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读者进入大小书店,都不必耐着性子怯生生地央求营业员给你取要看要买的书,也不必携带望远镜扫视店堂上下特角旮旯,开架售书,任君浏览取索。这还罢了,更有电梯、音乐茶座、超市书屋、图书城,这才算真真陷在“围城”中,徜徉徘徊。不过,除了这读书人“人间天堂”是千呼万唤才争取得来的,更有四处随你走动的“窥视”防盗镜幽幽地坏着你的雅兴,那么,老书局是如何售书的呢?
“百尺长柜面前挡,看书要用远镜望。若问君索样书看,进出一本莫相商。”这是读者写给“商务”的打油诗,要编一本老书局的“竹枝词”,这一首可以入选。原来老书局与我们“市场经济”之前是彼此彼此,此乃国情决定,无可奈何。不过,老书局要开拓经营,也要改革,1935年便实行了“撤柜开架”的英明之举。
“商务”蒸蒸日上,突蒙难于“一·二八”之战火,元气大伤,在王云五以及全体职员善后及筹备努力下,半年后才宣告复业。那一日是中国出版史上大可一笔的一日:“商务”门市部上空,高悬着“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巨幅标语,见出“商务”以及老书局哀兵必胜的心胸。“商务”亦率先打出“日出新书一种”的口号,恢复生机,出书“短平快”。只是售书的服务还跟不上,上面那首打油诗就是此时由读者转给“商务”经理室的。“商务”书柜又高又长,似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看书又只能拿给你一本,虽有黄警顽这样的“交际博士”,毕竟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层所需,“商务”领导于是要求营业员出些主意,用以改进。
“商务”即日出一书,为了宣传,营业员设计了一种书匣,陈放新书,放在柜台上任读者翻阅,又做了广告牌,介绍新书内容,这是开架的第一步,被读者称为“商务”的“小开放”。继而,营业员提出撤柜,用以解决读者看书、买书的不便,这个建议得到了“商务”发行所长孔士谔以及王云五的首肯,王老板甚至在“商务”会议上认真宣布了这一决定。(www.xing528.com)
1935年6月,“商务”门市部“换了新颜”—“店堂宏伟宽敞,书架线条明显,各类图书陈列有序,平摊书台排列整齐”(顾祖荫《商务门市部的“开架”创举》),读者鱼贯而入,满怀喜悦。
不久,读者又提出新的意见:看书太吃力了,“商务”接着推出长桌、坐椅、意见箱、书目卡等举措,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
“开架”的创举今天早已不新鲜了,但是老书局的许多经营之道,还是今天中国出版及经营的同仁们应该虚心领教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