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环境危机当然有这样或那样的观念障碍,但在我们看来,目前主要障碍在于以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穷人富人差距对环境保护非认同感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对抗关系。不立足于这一点,只靠观念变革来克服环境危机,只能陷入幻想之中。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环境保护非认同感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出于利益考虑,发达国家还想继续维持并不断加大这种不平衡,而发展中国家则想通过较快发展逐步减缓这种不平衡。这样一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不会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更不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认同感。这决定他们在环境保护全球合作方面不可能取得一致行动。比如,在签订和修改《蒙特利尔协定》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停止制造和使用CFC类物质和环碳化合物的时间表问题很难达成一致。1990年,人们对《蒙特利尔协定》进行了修订,工业化国家同意到2000年停止使用CFC类物质和环碳化合物,发展中国家则同意到2010年完全停用。在1992年联合国巴西里约热内卢地球环境问题首脑级峰会上,尽管与会大多数首脑都主张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采取联合行动,但是在有关协议上签字时,美国拒绝在联合协议上签字,后来又借故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2.贫富悬殊与环境保护非认同感
穷人和富人的利益差距决定富人不会主动将环境保护放在利润增进之上,而是千方百计赚得更多利润,至于环境保护问题,要看它对利润增进有无意义。一般来说,资本家考虑的是近期利益,不大注意长远利益,这样一来,富人追逐的是利润,而不是环境保护。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不仅经济上深受资本家剥削,而且经常忍受着恶化环境的侵害。为改善经济状况,摆脱环境破坏带来的各种公害,穷人不断进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充分说明,穷人和富人的利益差距造成他们不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认同感。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穷人与富人的差距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抗仍然存在,因而人们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很难取得认同,这样一来,许多保护环境的全球行动都被搁浅了。这充分说明,克服环境危机的主要障碍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不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环境危机是不会最后得到消灭。
生态中心主义者看不到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利益冲突和对抗,从而也就不会明白进行社会关系变革对于克服环境危机的根本意义,这样它只倡导观念变革,并不要求人们去进行社会关系革命。对于克服环境危机来说,进行观念变革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根本性的。要遏制和克服环境危机,不变革社会关系,即使改变了观念,也无济于事。对于社会变革来说,观念变革是必要的,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实践意义上的社会变革才具有直接现实性。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2]即人们要变革社会现实,不光要进行观念变革,还必须付诸实践,变革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克服环境危机问题上,不消除人与人的利益冲突和对抗,不变革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光沉溺于观念叫嚷中,只能陷入幻想,不可能解决环境危机问题。恩格斯认为,要調节和支配人的活动的比较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后果,防止或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消除环境危机,“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变革”[13]。一句话,克服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是诉诸社会变革,消灭人与人的利益对抗。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56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4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2、165页.(www.xing528.com)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364页.
[5]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6]高敏雪.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4月.
[7]〔美〕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M].商务印书馆,1984年5月.〔英〕A·J·麦克迈克尔.危险的地球[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4页.
[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9]〔美〕L·R·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年.
[10]王克敏.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
[11]曹凤中.绿色的热点[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5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5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