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乐01:大学之道》尾声:思想之僵化与中国教育现状

《礼乐01:大学之道》尾声:思想之僵化与中国教育现状

时间:2024-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尾声让我们回到2012年12月18日的港穗直通火车上,那位丹麦计算机工程师与笔者的谈话。其思想之僵化,令人无语。中国人无休止地追求形式,光做门面功夫而忽视实际工作,已经摧毁了人心与社会的实质,前途不容乐观。我每次访华时一有机会就大声疾呼,惹来的都是无穷无尽的敌意,就难怪中国教育界,至今无法回答钱学森的提问!

《礼乐01:大学之道》尾声:思想之僵化与中国教育现状

六、尾声

让我们回到2012年12月18日的港穗直通火车上,那位丹麦计算机工程师与笔者的谈话。

工程师问:您在大学历史,是否也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想象力

答:在下有不少旧生在澳大利亚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机要部门工作、当领导。这些部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预警(threat perception)。若没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怎能预警?

问:中国大学是怎样教授历史的?

答:据说是按照标准答案教学。

问:结果呢?

答:某大学历史本科快毕业的一名高材生,在豆瓣网上评拙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说:“黄先生似乎没有认识到实证史学的界限所在。考证史事是一回事,但是从这些史事上升到寻求其背后的意义则是另一回事了。”此子既不懂太史公著书必须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古训,对西方史学的“历史想象”(historical imagination)更是懵然不知,反而大刺刺地将坚实史料的实证与运用历史想象力来“立说”割裂成两橛,且标榜为能事。其思想之僵化,令人无语。大学所为何事?

问:那是对内。对外呢?(www.xing528.com)

答:在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中国台湾专研中国近代史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严斥在下创造性的想象力必然带领学生走火入魔。 (10)一位香港的历史学资深教授讥讽在下的论文是破天荒的谬论。研讨会的主持人干脆中断在下的回答,说:“你说得太多了!不能再说了!下命令了!”(11)

问:中国的知识精英,历来都是如此看待进步的么?

答:容我再一次引用孙中山之言作答。孙中山说:“(中国)二三千年以前,求进步的方法,专靠实行。……到了后来,不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述而不作,坐而论道,把古人言行的文字,死读死记,另外来解释一次,或把古人的解释,再来解释一次。你一解释过去,我一解释过来,好像炒陈饭一样,怎么能够有进步呢?”(《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1922年1月22日)

问:看来他们不但炒陈饭,还扼杀创新!

答:这就难怪你一直没法在无数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群中,雇请到适合的人选了。中国人无休止地追求形式,光做门面功夫而忽视实际工作,已经摧毁了人心与社会的实质,前途不容乐观。我每次访华时一有机会就大声疾呼,惹来的都是无穷无尽的敌意,就难怪中国教育界,至今无法回答钱学森的提问!

我俩在车厢内相对无言。车厢下铁轮滚滚向前!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信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