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
—朱光潜—
品读之路
其实,生活从来不缺少美
什么是美?一个看似很简单、很基本的问题,却有着很多的答案。其实“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许多人都认为,看上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才是美。
下班后抬头仰望天空美轮美奂的云彩,午后无意走进一片树林感受夏日的清凉和静谧。美吗?其实我们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就可以感受到美的境界。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美”的答案。也许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是表面的,但看完这本书,我想你对于美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很难想象,《谈美书简》是出自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朱光潜先生以亲身的经验,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独特的思想。
朱光潜先生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学界亲切地称他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
虽然这只是一本给青年学生入门的美学著作,但却是老先生毕生学术和治学态度的结晶。在书中,朱光潜先生以亲身的经验谈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在如此高龄、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他还抽空为普通读者写美学普及的小册子,有何名有何利?还不是为了美学、美育的理想吗?这本书的本身,就是“美”的体现。这不但因为这是大师的名著,更因为这是“道德文章”,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朋友去细细体会。
《谈美书简》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美,美是生活中最朴实的现象,“凡是能带给人快乐的东西,都可以上升到美的层面”,凡是能给人带来忧郁的事物同样也可以提升到美的程度,美是心灵的聚集点,美与丑在剔除道德等观念以外,人的主观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只有当美高于生活并具体化的时候,才构成艺术。除了给美学入门者以理论准备外,朱光潜在对美与美学的阐述中有意无意强调了心灵和情感对感受美的重要作用。所以这本书还教育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可以用不同的眼光来反映,我们的世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一切的学问,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有人说,《谈美书简》适合在云淡风轻之日,明窗净几之下,就着茶香细细品味。我们不妨一试,相信会有大大的收获!
作品概览
《谈美书简》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议,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他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第三封《谈人》。朱光潜先生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强调把“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体的活动”,进而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这一命题。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并强调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储存的”。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部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并不能代表或取消全体,肯定阶级性并不是否定人性”。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美与美感。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朱光潜先生认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目的都在于获得对事物的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朱光潜认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朱光潜先生反对将“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这样的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称呼硬套到其他时代与民族的文艺创作上去,而主张从“浪漫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这样的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各时代和民族的文艺作出分析。并提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强调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介绍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并认为中华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第十三封《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的朋友们提出忠告:“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www.xing528.com)
精彩摘录
学习美学的方法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地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故事
爱美的眼睛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事物,对于同一件事物,人们往往都会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因为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所以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对于园里那一棵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在木材商看来,它不过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眼里,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然而画家却认为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接下来三个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木材商在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马上就会想到要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存活这么长时间;而画家却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只有热爱生活,才会享受人生,才能活出精彩,因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雷强坤出生于毕节市黔西县大关镇常青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畜牧兽医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他5岁时,一场厄运降临在他的头上,他的右手不幸被铡刀铡断,造成右手高位断残。这样的遭遇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大创伤,也使他的童年失去很多快乐。但他没有对残酷的现实屈服,他选择了勇于面对困难。
在两年的中专学习中,他一边以超常的意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比别人少了一只手的情况下,要完成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常常要付出超乎常人无数倍的努力;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和钻研书法。因其成绩突出,品学兼优,被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推荐保送进入本校大专畜牧兽医专业继续深造。
踏上新的起点后,他更加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利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积极为家乡广大养殖户开展“畜禽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等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他还创建了“龙行天下书画协会”,领着一群群书画爱好者认真地书写描绘着自己的个性、理想、青春和人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光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雷强坤同学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他曾说:要用左手书写自己人生的极限。他用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书写自己多彩的人生,并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