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发展决策: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发展决策: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决策类型及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的过程,其决策过程是“相对效用”的决策过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几个机会进行权衡,确定“最优”目标。

职业发展决策: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职业发展决策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决策过程,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决策是否正确。在职业决策时,大学生应该在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职业决策。

一 决策类型及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按重要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方案决策和具体方法决策。按条件和自然状态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主体不同,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按对象不同,决策可分为个人行为决策和组织行为决策。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其中常常会面临多次的选择,尤其在选择人生中第一份职业或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所做出的决策正确与否将决定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影响获得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大小。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个性等因素,还取决于三个重要的影响生涯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即生涯决策态度、生涯决策能力和生涯决策风格。

生涯决策态度是对职业选择和决策所持有的一些观念、态度和倾向。生涯决策能力是指在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时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生涯决策风格则是指在做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采用的反应方式。当面临职业生涯中每一次选择时拥有成熟的决策态度,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并采取适当的决策方式,那就更有可能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也更有助于获得与自身特点、需求相匹配的工作,进入与自身价值观更为相符的组织,对职业的满意感更高,离职倾向更小。

二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生涯路线发展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生涯目标实现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需要列出详细的工作、学习计划。

远期规划时间年限在五年以上,即一般分类中的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

对职业生涯进行远期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明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保持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使总体目标更容易循序渐进地达成和实现,进而产生最大的职业动力。

时间跨度较长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对自我、对职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同时对社会形势和客观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预测力,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职业目标和职业要求进行深入地研究、调查、论证,并制定比较切实可行的完整性实施方略。同时,由于远期规划的时间跨度较长,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个人和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规划目标的实现难度非常大。大学生尚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都相对有限,因此远期规划的制定可以先以简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为主,具体的远期规划要建立在近期规划的基础之上,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近期规划是规划时间年限与大学生涯年限基本符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一般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短期规划和中期规划,这种规划一般在五年以内。

大学时期正处于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选择、尝试与磨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近期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要求,在确立总体目标之后,以实现就业为阶段目标,对自己的大学学业生涯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略。

近期规划的特点主要是以大学学制为阶段进行目标分解和策略实施,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而在学业上做好准备、顺利毕业并进入目标职业。近期规划的侧重点以就读期间的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为主要内容,规划期限基本以大学生涯的终止为结束。

对大学生而言,近期规划更具针对性,也更具可操作性。通过近期规划,大学生可以在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规划的时间跨度不长,因此近期规划也比较易于评估与修正。由于近期规划能与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提倡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采用这种目的和策略极为明确可行的规划类型。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与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外界的环境在变,内部的环境在变,个人、家庭的状况也在变,这些变化都对职业规划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路线、计划与措施,是动态的,是随着变化而改变的。

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反馈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步骤。

评估 生涯规划是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的蓝图。虽然在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对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考虑了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必须随时对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成效加以评估。此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当初作规划时未曾想到的问题与执行时的困难。为保证生涯规划的效果,在每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必要对计划执行的方法进行评估。

反馈与修订 实施生涯规划时,必须为日后可能的计划修改预留余地,修订的依据是每次成效评估后反馈的信息。

三 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职业选择就是个体在职业中的选择与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择业准备、信息采集、职业决策等步骤,其中最核心的是职业决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既包括了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就业准备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流行观念、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外部因素。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比较、权衡相对效用价值、寻求“最优”目标的过程。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选择也“难”在决策。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的过程,其决策过程是“相对效用”的决策过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几个机会进行权衡,确定“最优”目标。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因素,这与客观信息系统的不完善性以及主观认识能力、思维方式、态度、情感潜意识的影响息息相关。

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出现决策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知道该作何种选择,会出现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无法取舍、缺乏信心的现象,他们觉得会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对未来也有不确定性,害怕上当受骗,害怕用人单位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承诺。同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也让他们感到困难。

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在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中扮演着“拓荒者”和“绊脚石”的双重角色。大学生在实际决策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理性的决策理论进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直觉、经验、情感、潜意识会影响他们的决策,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决策非理性呢?首先是客观信息的非完善性,包括决策信息的不真实性、不确定性;其次是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另外,决策本身的时效性和主观非理性因素也使大学生决策非理性。(www.xing528.com)

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中,难以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缺乏信心,在选择决策过程中不善于改变自己的心理预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往往导致决策困难。

个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作决策的内在价值尺度,是个体做决策的内在动力系统。在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中最核心的还是职业价值观的作用,每个人的价值观标准不一样,因此即便决策过程的程序可能比较接近,但最终决策的结果并不是一样的。有的毕业生看重收入,有的毕业生看重自己培训与成长的机会,有的毕业生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的毕业生看重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可以说,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是其在做职业决策过程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个体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有限性也影响着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做决定,而这些思维模式也是有差异的,这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的僵局。“我只能做这类工作”或者“我的专业不对口肯定是不行的”这类局限的观点时常出现。个人预期能力也是有限的,大学毕业生会在职业选择中出现“撞车”现象或者使自己陷入难以做决定的困境。

在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决策能力、表现积极程度与他们最终的满意度有直接关联,因此个体的表现不同,其决策的难易程度不同;个体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思考的成熟度不同,其决策能力、决策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家庭在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决策过程中也起着影响作用,家庭对个体的期望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决策过程中经常出现“趋避”的现象,即自我选择与家庭阻力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抉择,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违背家庭的希望。

四 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在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克服,会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些因素包括主观心理偏见、时间压力以及社会现实等。

轻微的焦虑可能是有激励作用的,但是持续的焦虑可能导致自我挫败。消极的自我对话可以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在求职受挫时泄气;害怕被拒绝;找不到求职所需的信息;对工作目标和机会的优缺点感到困惑;拖延或不开始个人的求职活动;因为他人的消极看法而觉得失望。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对未来有所预测。我们需要对生活中面临的威胁、机遇以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所把握,以便决定我们是否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为达到目标付出多少努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未来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当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时,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然而,当我们陷入消极思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常做出这样的结论:“做什么都没有用”,并一再暗示我们“艰难”。消极思维告诉你:“投入的努力再大,也得不到回报,还是收手等待好的时机吧。”因此,要摆脱消极思维,既要培养耐心,又要养成积极的思考习惯。认为做什么都徒劳无益,或认为事情太难,谁也帮不上忙,会使我们放弃努力,变得更加消极。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看起来不容乐观,但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积极思维对决策主体的决策过程可以起增力作用,表现在对决策目标的抉择、对决策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决策过程的沟通、对决策创新能力的影响上。消极思维对决策过程的负面效应也是比较突出的,决策主体要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思考题

1.探索研究教师的职业能力构成。(例如:教学,评估,指导,人际,科研,组织管理……)

2.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

(1)题目(姓名,年龄跨度,起止时间)

(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3)环境分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组织环境,职业环境)

(4)单位分析(行业分析,单位制度、文化、领导,工作内容,发展趋势)

(5)角色及建议(重视他人的意见)

(6)目标确定、分解、选择、组合及实现时间(现实、具体、可操作)

(7)成功的标准(理清自己的价值观)

(8)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9)差距分析(知识,观念,能力,心理)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