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解读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30位研究人员的故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解读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30位研究人员的故事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是凌志军先生所著的经典励志之作,书中运用了100多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中国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最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30位研究人员的成长故事和成长历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由当今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的凌志军先生所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奏鸣曲,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解读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30位研究人员的故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凌志军—

品读之路

做最好的自己

为什么是成长,而不是成功呢?因为成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成长却能伴随我们的一生。成长的过程固然辛苦,但亦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历练得足够从容,才有资格担当起“成功”二字。成功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达到,而成长就是这“千辛万苦”。

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成长是一个关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人活着,就是要将命运活成人生,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成长。当将付出转化为成长时,就会有收获。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长,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往往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并不一定非要达到那个最终的目标,而是在面临挑战时,学会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超越自己,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在磨炼中得到成长。

当前,人们在热衷于如何成功时,对成长的关注却越来越少。没有成长,成功又何从谈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是凌志军先生所著的经典励志之作,书中运用了100多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中国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最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30位研究人员的成长故事和成长历程。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王坚……一个个生动精彩、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凌志军先生选取了他们成长过程中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书中所介绍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成为“最好的自己”。作者在书中介绍的这些成功人士,他们并不比我们更聪明,所经历的教育制度也和我们一样。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呢?阅读完本书,相信能给你带来诸多启发和感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由当今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的凌志军先生所著。凌志军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凌志军善于从生活中采撷那些看似质朴、平凡,实则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加以独到的阐发和论述,使得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趣味性强。他于2003年所著的《成长》,即本书第一版,在众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中引发了极大共鸣,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和对教育的看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读者写信给他。在过去十多年间,他曾出版的九部作品,全部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且有的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在本书中,凌志军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渴望成功,但高考失利,连份正式的工作都找不到。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不断挑战新的高度,随后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在成长的道路上,他脚踏实地,一直不断进步,这就是成长,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成长和成功的关系正如“人”这个庄重的字中撇和捺的关系,一撇是成长,一捺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而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著名资深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说过:“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虽然再努力也不能成为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会阻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长,都是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经由时间历练,才获得成功的。也许目前你还没有成功,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小至每一次成长,大至你的人生,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

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所谓“成功”,不是以获得“第一”“第二”的成绩来衡量的,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力。同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父母、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子女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可以说,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复制,但是可以借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奏鸣曲,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在本书激励下,享受成长过程,克服困难,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作品概览

全书分为8个章节三大部分内容,即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自信和我到底想要什么。作者分别一一进行了举例和阐述。(www.xing528.com)

第一部分:“E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秘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把学生分为五类:A级厌学型学生、B级被动学习型学生、C级机械型学生、D级进取型学生和E级主动型学生。“E学生”有三个特征: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享受学习。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都属于E学生类型,作者介绍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他们成长的家庭背景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部分:“E学生”成长的第二个秘密——自信。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最聪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如果得不到奖励,那就相信自己。书中介绍了张宏江被老师体罚揪出教室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自尊和自信常因为小事被老师和父母击碎,常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比给他一大堆的知识更重要。张宏江的自信之所以没被击碎,并不在于他拥有超越其他孩子的能力,而在于他能够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机会表现出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从小非常自卑,有一次老师带着全班去食品厂,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老师举行了一个刷瓶子的比赛。比赛结束时,周明得了第一,这件事情带给了周明自信,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还介绍了王坚等人对自信的看法。王坚认为自信是你内心的标准,世界上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自己,不用通过考试来证明你学习好不好,也不要在乎别人怎样评价你。沈向洋认为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成长能力抱有信心。这些成功人士对于自信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坚信,自信是成长中必须锻炼起来的心智,每一次克服困难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更能发现我们的自身优势和价值。

第三部分:“E学生”成长的第三个秘密——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是成长路上的方向标,也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拥有无限的潜力,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尽善尽美地表现自己的能力,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来没有产生过一种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的冲动。只有很少部分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感觉到它正在前边召唤,想不顾一切地去抓住它。强烈的渴望不但产生了勤奋,还创造着天分,激励着他们超越一切障碍,从而与众不同。这部分人在老师眼中不是听话的好学生,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计划走,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许峰雄、凌小宁、张益肇等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学生。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引出了中美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不同。由此告诉我们通向“E学生”的第一动力不是天赋聪慧,不是重点学校,不是“名师家教”,也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爱”。正是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不断成长直至成功。

精彩摘录

我没有发现他们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示出比智商更重要。他们毫无疑问属于聪明的孩子,但是像他们一样聪明的孩子有很多,比他们更聪明的孩子也有很多。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给孩子自信,比给他一大堆知识都重要。

尽管我常常不如别人好,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是最聪明的。我能做好。”很多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精神状态,只不过没有遇到持续的激励,所以不能长久。事实上,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们的自尊自信就不断地受到侵犯,就像一块石头,被一把坚硬的凿子敲打着,一点一滴地被击得粉碎。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冷酷无情的破坏力量,都是来自那些自称要教育孩子成材的人——父母和老师。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孩子,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似乎是敲不碎的。因为他们内心里的力量更强大,就像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说起过的那种情形:“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

故事

你就是一座金矿

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比他的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本科。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本科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却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

资料来源:成功励志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