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余光照大千
张小非
我的父亲马竞先(1911—1997),笔名雪祁,191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霸县孙家房村。父亲自幼家境贫寒,尚未出世,我的祖父即已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苦无生计,又为各房叔伯所不容,无奈之下,祖母只得带着我父亲回到娘家任庄子村寄居。所以父亲幼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其外祖父家里,幸有外祖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才得以健康地长大成人。父亲的外祖父是一位私塾教书先生,在父亲幼年时即对他授以国学知识,令其熟读古文,勤习书法,所以父亲少年时即常为村人书写春联,撰写祭文,备受乡邻称赞。父亲14岁时外出学徒谋生,亦多担任帮写、文书等工作,甚至靠写稿卖字维持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于1939年10月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冀南第三专署、第五专署及冀南军区情报部工作。抗战胜利后,父亲先后到邯郸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高等法院、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担任秘书职务,并于北平和平解放后,随华北人民政府迁入北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秘书处副处长、高教部中专司工业教育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61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父亲被抽调到中央工作组,先后被派往甘肃省民勤县及甘肃省委工交口担任工作组副组长,领导开展社教运动。1962年父亲被任命为甘肃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1971年调往甘肃师范大学任党委常委、副校长,西北师范学院副院长职务。1982年离休。
父亲早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父亲主要在党的教育战线上工作。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到甘肃高校工作后,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群众路线,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发展党的教育事业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对甘肃教育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对西北师范学院的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父亲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作风民主,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待周围的同志坦率真诚,满怀热忱,乐于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许多教师既视他为能够解决问题的领导,更视他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家都亲切而崇敬地称呼他“马公”。在“文革”动乱中,尽管父亲自身也遭受了种种迫害,但他仍然自始至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大义凛然,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不向错误势力屈膝低头,千方百计地保护干部和教师,表现了共产党人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他在被隔离审查时曾赋七绝一首,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身系牛棚耳似聋,终朝无语只书空。
任凭摆布折磨尽,不负斜阳一抹红。
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精神焕发,在党委领导下,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整顿教学秩序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与信任。1982年父亲离休后定居北京,但他仍然关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着西北师范大学的建设,并曾多次回校看望、座谈,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西北师大的干部、教师有机会来京时,也常到家中探望父亲。我家陋室两间,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其乐也融融。
父亲幼年即酷爱书法。但战争年代,戎马倥偬;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作繁忙,自是无暇顾及。离休后,父亲淡泊自甘,老有所乐,恣情挥洒。笔法日臻佳妙。十余年来,他以风雪祁连之意境取笔名“雪祁”,为西北师大书写了数百件书法作品,并为数百位教职工挥毫泼墨,勉励大家敬业乐群,努力上进,深受广大教职工的敬慕与爱戴。父亲晚年曾有诗云:
性耽书法不知疲,垂老归来白发欺。
且喜余年无世累,恣情挥洒兴淋漓。
其实,这正是他生活的写照。
父亲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受聘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西北师大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甘肃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院学术顾问、甘肃诗词学会顾问、甘肃教育学院名誉教授。(www.xing528.com)
父亲的书法博采众长、融为一体。长于行草,尤擅榜书。寓凝重于潇洒,肆奔放于严谨。跌宕多姿,气韵生动,形成自己的体势和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并刊入《日中书法交流作品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扇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集行草字典》《甘肃书法作品选》《黄帝陵书法选》《泰山诗联集》《20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赏》《世界美术书法家作品大画册》等集。其书法专著有《雪祁书法长卷》《雪祁墨迹》出版。其诗词曾在《飞天》《岳麓诗词》《甘肃诗词》等刊及《当代吟坛》发表,并印有《雪祁吟草》行世。
父亲所题诗词遍及海内外。如天津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馆、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聊城海源阁藏书楼、江苏淮安吴承恩故居、施耐庵纪念馆、日本藤野先生纪念馆、著名画家前田青村纪念馆、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早稻田大学、筑波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美国著名戏剧家奥尼尔故居、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著名学府馆所均有其墨迹。又如广东四国(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摩崖石刻风景区、河南翰园碑林、神墨碑林、安徽圣泉碑林、甘肃麦积山、兰州五泉山、汕头兰花公园等名胜区,均有其石刻或匾额。一些艺术馆、文史馆、图书馆亦多有收藏。
父亲之艺术传略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华诗词学会人名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等典籍。
父亲生前为弘扬和发展祖国的传统书法诗词艺术而执著不懈,做出了不少贡献。他曾有诗句云:
不辞漫写黄昏颂,留得余光照大千。
道出了自己晚年的心声。
1997年12月24日父亲病逝北京,享年87岁。
哲人虽逝,德馨长存。
(作者系马竞先之女)
马竞先 书法
马竞先 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