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4-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3月2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这是为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从人力资源的价值判断来看,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第三节 大学生素质的拓展

一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个体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行为规范内化和升华的结果,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标志。素质与先天的基础及后天的影响都有重要的联系,它既包含了生理潜能、天赋的一面,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存在所带来的影响的一面。良好的、个性化的素质结构是内在的、和谐的,也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培养的。

素质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是指对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道德素质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道德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是指对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文化素质是指将社会的体验、知识的积累内化为个人修养的能力;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由此,我们把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内涵界定为这样几个方面,即政治信念坚定、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文化素质高、掌握多种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其具体表现如下。

思想道德素质即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把赚钱谋生作为临时落脚点。唯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大学生还要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即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整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其就业发展。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二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

素质与先天的基础及后天的影响都有重要的联系,它既包含了生理潜能、天赋的一面,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存在所带来的影响的一面。因此,素质既有稳定的惯性的一面,又有可变和可培育的一面,这两方面都是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产物。素质的内涵可分为基础层面和特质层面,基础层面包括身体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特质层面包括创新素质、社会实践素质和人文素质等。

从上述意义来说,大学生素质拓展既有挖掘自己特长、潜力、认识自己的一面,同时也有主动锻炼自己,开辟新的素质生长点的一面,这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匪浅。

2002年3月2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这是为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看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青年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科技与经济活动的生力军,更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创新性和可再生性最强的因素。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知识群体,是人力资源的高级形态,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从人力资源的价值判断来看,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

三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应注重“三个结合”,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素质拓展实践的具体要求。对于每一名青年大学生来说,都应该积极参与和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21世纪社会信息化的趋势已日趋明显,信息技术的拓展使得以记忆为主的学习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日益重要。因此,大学生要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为专业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不断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学习不只限于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想、热情、信心、责任感。

学会学习就要能够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指的是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具体的专业之中,各自具有其独立的功能。基础是根基,专业是基础的应用和延伸。大学生正处在由学生角色向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人生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也是成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学习主要是打好基础,扎实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不仅是科学技术拓展的客观要求和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将来工作的适应性;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或者限制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反,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因为专业课是结合专业特点去巩固、扩大、加深基础知识,并且使我们学会综合利用基础知识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与方法。

学会学习还要能够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大学培养人才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按专业进行的。各高等学校都根据自己专业的不同特点,对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现实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智力水平有高低、能力拓展有快慢,身体有强弱,兴趣、性格、爱好等更是千差万别,客观存在着个性拓展的不平衡性。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已充分考虑并给大学生预留了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如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开设选修课等。处理专业学习与个性发展关系的关键在于处理实现基本规格和发挥专长的关系,首先要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做到全面拓展、保证基本规格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尽量创造、寻找条件发挥自己的特长,绝不能本末倒置。

学会学习要能够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第二课堂是指教学计划之外安排的学习活动,包括校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专业进行的第一课堂的学习活动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具有强制性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它是保证实现基本规格而必须完成的。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通常是由学生团体组织个人自愿参加的,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为个性差异、学习能力与方法不同的学生拓展其各种兴趣、特长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因材施教。同时,第二课堂又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在第二课堂,可以扩展和延伸第一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学到比第一课堂更加广泛的知识。我们要全面塑造自己,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把两个课堂的学习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工作能力,这是学生日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现理想所需的基本素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引导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全面成才成长大有帮助。(www.xing528.com)

学会生活是大学生适应生活环境、保持身心愉快的基本条件。大学生要学会自我服务,做生活的主人;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严格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等;要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积极参加职业阅历拓展活动。广大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运用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到农村和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学以致用,把社会实践岗位化,丰富职业阅历,为将来求职和就业做好准备。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校内外的各项勤工助学岗位,开辟了多种渠道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走近社会。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磨炼了学生的毅力与品格,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独立。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要充分利用每个机会、每个舞台展示才华、体现魅力、增强信心,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塑造积极进取的品质、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提高独当一面、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熟练的工作技能与工作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塑造创新品质,实践创新创业。创新能力是检验青年是否成才的标准,自然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关注的核心素质。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机制、活动竞赛机制、激励机制。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课件和网页设计大赛等。

学会共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的宝贵资源,是事业成功的阶梯、生活幸福的源泉和自我发展的途径。学会与他人共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能够与家人、同学、朋友以及进入职场后的领导、同事、下级保持融洽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必修课。

要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参加团组织、学生会竞选,担任学生干部,加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锻炼。学会共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集体活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磨合”之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宽容他人,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

要加强自身修养,塑造健康心理。大学生要加强修养,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调节能力,珍惜亲情和友情,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共处能力。要培养“大气为怀”的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反对自我中心主义,要融入集体大家庭。

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与共处艺术。要学会倾听、学会说话、谨慎交友、正确区分好私人空间与公共地域;要主动沟通、有效沟通、高质量沟通与领导、老师的关系;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做到出力而不越位;要善于领会意图,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要做到规矩而不失严谨。与同学、同事处理关系,要培养共同的使命感、形成集体的荣誉感、产生相互的认同感,做到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支持帮助而不揽功推过。

学会做人 所谓“学会做人”,就是正确对待自然与社会,对待国家、民族以至人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做人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年的呼唤。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关键是要把社会公德、做人的基本准则内化为自觉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处理好利益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从自身基本文明修养抓起,在点点滴滴的凡人小事中,在日复一日的严格自律中,讲道德与修养,讲理想与价值,讲责任与贡献,讲政治与正气。大学生参加素质拓展的各项目,应留心观察,注重积累,加强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要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政治学习、理论教育、培训、知识竞赛、征文、形势报告、座谈会等各项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增进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素质。

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和优异表现争取入党。

要积极参加各项道德素养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如理论学习、学雷锋活动、捐款、捐物、支教扫盲、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三下乡”、无偿献血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要构建新时代科学与高尚的做人理念。学会做人,既要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高尚做人理念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又要吸收多元文化的先进因素,构建科学高尚、辩证统一的做人理念。现代大学生既要发展个性,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和价值实现,又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使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和自我实现完美结合;既要树立竞争意识,又要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学会关心他人;既要有刻苦钻研精神、爱业敬业精神,又要重视科学方法,讲究效率、效益。

思考题

1.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2.大学生如何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3.大学生应怎样处理好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应着力培养的能力有哪些?

4.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实施的形式和目标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