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
5.1 企业信息战略概述
5.1.1 战略的基本含义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e”,其原本的含义是指“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美国学者巴纳德(C.I.Bernard)在1938年首次使用了战略概念来诠释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以及企业组织决策机制,而安索夫(H.A.Ansoff)的《企业战略论》一书的出版,不仅使得企业战略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也标志着战略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真正应用和流行。[1]
在企业管理领域,许多学者关于战略的含义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讨论企业的战略问题过程中也经常运用一些相关的名词或概念对战略予以阐述,它们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关于战略的概念链,可简要描述如图5.1。
上述使命、目标、具体目标、行为/政策等都是与战略的相关概念,战略不仅是对使命、目标的十分广义的描述(Gerry Johnson and Kevan Scholes,1998),[2]同时也是组织目标的实现方法,是制定和实施具体目标、行为与政策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战略在该链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确合理地运用战略思想、实施战略管理能够平衡组织的长期和短期发展,兼顾各种相关利益,实现全局对局部的指导,促使局部最优,全局目标得以实现。
图5.1 战略概念链
从企业角度来看,战略主要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的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客户相匹配,以便达到所有者的期望。一般而言,战略可以描述为:企业根据其内、外部环境以及可获得资源的情况,为实现企业长期的生存和持续、均衡的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就其内容而言,战略是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的统一体,其基本性质包括全局性、长期性、抗争性、纲领性等。
总体而言,在一个企业内,战略是相对的、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三个战略层次,其中公司层次的战略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应该开展什么业务”以及“如何管理这些业务”,它确定了企业的目标和使命,确定了企业整体的经营范围以及资源配置,为目标实现提供了方针与计划。
业务层次战略也称为战略业务单元(Strategic Business Unit,SBU)战略或者竞争战略,它主要确定企业选择经营的行业和选择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在该战略层次,主要解决在何处竞争、与哪些产品(或服务)竞争以及在这些市场上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职能战略所要阐明的是在实现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它是对企业内各项关键职能活动作出的统筹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包括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R&D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生产战略等方面。
5.1.2 企业信息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中逐步成为核心技术,信息成为其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亦介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信息战略开始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信息战略”这一术语出现的时间不长并且较为抽象,因而一些学者在很多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均未对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明确的描述(钟守真,2000)。[3]
目前,信息战略最明晰的定义源于著名信息管理学家德波尔(Van der Poel,1995),他认为,信息战略是组织管理所认可的,一个包括模糊的或明晰的目标、远见、方针和计划的复合体,它与一个组织的正式信息需求与供给相关,其目标是长期支持组织目标并使之适应环境变化。[4]该定义强调了如下几点:
(1)信息战略最重要的实质是目标、远见、方针以及计划。
(2)信息战略应同时关注信息需求和各种相关资源要素。
(3)管理对信息战略的支持与约束起着重要的作用。
(4)信息战略是一个关于目标、远见等方面的复合体。
(5)信息战略与组织战略密切相关,同时具有主要(引导)和次要(支持)的作用。
基于德波尔关于信息战略的定义,结合战略的内涵理解,总体上可以认为,企业信息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要素资源的情况,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而对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要素资源进行的统筹安排,它是企业信息活动要实现的任务、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方法、措施的集合体,是关于企业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要素资源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总体谋划。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这两个领域,并且是连接着这两个领域的纽带。企业信息管理、信息战略、企业战略这三者的关系可简要用图5.2来表示。
在图中,从右往左,信息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集,企业战略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指导思想;从左往右,信息(资源)是企业战略的基础;信息活动是由信息资源以及其他要素资源如信息技术、人员等以信息价值链为基础组成的系统,其目的是提供相应的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信息管理是对企业信息活动及其要素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信息战略则是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对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的一种战略规划。
图5.2 企业中的信息战略
5.2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息战略管理可以认为是企业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理论来源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交融,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从其作用领域来看,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是一个作用于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而从其活动内容来看,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是围绕企业信息活动以及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相关资源要素进行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的谋划活动。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是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在信息战略管理领域的运用,事实上它也是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活动的实际要求。通过将企业关于信息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目标和实现方法的各种谋划活动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利用它们之间的匹配以及协同作用,促进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活动效能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和统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从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企业信息战略功能的作用机理来看,企业信息战略的集成总体上主要包括信息战略的内容集成、信息战略的运行集成以及信息战略的功能集成。
5.2.1 信息战略的内容集成
从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来看,人们通常将企业信息战略理解为“公司IT战略”,并将“IT战略”与信息战略的其他方面混淆起来(Earl,1989)。[5]然而,如果企业仅仅依靠IT或IT战略去获得竞争优势,那么这种优势是短暂的(Shortlived)(Charles H.Apigian,2002)。[6]按照Wiseman(1988)、[7]Earl(1989)、Henderson和Venkatraman(1993、1999)[8]等学者的观点,在当今环境下,一个集成化的信息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从企业信息战略的管理活动来看,企业信息战略涵盖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多方面内容。显然,将这些相关的战略内容集成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将促进企业信息战略的各方面内容之间的协同,从而提升信息战略整体的效能,而仅仅过多地关注信息战略的信息技术或某一其他方面,并将它们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利于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息资源潜能的发挥。
关于信息战略的内容,人们经常在比较宽泛的框架内来理解它,例如西诺特(Synnott)和格鲁伯(Gruber)在《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与战略》一书中就罗列了信息战略的68条内容。而Earl(1989)则将企业信息战略的内容区分为三个部分,这种区分对于企业信息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Charles H.Apigian,2002),它不仅从企业信息活动及其要素角度提供了关于信息战略内容的分析框架,同时也阐明了信息战略内容的相关方面的作用及关系,这为企业信息战略的内容的集成提供了基础。
基于Earl的研究,可以将企业信息战略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信息应用系统战略(IAS Strategy)、信息技术战略(IT Strategy)、信息管理与组织战略(IM&O Strategy)、信息资源战略(IR Strategy)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构成了一个集成化的信息战略,其模型可以简要用图5.3表示。
图5.3 集成化信息战略模型
企业的一切信息活动都是围绕着信息资源而进行的,信息资源要素本身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信息资源战略(IRS)是企业信息战略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信息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取向,并从信息资源的价值作用角度指明了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活动的方向。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战略(IRS)是面向价值的(Value-Oriented),主要解决在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哪里去?”——“Where”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信息技术战略(ITS)主要关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政策,它规定了企业信息活动中关于技术的体系结构、技术标准、技术风险等方面的内容或目标。总体来看,信息技术战略(ITS)是面向技术的传递(Delivery-Oriented),要解决企业的技术基础设施或平台“如何”(How)做的问题。
信息应用系统是企业信息资源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而信息应用系统战略(IASS)则指明了企业面对大量的信息以及先进的技术,应该做“什么”(What),规定了企业的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方向,并且确定了企业信息资源应用的形式、优先性等方面的原则与目标。按照Earl(1989)的理解,信息应用系统战略(IASS)是面向应用的。
在集成化的信息战略中,信息管理与组织战略(IM&OS)是关于“谁”(Who)的内容,它规定了在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企业信息活动的管理或组织的框架、原则以及目标,主要解决关于角色和责任的问题。一般而言,企业信息管理与组织战略(IM&OS)关注于管理的责任、流程、性能的衡量以及人员的组织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按照Bhanu Ragu-Nathan (2001)的观点,该战略内容是基于组织的(Organizationbased)、面向关系的(Relationship-oriented)和聚焦于管理的(Management-focused)。[9]
5.2.2 信息战略的运行集成
任何战略的运行均需要考虑外部定位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企业业务领域,企业战略的外部定位和内部管理的匹配、协调已被认为是企业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由此可见,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运用集成思想与方法,将企业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和内部管理集成为有机的整体,提升信息战略运行的整体效能,从而使得企业信息活动及其资源要素的效益达到最佳,将是企业成功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从企业信息活动的具体实践来看,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是指企业在信息活动要素市场的定位如何。一般而言,信息活动要素市场是指企业能够获得关键要素资源支持和形成经营战略的信息要素领域。由于信息(系统)技术在企业信息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因而人们通常利用企业在信息(系统)技术市场的定位来描述企业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总体来说,企业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活动要素的范围。信息活动要素范围是指能够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或能形成新的经营战略的那些信息活动要素,特别是信息(系统)技术要素。信息活动要素范围类似于企业的业务范围,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了企业产品投放的市场。
(2)信息活动要素的能力。信息活动要素的能力是指能产生新的有效的经营战略或更好地支持原有经营战略的信息活动要素的性能,例如信息技术的可靠性、柔性、性能价格比等。独特的业务能力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独特的信息活动要素能力则可以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明显的竞争力。
(3)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主要是指决定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活动要素能力的方式和途径。它类似于企业的业务管理,如“制造/采购”,决策就属于企业业务管理。通常,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共同研发、与供应商结盟、技术转让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能力。
企业信息战略的内部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或平台的建造与管理,它类似于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选择、业务过程的设计等。总体而言,要实现信息战略的运行集成,其内部管理必须考虑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要素组织与管理的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信息活动过程中硬件、软件、通讯、信息等要素的结构,它们构成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设施。
(2)管理过程。该过程决定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工作过程,它类似于企业的业务过程,该过程支持企业形成执行信息战略的能力。由于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形式,在企业实践中其典型的过程如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控制等。
(3)管理技能。管理技能类似于企业在某个业务领域为执行既定的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它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运行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应该如何去获得、培训和利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5.2.3 信息战略的功能集成
信息战略是企业战略中一类独立的战略,但从企业信息资源功能实现的角度来看,信息战略必须与企业(业务)战略相结合,因为无论信息多重要,它都是为业务功能的实现而存在的。信息战略的功能集成是指将企业信息战略和企业战略集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通过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协同、和谐的状态,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从而保持或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的集成是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管理的核心。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的功能集成可由图5.4描述。
图5.4 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集成模型
由图可见,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功能集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集成:一是战略运行的外部集成,通过将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有机地集成起来,从而使得企业信息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在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的企业而言,这种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二是战略运行的内部集成,它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的问题,通过将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内部管理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过程与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过程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匹配与协调,从而确保企业的要求和期望与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所提供的能力相一致,促进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潜能与作用。
5.3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的运行
5.3.1 运行模式
从上述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集成模型来看,信息战略集成的运行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集成运行方式。从战略驱动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管理的运行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
(1)企业战略驱动模式,见图5.5。
由企业(业务)战略出发,即企业战略作为驱动力可以形成两种运行方式。第一种方式的运行过程如图5.5(a)所示,它是以企业战略的外部定位为出发点,由此确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结构和过程。这种运行方式的前提是企业的业务战略已经制定,且将它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过程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结构与过程设计的驱动力。该运行方式与传统的战略管理层次观点相一致,是最常见和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方式,该运行方式的评价准则主要是与成本相关的各项指标。(www.xing528.com)
图5.5 企业战略驱动模式
第二种运行方式如图5.5(b),也是以企业战略的外部定位为出发点,然后确定适合于企业的信息战略定位,再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内部的信息基础设施结构与过程。与第一种方式不同,其运行不受当前组织结构和过程的约束,通过企业战略定位对信息战略定位的影响,企业战略明确了实施企业战略,其信息基础设施结构和过程应作何变化,企业根据其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寻找最可能的要素能力和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内部基础设施结构与过程,该运行方式主要的评价指标是要素性能的先进性。
(2)信息战略驱动模式,见图5.6。
信息战略驱动着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集成,也形成了两种集成运行方式。第一种运行方式如图5.6(a)所示,其运行过程是由企业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开始,然后确定最佳的企业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机构与过程。这种运行形式是根据当前信息要素如技术的先进性来确定信息战略的外部定位,再选择企业最好的战略定位,如改进产品性能与服务方式(业务范围)、改善战略的关键指标(独特的能力)、形成新的关系(业务管理),然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过程。该方式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企业必须要较准确地把握相关要素资源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与水平的发展,并了解其对企业战略产生的影响。考察该种方式的运行,通常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评价业务的先进性,具体指标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增长率以及新产品开发状态等。该模式的第二种运行方式如图5.6(b)所示,它也是以信息战略定位为基本的出发点,由此确定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结构和过程,再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信息基础设施结构和过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在这种运行方式下,企业战略的作用是间接的,主要用来了解用户的需求,该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保证企业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及相关要素,如技术,更好地满足企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其性能的评价准则主要是用户的满意程度。
图5.6 信息战略驱动模式
5.3.2 运行的阶段
从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集成的程度以及信息资源及相关要素对企业业绩的贡献程度来看,对于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管理的进化过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管理集成、顺序集成、互利集成以及完全集成。下面就从这几个主要方面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探讨。
管理集成阶段(Stage of Administrative Integration)。在这个阶段,集成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方面而非战略性的,其主要目标是追求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的操作效率与成本的最小化,通常表现为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实现操作的自动化。
顺序集成阶段(Stage of Sequential Integration)。在该阶段,集成的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企业的信息以及相关要素资源去支持企业(业务)战略的实施,信息战略在此阶段处于比较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集成的过程中通常优先或单独地考虑企业的业务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战略在此阶段对于企业战略或目标的形成不产生任何影响。
互利集成阶段(Stage of Reciprocal Integration)。在这个阶段,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的集成目标是积极地从信息资源要素以及能力的角度去支持和影响业务战略的形成与实施。这样,企业信息战略才真正成为企业战略的有机部分。
完全集成阶段(Stage of Full Integration)。在这个阶段,通过企业信息战略与业务战略的联合制定与开发,使得企业信息资源成为企业(业务)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时使得信息战略或要素资源对企业(组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集成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及其战略的考虑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面向外部定位和内部管理集成。这是由于企业信息资源有能力增强业务水平。二是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和战略的制定及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均不同于过去,不再仅仅简单地将企业的需求与相应要素资源的功能结合起来,而是要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分析它们的潜在作用和影响程度。三是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对于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的评价指标从传统的仅考虑成本向成本、服务、创新等多维指标评价体系转变。
5.4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规划
5.4.1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规划的概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提升,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资源。信息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也面临着挑战。传统的从企业信息需求和信息管理角度出发的规划,主要是从支持企业业务过程、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角度来规划企业信息资源的应用,这种规划方法远远没有充分反映信息资源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根据Reich (1996)[10]、Robson(1994)[11]、Ward(1987)[12]等学者的研究,企业战略规划与信息战略规划的联系程度影响着战略规划目标的成功实现。因此,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必须从支持和帮助企业实施其业务战略或形成新的业务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来规划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般而言,企业战略规划(BSP)是企业长期的发展计划,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方向与目标、环境约束和政策、计划与指标体系等三个方面在企业不同层次间进行平衡和协调(Kaufman,1980)。[13]而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则是从企业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出发,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与应用,从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最终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信息系统是信息资源在企业中存在和作用的主要形式,因而通常利用信息(应用)系统战略规划(ISSP)来表示企业信息战略的规划。
企业信息战略的集成规划摒弃传统的BSP与ISSP分离的思想,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战略的规划与信息战略的规划集成为一个整体,使两者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信息战略规划从企业全局出发,规划一个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统一安排、配合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来调整和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5.4.2 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规划的基本方式
根据Silk D.J.(1991)的研究,将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连接起来的集成规划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4]而且目前存在四种基本的集成规划方式,它们之间的演进关系可以用图5.7描述。
图5.7 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集成规划演进
Bottom-Up是在IT技术应用早期,为了识别企业过程和IT对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采用的途径,其主要作用在于识别信息需求以及数据类,为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提供支撑,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连接信息战略以支持企业经营目标。该方式通过与数据处理活动相关联(Dury D.H.,1983),[15]改善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节约成本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它比较注重文档的研究。Bottom-Up集成规划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只着眼于企业职能活动和短期目标,忽略企业的未来需求以及发展方向。该方式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企业系统规划建模法(BSP)、业务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法(BIAIT)、业务信息特征法(BICS)、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等。
与从企业业务操作层面入手不同,Top-Down方式是从企业运作的高层入手,剖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使命,辨明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战略需求,然后逐层向下推广、贯彻和执行,它强调功能的分解。其一般的集成规划过程是:企业目标、战略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目前位置及其比较、信息政策、项目选择、实现与评价。该方式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来提升企业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在集成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战略集转换法(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信息工程法(IE)等。该集成规划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只指明了集成的方向,而缺少详尽的规划指导,而且该规划主要基于企业内部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因而它使得企业利用信息资源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机会与竞争优势方面有些力不从心。
Inside-Out方式又被称为Innovation方式,该方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需求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扩大,因而在企业战略规划和信息战略规划的集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注重外部经济、技术环境对企业影响。它的侧重点在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延伸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集成规划方式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客户资源生命周期法(CRLC)、价值链分析法(VCA)、信息系统变换分析法(ISAC)等。通过将企业外部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并将它融入到战略规划的集成中来,该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集成。它的主要不足在于,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定量的分析。同时,随着企业组织、管理的结构变化,其分析与研究范围的界定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Venkatraman N.,1989)。[16]
Middle-Out方式也称作中间层开花法,它是1993年由Yourdon提出来的,其主要运用Yourdon系统方法(YSM)(Avsion D.E.,1996)。[17]该方式主要是从企业中层入手,通过向上和向下分头分析企业的事件,建立企业的基本模型,如环境模型、行为模型、信息模型等,从而界定企业整体的“战略集成地图”。它着重于强调对企业过程和数据的综合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优于Bottom-Up和Top-Down方式,但该方式的后续工作则是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它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能有效地解决在目前全球网络环境下,内、外环境对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规划集成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由图5.7所示,在当前全球网络化(GI)的趋势下,大范围的集成组合已经是企业获得收益与竞争选择优势的重要途径(Silk,1991)。关于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规划的集成,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集成规划方式的选择。Silk(1991)认为,企业应该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来选择相应的方式对两种规划进行集成。而Ward(1987)、Griffiths P.(1990)[18]等学者则认为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进程和市场中的竞争状况而采用不同的集成规划方式。Earl(1989)认为企业应该根据集成规划的时间性而使用相应的集成规划方式。
显然,从企业信息战略规划的实践来看,单独采用某一种集成规划方式是不足以使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的。事实上,在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集成规划方式的选择过程中,上述几个方面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从前面对集成规划的基本方式的分析中也可发现,虽然它们实现的企业战略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排斥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效果。另外,企业在这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模式下,其经营战略目标及其规划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企业信息战略的集成规划应该是上述几种集成规划方式的组合。
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利用Top-Down方式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适时地转换企业战略目标,使得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向能够与企业目标相匹配;利用Bottom-Up方式根据企业现状与业务核心能力,对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结构、能力进行检测与评价,从而调整、改善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结构和能力,以支持企业持续的、稳定的前进与发展;利用Inside-Out方式根据外部的竞争状况,通过内、外价值链的分析以及非结构化的方法来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虽然这些集成规划方式的组合使用有助于弥补单一方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如何突破各种集成规划方式原有的固定模式,实现各种技术、方法之间的相互融通与转换,以及在组合使用企业的各种关系(如人员)的协调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5.5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剖析企业信息战略的内涵,探讨了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的基本概念、内容、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的运行以及企业信息战略的集成规划,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信息战略的基本内涵。
(2)企业信息战略集成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即信息战略的内容集成、信息战略的运行集成以及信息战略的功能集成。
(3)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运行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战略驱动模式、信息战略驱动模式。
(4)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运行的演进过程。
(5)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规划的基本概念;企业信息战略集成规划的基本方式,即Bottom-Up方式、Top-Down方式、Inside-Out方式、Middle-Out方式。
【注释】
[2]Gerry Johnson and Kevan Scholes,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Prentice Hall,Inc.,1993,3-20
[3]钟守真.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66
[4]Van der Poel,Theory anf Practice og Information strategy.Tilburg University Press,1995,p20-77
[5]Earl M.J.,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entice Hall,England,1989,p50-65
[6]Apigian,Charles H.,Bhanu Ragu-Nathan,and T.S.Ragu-Nathan,“Determinants of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c Profile,”DSI Annual Conference 2002
[7]Wiseman C.‘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Irwin,1988
[8]John C.Henderson,N.Venkatraman:Strategic Alignment:Lever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IBM Systems Journal 1999,38(2/3):472-484
[9]B.Raghunathan,T.S.Rahunathan,Qiang Tu,Zhengzhong Shi.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Its Dimensions and Measurement.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10(2001):265-289
[10]Reich,et al Measuring the linkage betwee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bjectives.MIS Quarterly,March 1996,55-81
[11]W.Robson.Strateg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 integrated approach.Humberside Business School,PitmanPublishing,1994
[12]Ward J M.Integra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business strategies.Longrangeplanning,1987,20(3):19-29
[13]Gluck Kaufman,Walleck.Phases in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J].HarvardBusinessReview,July/August,1980
[14]Silk D.J.Planning it,Creating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Butterworth-Heinemann,1991
[15]Dury D.H.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stages of DP growth.MISquarterly,June,1983
[16]Venkatraman,N.The concept of fit in strategy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p423-444
[17]Avison D E,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methodologies,techniques and tools The McGraw-Hillcompanies,1996,p51-61
[18]Griffiths P,Whitmore.Strategic Planning for IS.Wiley,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