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简述

边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简述

时间:2024-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边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进一步得到发展。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保卫边区,保卫党的组织和各级人民政权,已成为当时边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边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简述

二 边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1月15日,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向各级党委发出指示,要把边区变成抗战运动的模范;要求党的一切支部成为抗战动员的核心;各群众组织要把抗战动员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1938年3月3日,边区党和政府联合发出《告民众书》,提出:“全边区人民应该武装起来,开展广泛的民族游击战争;努力帮助政府、军队做好各种后勤工作;一切群众团体要组织自己的力量,保证抗战工作之顺利进行。耀县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之号召,踊跃参加抗日救亡动员工作。”

为配合全国的民众抗日救亡高潮,淳耀县、东行政区办事处分别成立了淳耀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各界妇女联合会”,东行政区“抗敌后援会”等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和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妇女为前线抗日将士做军鞋、洗衣服、护理伤员,支援前线。同时边区党和政府在加强组织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政治和民主政权建设;发展生产,活跃边区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发动和组织民众拥军优属。1943年“八一”前夕,淳耀县开展“拥军周”活动,桃渠河两岸呈现出妇女为战士洗补军衣,战士帮群众开荒生产的“民拥军,军爱民”的欣欣向荣景象。同宜耀县委为适应战时需要,对所辖四个区的游击队进行战备整编,同时根据关中分区“关于民兵训练的指示”精神,实施集中强化训练,使其适应战时需要。

抗战期间,边区各级党的组织及政府积极动员号召青年参军,奔赴抗日前线,为国效力;组织以基干民兵为主的自卫军,配合主力部队保卫边区;组织驮骡队为前线运送物资;动员妇女为前线将士缝鞋袜、手套等,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将士抗战。(www.xing528.com)

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统一战线中存在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国民党统治集团仍坚持其反共立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陕西的胡宗南部开始全面布置其对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封锁,不断在边沿地区制造军事摩擦,挑起事端;密派大批特务潜入边区,进行破坏活动。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保卫边区,保卫党的组织和各级人民政权,已成为当时边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机关安全,中共淳耀县委迁驻潘家城,1939年3月迁回安社。在县委领导下,在全县开展了民主政权建设。在完成乡级议员和政府选举的基础上,召开首届参议会,选举淳耀县参议会议长和常任议员,正式成立淳耀县参议会,同时选举了政府县长。陈学鼎、史有存分别任参议会正副议长,郭存信当选为淳耀县政府县长。这样,充分发挥了各界抗日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0年10月,在反摩擦斗争中,中共关中分委派工作团在其东邻的庙湾、柳林、瑶曲、同官原等地(新解放区)组建了中共关中分区东行政区工作委员会(1943年2月改为同宜耀县委),并设立了东行政区办事处,机关先后驻贾家沟、陈家楼子和瑶峪。办事处下设民政、财政、教育、生产、保安等科及司法处等。同时先后建立了柳林、同官原、瑶峪、庙湾4个区公署。

1942年,根据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地处陕甘宁边区的淳耀县和东行政区办事处对解放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成员的组成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分别通过召开首届二次和二届二次参议会进行补选,充分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使边区各党派、各阶层、政府与人民之间,在抗日救国、建设边区的共同目标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抗日救国力量,1942年9月,中共淳耀县县委协调工会、青年、妇女各群众团体组建了耀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同时注重做好统战工作。对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社会名流、地方绅士等采取在广交朋友的基础上讲究社会公德,尊重礼遇,解释误会,消除隔阂,使他们转变态度。通过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照顾其经济利益,使这些人后来成为抗日的可靠同盟者。耀县地方党的组织同他们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风雨同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