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自我认识多元化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自我认识多元化

时间:2024-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自我的认识,笔者认为其实并非只存在于“世界尽头”的部分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自我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出现这种多元化又恰好与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文学特点有直接关系。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自我认识多元化

二、自我认识的多元化

在对《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既往研究中,日本学者普遍注重对“世界尽头”这一部分的分析,即那种形象化的自我意识世界究竟反映了什么。而国内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则放到小说平行发展的两条线索上,强调小说中现实性要素与非现实性要素的结合,以及在非现实世界中对现实问题进行认识的村上文学特点。将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无疑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一作品的最大特点。对于这一点,村上本人拥有创作的自觉。在小说的第25章,村上借老博士之口这样讲到:“优秀的音乐家可以将意识转换为旋律画家可以转换成色彩和形状,小说家则可以转换为故事,同一道理。”(14)一些日本研究者也对村上春树的创作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例如吉田春生就认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迄今为止(15)村上春树最为成功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在获得“谷崎润一郎奖”时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一致首肯,但评审委员们的分歧恰好说明这部小说的形式是日本文学从未有过的。(16)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确是一部将自我意识形象化的杰作。不过,形象化的创作手法还不是村上春树的最终目的。通过将自我意识形象化,并在故事的发展中认识自我、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才是形象化自我这一表现手法的最终目的。而对于自我的认识,笔者认为其实并非只存在于“世界尽头”的部分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自我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出现这种多元化又恰好与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文学特点有直接关系。

1.夜鬼“圣域”中的冒险

据村上春树回忆:在小说付梓出版时,编辑曾建议将书名改为《世界尽头》。而当这部长篇被译成英语时,国外的出版社又建议将书名定为《冷酷仙境》。不过自己并没有采纳出版社这两次的建议,坚持将小说的名字定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7)这段小插曲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小说中两个部分实际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冷酷仙境”的存在并不仅仅起到推动“世界尽头”部分发展的单一作用,主人公在“冷酷仙境”中的地下冒险同样也是深入自我的意识世界、探寻自我的过程。

小说从第21章到第29章描写了主人公和博士的孙女一起到地下寻找博士并再次返回地面的过程。“冷酷仙境”的部分虽然较“世界尽头”的部分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要素,但整体来讲无异于是在充满奇幻的未来世界中冒险。而主人公进入地下,深入夜鬼老巢的描写应该说是最惊心动魄的。主人公和博士的孙女下到地下后一路前行,这期间不但要时刻提防埋伏在周围、虎视眈眈的夜鬼,而且在接近博士藏身的高塔时还经历了被蚂蟥吸血、井口突然喷水等意想不到的危险。然而就在这些惊险刺激而又需要分秒必争的时刻,小说却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去着意刻画夜鬼“圣域”入口处的浮雕:

圣域入口的两旁饰有精致的浮雕,图案是两条巨大的鱼口尾相连地簇拥着圆球。一看就知是不可思议的鱼。头部宛如轰炸机防风罩一般赫然隆起,无目,代之以两条又粗又长的触角如藤蔓一般卷曲着突向前去。较之身体,口大得很不协调,一直开裂到靠近鳃的地方,下面鳍根处跃出短粗而结实的器官,如同被截断的前肢。乍看以为是具有吸盘功能的部件,细瞧原来其端头生有三只利爪。带爪之鱼我还是初次目睹。背鳍则成异形鳞片如毒刺一样突出体外。(18)

此处的浮雕描写可谓细致入微。这种细致的描写其实并不是村上春树在有意卖弄自己的想象力,浮雕以及鱼这一意象的出现在“冷酷仙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的研究中,鱼类、特别是生活海洋深处的鱼类,代表了人类心理上的低级中心和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也就是说,鱼这种生物常常用来象征人的潜意识和人的直觉。日本的《意象·象征事典》中对鱼是这样解释的:

1、原始海洋中的两条鱼表示新生的意识世界以及隐藏在无意识海洋中的自我。

2、作为无意识的内容之一鱼拥有比蛇更高的权威(19)

在夜鬼“圣域”的入口处出现鱼的浮雕并非偶然。它实际上暗示了生活在地下、靠吃腐烂垃圾为生的夜鬼,其“圣域”是一个与人的潜意识世界有着共通之处的所在。而两条鱼口尾相连的造型则很有可能是村上春树根据书后所列的参考书——《幻兽词典》中首尾相连的蛇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幻兽词典》中提到,首尾相连的蛇代表了一种无限性。(20)那么口尾相连的两条鱼所组成的造型与无限性之间也应该存在对应的关系。对于夜鬼的“圣域”以及浮雕中出现的鱼,博士的孙女解释说:所谓“圣域”,实际上是夜鬼的祖先居住的地方。而那条鱼则被认为是他们的神,一个可以主宰黑暗的神。它“统治着这片黑暗王国,统治着这里的生态系统、形形色色的物象、理念、价值体系以及生死等等”(21)。“圣域”既然是夜鬼们最尊崇的神圣领地,那么它事实上也代表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核心。只是这一世界与地面的现实世界以及非现实中那个“世界尽头”的世界有所不同,主宰这里的是黑暗和邪恶。在这一黑暗世界的核心中出现象征潜意识与无限性的鱼的浮雕,其实是表明,夜鬼“圣域”正是人们不愿正视的自我意识世界中最为丑恶的部分。如果说村上春树以“世界尽头”的形式将人的自我意识具体转化成一个无欲无求的完美世界的话,那么在“冷酷仙境”中,主人公走入夜鬼的“圣域”无疑是来到了自我意识世界中的另一极。“冷酷仙境”中主人公与博士的孙女下到地下,经过夜鬼老巢并进入其“圣域”的过程并不单单是一个冒险的过程。小说所营造出的紧张气氛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着实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但质而言之,这部分描写是在表现自我意识世界中的另外一个部分——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正视,但不可否认每个人的自我中都存在着极其黑暗的邪恶部分。(www.xing528.com)

2.森林中的第三极世界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如果仅仅用“世界尽头”中的小镇以及“冷酷仙境”中的夜鬼“圣域”来将自我意识世界形象化,并在其中认识自我、探寻自我的话,那么对于自我的认识就依然回到了善恶对立的二元化模式中。事实上与二元化认识有所不同,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还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第三极世界——森林。

森林在1980年创作的《小镇与不确切的墙》中并不是一个被刻意突出出来的场所。在那篇小说里,主人公最后与影子一起逃离了小镇回到原来的世界。这一处理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结尾大相径庭。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主人公最终没有和影子一起跳入水潭逃离小镇,而是选择和影子分离,与图书馆女孩一起到森林中去生活,并将自己找到的女孩的心传达给她。这种结尾的处理颠覆了《小镇与不确切的壁》的结局,在大多数研究者看来,这似乎意味着村上春树依然没能走出自闭的自我世界。然而需要留意的是,“世界尽头”这部分中对于森林的描写,以及这个与小镇不同的存在究竟在小说中起着怎样一种作用。

应该说森林在村上春树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挪威的森林》以及《海边的卡夫卡》中都有关于森林的描写,森林在其中也都是某种特殊意义的象征。不过,虽然森林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起着重要作用,却不能将森林的意义固定化。也就是说,在每部作品中森林的意义有可能出现差别,不能将彼森林的寓意放到此森林上来解释。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森林在小镇居民的述说中是一个多余的场所。森林里生活着和小镇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影子没有死掉,与小镇的居民不同,是有“心”、有欲望的人。对于影子尚未死去的主人公来讲,森林以及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们都是可能带来危险的因素。然而,当主人公走进森林后却发现这里是一个静谧而平和的空间:

没有任何人染指的神秘的大自然所生成的大地那清新的气息充溢四周,静静地抚慰着我这颗心。在我眼里,根本看不出这就是老大校忠告以至警告过我的危险地带,这里有树木青草和各种微小生命组成的无休无尽的生命循环,哪怕一块石头一抔土都令人感觉出其中不可撼动的天意。(22)

森林既没有小镇居民传说中的恐怖,也不存在任何恶意。那里看来更像是一个可以给人心灵抚慰的栖息之所。其实这一段森林的描写多少令人联想到海德格尔关于疏明与真理的议论。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将真理比喻成森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枝叶摇曳,光斑交织,使周围的事物呈现出一片生动变幻的景象。这种森林中光亮与真理的关系让海德格尔认为:“亲在本身是一片疏明。无论何种存在者,唯有进入这片疏明,才能在光亮中显现,或在黑暗中隐蔽。”(23)显然,《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出现的森林与《挪威的森林》中的森林有所不同。它不是死亡的象征,也不存在消极要素。这里的森林更像一个可以使真理显现出来的场所,一个可以在其中找寻到真正自我的所在。

村上春树谈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创作时曾说:小说的最后部分自己改写了若干次,而每次改写都会有所不同。(24)所谓改写最后的部分,其实就是如何处理主人公与影子之间关系的问题。影子在小说中代表了“心”的存在。关于“心”的命名,村上讲这是一个权宜之策,因为自己希望用一个尽量朴实的词汇。而实际上“心”所代表的是“支撑人这一存在的内在力量”(25)。尽管村上本人不愿用“自我”来命名“支撑人这一存在的内在力量”,但不能否认,所谓“心”就是人的自我。而这一自我在村上春树看来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存在,是不能仅仅用善恶对立、非此即彼的二元化方式来认识的。

事实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在认识自我上就实现了一种多元化的方式。虽然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两部分中,村上春树以形象化的方法外化了自我意识世界中的两极,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却没有停留在两极化的模式里。小说中森林的出现,以及主人公最后的决定——与影子分离,和图书馆女孩去森林中生活——看似表现了一种消极的态度,但这一处理恰好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自我认识的二元化模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结尾的处理,实际上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中村上春树对于自我的一种新的认识和价值观。面对后物质、后工业化的时代,我们或许不能摆脱物质以及外在的价值体系强加在我们身体上的桎梏,但在精神领域,我们仍可以前往森林中那片代表真理的疏明,去找寻不再封闭内心世界的真正的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