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乐01:大学之道-“礼乐文明” 通解

礼乐01:大学之道-“礼乐文明” 通解

时间:2024-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与儒学的社会理想相通,可以看成是礼乐文明顺畅流行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礼乐文明。狭义的“礼乐文明”,它以《仪礼》为范本,将“礼乐”局限于社会关系之学,特别是与道德伦理紧密相关。在广义“礼乐文明”的概念中,我们完全可以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存在。

礼乐01:大学之道-“礼乐文明” 通解

三、“礼乐文明” 通解

如果说,大学是“一方教化之重镇”,那么,教化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这与儒学的社会理想相通,可以看成是礼乐文明顺畅流行的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或者是礼乐流畅的社会,或者是野蛮横行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礼乐文明。很难想象,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的大学,不将礼乐文明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中心关怀。

这里要区分狭义的礼乐文明与广义的礼乐文明。狭义的“礼乐文明”,它以《仪礼》为范本,将“礼乐”局限于社会关系之学,特别是与道德伦理紧密相关。广义的“礼乐文明”,则以《周礼》为范本,表现得比较冷静客观,它既包容与治国技术(典章制度)关联的社会制度之学,也兼容《考工记》这样的技术知识。在广义“礼乐文明”的概念中,我们完全可以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存在。(www.xing528.com)

在广义“礼乐文明”中,人们不再仅仅生活在社会中,而是将自身融入整个宇宙,“礼乐文明”就意味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在这个意义上,礼乐文明可以在更超越的层面上包容人类的一切知识领域

一般认为,整个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经学。更有学者认为,经学之本在于礼学。在一定意义上,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例如,梁朝皇侃指出:“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晚清王闿运《论习礼》云:“治经必先知礼,经所言皆礼制。”晚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专设一个条目: “论六经之义《礼》为尤重,其所关系为尤切要。”清末民初的刘师培《典礼为一切政治学术之总称考》指出:“礼训为履,又训为体。故治国之要,莫善于礼。三代以前,政学合一,学即所用,用即所学,而典礼又为一切政治学术之总称。故一代之制作,悉该入典礼之中,非徒为容仪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