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一首《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里面这样写道: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行年余五十,出守数已六。……
这位“邺侯”是谁?他为什么得到韩愈如此赞许?很值得我们一说。这位邺侯是中唐时期有名的大臣李泌,字长源,小字为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正如他小名一样,他一生很“顺”,累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做到宰相,封邺侯,真是地位显赫。
李泌从小就很“顺”,他的父亲李承休喜欢藏书。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很早便受熏陶。李泌从小聪敏,有“神童”的美誉。据宋人李昉《太平广记》卷三八记载:“(李)泌幼而聪敏,书每一览必能颂,六七岁学属文。”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时,在宫廷设宴款待大臣,晚上在御楼下设讲坛,召集儒、释、道三教之人讲道。李泌有位姑姑的儿子叫员俶,年方九岁,偷偷叫他母亲准备好儒服,晚上登台讲儒学,谈锋甚健,众人很佩服他。唐玄宗也认为他是奇才,将他召进宫内,询问后才知他是名臣员半千的孙子,玄宗问员俶外面还有没有像你这样聪敏的小孩,员俶说:我舅舅的儿子李顺年方七岁,做诗做赋敏捷过人。玄宗便派人将李泌抱进来。当时玄宗正与大臣张说在下棋,玄宗看到李泌的相貌非常高兴,说:“这个小孩完全不同于前面那个小孩,仪表堂堂,真是国家的人才。”张说回答:“确实如此。”于是玄宗想试一试李泌的才能。张说叫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赋诗,李泌说:“希望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张说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并且说:“只可根据意思虚作,不能再如实说出棋子。”李泌说:“随意作就非常容易。”接着随口赋诗:“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张说听了极为欣赏,向玄宗祝贺:“有这样聪明的孩子,真是陛下和国家的福气。”唐玄宗也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还关照李泌家里人要好好培养这个孩子,他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被称为神童的小孩如果满足于现状,很可能会像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所幸李泌不但受到别人器重,自己在读书学习方面表现也不弱。据说他得到了当时另一位名相张九龄的赏识。张九龄为人正直有政绩,尤其喜欢提携后进。但人往往有喜听好话不喜耿直之人的弱点,即使张九龄也不例外。当时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两人很有交情。但是严挺之为人“苦劲”,而萧诚为人“软美”,也就是一个人比较直率而脾气倔,另一人态度和顺容易交往。张九龄想提拔萧诚,这时李泌正好在旁边,他直率地说:“您出身于布衣,以直道名闻天下,官至丞相,难道喜欢软美的人吗?”张九龄听了李泌的话,为之“改容谢之”。因此称李泌为“小友”,后来“小友”成为旧时代年长者对年幼而可敬佩者的称呼。(www.xing528.com)
由于李泌博学有才,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泌任翰林供奉官,与太子友善,但受到杨国忠的嫉恨,后来就隐居颍阳。安史之乱起,唐肃宗即位,李泌又得到重用,“中兴方略,悉与谋议”,成为名臣。他屡次受到权臣排挤打击,但始终能坚持自己的主张,终于成为名相。
人们知道李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政绩,而且更重要的他是宋代以前最重要的一位藏书家。上面已谈到他的父亲李承休喜欢藏书,计有二万卷之多。李承休告诫子孙,家里的书不准借出门,有要求来查阅的,家里专门设一间阅读室,并且招待茶饭。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同时也说明李泌家里很富有,否则藏书已不易,哪里还有可能供人茶饭?到了李泌手里,官越做越大,俸禄自然更为可观。尤其他为翰林院供奉官时,有机会浏览皇家藏书,眼界既宽,又居京城,自然有条件购置图书,因他藏书之富,人称“书城”。唐代的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为经、史、子、集四类。当时的图书多为卷轴。藏四类书分别用不同的“牙签”,牙签是象牙做的图书标签。经部之书用钿白牙轴红牙签,史部图书用钿青牙轴绿牙签,子部之书用雕紫檀轴碧牙签。韩愈赞叹“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一则描写李泌家书多,这些书都用象牙签;二则说李泌读书多,能做到过目不忘。因为韩愈此诗的缘故,后人往往称藏书之处为“邺架”,称颂书多也用“邺架”一词。
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专权,李泌受到排斥,隐居湖南衡山。据说李泌曾在南岳筑室而居,过隐居读书的生活,一时兴致所至,他还会去衡岳寺中读书。在南岳建起一幢房子,称为“明道山房”,在湖南衡山烟霞峰下,至今尚有遗迹。南宋张栻游历过此处,他写下了《邺侯故居》一诗,其中有句云:“石壁溍岩径已荒,人言相国旧书堂。”
私人藏书风气盛行是在宋代才开始,明清达于顶峰,但“聚书之癖”却是古已有之,李泌便是这样一位藏书家。当然,他主要还是为了读,这一点有别于后世的不少藏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