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加西亚的信:敬业、责任、忠诚的光辉人性

致加西亚的信:敬业、责任、忠诚的光辉人性

时间:2024-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9年,他根据安德鲁·萨默斯·罗文的英勇事迹,创作了鼓舞人心的《致加西亚的信》。这三句话分别指敬业、责任和忠诚,而这恰恰也是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所要表现的人性的光辉面。作品概览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致加西亚的信》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

致加西亚的信:敬业、责任、忠诚的光辉人性

致加西亚的信

阿尔伯特·哈伯德—

品读之路

敬业、忠诚、勤奋与理想共生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讲述的是美西战争期间,美军必须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由于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之中,没有一个确切的位置,这时需要一名送信之人,这名送信之人必须是忠于国家、尽职尽责的,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名叫罗文的人将信送了出去。书中的送信之人已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人了,他所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国家大义、民族精神,一种敬业、忠诚、勤奋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6—1915),美国著名出版家和作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布鲁明顿。他在塔福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曾经做过教师、出版商、编辑和演说家,1895年,在纽约东奥罗拉创立了罗伊克夫特公司,制造和销售各种手工艺品,随后又开设了一家印刷装订厂。1899年,他根据安德鲁·萨默斯·罗文的英勇事迹,创作了鼓舞人心的《致加西亚的信》。该书中所阐述的敬业、忠诚、责任等人性的光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清代王夫之在《通读鉴论》中说:“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这三句话分别指敬业、责任和忠诚,而这恰恰也是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所要表现的人性的光辉面。敬业是责任的体现,忠诚则是人格的体现,再有才华的人,如果不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任何一家公司也不会聘请他。责任于公司就如战场上的兵刃,而忠诚则如战斗中的士卒,剑锋不利,士卒倒戈则必定兵败如山倒,任何一家公司也不会把自己的全部资产作为赌注去打一场必败无疑的仗。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是君子士大夫的毕生所求,而且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的应有之义。提高自我修养,尽家庭之责任、社会之义务,进而心怀民族大义,牢记国家利益,这是青年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

今天,当年给加西亚将军送信之人早已逝去,但他的举动却造就了更多的送信之人,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为行业、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出亘古未有之功绩,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所有人为之动容。每年所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所要歌颂的正是这样一种品质,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为中国核事业付出的林俊德,也有九十多岁高龄仍与患者肝胆相照吴孟超,还有烈火锻造的忠诚卫士刘国忠,他们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去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去完成国家所赋予的责任,将光辉洒在人间的每一处角落。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本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书实在太让人震撼了,它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而著名管理专家威廉·亚德利和哈里斯也对这本书有着高度的评价。

作品概览

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在一个油布制的口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丛林那边出来时,他已徒步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www.xing528.com)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致加西亚的信》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100年来,这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优秀畅销书之一。

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安德鲁·萨默斯·罗文。安德鲁·萨默斯·罗文,弗吉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立功之后,他曾服役于菲律宾,因作战勇敢而受到嘉奖,从军队退役后,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

精彩摘录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

故事

纵死终令汗竹香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浓厚,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以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为荣。上下五千年,从来不乏有志之士,他们或胸怀经世之才,或深藏韬略之谋,用自己的热血和不屈的意志筑起了一座座精神上的长城,让后人敬仰。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偏僻的介福乡紫美村。1960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工作。他的专业是机械制造,要搞核试验还得学习许多新的知识,组织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他学得很用功,两年中学的10多门课程让他有很大的收获。大山,给了穷困中的林俊德以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给了他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和山一样坚韧的激情。他不怕吃苦,喜欢迎接挑战。林俊德院士在大漠中度过了五十余载,其中的艰苦自然不必说,日夜温差大,没有房子,吃不上新鲜蔬菜,水资源匮乏,但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心怀国家,梦想着自己的毕生事业,他明白今日所受之苦铸就的是民族明日之崛起、国家明日之强盛。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离开人世。让人感动的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守在工作的岗位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奉献了一生的林俊德的真实写照。逝者已矣,生者应以其奉献精神为继承。他将建设国防科技事业作为一生的理想和信念,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即使不能为国家建立丰功伟绩,但是在学业、工作中都应秉持不畏艰辛、拼搏进取的精神。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英雄、伟人死后总是流芳百世,他们曾创造的价值造福于世人与国家,所以人们敬仰、怀念他们。但是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是为了追名逐利,那样的生活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林俊德院士工作兢兢业业、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的精神。纵无汗青记笔功,也应做到最好;即使史书无名,也不能让年华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