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逆反行为
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言语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对抗行为,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教育者的说服和命令。
逆反行为有这样一些特点:
1.逆反行为发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可以是老师、父母,也可以是其他管理人员;被教育者主要是指处在被教育地位的青少年。
2.教育内容多为正确、健康、善意的。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是正确的,是青少年应该接受的;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善意的、良好的,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着想的。
3.逆反行为往往是由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
4.逆反行为的程度轻重不一。由于逆反行为所表现的逆反心理的轻重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轻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满意的言语;中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服从;严重的逆反行为则表现为反抗,即发生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对立的行为。
青少年逆反行为的表现复杂多样,大体可以分为8类:
1.超限逆反行为,即由于教育是时间过长,超过了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www.xing528.com)
2.饱和逆反行为,即由于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发行为。
3.禁果逆反行为,即青少年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从而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行为。这类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由强烈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等社会心理的感染。
4.信任逆反行为,即青少年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的逆反心理。
5.自主逆反心理,即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使青少年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6.评定逆反行为,即教育者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青少年中引起的逆反行为。
7.情境逆反行为,即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情境是指个人意识到的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小环境。
8.归因逆反行为,即由于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发生的逆反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