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
品读之路
美国精神美国梦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政治家,他是美国的创建者、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时,他还是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他像是“从天上偷窃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康德语),成为举世公认的现代文明之父、美国人的象征。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富兰克林自传》,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出版史上的优秀畅销书,世界各国青年深受其影响,许多人因为这本书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与其说是千载难逢的巨大的幸运,倒不如说是每时每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琐细的方便。”这句很有启发性的话提醒了人们:不要只顾那些百年不遇的幸运,而忽略了身边的小事;这句话也很好地解释了富兰克林的那些造福人类的发明和他成为发明家的原因。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造。由于家境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了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与富兰克林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籍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这在他的一生中只占十年左右时间。1743—1744年间,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士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 Cdlinson)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克林和费城哲学会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和理论探索。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多余或缺少这种电流质。他还认为摩擦起电只是使电荷转移而不是创生,所生电荷的正负必须严格相等——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电荷守恒定律。他利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带介质的电容器原理。
富兰克林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彻底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1749年,他的夫人丽达在观看莱顿瓶串联实验时,无意碰到莱顿瓶上的金属杆,被电火花击倒在地,卧病一周,使他更坚定了探讨雷电实质的决心。他一方面列举了12条静电火花与雷电火花的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岗亭实验和风筝实验(1752年6月)给予实验证明。他的一封封书信通过柯林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开始时受到的是嘲笑、怀疑,后来他的论文集《电学实验与研究》出版,特别是风筝实验的报告轰动了欧洲,使人们看到电学是一门有广大前景的科学,避雷针也成了人类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推动了电学、电工学的发展。
富兰克林对大自然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研究过物体(尤其是金属)的热传导、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他还研究过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在横渡大西洋时,他观察了海湾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测量了海水的流速和温度等。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Ann-Robert Jacques Turaot)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作品概览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中文译名《富兰克林自传》,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自传之一,它由美国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编著而成。翔实地记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不屈服命运安排、艰苦奋斗的个人历程;不屈服强权,依靠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历程。同时,还生动地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学成才之路,以及通过自己勤奋工作取得广泛成就的历程。
阅读本书,是一次与伟人心灵对话之旅,是实现美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完美道德的精神之旅。既可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也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该书对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精彩摘录
好比我渴望知道先人的生活,你们也会好奇我的生活状况,现在我就利用这休假的一星期讲给你们听。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我经历了从一个出身贫贱的小男孩到财富和名誉双收的成功,希望你们也能从中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立身之术。
回首我的幸福,我总想既然生活不能重演,不幸不会被抹去,那我就会欣然接受现在这恩赐于我的生活。回忆又是最接近重演的,为了让回忆成为一种永恒,我选择用笔记下来。
坦率地说,写这个自传对于我那虚荣心也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在我看来,感谢生活的美满后感谢上帝所赐予我们的虚荣心是无可厚非的。在此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感谢上帝,感谢他给予我幸福,并让我有足够的毅力去承受困苦。
我从小爱读书,零花钱都用在书上了,而父亲也终于因此让我从事印刷这个行业。1717年,哥哥詹姆斯带着印刷机从英国回到波士顿开始创业。相对于父亲的行业我更喜欢哥哥的印刷行当,12岁那年,我被说服签订了学徒合同。印刷工作给了我更好的机会去读书。那时我正着迷于诗歌,便在哥哥的鼓励下写了两首诗去卖钱。但父亲却不以为然,他说写诗的基本都穷得很,因此长大后的我尽量避免成为一个诗人。但散文写作对于我的一生却有着莫大的帮助。(www.xing528.com)
人与人之间的谈话目的有三:第一是教诲人,第二是被人教诲,第三则是说服人。谈话的最好气氛应该是使人愉快的,所以我要劝告那些朗达之人,只有放弃那种独断横行的态度,才会增强自己教诲人的能力,因为那种态度最易引起人不满,它总是会妨碍你进行谈话。谈话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进行思想、信息、感情的交流和增进。假如你本来是想教诲别人,但讲话时过于自信,过于武断,这样必然会激发人的反驳欲望,会让本来很坦诚的讨论受到干扰和阻挠。如果你本来是想从别人的知识中获益,但你又总在滔滔不绝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让那些不爱争论、明达谦逊之人根本没机会插嘴,那么就坚持己见好了,可是结果你学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学到。假如还采用同样的态度与人谈话,对方也很难赞同你的看法。
薄伯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教人须使人无被教之感,讲述新知应如同提到旧知。接着他还进一步建议:以谦虚的态度表示无疑之事实。在这里我想也许用薄伯在别处的一句话连接上句更恰当一些:因为傲慢就是愚蠢。
你也许会问为何原诗的那一句话在原处不恰当,我只好再引用原诗:
“大言不惭是毫无理由的,因为傲慢就是愚蠢。”
因为节制可以使人的头脑保持冷静与清醒,所以我把它列为第一点。这种冷静与清醒对于我们时常对旧习惯的频频进攻保持警惕、对旧习惯的诱惑加以抵制都很有必要。做到这一条,就很容易做到少言寡语。
故事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林肯的父亲曾是一个鞋匠,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以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年仅34岁的母亲不幸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叫萨拉·布什的善良开明的女性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丈夫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对小林肯充满爱心,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
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当选为州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也从事土地测量,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黑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该被废除,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
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林肯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
大选揭晓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制造分裂,发动了叛变,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并制订了新的宪法,选举总统。
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
内战爆发初期,由于南方种植园主蓄谋叛乱已久,而林肯政府试图妥协,在战争中节节失利。首都华盛顿受到威胁。为扭转战局,借《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其中规定,美国公民交付10美元即可在西部得到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可成为其主人。9月,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黑奴制,规定叛乱各州的黑奴是自由人。战争形势骤然改观。
1863年夏,北方军队转入反攻。1865年,南方叛军向北方军队投降,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1865年4月14日晚,内战刚刚结束,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
1865年4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去世,时年56岁。林肯去世后,他的遗体在14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5月4日,被安葬在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橡树岭公墓。
林肯总统被刺后,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写下了沉痛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以沉痛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总统的哀思。
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一百多年来,林肯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