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雷家书》:深沉的父子情,精神追求的启示

《傅雷家书》:深沉的父子情,精神追求的启示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所起的启迪既深且远。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父子俩从傅聪留学波兰时开始通信,这便有了令世人无不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饱含着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传递着对真理、对道德执著追求的精神。一部《傅雷家书》,感动了无数心灵。

《傅雷家书》:深沉的父子情,精神追求的启示

傅雷家书

—傅敏—

品读之路

浅吟低唱谆谆教

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朋友有过我这样的经历,昏黄的灯光下,一个信封、几张信纸、一支笔和一枚邮票,父亲、母亲和一个刚识字不久的孩子一起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回答上一封信中提及的事情,谈近段时间的工作、学习生活……每每收到回信后更是反复诵读。是的,这个网络时代使我们与书写渐行渐远,书信也已经被我们遗忘。现在是电话和视频聊天的时代,可人与人之间距离并未见得比那个书信的时代近多少,反而生出诸多的冷漠和隔膜。

也许你不曾有过等待家书时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时整天的兴奋不已,但你可以通过他人的家书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人和生活。一部《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所起的启迪既深且远。尽管在同一时间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人作家的家书出版流传,但就影响之深广而言,没有一部可以与之相比。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傅聪是这样评价父亲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秒又率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傅聪用琴声敲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1953年他参加了世界联欢节,1954年到波兰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受到波兰总统贝鲁特的青睐,从而获得留学波兰的机会。父子俩从傅聪留学波兰时开始通信,这便有了令世人无不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

整本书从开头到最后,力透纸背的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无疑,他是成功的父亲、称职的父亲。在上百封书信中,他曾多次提到:“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才做钢琴家。”读了此书,也许你会重新定义自己对艺术、对音乐家的认识;读了此书,也许你还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和人生;读了此书,一定会唤起你很想看傅聪所有回信的冲动。新版前言部分有六封傅聪的回信,言语真诚细腻丰富,蕴含着对父母的信任及挂念。读此书,你还会对傅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满好奇。他正是整本书的整理、编选和辑集者,是他将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父亲和兄长之间的心紧紧地又一次连在一起,也是他首先发现家书的价值的。

《傅雷家书》饱含着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传递着对真理、对道德执著追求的精神。虽然父子俩用的是书信这种最普通的交流方式,但是两个人却互相进入了对方的心灵。父亲知道儿子在想什么,父亲知道儿子担心什么。父亲给儿子指点,父亲给儿子自由。在这些信里,流淌的不仅有温情,也有智慧,对生活、工作、理想朴素而又深刻的见解。不仅在教人如何为人父母,也在警戒世人该怎样做人子女,更在指引着我们,对生活、对工作,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追求。这是一个严父,也是一个良师,更是一个益友。这是一对父子,也是一对知己,那种心灵和精神上的高度共鸣、相互映照,让人艳羡。

一部《傅雷家书》,感动了无数心灵。习艺者从中读到坚毅和求索,离别者从中读到乡恋和孤单,教育家从中读到因材施教,音乐家从中读到艺海无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从中读到情之至亲至切。尽管时隔五十多年,今日的学子依旧可以从中得到教诲、感悟,找到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品概览

《傅雷家书》的内容是不断扩充,逐渐丰富起来的。该书最初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不足15万字。后经过5次修订,增至25万多字(不包括附录)。2003年,《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万字,其中新增加的书信有35封(傅雷10封、傅雷妻子朱梅馥25封),增补内容的书信有69封(傅雷60封、朱梅馥9封)。此外,以6封傅聪家信作为“不是前言的前言”。

傅雷给傅聪的信里如是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十二年间的百来封家信完整而真实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新版本更是展现出傅雷夫妇对孩子教育的特殊分工,辽教版《傅雷家书》策划人之一、曾最早把傅雷译文推向读者的江奇勇先生说:“父亲负责孩子们在文化、思想、音乐方面的教育,而母亲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的教育。”在母亲的25封信中,涉及了洗照片、洗衣、做饭(甚至给媳妇抄菜谱)、叮嘱儿子吃维生素B片、恋爱结婚、思念等。而父亲傅雷则负责教导傅聪要有计划地工作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时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术”。他说:“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所以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授以家庭经济计划的经验和心得。他不时为儿子准备书,或是推荐好书,指导他们多看正经书,不能光把时间用于消遣读物。他还总是细心地指出儿子书信中的错误,他告诉傅聪该如何用丰富的词语表达感情。当然,他们还一起探讨钢琴演奏的技巧,彼此分享对艺术的感受和看法。信中有大量的父子俩的艺术对谈,彼此分享艺术境界的体验。他为儿子千里迢迢地寄上画册、字帖、拓片,并详加解说,积极地以中国的文化精华予以熏陶。因为是家信,傅雷无拘无束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用瞻前顾后,不必担心受人批判,于是感情便显得质朴而纯真。他如此的博学而又如此的谦虚深情,对亲人的思念,琐事的交代,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温暖深厚的父爱。

精彩摘录(www.xing528.com)

技术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术落后,存在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现在我深信这样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不跳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

希望你能目光远大,胸襟开朗,我给你受的教育,从小就注意这些地方。身外之名,只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和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古人云“荡涤胸中尘俗”,大概即是此意),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在众神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之灵”,方能去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欣赏前人的遗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悲观,从而鞭策自己,竭尽所能地在尘世留下些少成绩。

——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四日晨

故事

拳拳父子情

说到我国的钢琴家,就不得不说到傅聪,说到傅聪也就不得不提到他父亲傅雷先生严格的家庭教育,傅聪的成长历程,向我们传达了“成人”是“成才”的基础这一真知灼见。傅雷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把傅聪培养成有用的人,孩子将来适合学什么成了父亲傅雷面对的头等大事。

在孩子长到六岁的时候,傅雷好友雷垣说:“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要试试绝对音感,一试就灵。”于是雷垣指尖起舞,按动黑白双键,顿时缓缓流出动听的旋律。他们让傅聪听音辨名。没想到傅聪一说即中,分毫不差。雷垣很是惊讶,一般的孩子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傅雷也说傅聪平日里十分闹腾,很调皮,但一旦家中放唱片,他立马安静下来。于是傅雷眼前一亮,这孩子的音乐天分正是学习钢琴的好手。他请雷垣教傅聪弹钢琴,日积月累,越学越好,直到遍寻名师自成一家。傅聪在音乐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终其一生。

他要培养傅聪成为音乐家,因此傅聪在上了几年小学后,便退学了,以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在家里学琴。傅雷一方面请了私塾先生教傅聪国文,一方面亲自编写傅聪的国文课本,学习的内容全部由傅雷清清楚楚地抄在本子上教他。可见傅雷对傅聪倾尽了全部的心血。其实傅雷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仅是靠翻译得来的稿费维持家庭。在江苏路的那条弄堂里,他们家的经济条件是差的。据保姆说,他们家每个月四十八元伙食费,每天都是有账可循的。凭着傅雷的精心培养,傅聪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傅敏是傅聪的弟弟。傅聪从小学习音乐对傅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诱惑,他也想从小学习音乐。傅敏曾回忆说:“我们家在上海江苏路的住房是向宋琪家租的,宋琪的母亲住在二楼。三楼的正房,是我的卧房。另有几间是宋家堆杂物的地方。大约是195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三楼的杂物间里有一把琴,我就跟宋家婆婆(即宋琪母亲)提起这事。她说这是原来住在这儿的一个犹太人房客留下的,你要喜欢,你就拿去学琴吧,就这样,我开始了学小提琴。”

傅敏很卖力地学习小提琴,希望能像哥哥一样。可傅雷先生给他浇了盆冷水。他说:“阿敏,你不是学音乐的料子。学音乐都是从小开始的,而你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就算开始学,也只能成为二流、三流的音乐家。当音乐家,要么做一流的,做二、三流的音乐家是很痛苦的,这是其一;第二,我就那么多的钱,我只能培养你哥哥一个,不能再把你培养成为音乐家了。照我看,你是教书的料。”这话真是一语中的,后来傅敏当了一辈子教师,为英语教学做了突出的贡献,写了许多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

如果说孩子是一条奔流的河流,父母是河流的见证者的话。傅雷先生当之无愧为教育界水利工程大师李冰,他把对孩子的爱筑为大坝,将傅聪、傅敏兄弟的生命之河按照他构筑的宏图,导向他认为可以灌溉的田地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