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品味经典、解读人生的50本书故事

红楼梦:品味经典、解读人生的50本书故事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曹雪芹—品读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本书,《大英百科全书》赞誉它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从《红楼梦》成书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了,但有关曹雪芹的“言”与《红楼梦》的“味”,却是见仁见智,各家说各家解。诚然,《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当然不是因为这些世俗的场景描写。作品概览《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是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红楼梦:品味经典、解读人生的50本书故事

红楼梦

曹雪芹

品读之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本书,《大英百科全书》赞誉它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中国历史上哪一本书可以配此殊誉呢?是的,她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正是这样一本书,尽管你读了多遍,却依然好似雾里看花,只觉得有一种内在美,却又无法表达。其他小说再复杂,读三遍后,基本都能画出结构图,甚至能解释构思意图和设计缘由。唯独《红楼梦》就算能从头到尾复述情节,也只能描述总的框架结构,章回内具体的针法线头至今看不透、说不清。她就是这样一本始终让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的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从《红楼梦》成书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了,但有关曹雪芹的“言”与《红楼梦》的“味”,却是见仁见智,各家说各家解。少年时读她,你看到的更多是宝玉与林黛玉之间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觉得那是最美的;若到而立之年再来品读,大观园中的复杂人事关系仿佛可以亲身体会,犹如自己身边一般人种种作为。而到了耳顺之年,仿佛已把人生这一关打破,一部红楼梦将会愈加看得清楚。《红楼梦》与我们青年学生而言,就像哥德巴赫猜想那“女皇皇冠上的钻石”,一天采不到,就永远是一种朦胧的美。读《红楼梦》,若能在朦胧中感受到内在之美,那感觉就对了。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典长篇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小说家、诗人、画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大约1715年(也有说法为1724年)出生于清朝江宁府(今南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极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到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我们暂且不说曹雪芹笔下的众多美人、美景和那美食诱惑。窥一眼其简单的几个词语,雅俗立显。我们说“女孩”,曹雪芹则说“豆蔻”;我们说“女人”,曹雪芹则说“巾帼”;我们说“美女”,曹雪芹则说“红颜”;我们说“老人”,曹雪芹则说“白发”;我们说“白色的眉毛”,曹雪芹则说“秋眉”;我们说“海棠花在春天里静静地开放着”,曹雪芹则说“海棠春睡”;我们说“一个美女一生总是会受很多的痛苦和伤害,命运总是不理想”,曹雪芹则说“红颜薄命”。除了这些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叙述语言,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也是美到了极致,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

诚然,《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当然不是因为这些世俗的场景描写。她的伟大,在于她有着对人生最透骨嶙峋的思考,在于他在站在儒家道家、佛家各种人生体现之上,对活着的一种深度思考。

作品概览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是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主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返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精彩摘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www.xing528.com)

——《金陵十二钗》

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描述王熙凤的容貌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葬花吟》(第二十七回)

故事

十八本画册绘满甲子爱情

《红楼梦》用文字首次揭示了中国古代没有婚姻的爱情,也深刻地揭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而今天,91岁老翁饶平如画画出书纪念与妻子的那一段未曾被60余载光阴冲淡的爱情。

相思始觉海非深”——饶老用画笔,记录着他对亡妻的思念与爱。这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饶平如,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员,崔永元在《我的抗战》第31集《活下去》中有过对他的采访。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又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做过编辑、美编。年近90岁的他,在老伴美棠去世后,手绘了十八本画册,以平实幽默的画风,记述了与妻子美棠从初识到别离的近60年时光,取名为《我俩的故事》。央视主持人柴静在网上贴出采访手记。饶平如对爱情的执著,感动了众多网友。

见到美棠的第一眼时,饶平如25岁。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他记得她的小镜子、波浪卷、红嘴唇,记得她对镜自揽的模样。那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子,爱唱歌,爱跳舞,是那个年代的摩登女子。

婚后时世动荡,饶平如与美棠两地分居长达22年。在这分离的日子里,妻子的信他大多保留着,虽然里面多是枯燥的家长里短、妻子的生气埋怨,他仍珍藏着,错漏残缺都重新抄写补上,贴在画册里。

他说他从不生美棠的气,因为夫妻之间,只有“情”,没有“理”可言。美棠老怪他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他仍然乐呵呵地,并把这些画进了画册。

美棠在得病的最后阶段,头脑开始糊涂,情绪不稳定。饶先生的孙女说:“所有人都只当奶奶说胡话的时候,只有爷爷还一直拿她的话当真。有一次奶奶问她那件并不存在的黑底红花的衣裳到哪里去了,爷爷荒谬地说要去找裁缝做一件。”

2008年3月19日下午,美棠去世,弥留之际看到丈夫,她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泪。饶平如说:“她知道,我来了。”美棠的最后一滴泪,成了画册的最后一幅画。彼时距离他们60年钻石婚的纪念日,只有短短5个月。

老伴走后的日子,饶平如凭着记忆,画下他们人生相处的近60年时光。快90岁的老人了,但他的画笔,挟着刻骨的思念,逆着时光的羽翼,穿透岁月,一点点倒退回去,将这美好,留给他与美棠的后代,也投射到每一个有缘见到这些画册的人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