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点亮广东幸福之光-点亮幸福之光

点亮广东幸福之光-点亮幸福之光

时间:2024-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创帮扶新模式共建幸福新广东——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模式的探讨广东公路职工技术培训中心温万君杜坚毅一、引言让所有人都免于贫困,是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出的答案,这也或将是广东在扶贫事业上为中国迈出的引领一步。“扶贫双到”由此出炉。为此,河源市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发动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等形式参与“双到”工作。

点亮广东幸福之光-点亮幸福之光

开创帮扶新模式 共建幸福新广东——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模式的探讨

广东公路职工技术培训中心 温万君 杜坚毅(1)

一、引言

让所有人都免于贫困,是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出的答案,这也或将是广东在扶贫事业上为中国迈出的引领一步。

2007年12月13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清远调研考察,那时,他刚赴粤就任还不到10天,当他看到一些石灰岩地区如此的贫穷,深有感触,称之为“广东先富地区之耻”,并提出:能不能将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可不可以把贫困户基本情况录入电脑,登记造册,明确扶贫脱贫的具体办法,将“谁去解决脱贫,解决谁的脱贫”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在系列调研规划之后,广东确定了扶贫工作的基调:新的载体、新的方法,进一步明确扶贫的规划对象和责任主体。“扶贫双到”由此出炉。随后,广东以“责任到人,规划到户”的全新模式,以史上最严厉的干部考核制度为保障,开始为期3年的“扶贫大业”。

其实,扶贫没有标准解法。中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扶贫工作机构,制定扶贫方针,基本的操作始终是,扶贫专项资金到省,再按市、县、村逐一下拨。而本次扶贫开发有别于此前所有扶贫模式的关键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不能让干好干坏一个样,不仅在经济上要让干得好的人多得,而且在政治上也要让干得不好的人有压力。省委书记汪洋明确指出:如果党支部能像生机勃勃的竹竿挺立,脱贫致富就有希望,如果党支部像根无力的稻草,贫困现状就难以改变;如果驻村干部扑倒身子在山区,跟老百姓深一脚浅一脚地干,将来工作作风、工作水平肯定会有变化;如果帮扶单位抓党建、抓科技、抓教育、抓观念,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抓出成效来,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走出一条致富道路。

二、广东扶贫开发“双到”实践开创的新模式

2010年是“双到”开展第一年,广东省委常委会专门召集了七次会议,听取21个地级市扶贫汇报。省委13位常委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分别挂钩联系一个市,并负责督察各自挂钩市的“双到”工作,各市县党政一把手也纷纷挂钩一座村庄。据了解,“双到”工作开展一年多来,我省各地在“双到”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方式、方法,把扶贫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并初步形成了一批有效扶贫工作模式,为其他地方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如各级干部分片包干包村包户、示范点带动、抓两头促中间、结对子新三同、观念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就业扶贫、保障民生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等工作模式,形成了“百花竞放、以特见优、以优创强”的大好局面。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省交通运输厅(韶关)绿色扶贫产业助推农民解困模式、河源数千商企牵手帮扶贫困村户模式、肇庆市委组织部扶贫先扶志的新三同模式、东莞市石牌镇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致富的金融扶贫模式。

(一)绿色扶贫产业助推农民解困

韶关是全省贫困面较大、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自省委、省政府作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大决策后,韶关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突出“绿色牌”,发展绿色扶贫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战果。在产业扶贫中,韶关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紧抓“特色”不放手,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品,扶持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努力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专业镇。目前,在贫困地区已培育优质蔬菜、优质稻、优质水果、优质黄烟、优质鱼等6个特色产业,打造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20多个特色品牌。同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种养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2010年夏日时节,在乐昌市梅花镇梅花村的一片蔬菜田边,村民们正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美好的未来。这片500亩左右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是省交通厅对梅花村的帮扶项目之一,它带动了250户农户,包括86户贫困户,预计蔬菜种植每年每户贫困户可增收8000元。8000元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的贫困农民来说,却是一个跨越性的突破。梅花村是韶关“绿色扶贫”的一个缩影。

乳源县通过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把各地的传统优势产品做成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基地,进而带动更多农户、贫困户加入基地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目前,全县已引进惠州四季绿蔬菜公司、深圳嘉农公司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并组建了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了30个注册品牌,带动2100多贫困户种植蔬菜、油茶、笋竹等绿色食品5800多亩。全县在石灰岩山区建成了1万亩黄烟和7万亩蔬菜产业带,在瑶区建成了1万亩茶叶和正在建设5万亩油茶产业带,在深山区建成了10万亩笋竹产业带,在平原区建成了1万巴西果、3万亩李果、30万头良种猪产业带,使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扶贫呈现良好态势。

(二)数千商企牵手帮扶贫困村户

河源市5个县都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有贫困户6.67万户贫困人口21.8万人。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的现实昭示着河源扶贫开发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此,河源市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发动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等形式参与“双到”工作。

“不仅要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柠檬种苗,而且保价收购,确保每亩柠檬收入1万元。”这是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向东源县涧头镇乐平村支援了20万元的帮扶资金之后掷地有声之承诺。全市已有318家企业、2201户个体户报名参与,有112家企业每家选择帮扶1个以上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认捐资金1165万元,到位资金343万元。此外,河源还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新带动贫困户3380户。同时,鼓励本市企业使用本地贫困农户劳动力,全市有120多家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了定点劳务输出关系,今年以来共组织4800多名贫困农户劳动力到全市工业园区就业,通过劳务输出带动了大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目前,河源的“双到”扶贫已初见成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电脑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已完成,已帮助完成硬底化村道145公里,修水利174宗,完成三面光水渠4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680亩,帮助1385户贫困户建好了新房,解决了30多万人饮水安全。该市还计划筹集2亿多元补助款,以整村推进为主,在今明两年完成318个贫困村2.12万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三)扶贫先扶志,开展“新三同”

俗话说:“人穷志不坚”。所以,扶贫要先扶志。肇庆市委组织部在开展“双到”扶贫工作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三同”活动。一是同吃,即挂钩帮扶干部自带油、米、肉、菜,每两个月一次到结对的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家庭一起做饭,一起进餐,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二是同商,即挂钩帮扶干部与结对贫困户交流沟通,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共同商量脱贫致富措施,共同解决难题;三是同建,即挂钩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建成“亲戚”,建立深厚感情,共同制定脱贫目标,共担脱贫责任,共建美好家园。

开展“新三同”活动以来,肇庆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到村入户10多人次,机关干部到村入户40多人次,全面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家庭情况,落实帮扶措施20多条,帮助解决影响生产生活问题20多个。通过开展“新三同”活动,农村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变,被动依赖的少了,主动发展的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与此同时,“新三同”活动为锻炼培养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有效载体,机关干部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深刻教育,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金融扶贫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致富

2011年初,东莞市石牌镇对郁南县平台镇大地村实施了对口扶贫。经过深入的调研,石牌镇决定采取一条“金融扶贫”的新路子:通过设立金融扶贫专户为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贴息90%,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从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需求不足的问题,又树立了金融理念、创业精神。

石牌镇首期投入25万元支持资金在郁南县平台镇大地村设立了一个金融扶贫专户。该基金在郁南县农村信用联社开设金融扶贫担保基金专户,实行封闭运作、专款专用,由石牌镇政府和郁南县有关部门共同监管。随着金融扶贫专户的设立,大地村的村民可通过该专户申请不超过2万元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贷款利息由扶贫专户贴息90%,贫困户负责10%,实行按季付息,到期前还本的原则。

大地村村民周郑新就是在金融扶贫模式下脱贫的典型代表。周郑新所在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520户2080人中,有171户802人是贫困人口,与其他贫困家庭一样,周郑新家里每年的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穷得叮当响的周郑新懂得驾驶拖拉机,一直希望购置拖拉机搞运输增加收入,今年初在金融扶贫专户的担保下贷款2万元,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搞运输业务,按照目前正常营运每天可稳定收入100多元,有望在今年内实现脱贫。

在大地村与周郑新一样在金融扶贫中获益的并非少数。据了解,自今年1月试行金融扶贫以来,金融机构先后为大地村15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担保贷款19万多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稳定脱贫。

三、目前我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探讨

2011年3月,“双到”工作正式进入第二年,也即倒数第二年。数千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数以百万的“扶贫大军”作后盾,近万名干部驻村扶贫,全省“双到”工作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取得初步成效,一场参与广泛、力度空前的反贫困运动正在我省轰轰烈烈地铺开。据统计,全省3409个贫困村,已有3263个帮扶单位派驻帮扶工作组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占95.7%,驻村干部达8533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省去年共投入资金近45亿元用于双到扶贫,平均每座村庄近130万元,帮助 155余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上升至 2410元,增幅超过50%,近三万户贫困户住的危房完成改造。

但是,一些村民开始找驻村干部掏心窝话。眼下,他们最担心的是,好日子会不会随着驻村工作组三年期满后戛然而止;有的干部提出: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好像穷惯了,对脱贫致富没有信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从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探索中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要发挥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核心力量,就要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班子建设,进一步细化落实帮扶措施,加强教育培养和建章立制,建立激励机制。省交通运输厅的做法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力争做好“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即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即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即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即本单位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五是群众反映好,即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部关系密切。要求支部党员要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即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争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即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即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www.xing528.com)

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扶贫工作的组织基础,交通运输厅机关党总支、厅规划处党支部和梅花村党支部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学习党支部建设经验。加强了梅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美化了村委会办公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如购置了电脑、打印机、会议桌椅等办公设备,同时建章立制,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及村委会工作制度,积极发展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能人培养成村干部。2010 年7 月,交通运输厅以“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组织梅花村50 余名党员同志开展了为期3 天的党建互帮互联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学习从化两个模范新农村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举办互帮互联座谈会、参观广州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伟大成熟等等,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领导重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双到工作才能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汪洋书记多次深入到韶关、河源等地的贫困村进行调研考察,掌握“双到”工作的实施情况,为各级领导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各责任单位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分配的任务。以交通运输厅为例,2009 年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厅党组书记何忠友厅长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力的工作措施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打一场群众满意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在全厅掀起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高潮。厅里成立了以何忠友厅长为组长,蔡启文副厅长、李石稳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扶贫领导工作小组,梅花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何忠友厅长多次主持召开扶贫领导工作小组会议,强调“要把扶贫,‘双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梅花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厅及直属单位领导定时到梅花村、贫困户家中指导和落实扶贫工作的规章制度。

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分别带领分管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到梅花村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其中何忠心友厅长先后4 次到梅花村调研,蔡启文、邓玉桂、李石稳等厅领导共赴梅花村调查研究5 次。根据省委、省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根据“一户一法”的原则,确定了将166 户贫困户每一户的责任人和扶贫措施。责任人均为科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厅、处级领导干部占73 % ,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均有对应负责的贫困户。通过调查研究,厅制订下发了《省交通运输厅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规划实施方案》和《省交通运输厅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施指导意见》,并选派了两名优秀的年轻骨干进驻梅花村,成立驻村工作组,具体实施扶贫工作。2010年6月,省委书记汪洋到韶关市就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进行专题调研,高度肯定了省交通运输厅帮扶乐昌市梅花镇梅花村农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的做法和取得的实效。

(三)加强思想交流,改变贫困户的传统“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主动创业,勤劳致富

每一个人都有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观能动性,如果思想问题解决不好,个人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对于驻村干部来说,如果没有明白到这一点,每天在与农民打交道时,工作中就会很容易“碰钉子”,就会遇上意料不到的难题,这也正是到户、到人微观式扶贫的难处,同时也是价值之所在。省烟草专卖局的办公室主任王清明在三排村就遇上了棘手的问题。起初,他为村民引进的脱贫产业是种植桑蚕,在把桑蚕苗、肥料、技术培训讲座通知发给大家后,却发现许多村民没什么积极性,甚至有牛闯入田地啃桑苗都懒得管。在花数万元拉铁丝网、花钱雇人赶牛、报警请求保护等一系列折腾后,王清明总算弄明白了,农民不心疼,是因为没花自己的钱。

所以,“双到”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对贫困户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授人以渔”,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必须大力宣传,更新观念。为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要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做好“五个统筹”工作:一是统筹扶贫开发与城乡基层党建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按照“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的思路,抓解决班子问题与抓解决贫困问题相结合,以解决班子问题为先。大力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开展“一帮一”结对共建,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四有”和“五好”目标;二是统筹思想扶持与抓物质扶持相结合,以思想扶持为先。通过加强当地群众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实施观念扶贫,培养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三是统筹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惠民政策。在积极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深入推动义务教育、低保、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林权和殡葬改革等政策;四是统筹扶贫开发工作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将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相结合,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五是统筹扶贫开发与贫困户脱贫致富典型培养工作。着力培养贫困户脱贫致富典型,激励和号召后进贫困户向先进贫困户学习脱贫致富经验和本领。

(四)加强对贫困户的全面培训,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扶贫,为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全面培训包括知识技能培训和思想培训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才能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才是真正的生产价值,这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贫困户的生产技能是生产效益获得发展的根本源泉。然而,贫困户如果只具备有知识基础和生产技能,如果没有真正的价值观,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思想习惯,老是抱着“等、靠、要”思想,贫穷的帽子是永远丢不掉的。贫困户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即使暂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但他们会为现实目标而主动,在外界的帮扶带动下,很快就可以实现致富的。一些单位早已从这些方面入手,及早夯实扶贫的基础。

交通运输厅针对梅花村贫困户技术技能缺乏的情况,分批对35 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聘请农业院校权威技术员为村民进行种植、养殖专业知识和外出务工就业培训。针对贫困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新办了梅花村农村文化书屋,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省交通厅这种在大力帮助农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着重抓党建、抓科技、抓教育、抓观念的做法,得到了汪洋书记的高度肯定,他指出:“很多地方开展扶贫工作往往只注意给些钱、给点东西、办几件好事,好像这就完成扶贫任务了。实际上,脱贫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致富。抓党建、抓科技、抓教育、抓观念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但这些又都是脱贫致富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不懈抓出成效来,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走出一条致富道路。”

河源通过实施“三个1000”帮扶计划(即为贫困户子女解决免费入读高中或中职学校名额1000个以上,免费培训种养技术1000人以上,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并输送企业务工1000人以上)、“千村解困”工程(全市有1117个贫困村筹资在市高新区建厂房出租,已累计分红4000多万元)、完善贫困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等措施,打好“双到”扶贫这场硬仗。

(五)发挥帮扶单位行业优势,充分利用贫困村现有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切实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这就要求帮扶项目要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资源,特别是用好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村民自身的能力,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省工商局从调研工作入手,寻求帮助揭西县宝石村脱贫致富的对策方法。经过多次的调研,该局发现,在宝石村养牛有几个优势:一是山多田少,山间草木茂盛,具有发展牲畜养殖业的天然优势。二是养牛经济效益较好,养殖技术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宝石村青壮劳力外出较多的实际。三是很多村民都有养牛的经验和意愿。经过统计,有32户村民希望养牛脱贫,占了宝石村实际贫困户的一半。因此,省工商局把养牛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

去年以来,该局垫付买牛全部经费58.4万元,解决了村民没钱买牛的问题,引导宝石村村民发展养牛业,并从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方面,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去年以来,省工商局投入资金62万元,计划帮助宝石村村民养牛270头,预计每年纯收入27万元,平均每户每年纯收入8437元。更为重要的是,省工商局看到,宝石村养牛是纯天然养殖,绿色养殖产品有巨大市场前景。目前,该局正着手探索做大做强养牛产业,力图通过物色一家公司、申请一个品牌、成立一家农村合作社,建立一个“公司+基地+农户”的养牛模式,为村民养牛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带动宝石村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抓好就业,打造一批一步脱贫的被扶家庭,是充分利用贫困村资源的又一个成功例子。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交通运输厅一直把加强劳动力就业、抓紧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安排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厅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如高速公路收费站、保安公司、运输企业等,为贫困户寻求就业机会。当前,交通运输厅已联系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贫困户子女中招收了5 名青年到京珠北收费管理处当收费员,使余济香等5户贫困户分别年增收2 . 5 万元,一次性达到脱贫目标。现正组织梅花村符合就业条件的适龄人员到韶关至赣州高速公路担任收费员、保洁员和保安,通过实施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

四、结束语

勇于破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多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这一“广东人精神”,在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径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得相当充分。随着“双到”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用3年时间帮扶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的目标变得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在这场力度空前的反贫困运动中,一条条扶贫开发的好路子、好经验也不断涌现,为我们共同建设幸福新广东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必胜的信心。

参考资料:

1.《省交通厅厅长何忠友到乐昌市梅花镇梅花村作扶贫调研》,韶关市地情信息网,http://www.gd-info.gov.cn2010/12/31。

2.《省交通厅纪检组长李石稳到乐昌市梅花村检查扶贫开发工作》,作者:王新,省交通厅驻梅花工作组。

3.《“扶贫双到”催生500亩蔬菜基地》,2010-11-23 , 南方日报(广州)。

4.《广东力度空前展开反贫困 扶贫模式百花竞放》,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10-06/11/ 。

5.《广东3年扶贫:万名干部常驻贫困村庄 围剿穷广东》,南方周末,2011-03-11 。

6.《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召开 朱小丹刘昆出席会议》,2011-03-02 08:50:00 ,南方日报网络版。

【注释】

(1)温万君(1968.05-),男,广东省公路管理局科技教育中心主任;杜坚毅(1975.09-),男,广东省公路管理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管理科科长、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