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远离浮躁 全力提高企业素质[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9.4%,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7位,对外贸易排名世界第3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所有这些成就,它的基础主要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5年起,中国正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蜜月期”已经结束,开放层次将更高,开放领域更宽,影响力更广,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正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企业的素质亟待提高
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总数已达700多万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对于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讲,这样的企业数量还不能说就够了。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拥有更多、更好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企业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总体素质还不高,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提高中国企业素质,是一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紧迫任务。
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仅为后者的5.61%、7.3%、5.22%;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人均资产,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一指标的16.23%、11.62%和12.46%。中国企业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不单是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竞争能力上的差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是基本的素质,是决定企业命运的素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十分明显。这种差距集中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在世界各制造业大国中,中国已名列第4位,有1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缺乏世界性的品牌,缺乏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和供应链,据美国一家权威评估机构报告,在“全球100个知名商标”里面,中国仅有海尔一家。这样的现实,与我们全球制造业大国的称号是严重不相称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称得上“世界第一”的品牌。究其原因,这跟我们企业的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是我们近年来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营粗放的必然后果。
今天,中国的企业发展、成长快速,倒闭、消失也数量大、速度快。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国内注册企业中每天有1.2万家倒闭,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即使企业素质比较好的中国企业500强,近三年每年都有100家企业出局,淘汰率很高。这种现象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企业来讲,由于受到环境、机遇、经验及工业底蕴的种种制约,竞争和淘汰都是正常的,是必然的现象。但从企业的自身角度看,如果企业自身素质好一些,淘汰率低一些,就会大大减少企业的倒闭、破产,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减轻社会的震荡,增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一个好的素质。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张,但必须是建立在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停留在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这不仅造成了企业经营上的重重困难,甚至难以为继,对国家、对社会、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不改变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就不可能把握和用好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将很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企业的素质是中国经济素质的基础。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企业的发展成果。中国企业必须尽快调整心态,全力提高素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www.xing528.com)
提高企业素质首先要端正认识
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研究问题,扎扎实实地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锲而不舍地努力。不要用急于扬名、急于暴富的心态来管理企业,也不要稍有成就,就热衷于上媒体炒作,追求虚荣与浮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历史都证明,企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客观规律,需要经历完整的发展过程,需要多年,甚至几代人、上百年的艰苦奋斗、严格管理和科技创新。任何突发性的变化与跨越式的发展,都是实际工作、长期积累、因势利导的结果。忽视基础、崇尚浮夸、急功近利的做法有可能得势于一时,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环境的冲击,经不起种种竞争的较量,最终失于一旦,直至企业倒闭、个人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中小企业有这个问题,大企业同样有这个问题。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一切有志向的企业家不可不察,不可不奉为座右铭。
提高企业素质必须在管理上下工夫
企业管理,既是企业素质的内容,也是企业提高素质的手段。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实实在在的制度、技术、管理、产品、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的素质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所有这些,都需通过管理来实施,包括提升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无非是靠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开拓市场等。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保障,管理的任一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为什么有300多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破产了,而只有100多年历史的瑞士军刀却长盛不衰呢?根本的问题是企业素质问题,是管理问题,是创新问题,是应变市场的能力问题。
提高企业素质的关键是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
据2003年企业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43.8%的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靠领导者素质。企业领导者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素质。企业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唯一途径是学习,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企业工作千头万绪,企业家日理万机,工作十分辛苦。成天忙忙碌碌,要讲客观原因,总是能找到理由的。但一个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绝不应该以忙为借口,放松学习,放松对知识的追求。应当努力把工作安排好,确保每日、每周、每月有一定时间看书学习,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理出来,通过学习、研讨,寻找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现在社会上有种种不好的风气,有市场上和同行之间的误导信息,有无谓的、甚至是无聊的应酬,有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的诱惑,有各种媒体的渲染炒作。这些都是引发浮躁心态和浮躁行为的外界因素。这些因素在社会转型期是不可能杜绝的现象。重要的是正确看待、正确应对。要应对社会的浮躁,首先自己要有个好的心态,不羡慕、不介入、不浮躁,把握好自己,在把握中提高自身素质。马胜利和步鑫生为什么昙花一现?而鲁冠球为什么能够基业常青?这就是浮躁作秀与扎扎实实的根本不同。这不完全是企业家的个人问题,社会也有责任。我看过一份有关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说中国企业家的读书时间不及日本企业家的1/10。我不知道这份调查是否准确,但中国企业家读书少是个不争的事实。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家都关注学习,自己学习,还要组织和推动员工学习,使企业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使企业素质的提高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