。后来陆游又专门上茶山向曾几请教作诗的方法,曾幾对这位才华横溢又虚心好学的青年产生了好感。他教陆游最重要的心法是“文章切忌参死句”。陆游从江西诗派入手,渐渐地越写越好了,诗名也有了。像中国许多读书人一样,他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二十九岁,他满怀信心从家乡赶往临安(今杭州)参加考试。按照宋代科举制度应举考生先经过“省试”,第二年再参加殿试。以陆游的文才和名气,他是非常有希望金榜题名的。不巧,这一年参加考试的人中,有秦桧孙子秦埙。大权在握的秦桧想叫孙子通过省试,然后再通过殿试获取状元及第的美誉。当时主考官是陈子茂,他官职是两浙转运使,究竟是秉公办事、量才录取,还是慑于秦桧的权势,放秦埙一马?这是放在陈子茂面前的难题。这位老先生主持公道,在读了陆游的试卷后,将陆游置为第一。秦桧知道后果然勃然大怒,借机整陈子茂,使之险遭迫害。在第二年殿试时,秦桧借机将陆游黜落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他喜欢与抗金人士来往,喜欢谈“恢复”等,这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

遭此打击,并没有使陆游沮丧,反而使他更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有一次在和朋友的诗中写道:“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杞柳为桮棬,此岂真物性!病夫背俗驰,《梁甫》时一咏。奈何七尺躯,贵贱视赵孟。”他以古人风节自励,表示决不向当权的丞相屈服。他的诗文越写越好,有一首《临安春雨初霁》,里面有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杏花”传人皇宫,大为宋高宗所赏识,一时名满京华。不久,秦桧死了,皇帝是宋孝宗。宋孝宗将陆游赐为进士第一,陆游总算正式有了功名,而此时他已三十岁了。

由于饱读史书,又善于作诗,陆游自视甚高,眼中所见的无非俗人,加上他经常看到一些假道学假斯文者肚里实在也没有什么货色,所以养成了陆游旷达不羁的性格。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冬天,有一次陆游冒着大雪去看望他的朋友郑禹功,当时在座的有位叫妙喜的禅师,陆游并不认识他,郑禹功就向陆游介绍。谁知陆游年少气盛,根本不把这位老禅师放在眼里,他很随便地应付了一下,就在属于尊客的上座坐了下来,一点也不谦让。然后向郑禹功要酒喝起来,酒一下肚便口没遮拦地谈起来,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弄得妙喜禅师非常尴尬,未等终席径自离去了。几年以后,陆游深感自己当年太狂傲了,他想寻个机会当面向禅师道歉,而老禅师却早已谢世了。他为这事自责了好久。

陆游一生的事迹和他的诗广为人知,他一辈子想抗金恢复中原,他曾当过枢密院编修官,向皇帝提出过许多励精图治的主张,又当过镇江府通判,支持张浚抗金,但屡遭打击,被罢官还乡。家居五年,生活非常穷困。后来他任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通判,从此他与四川(蜀地)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读书生活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在四川,二是从1190年到1210年去世时在家乡山阴。

在四川时最有名的是他有了自己得意的号——“放翁”。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应他的好朋友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邀请做范的幕僚,范成大也是一名诗人,两人情谊很深,见解又差不多,唱和不拘小节,这引起了同僚的不满和议论。有一次,陆游题了一幅《侠客图》,其中有句:“赵魏胡尘十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被人弹劾,说他“恃酒颓放”,犯了谤讪朝廷之罪,结果连幕僚也当不成了。陆游一气之下索性自命为“放翁”,并为此填了一首词,其中有句云:“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在此之前,他还当过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一方面为抗金事业做事,一方面也读了不少书,买了不少书,更写了许多诗。(www.xing528.com)

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个人不幸的遭遇,常使陆游逃入书本和诗词中去。1178年宋孝宗召陆游赴临安,于是他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任地方官。离开蜀地归家时,他出峡不载一物,所有钱财“尽买蜀书以归”。他还筑起了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为“书巢”“双清堂”。在《书巢记》里他对人这样描述自己的“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他在书巢中时,往往宾客不至,妻子儿女不见,风雨雷雹不知,一天到晚为乱书围着,犹如一只鸟栖息在槁枝间。客人偶有来见他,“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可见他藏书之丰富,读书之滋味。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陆游出任礼部郎中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因不满当朝一些人的政策,抗金事业无望,常常作诗加以讽刺,结果没过多久便被弹劾,罪名是“嘲咏风月”。其实,早在宋孝宗即位不久,陆游已得罪过皇帝。那一次是宋孝宗举办内宴,与臣下嬉乐有失礼度,陆游告诉当时的参知政事张焘,张上奏劝谏。当宋孝宗知道是陆游的主意时,非常恼怒,将陆游贬出京城。这一次又见陆游写诗讽谕,当然不放过他。后来陆游说自己数次得罪权贵,各种罪名无数,其中诗为首。陆游回到山阴后索性将自己的书室命名为“风月轩”,并连写数诗记此事:“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放逐尚非余子比,清风明月入台评。”

从此以后,陆游在家乡正式居住下来,从1190年到1210年辞世,其间除一年左右参加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外,二十年时间都是在山阴度过的。他种花、饮酒、读书、赋诗、闲游,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非常的贫困,但身处老农间,远离官场的争斗,反而与大自然亲近,与淳朴的农民结下了友谊。虽然他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统一事业,时刻忧国忧民,所谓“身退而志未退,人闲而心不闲”,但毕竟只是发发书生议论而已。而且大厦将倾,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文人们实在也无力回天了。于是,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读书上面,他有一首《读书》诗,记下了他晚年的读书生活:“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两万言。”读书有味,报国无期,陪伴他的只有书本,后来他又命名自己的书屋为“心太平庵”、“老学庵”。在老学庵中,他“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寒夜读书》),学得真是其乐无穷。

在空闲的日子里,陆游将自己的诗集整理出来,取名为《剑南诗稿》,囊括一生诗作。剑南是蜀地的别称,他十分喜爱蜀地,离川后又念念不忘,因此作为纪念,使用此名。他又将自己的文章集命名为《渭南文集》,因他晚年被封为渭南伯。他又写了一本《老学庵笔记》,并填了不少词。在1210年去世时,诗人已享八十六岁高龄。临终时作《示儿》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千古传诵。

其实,作为诗人的一生,读书是他的另一半生活,他也作过一首《示儿》诗,其中两句说:“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痴不可医。”这两句诗正好概括他的读书生活。他在一篇《上执政书》的文章里是这样回顾他的读书生活的: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开山破荒,以求圣贤致意处,虽才识浅暗,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如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原委如是,派别如是,机杼如是,边幅如是,自《六经》《左氏》《离骚》以来,历历分明,皆可指数……这是他总结读书经历的最好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