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乐的人文内涵-礼乐01:大学之道

礼乐的人文内涵-礼乐01:大学之道

时间:2024-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是提振社会向上的引绳,法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底线,不能用底线来替代人格标准。对于个体而言,礼乐双修旨在引导人内外兼善。形式或称为仪式,是为表达礼的内涵服务的。礼的外在形式比较直观,容易引起注意;礼的内涵难以把握,容易为人忽略。礼一旦失去了内涵,仪式再完美,也没有实际意义。礼的原则是,对自己要自我谦卑,低调为人,但要尊重他人。

礼乐的人文内涵-礼乐01:大学之道

三、礼乐的人文内涵

如何经邦治国,最主要的意见有两种:法治成德治。孔子主张德治,认为法治只能安定于一时,德治方能长治久安,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用行政手段来引导民众,用刑罚来整齐他们,民众都远离了刑罚,但他们的羞耻之心并没有树立起来。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来整齐他们,民众不但树立起了羞耻心,不仅能远离刑罚,而且有上进心。有人认为儒家,只讲礼治,反对法治,其实儒家断然不会迂腐到这种程度,而是反对不教而诛,主张德主刑辅,“礼用之于未然之先,法施之已然之后”。礼的作用是在教育,法的作用是在防范。礼是提振社会向上的引绳,法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底线,不能用底线来替代人格标准。秦二世灭亡的历史证明,仅仅依靠法律手段,不可能根本解决社会矛盾,也不可能造就社会的真正和谐

礼是为政者不可须臾或离的大经大法,这并非孔子的独创。我们读《左传》可知,早在孔子之前,它就已经成为许多社会贤达的共识,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隐公十一年);“礼,国之干也”(僖公十一年);“礼,政之舆也”(襄公二十一年);“礼,王之大经也”(昭公十五年);“礼,身之干也”(成公十三年);等等。

对于个体而言,礼乐双修旨在引导人内外兼善。《礼记·曲礼》说:“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荀子·修身》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儒家所说的修身,必须是内外兼具的,既要把握礼的内涵与形式,又要把握“质”与“文”的关系,做到形神兼备,内外一致。

礼有形式与内涵两大要素。形式或称为仪式,是为表达礼的内涵服务的。内涵是礼的灵魂,是制订仪式的依据。举行某个礼仪,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场所、穿这样的服饰、用这样的器物、走这样的程序、说这样的语言?其背后都有深刻的寓意,而不是随心所欲的。礼的外在形式比较直观,容易引起注意;礼的内涵难以把握,容易为人忽略。礼一旦失去了内涵,仪式再完美,也没有实际意义。春秋乱世,纲纪颓败,弒篡成风,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些篡位的君主丧心病狂,廉耻全无,但是,他们照样把各种仪式做得非常体面。孔子用反诘的语气质问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啊礼啊,难道就是供桌上的玉器与丝帛吗?乐啊乐啊,难道就是那些钟鼓之类的乐器吗?显然不是。

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出土)(www.xing528.com)

礼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博爱之心。爱,是人类的最高道德,无论是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都以爱号召,以为标榜。儒家对爱的提倡,不亚于任何宗教。孔子希冀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孔子看来,这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境,而是可以逐步接近的理想社会,而走向大同的途径,则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爱心,要从孝敬父母开始。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时刻呵护自己成长,血缘加上亲情,所以子女孝敬父母最为自然。但是,儒家提倡的孝行,并非局限于一家一户的狭隘亲情,而是要从它出发,把爱心推广到天下人的父母身上,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人人都能推己及人,把爱心加于四海,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所以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孝行离不开礼,从父母的饮食起居到生老病死,每一个细节的体贴与关照,都要通过礼来体现和落实。只要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这样做了,并且代代相传,大同世界就离我们越来越近。

礼的主旨是表达对他人的敬爱之心,《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礼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并且多多少少怀有一些敬意的。在孟子看来,有没有爱心,懂不懂得通过礼来传递爱心,是区别君子与常人的主要标志:“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把仁放在心上,就会去爱人;把礼放在心上,就会去敬人。我以恭敬之心待人,同时也希望人以同样之心待我。人心相通,你爱他人,他人就会“恒爱之”;你敬他人,他人就会“恒敬之”。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儒家倡导用这样的方式来树立博爱的社会风气,实现社会的和谐。

曾侯乙墓出土排箫

儒家所说的爱是大爱,认为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有些人生活贫穷、社会地位地下,但这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原因,对于这些属于弱势群体的人,同样要怀有敬意。《礼记·曲礼》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的原则是,对自己要自我谦卑,低调为人,但要尊重他人。即使是肩挑背负、沿街叫卖的小贩,也必定有尊严,都要以礼相待,何况富贵之人呢!富贵了而懂得好礼,就能做到不骄奢淫逸;贫贱而懂得好礼,心志就不会畏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