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信息化与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发展信息产业以及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冲突:(1)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水平落后,信息技术与高科技产业不是能够与落后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匹配的适用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又存在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果生产关系中的利益调整与产权再分配等措施被用于信息化推进,使得要素禀赋结构更为偏离其适用技术选择。信息化的推进与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可获取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落后的教育培训能力制约,而信息化推进致使与原有技术匹配的人力资本受到破坏,失业者增多,一些失利者的利益反映到上层建筑与政治领域,并在意识形态中反映出来。(2)信息化推进对企业组织形态也发生重要影响,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积累个人导向型的心智模式,并使得组织结构从功能层级制向信息同化模式、信息包裹模式转变。一方面企业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对人力资本技能需求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在发展个人技能类型时也考虑到企业组织惯例的可能调整,种种可能的不匹配会使得劳动技能、物质资本、知识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冲突加剧,并进而制约组织惯例的演化。(3)信息化推进对政府也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电子政府机构,必须把公民当作它们的消费者,使政府成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形式简化或数字化,它要求对原有的政府组织流程重新评介并优化。信息化增强了政府信息能力,政府由此产生信息处理的强烈需求,而数码信息的随处可得也对政府的干预与组织能力、组织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下层制度变迁与上层制度变迁之间的可协调性也会产生种种问题,需要给以重视。
信息化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推动以及生产关系对信息化的拉动如何相互适应,这是一个关键性课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信息化——一种技术体系与生产关系重新组织的互动作用过程本身带来了制度变迁的挑战,政府有动力去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赶超,力图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但一种通用技术在社会中的大规模利用本身不仅是研发与技术采购就能达到的,而且信息化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支撑,只会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个个生产力租界,最终难以为继。但制度既是建设性又是演化性的,与科技生产力有关的制度安排、政府组织模式的重组与创新、企业管理方法与组织形态的再造、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整合都不会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是一个发展演化过程,一些发展模式与秩序特征取决于现有的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促进信息化与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注释】
[1]Freeman,c.(1987)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London:pinter publishers.(www.xing528.com)
[2]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
[3]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206页。
[4]曼纽尔:《信息化城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