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在当下:通过经典书籍解读人生故事

活在当下:通过经典书籍解读人生故事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认真地活在当下,真实地活在今天。许多灵修体系的精髓其实就是一个片刻接一个片刻地活在当下,全身心专注地生活。

活在当下:通过经典书籍解读人生故事

活在当下

芭芭拉·安吉丽思—

品读之路

体验生命的真实 憧憬理想的生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的心灵散文集《活在当下》,作者芭芭拉·安吉丽思(Barbara De Angelis)博士是美国知名的人际关系专家,是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导师之一。

所谓“当下”,简单地说就是指现在正在做的事、所在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所谓“活在当下”就是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懂得抓住真实的刹那,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道理看似简单,大多数人却无法真正做到专注于“现在”,引用书中的一段话:起初,想进大学想得要命;随后,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接着,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来,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自己回去上班;之后,每天想退休想得要命;最后,真的老得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忽然间才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这就是许多人一生的写照,他们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在为未来做准备,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现在”,殊不知自己已经失去了每一天、每一个真实的刹那,失去了欣赏和感受快乐的能力。

初读此书,感悟有三:

第一,“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纠结于过去的种种包袱,不迷茫于以后的种种未知,感受春风的吹拂、阳光的温暖、如画的美景,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满足就在现在,人生的意义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第二,“活在当下”是一种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在顺境中学会珍惜与感恩,在逆境中学会忍耐与包容,过一个充实的人生。

第三,“活在当下”是一种清醒现实的生活态度,“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生命变化太快,每一秒的我们都不尽相同,正是这种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更显得现在此刻的重要性与价值性。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变、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一天。

当然,“活在当下”所倡导的并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忧”这种挥霍青春、透支未来的享乐主义思想,而是让我们不被过去、未来所束缚,把握当下的快乐,把握今天的机遇,并用及时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认真地活在当下,真实地活在今天。那么,总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会不留遗憾……

芭芭拉·安吉丽思出身于1951年3月4日。从拉西瑞亚大学(Sierra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太平洋大学(Columbia Pacific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迄今为止,她出版了14本畅销书,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销量超过900万册。安吉丽思曾在美国有线电视台(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与美国公共广播网(PBS)主持自己的节目。她的得奖节目“让爱行得通”(Making Love Work)专门探讨人际关系,拥有极佳的收视率,且经常受邀为著名脱口秀节目的特别来宾。她散播爱、快乐与追寻人生意义的讯息,影响了全球各地的数千万人。

作品概览

本书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的心灵散文集,有爱的能量与发人深省的力量洋溢在字里行间。读起来,对我们的心理、我们的灵魂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在“当下省思”“生活憬悟”“人际体验”“用心实践”四个篇章中,安吉丽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带领读者在每一个生命的片刻、每一桩人生中都带着爱、带着欣赏、带着觉察去全身心地品味。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在生活中体会到许许多多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妙滋味和人生领悟。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安吉丽思在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夜以继日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的感官,聚焦在我们的心灵,当下的味道自然呈现,生命的喜悦自然浮现。

别以为这只是在谈生活的态度,在成为生活美食家的过程中,你的灵性也将获得提升。许多灵修体系的精髓其实就是一个片刻接一个片刻地活在当下,全身心专注地生活。

精彩摘录

■你快乐吗?

这本书探讨的是使生命富有意义的“真实刹那”,以及我们如何拥有更多“真实的刹那”。它要你去体验生命中每一刻的完满与奥妙,真正的满足就在当下的此时此刻,而不是非要等到赚了更多的钱、找到门当户对的另一半或减肥成功以后才能获致。它探讨如何重新看待你与伴侣和孩子在一起时的真实刹那、工作和游戏时的真实刹那,最重要的是,面对你自己的真实刹那。

诚实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每夜所做的事都很有意义,且能使你心中微笑吗?你是否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几乎毫无乐趣的事情上?当你生命终了,你会不会希望自己曾经以另一种方式过活?如果你只剩下一个月的寿命,你会做什么改变?

检视你自己的内心深处。你快乐吗?有什么东西是你觉得必须拥有才会快乐?你确定拥有那样东西之后,你一定会快乐吗?那样你就满足了吗?

真切正视你自己心灵的价值。假设明天你突然死了,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哪些时光会是你最珍视的?你会最想念活着时候的哪一部分?

■快乐的源头

快乐只存在每一个刹那的当下,也只在当下可得。快乐降临的那一刹那,绝不会是我们存心去寻找快乐的时候,因为一旦存心追索,我们的心就已不在“此时此地”,而是到“别处”去了。如果我们能让自己回到现在,全神贯注于手边的事物,快乐便会不求自来。

“快乐”(happiness)这个字源自古英语里的“hap”,意指机会或运气(不论好坏)——意思就是人的遭遇(happens)。换句话说,照字源上的解释,“快乐”应该是“所有当下遭遇的经验”。所以尽管我们会说“我要快乐起来”,基本上我们已经把自己投射到未来去了;而快乐,依定义,是只存于当下的这一刻。(www.xing528.com)

世界闻名的越南禅学大师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写过一本深具启发的书《一步一莲花》(Peace Is Every Step),他在书中写道: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如果你不知道珍视现有的一切和现在的自己,无法从中得到快乐,那么即便将来拥有了更多,你也不会快乐;要是你不懂得怎样充分享受手上的五百元,就算有了五千甚至五百万元,你也还是无法享受;和你的另一半在家附近散散步,要是你不能从中得到乐趣,就算去夏威夷、去巴黎也没用。我并不是说多点钱、多点休闲活动,不能让生活更舒适;事实上,生活是会因此舒适些,但你却不会因此而快乐,因为钱和休闲活动本来就没这功效。只有你自己,借着学习活在当下,与时偕行,才能让自己快乐。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你如何知道你已经拥有它?要出现真实刹那必须具备三个经验要素:

·意识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时候。因为你用心,所以能看见许多平常不用心时所看不见的事物。用心时,意识里除了此刻的体会,一无长物。

·联系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与某人或与某物灵犀相通的时候。这份联系可能发生在你和所爱的人、和某个陌生人、和你正靠着的那棵树或和上帝之间。有了这份联系,真实的刹那出现时,平日区隔我们的界线会泯除,神奇的事物会发生。

我们称这疆界线消融的经验为“爱”。因为爱,你泥中会有我,我泥中会有你。

·彻底交出自己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把自己彻底投入正在经验的事物,并且完全放弃掌控的时刻。你百分之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不论是散步、做爱、烤面包或是看着孩子们游戏。你全心拥抱此刻的经验,而不是抗拒。

当你想控制或抗拒某个情况或某种情绪,便不可能拥有真实的刹那。如果我能为你列出一个拥有真实刹那的公式,这公式大概会像这样:全神贯注在当下的经验或感觉;打破个别分开的幻象,和你面对的人、事、物充分联系交流;然后,将自己全然投注于心灵的交流中。现在,你应该正在享受真实的刹那了,真实刹那在你日常生活里俯拾皆是……最近我收到一张问候卡,我愿意和你们分享里头的话:昨日已成历史,明日还未可知。此刻是上天的赐予(gift),所以我们称它作“现在”(the present)。(编者按:英文present具双重意义,可指此时此刻的现在,亦指礼物或赠予物。)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时候。而唯有全神贯注于那一时刻,你方能得到那一时刻所带来的赐予、启示或喜悦。

故事

史铁生——活在当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史铁生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作家,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他用文字的形式诉说着在死之前的生的意义。他谈亲情、友情、爱情,而又能发出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他能在情感与理智完美结合中为我们塑造他和这个世界,而他却固执地相信是我们塑造了他和这个世界。

他在回忆母亲时说: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他在发现他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后真挚的悔恨与伤感。他的母亲是伟大的、坚忍的,她为了她那残疾了的孩子,呕心沥血。我想如果我们活得不幸,我们的不幸同样也会在母亲那儿加倍。但这里还有一个可悲的事实:我们的亲人也不是一直可以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如果他们还健在,那真是我们的福分:我们还可以照顾他们,孝敬他们,减少一点不能回报亲人的遗憾。

对于母亲,我们可以从他的文字里读到一丝悔恨。但对于友情,他是珍惜与感谢的。在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他住进了友谊医院,二十一岁过去,他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他没有死,也不能再走。他后来自己调侃说能一向活在友谊中,可能与他二十一岁住进了友谊医院有关。的确,在那段难熬的岁月中,朋友给了他无比的帮助。他爱他的朋友并感谢他们。

一个人拥有真挚的亲情与友情,无疑让人羡慕不已。对于爱情,史铁生说它是银河系中那颗美丽星星的标志。的确,爱情是美好的。我想: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情滋润吧。爱情应该是甜的。但他又说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但孤独不是寂寞也不是孤单更不是空虚和百无聊赖。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也许,他才是对的。爱情不应该是寂寞是孤单是空虚是百无聊赖的借口。爱情是两个灵魂的寻找与融合,是最神圣的。所以我们唯有崇尚爱情,才能追求爱情。

史铁生笔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不仅使我们动容更使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三毛说: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也许我们得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现实的生活中,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溢出爱的乳液,滋润我们枯燥的生活。也许人生就是在干枯与被滋润中度过一生的。然而,史铁生并不满足于对这三种情感的思考。他在点燃我对人生美好憧憬时,又冷不丁地忽然提出:我们在走向哪儿?我们再朝哪儿走?我们的目的何在?我们的欢乐何在?我们的幸福何在?我们的救赎之路何在?这个人生的终极拷问一下使我们陷入痛苦中。

在这痛苦中,我确实看到“未来”茫茫一片:人类是要消亡的,地球是要毁灭的,宇宙在走向热寂。我因此才感到这不仅是痛苦的,而且这痛苦是无比的。也忽然觉得无比痛苦,才让我想:我不想了,还是活在当下吧。

是的,活在过程中,活在当下。这居然和史铁生在他思考后告诉我们的一样!那他的问题的解答是不是没有意义了。因为就算没有他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也会这么想。不,如果他没有先让问题把我们置于无比的痛苦中,我们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活在现实的过程中,我们更可能活在忙忙碌碌、墨守成规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