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人传—罗曼·罗兰】天才艺术家的经世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罗曼·罗兰】天才艺术家的经世英雄交响曲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人传—罗曼·罗兰—品读之路聆听一曲经世英雄交响曲《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名人传》自出版以来,曾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籍”之一,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阅读《名人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天才艺术家。

【名人传—罗曼·罗兰】天才艺术家的经世英雄交响曲

名人

—罗曼·罗兰—

品读之路

聆听一曲经世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名人传》自出版以来,曾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籍”之一,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本书也是教育部规定的32本初中生的推荐阅读书之一,所以同学们对这本书应该并不陌生,也许有同学就曾经读过它。如果说对初中学生推荐的角度更倾向于感受文学名著的语言魅力、品味文学名著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文学修养,那么这里向高职同学们再次推荐,除了上述理由外,主要基于同学们大学阶段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提升。读过的同学也许会感觉书中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与其阅读这样的书籍,不如来一本什么实用大全的书。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般来说,很多传记作品都致力于对传主身上娱乐性元素的挖掘和展示,尽量轻松愉快从而吸引广大的读者,很少有人选择那些在寂寞地创造不朽业绩,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超凡的精神境界的学界精英、文化名流作传主。《名人传》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阅读这样的书,就是获取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

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思想家、政论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等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社会萎靡之风逐渐蔓延,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觉得应该唤醒世人,他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希望告诉人们:“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名人传》的语言充满了诗意,“用音乐在写作”的创作风格浸着作者始终激情洋溢的感情。阅读中,你甚少会把作品和刻板的传记联系起来。作者甚少去考究某件作品确切的问世时间或是对作品进行三六九等的评定。而只是用情感讲述这三位被他称作“英雄”的人的苦痛以及他们和苦痛永不服输的斗争。罗曼·罗兰在引言中说:“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阅读《名人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天才艺术家。其实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所有天才的伟大,绝不在于他具有某种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个杰出的人,尤其是一个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紧密地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质要比别人更深刻,他预感历史大变动的临近,要比别人早一些。随着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生平事迹的日益深入,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时,他越来越清楚地感到受那些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而他原先是打算把这些人物当作意志坚定和性格刚强的榜样来加以描写的。生活的条件,环境的压力使人绝不可能摆脱内心斗争。伟大人物同样如此,他们在所走过的道路上也有过动摇和错误,然而他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们有时善于用痛苦的内心斗争作为代价——战胜弱点和克服动摇。正如罗曼·罗兰写道:“让伟大艺术家力求成为代达罗斯,给自己插上翅膀,飞向……系在双脚上的秤砣却把他留在大地上——这秤砣便是经济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们共同的陷阱。在那里,他为了一块面包和可恨的贫困同别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但“这使他的英雄主义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众所周知,他作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同学们,阅读《名人传》就是阅读一本名人奋斗的悲壮人生。《名人传》的魅力就在于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超然的悲剧精神:这就是飞蛾扑火般的生之激情,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追寻无限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信念。贝多芬的悲剧,是遒劲的巨手与暴风雨的寂静搏斗;米开朗基罗的悲剧,是疲惫的灵魂在幻想与现实间的苦苦挣扎;托尔斯泰的悲剧,是漫漫长夜中点点星火的无奈。名人,是时代的标志,名人的悲剧,是时代必须直面的苦难。没有人是生而为名人的,他的功名必须由痛苦与血汗筑就,这般痛苦不是断肢残臂的创伤,更不是刀枪斧戟的毁灭,而是时间在脆弱的心脏上不断穿刺所激起的阵阵隐痛。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许在庆幸自己的平凡与普通的时候,应该勇敢地去享受生命赋予我们的全部权利与欢愉。我们更应该明白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同样也可能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而伟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所以,他们的痛苦比普通人更大、更重、更深。当今时代千变万化又充满机遇,同学们渴望成功,但有的却不想奋斗,甚至幻想一夜成名,抱有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或许偶尔能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持之长久。而那些在奋斗中遭受挫折的同学们,想想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一定能坚定自己的信仰。

是的,他们是英雄,之所以他们是英雄是因为他们有着超人的毅力、才干与品质,更重要的是他们饱经风霜而依旧保持一颗坚强的心。英雄即使去了,也会像流星一般,用自己的光划破沉沉夜空,在真、善、美的追求中获得永生。英雄永远在我们心中,英雄其实离我们很近,英雄的精神,它应该伴随我们一生。

内容概览

《贝多芬传》——坚强不屈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父亲很早就对他进行严酷的音乐训练,还经常对他打骂。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当大风琴手。17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使他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他的《第四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都是这时的产物。不幸的是,爱情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先后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等。人们把他看作是整个欧洲的光荣,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4年,《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演奏,其激动人心的场面是空前的:当贝多芬出场时,全场观众五次鼓掌,许多听众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贝多芬也在结束后感动得昏了过去。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超凡脱俗的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几乎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www.xing528.com)

该传记分为上阕“搏斗”、下阕“放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6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从小迷恋绘画,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坚持自己的选择,13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1494年他先后去了威尼斯罗马,1500年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轰动了罗马。

1505年3月,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蔽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死亡中获得了永远的平静。

《托尔斯泰传》——真诚而善良的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军衔退役。母亲是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托尔斯泰的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62年,托尔斯泰与索菲娅·别尔斯结婚。婚后的托尔斯泰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文学创作,于是便有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1882年他参加人口调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由此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杜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而在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则是他长期思想、艺术的结晶,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和有力的一部著作。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1910年10月,82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精彩摘录

《贝多芬传》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的伟大。但他何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上最勇敢的精神,他是那些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亲密的朋友。当我们因世上的苦难而忧伤难过的时候,他就会来到我们的身旁,就好比坐在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身边,默默无语,一边弹奏钢琴,一边唱起他隐忍的哀歌,去安慰那哭泣的母亲。当我们因为与道德沦丧的丑恶现象作斗争收效甚微而精疲力竭时,若重新回到这片意志和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必将收到妙不可言的效果。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勇气、一种斗争的欢乐、一种与上帝同在的陶然醉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似乎在与大自然的频频交流中,他终于从中汲取了深邃磅礴的力量。格里尔巴泽对贝多芬的仰慕中含有一点敬畏,他在谈到贝多芬时说:“他一直深入到一个可怕的境界,艺术竟然和充满野性且变幻莫测的元素合二为一。”而他的挚友辛德勒说:“他攫住了大自然的精髓。”的确如此,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量;一股原始的力量与大自然其他部分力量之间的碰撞,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

故事

清华大学自学成才的“馒头神”——张立勇

清华大学第15食堂曾有一位叫张立勇的厨师以630分的英语托福成绩,被誉为“清华英语神厨”“清华馒头神”。张立勇在县城上高二时,因学费没交清,老师让他回家“自习”,这话深深刺伤了18岁的张立勇,他瞒着父亲做出了辍学打工的决定。

在清华大学打工时,张立勇决定从英语下手。他买来一堆英语书,又买了一台收音机,开始自学。食堂工作繁重,厨师们的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张立勇只用7分钟吃完,挤出8分钟就躲在橱柜后面背英语。夜里,同事们在宿舍大声喧哗,他只好去路灯下读。每天早上3点起床,学1小时英语再去上早班,有时候在卖饭窗口前要站八九个小时,晚上7点半下班后再学5小时,可往往书没看上几页,眼皮就像灌了铅般沉重。后来,张立勇发明了一种驱赶瞌睡的办法,事先倒一杯开水,故意喝一大口,将舌头烫得钻心般疼,果真将瞌睡赶走了。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经常能请到一些世界名流来学校演讲,张立勇聆听了多国元首的演讲,也见识了比尔·盖茨的风采。一次,美国大使馆专家来到清华讲解托福和去美国留学的问题,张立勇想提问,又害怕。当主持人说还剩最后一个问题时,他鼓起勇气用英文问:“您好,我想去美国学酒店管理,不知美国有没有这种专门的学校?”大使馆专家愣了:怎么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有想去美国学酒店管理的?就问他是哪个系、学什么专业的。张立勇支支吾吾不想回答,怕丢丑。可美国人很执著。张立勇豁出去了,用流利的英语回答:“I’m a cook.”(我是一个厨师。)没想到,现场1000多名清华学子掌声如潮,大使馆专家更是长时间鼓掌。没有一个人嘲笑他,这给了张立勇莫大的鼓励。2001年,他的托福考试考了630分,被清华学生尊称“馒头神”。

张立勇撰写的《英语神厨》一书畅销全国。2009年,张立勇出任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组委会主席,他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精英青年,将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并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信息来源:清华大学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