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礼乐文明道场

中国大学:礼乐文明道场

时间:2024-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与礼乐文明没有实质关联,这已成为积累甚久的误解与成见。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学应当成为民族的文化高地、人文教化的重镇、礼乐文明的道场。

中国大学:礼乐文明道场

五、中国大学应当成为“礼乐文明”的道场

本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学都包含两个部分:神圣与世俗,这两个部分相互渗透,和谐互动,这种融神圣与世俗于一体的结晶就是文化,或曰人文教化,亦曰礼乐文明。这是大学拥有持久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应当成为礼乐文明的道场。

西方大学包括两大块内容,一块是与中世纪修道院紧密相关的神圣传统,一块是经过法国大革命德国文化启蒙之后的现代知识生产体系。近代以来,西方大学历经重大变革,实现了世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学仍然保持着为世俗社会提供神圣性的功能。德国柏林大学的兴起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可谓现代大学的范例。

在中国古代,大学(如辟雍)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弦诵之声是大学的代表形象,共同构成神圣性的重要象征。唐宋以后,祭祀是传统书院的三大功能(教学、藏书与祭祀)之一。中国近代大学是舶来品,发缘于甲午战败,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人们将大学看成是纯粹求知的场所。对于中西大学中存在的神圣传统,一直视为即将消失的陈旧残余。大学与礼乐文明没有实质关联,这已成为积累甚久的误解与成见。(www.xing528.com)

今天的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被动适应格局,正在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学应当成为民族的文化高地、人文教化的重镇、礼乐文明的道场。

“道场”这个词借自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说,一座名山是某一菩萨显圣的道场,信徒们聚集于此,共同发愿,祈求幸福。每座名山,只有一名菩萨显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风格就意味着有个性,有特长,而不是无所不包。某种意义上,一所优秀的大学也应当成为礼乐文明的重镇,形成自身的传统与风格,天长日久,这所大学对中小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毕业生也自然熏染上这所道场的特征,一种礼乐文明的风格。宋代大儒胡安定教育有方,所培养的弟子学术精湛,志趣脱俗,“衣冠容止,往往相类”,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外人一眼就能认出。在某种意义上,胡安定的书院就是一个向外辐射礼乐文明光芒的道场。如果这种风格能走向国际,这所大学就自然成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枢纽。

(程钢,清华大学历史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