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重要性及应用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重要性及应用

时间:2024-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企业信息技术集成7.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7.1.1信息技术的基本界定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表7.1信息技术对应的信息器官功能以及信息活动上述这四大技术群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主体。面对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如此状况,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问题就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的焦点。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重要性及应用

7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

7.1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7.1.1 信息技术的基本界定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中的关键领域,并作为主导技术引领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带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和活动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esbiter,1982)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的预言,信息技术已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虽然人们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根据不同领域的各自需要与理解对信息技术做出了相应的定义,但关于信息技术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在对信息技术本质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技术的本质属性而言,各种技术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在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加强或扩展人类各种器官的功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满足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因此总体上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支持人类开展信息活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人体器官的作用来看,可以将人类信息器官划分为感觉器官、传导器官、思维器官以及效用器官这四大类信息功能器官;而从人类信息活动实践来看,人类关于信息的作业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与再生信息、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因此,结合人体信息器官功能与人类信息活动过程的客观实际,我们总体上可以将信息技术界定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送技术、信息应用技术这四大技术群的总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表示为表7.1。

表7.1 信息技术对应的信息器官功能以及信息活动

上述这四大技术群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主体。具体而言,信息获取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识别、收集、转换等感测技术,它将人类的感觉器官延长到人力不及的微观和宏观世界以提取信息;信息传递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空间传递和时间传递等网络、通信技术,它延长的是传导神经网络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等方面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其作用在于更好地处理和再生信息;信息应用技术是效用器官能力的延展,它主要包括信息的伺服调解、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控制技术,其作用在于更好地应用信息,充分地发挥信息的作用。

7.1.2 信息技术演进的集成观

历史的角度考察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信息技术、近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三个发展阶段。然而,只是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信息技术阶段,信息技术才取得了突破性的长足进步,并导致各行各业相继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类社会显现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模型。因此,这里集中分析和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阶段,上述主体信息技术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根据左美云博士(1998)的研究,[1]信息社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而与之对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其演进过程可以简要描述为图7.1。

图7.1 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演进

如图所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其四大技术群和时间构成的五维空间中的层递演进。其中,曲线沿着四轴向外扩张的技术是各自不断优化和发展的过程,即技术高级化的过程;而曲线变圆的过程是这四大主体技术之间协调发展的过程,即技术结构不断合理化的过程。

从信息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信息技术的演进体现了集成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四大主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相应技术集成的结果。事实上,在每个时代的技术飞速发展中都集成了相关技术群内部子技术的发展。例如,在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正是集成了取得重大突破的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才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促进信息处理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而在网络时代,正是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促使信息传递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2)从信息技术整体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结构的不断合理和优化也体现了集成作用的结果。正是通过各种技术之间的互补、竞争和协同作用,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得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得以实现动态的协调,促进信息技术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合理。而且,这种集成作用在促进相应个体技术优化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种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整体的提升。

(3)从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也体现了集成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原有生产力模型的影响而实现的,而正是通过信息技术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应技术的有机融合,使得劳动工具、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智能化,使得劳动者得以更加有效地对劳动对象进行作业,从而促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事实上,信息技术作为对信息进行作业的技术,其功能的实现客观上也是按照信息作业过程将它们有机整合的结果。而且,虽然在某个时代主要表现为相应主体技术发展的作用,但从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趋势来看,信息技术的协同发展和作用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7.2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内涵与框架

7.2.1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含义、内容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管理也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领域。在当今日益变幻莫测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环境下,面对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信息需求,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几乎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以支持相应信息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面对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如此状况,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问题就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早在1979年,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诺兰(R.Nolan)提出了数据处理发展模型,该模型将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代和六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构成了强调技术管理的计算机时代,后三个阶段构成了强调资源管理的信息时代,诺兰(1979)在该模型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应用是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并且技术的集成将推动信息管理进化到一个新的水平;Smith和Medley(1987)指出信息资源管理体现了适应组织需求的多种技术的功能整合;而Marchand和Kresslein(1988)认为,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融合,必须对信息技术实施集成管理,这是在新技术环境下提高潜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保证;英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Beaumont和Sutherland (1992)则指出围绕硬件、软件技术的集成是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础层次;我国学者钟守真(2000)认为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管理将是信息资源管理今后关注的侧重点;而霍国庆(2001)则从信息系统集成的角度指出,信息系统集成是体现和实现信息技术价值的过程,是信息资源集成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然而,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大多都侧重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过程中一些技术性问题的探讨,而且对企业信息技术集成问题的理解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其含义尚缺乏统一、清晰、全面的认识,这必然不利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活动的开展,影响集成作用的有效发挥。

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过程来看,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总体上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其结构)、信息技术功能(服务)以及企业业务应用这三个层面的内容。企业信息技术集成是集成的思想及方法在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根据英国信息系统政府中心关于“信息技术体系结构图书馆”的研究(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1996),[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可以理解为是支持企业中信息技术服务供应的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软件以及电子通信等技术的统称,通常包括信息处理及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各种技术种类与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组成信息技术基础的这些信息技术元素在企业的应用中分布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从物理上和组织上变得越来越分布化,这导致其运行的管理和控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因此,运用集成的思想与方法,按照一定的技术框架将相关的信息技术元素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有效地实现各种信息技术元素的协调运行。而且,通过各种技术元素之间的互补、竞争以及协同作用,在促使集成要素——各种信息技术元素不断优化的同时,也使得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这个集成整体的效能水平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集成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动态性的系统构建的思想和方法,其应用使得在信息技术基础的构建以及管理过程中,企业能够根据其需要不断地调整企业信息技术基础的集成内容,从而促使企业信息技术基础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2)信息技术作为支持人类开展信息活动的基本手段,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在于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即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信息资源的功能。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按照信息价值链的要求,将这些功能单元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支持或服务。事实上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将这些关于信息资源处理的功能进行整合,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管理企业中相应的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信息技术的功能整体上一般体现为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是支持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的主要平台。随着信息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凸显,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单一的、面向局部的信息系统功能已不能满足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因此,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功能)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运行的功能整体,将促使信息系统功能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地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活动,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支持与信息服务,这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信息资源作用和价值的有效发挥和实现。

(3)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信息时代企业运营的重要资源,作为资源其作用和价值必须通过与企业具体业务的结合才能得到实现。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情况来看,如果在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应用或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业务两张皮”的状况,那么项目的结果一般都不是很理想,有些甚至是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状况实际上就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及其价值的实现,对企业而言在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之间能够协调的运行以实现企业目标,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要素)和企业业务(要素)之间的互补、竞争和协同作用,促进信息技术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改进或创新,实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能与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资源的价值。

基于上述认识,企业信息技术集成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基础层面,即基本信息技术元素的集成,其目标主要在于促进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构建,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提供基础的技术平台;二是信息资源层面,即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信息系统功能),其主要目标在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满足企业信息需求;三是企业业务应用层面,即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其主要目标在于优化信息技术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和实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从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来看,信息技术元素集成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集成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而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其优势的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途径。

7.2.2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框架

根据前面关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含义及内容的分析,这里分别从基本信息技术元素的集成、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以及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三个方面探讨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框架。

(1)信息技术元素集成的基本框架。各种信息技术元素协同运行的整体就是信息技术体系结构,它们构成了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Cassidy,1998)。[3]从信息技术体系结构的技术内容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技术组件,即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它们构成了信息技术元素集成的基本框架,如图7.2所示。

其中,技术平台主要是用来支持信息技术操作的物理设备,是由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所组成的操作平台,因而在这个层面主要表现为硬件技术或物理设备的集成,它通常包括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小型机、输入/输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等,通常这些硬件设备是通过计算机局域网(LAN)、公共通信网络等网络进行连接。技术环境一般与技术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对其底层技术平台所包含的硬件技术资源进行管理。它通常是由各种系统软件整合而成,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系统软件。应用环境层位于技术环境平台的上层,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开发工具或手段,实现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它一般包括数据录入、文档处理、电子数据表、数据库开发工具及环境、图形处理等方面的经过预打包的标准化软件。通常这些软件环境集成在一起,支持终端用户和开发者创建商业应用程序(Tapscott,1998)。

图7.2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体系框架

一般情况下,各种信息技术要素按照相应的工业技术标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体系,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构建方案和体系结构。

(2)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集成的基本框架。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主要方式,因此,企业信息技术功能的集成主要表现为企业中信息系统及其功能模块的集成,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及其功能模块的有机融合,从整体上促进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与服务,从而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与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和复杂的信息需求。从企业信息需求层次及其规模来看,企业信息技术功能集成的基本框架可以描述为如图7.3所示的概念框架。

图7.3 企业信息技术功能集成的概念框架

如图所示,企业信息技术功能集成总体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功能的纵向集成,主要是对企业中处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不同功能层次的信息系统或功能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二是信息技术功能的横向集成,这主要是指对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的信息系统或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显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集成,不仅可以促进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和利用,而且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从而充分、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的潜能,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来看,信息技术功能的集成在实践上一般体现为ERP、SCM和CRM的集成。其中ERP从纵向上整合了企业内具有决策支持、信息管理以及基本信息处理功能的信息系统或功能模块,从横向来看,ERP则整合了企业中的生产控制、物流资源、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或功能模块。而通过ERP与SCM、CRM的集成,实现了企业信息系统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从而拓展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模,使得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服务,促进了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集成。当然,这里给出的仅仅是信息系统集成的一个概念框架,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具体实施,企业必须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目标采用适当的方式,关于信息系统集成实现的相关问题,将在后面的部分作进一步的阐述。

(3)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集成的本质在于实现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要素与企业业务活动要素之间的协同。根据Nagy Hanna(1994)[4]等关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扩散以及应用过程的研究,结合企业信息技术活动的实际过程,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本框架描述如图7.4所示:

图7.4 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集成框架(www.xing528.com)

如图所示,在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过程中,存在两种驱动机制,一方面企业业务需求驱动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程;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趋势和能力又影响着企业业务活动的开展。正是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才得以实现匹配和协同,形成一个“新的机体”(Cortada 1998)。[5]

从企业业务管理与信息技术活动的目标与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①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操作的集成,以实现业务活动效率的提高,通常这表现为利用相应信息技术来替代或改进原有业务操作的工具或手段,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的数字车床、生产流水线等。②通过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过程的融合,促使企业业务活动的管理效益得以提高,例如通过MRPII、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效地为业务活动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与服务,从而更好地对业务实施管理,提高业务的效益水平。③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企业业务活动及其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通常这需要实现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实现战略性的融合。当然,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之间的集成是一个以形成协同作用的动态过程,由于集成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合理的规划,根据业务的需要以及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优势确定集成的内容和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企业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

7.3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策略

7.3.1 信息技术优势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战略重要性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然而,企业在开发IT的潜力过程中,正在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明显的挑战是对“不熟悉”的恐惧和基于成本的IT管理思维(王田苗,2002)。[6]虽然企业经常在IT上投资很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撇开技术及其实施因素而言,其主要原因还在于IT管理的思维方面。虽然成本是IT管理中比较容易控制的部分,但集中于成本管理却忽略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应用,事实上,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才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确保IT投资的回报。而集成作为人类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动态整合过程,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充分利用各种集成要素的优势并实现要素整体效能的提升,其思想和方法在IT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各种信息技术要素及其优势的整合,同时也有利于各种先进技术的采用。因此,企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将是企业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势,确保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

一般而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优势可以概括为价值创新、服务传递和基础设施可靠性三个层次,[7]而企业信息技术集成与IT优势应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简要描述为如图7.5所示。

图7.5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与IT优势

其中底层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尽管这一层不是技术管理中最令人兴奋的方面,但如果不优秀,则会妨碍企业以持续方式传播技术的能力。事实上,任何企业都需要优良、可靠的技术基础来支持业务的运作。第二层是服务传递层,其含义是通过有效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企业内外的各种客户或伙伴提供高效的、反应迅速的、可信赖的信息支持与服务,从而有效地满足业务需求。第三层是价值创新,在该层次,企业是从战略性角度来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优势,通过IT促使企业不断的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根据前面关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阐述,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内涵及其目标来看,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与信息技术优势应用的层次相匹配的。其中,信息技术要素集成通过整合各种基础的信息技术资源,使得各种信息技术要素形成一个协同运行的整体。这不仅保证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整体效能和水平。而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通过对服务于企业各个领域的、具有不同功能层次信息系统的整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从而得以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支持与服务。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则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这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并实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价值创造。

7.3.2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策略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集成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企业信息技术集成本身也是一个策略性的过程,企业只有选择并采用合理的信息技术集成策略和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信息技术集成本质上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升企业信息资源能力与优势水平的途径,以满足企业信息需求,从而达成企业目标的。因此,结合前面关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与信息技术优势关系的分析,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策略及其内容的决策与选择可以用图7.6所示的模型来描述:

图7.6 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策略模型

图中纵轴表示信息技术优势,它标志着企业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而图中横轴表示信息优势,它标志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支持与服务的能力水平,另外图中的三角形部分表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优势的层次,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图7.5。图中矩形部分表示企业在信息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所构成的框架中所处的位置,例如D象限区域表示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能够高水平地提供信息资源支持与服务,但同时企业在信息技术优势方面的水平很低。当然,一般而言企业是不可能处在D象限区域的,因为低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一般不足以支撑具有高水平的信息优势。

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企业在上述框架中所处的区域,而根据企业在某一区域中信息技术优势与信息优势的组合,可以确定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与应用过程中需要强化的内容,从而帮助企业确定信息技术集成的重点。一般而言,企业信息技术的集成总体上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基础强化策略。

基础强化策略即重点进行信息技术元素集成的策略,该策略比较适合处于图中A象限区域的企业。显然,在信息技术优势水平和信息优势水平都标较低的情况下,那么企业就应该集中力量关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相关方面,致力于信息技术体系的强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信息技术元素的集成,有机地整合相关的、先进的各种信息技术元素,形成一个协同运行的信息技术基础,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整体的效能水平,实现技术基础设施高的可靠性以及先进性水平。事实上,从企业实践来看,如果出现诸如数据中心不能正常运转、网络不通等情况,显然不能够有效地实现价值创造。

基础强化的集成策略关注的重点在于信息技术优势的最下一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如图7.6中A象限中的阴影部分所示。该策略的理想结果是,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促使企业的信息技术优势及其能力有效提高,并沿着纵轴垂直向上运动,即从区域A向区域B进化。

(2)功能强化策略。

功能强化策略对处于图中B象限区域的企业是比较理想的集成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是重点实施企业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处于象限B的企业一般具有比较合适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但在信息资源方面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不能够有效地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与服务。因此,如果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稳定、高效、可靠,那么企业就必须集中力量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实施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通过企业各个领域中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或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有效地支持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现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与服务,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

从图中可以看到,面向功能强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功能的集成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优势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即服务传递,如图中B象限区域中的阴影部分所示。通过集成策略的实施,其理想结果是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管理功能,从而提高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信息资源支持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沿着横轴水平运动,即从象限B向象限C进化。

(3)价值创造强化策略。

价值创造强化策略是适合位于图中C象限区域的企业实施信息技术集成,该策略的核心在于企业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由于企业具有较为强健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较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与支持能力,因此处于该状态的企业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优势运用的最高层次,即价值创造,如图7.6中C象限区域中的阴影部分所示。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集成,实现信息技术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在两者的协同运行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资源的价值,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具备的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企业业务的改造、转型与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创造,达成企业目标。

上述三种策略可以认为是企业有效实施信息技术集成的主要选择,虽然不同的策略关注的重点不同,但它们还是相互关联的,这一点已经在信息技术元素集成、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集成和信息技术于企业业务集成三者之间的运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另外企业在信息技术的集成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性地运用上述策略,以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

7.4 本章小结

本章从信息技术的内涵入手,探讨了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内涵、基本框架以及信息技术集成的实施策略,具体内容包括:

(1)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功能、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及其演进的集成规律。

(2)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含义、内容及目标。

(3)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框架,即信息技术元素集成框架、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集成框架以及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集成框架。

(4)信息技术优势与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关系。

(5)企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基本策略:基础强化策略、功能强化策略、价值强化策略。

【注释】

[1]左美云主编.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An Introduction to IT Infrastructure Planning.London,HMSO Publication Center,1996

[3]Cassidy A.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ic Planning.Boca Raton.Florida:St.Luice Press,1998

[4]Nagy Hanna,Ken Guy,and Erik Arnold.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usion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s to be Published by Asia Tech Dept.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4

[5]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108~120

[6]王田苗等编著.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集成,2002.206~207

[7]Mayor T.Ensured stability.CIO,August 1997,p62-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