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思考

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4-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脱贫——对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思考高要市新闻中心陈笑音全省掀起了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热潮以来,我市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加快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促进我市城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定《高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办法》,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进行问责。

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思考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稳定脱贫——对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思考

高要市新闻中心 陈笑音(1)

全省掀起了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热潮以来,我市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加快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促进我市城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人从高要市新闻中心临时抽调到市扶贫开发“双到”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谈谈对高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高要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高要市紧紧围绕贫困户稳定脱贫和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两大目标,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1年2月底止,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资金5625万元,落实帮扶措施4309条,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6854个,开展技能培训4310人次,输出劳动力1126人,脱贫农户2534户,脱贫率达88.2%,为2011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领导带头、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人员资金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市委书记范汝雄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四套班子成员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年来,多次专门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和考评工作会议,对该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提出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确保贫困村今年率先脱贫,确保全市提前一年、力争提前一年半完成脱贫任务,走在肇庆市前列。同时,市委书记范汝雄、市长梁靖及其他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到各自挂钩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调研及慰问活动,推动全市“双到”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挂钩帮扶我市17条贫困村的肇庆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全部派驻了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挂钩帮扶非贫困村2429户贫困户的我市1289名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全部实现了对接做“亲戚”,广泛开展了扶贫开发帮扶实践活动。同时,各级各单位广开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上级争取、社会捐助、项目倾斜、经费节约、干部捐款、农信社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累计筹集了帮扶资金2860万元。其中,省财政支持的每条贫困村15.5万元专项资金和肇庆市配套的每条贫困村首期4.5万元专项资金已经拨付到项目建设上,我市大手笔投入的1200多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对全市2873户贫困户每户安排生产扶持资金1000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物资,加快了脱贫步伐。

(二)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发展项目到点到位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制定符合贫困村、贫困户愿望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帮扶项目到点到位。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围绕“一镇一业”、“一乡一品”,发展有本地特色、有市场前景、有稳定收入的种养产业。二是实施智力扶贫。积极组织科技下乡、送农技上门等活动,对贫困户进行农技培训4310人(次),使每一户贫困户掌握1至2门种养技术。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积极联系用工单位和企业,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实施民生扶贫。结合创建省卫生村、生态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活动,以及泥砖房改造、小陂头改造、现代农田基本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切实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327多万元,创建省级卫生村230条;投入资金9600多万元,创建生态文明村573条;投入资金1180多万元,改造农村泥砖危房373户。实施低保“提标扩面”工程,从2010年11月开始,农村低保标准从每月170元提高到210元,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贫困户新增低保户125户,确保贫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四是实施以点带面。按照“可学、可看、可做”的要求,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办好小湘镇三股、脉源村和水南镇大播村示范点。比如,投入480万元建设小湘镇6条村(含三股村和脉源村)商铺和出租屋项目,带动贫困村建设(购买)商铺热潮,确保村有稳定收入来源。又如,采取“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分别投入23万元在三股村和脉源村示范村建设肉牛养殖基地,贫困村与贫困户捆绑发展。目前,示范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小湘6个村的“致富楼”项目已投入使用,三股村和脉源村示范村肉牛养殖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水南大播村入股镇水电站、购买香粉厂项目,当年产生效益。在示范点的带动辐射下,全市17条贫困村都选定并积极实施发展项目,共立项建设项目48项,总投入规模超1200万元,为2011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和各项任务完成

一是在“两台一中心”等媒体设立专栏。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市新闻媒体先后对各镇各帮扶单位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报道。同时,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张、广播等途径在镇村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充分理解“双到”政策,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目前,在市内新闻媒体宣传扶贫开发新闻达 932次,在镇城区和贫困村拉挂横额标语108条,确保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电视有画面,保证了扶贫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制定《高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办法》,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进行问责。成立三个检查指导组,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指导检查,以督查倒逼落实,确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突出督查重点,对帮扶资金、到户情况、脱贫率等一些核心指标进行重点督查,要求各帮扶单位做到思想不放松、人员不减少、力度不减弱,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攻坚克难,使贫困户稳定脱贫。采取灵活的督查方式,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提高督查效果。三是结合省、肇庆市考评工作督查整改。2011年初,高要市组织三个考核小组对各镇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是否落实、资金是否到位、帮扶项目是否落实、帮扶成效是否明显、资料档案是否健全”等进行考核,结合考核反馈的基础性工作薄弱等普遍性问题,指导督促整改,进一步建立健全帮扶台帐,科学规范档案管理,在建档立卡、电脑管理、帮扶记录卡填写和帮扶资料电脑录入等方面不发生错漏,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数据详实准确可靠,及时反映到户记录、帮扶成效。

二、目前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存在问题

高要市经过一年多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帮扶单位之间扶贫力度不够平衡

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中,大部分扶贫单位和贫困村、贫困户都结上了亲,都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但就扶贫效果看。有的扶贫单位经济实力雄厚,扶贫措施到位、有力,在短的时间内立竿见影。而有的扶贫单位因财力物力有限,有心帮扶却囊中羞涩,只是在比较大的节日里去慰问一下贫困户,扶贫工作流于形式。

2.帮扶后续管理跟踪不到位

有的帮扶单位的帮扶工作仅仅限制于送一些钱物,没有“造血”措施;有的帮扶单位立了项目,却没有后续跟进和落实;有的贫困户领到扶贫物资后,转头就卖了,村干部也无可奈何。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后续管理、督促检查工作相对滞后所致。

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力度不够

扶贫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执政为民工作作风。部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对“双到”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村干部把“双到”工作看成负担,甚至出现畏难情绪,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www.xing528.com)

4.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

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新事物,新的观念接受能力不强,思想消极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部分贫困户产生严重依赖思想。加上偏远山区交通滞后、信息闭塞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三、今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解决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与发展问题,必须建立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观念的转变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一是建立以提高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为目标的扶贫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新机制。实现培训技能与劳务转移输出有机结合,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结合“双转移”战略部署及各地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农民工培训监督机制。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制订劳务输出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愿意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至少帮助其输出一个劳动力。同时利用会议、广播、举办专题班、召开种养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请当地的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现场讲解种养技术,提高了贫困农民的致富技能。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培训、“零距离”指导,只有让贫困户掌握好致富技术,群众脱贫致富才能持久。二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特别是要重建贫困人口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态度,重建自信力,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具有改变自己愿望,从而为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善于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寻找发展的路子,使现有的资源、技术和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认真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市场需求情况,从信息、项目、市场中,找到致富门路。四是注重精神扶贫,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大力宣传“致富光荣”,发扬“人穷志不穷”的精神,树立文明新风,增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动力,营造了自发向上求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还要教育和引导贫困农民抛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主动配合帮扶干部工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自立自强。

(二)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从“输血型”到“造血型”功能的转变

巩固扶贫成果,促进贫困农村的持续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当前打算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把当前的措施办法与长效的机制体制衔接起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利益。扶贫开发的经费投入和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讲究“短平快”,要按照“当年投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的原则,真正把经费用在最紧要、最需要的地方,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受益。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利益,资金项目安排要有长远考虑。要注重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使群众能全面、长期受益。

要集中有限资金,把着力点放到产业开发上。要准确定位产业发展的方向,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产业扶贫措施。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协会的管理、产品销售等服务功能,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使群众稳定增收。整合科技及产业化扶贫资金,建设种植、养殖示范村和其他示范项目,通过点面结合,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如高要市小湘镇就有6条省级贫困村,这些贫困村,因为村集体资源缺乏,没有收入来源。小湘镇利用地处西江河畔,321国道贯穿其中的优势。近年来,该镇大力乘接“双转移”,引进了一批投资大的环保型、效益型项目。外来人口集聚,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对城镇租赁业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为此,高要市在该镇租赁业发展与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统筹各级扶贫开发专项资金480万元,统一在圩镇兴建商铺和出租屋项目,以物业出租的方式确保贫困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催生了一幢幢“致富楼”:三股村楼、脉源村楼、大塘村楼、大白村楼、九源村楼、石印村楼,每幢3层高。以小湘镇6条省级贫困村命名的“致富楼”, 成为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区。小湘镇扶贫干部刁伙星算了笔账:致富楼的首层用作商铺,二、三层用作出租房,共商铺12卡,出租房48套,按照目前小湘圩镇的租赁价格,每平方米租金均价约10元,按此计算,每条贫困村每月可增加收入3500元以上,一年下来就有不少于4.2万元的稳定收入。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帮扶经济贫困落后的村发展“造血型”帮扶项目是关键,高要建起的“致富楼”就是这样的“造血型”项目。类似“致富楼”这样的例子在高要还有很多,坚持“一村一策”,以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发展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如同样位于偏远山区的水南镇大播村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建起了香粉加工厂项目,现在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高要的农村,还涌现了“冬瓜专业村”、“柑桔专业村”、“蔬菜种养基地”等特色致富产业,为村经济发展“造血”。

(三)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从环境“脏乱差”到村容村貌优美的转变

要抓住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后劲不放,“输血”的同时不忘增强“造血”功能。要结合创建省卫生村、生态文明村、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要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贫困村内的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努力解决贫困村的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等问题。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道路、能源方面的问题,“路通财通”,这是致富的前提条件和必然渠道。同时,要围绕打造宜人村庄,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加强规划,搞好村容整治与环境卫生及安全等等民心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快贫困户家庭的危房改造,做到应改尽改。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完善农村卫生防疫体系。高要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327多万元,创建省级卫生村230条;投入资金9600多万元,创建生态文明村573条;投入资金1180多万元,改造农村泥砖危房373户。切实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

(四)把扶贫开发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实现帮扶工作从被动到主动帮助贫困户发展的转变

一是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继续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效果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扶贫责任管理,实施动态考核,确保目标任务到位、管理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扶贫开发“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献计献策,形成合力。继续深入开展市直机关帮扶贫困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积极做好省、市对口帮扶的服务联络工作,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帮困,努力形成全社会合力扶贫的新局面。三是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及队伍建设。鉴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强化扶贫工作机构的职能,使之与担负的重要职责相适应。扶贫部门要在实施专项扶贫、组织社会扶贫、参与城乡统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实现农村干部从有畏难情绪到主动协调工作的转变

村级党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各项扶贫开发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的组织保证,必须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紧紧结合帮扶工作,把村班子、村支部、村委建设好,把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与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坚决杜绝干部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优亲厚友、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等问题,让村“两委”干部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康的领头人。

【注释】

(1)陈笑音(1961.06-),男,广东省高要市新闻中心编辑部副主任、文学创作中级(国家三级作家),研究方向:农村扶贫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