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盘点日本节日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节日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民族风味也不尽相同。
◎正月春节
历史上日本春节和中国的春节是一致的。不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废除了阳历的春节,将阳历每年的1月1日确定为春节。至今日本的正月节日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日:举国放假,各行各业关门歇业,长街深巷彩灯高挂,家家户户欢度正月春节。无论公司店铺或家居的门上都挂起象征辟邪“门松”,张贴吉祥的“贺正”彩图,家里或店铺内供起圆塔形的“镜饼”—象征圆满富庶。人们穿戴整齐(女性则多着艳丽飘逸的和服)到家附近的神社参拜,祈祷来年的幸福。
御节料理
日本镜饼
正月的饮食也颇具特色。元日清早,日本人有吃“年越”荞麦面,啜红豆粥的习俗。“年越”(过新年)荞麦面,也就是新春面,含有健康长寿的意思;红豆熬煮的甜粥,粥里还放有糯米糕,则象征吉利和富庶。因为在日语中,“饼”(读mochi)字与“持”(拥有,富有之意)谐音。日本正月的餐饮,最有特色的要数“御节料理”,即正月大餐了。除了山珍海味的火锅料理外,用金枪鱼、大龙虾、鲍鱼、鲷鱼(加级鱼)扇贝柱、红黑鱼子等高级海鲜做成的鱼生拼盘和综合寿司是正月不可或缺的美食,它不仅品位高贵,衬托正月的隆重,而且三种色彩红艳的海鲜拼盘也象征吉祥如意,再则装饰得栩栩如生的鲷鱼—“目出鲷”(medetai)在日语中因与“恭喜,大喜”谐音,自古以来为喜庆欢宴席上必备之物。
◎七草日
元月七日的七草日,又称“人日”,为日本民间传统节气—五节句之首(其余分别为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这一天,日本人熬煮七草粥喝—用芹菜、荠菜、鼠麴草、母子草、芜菁(圆萝卜)、白萝卜、田平草、菠菜等七种蔬菜熬成的菜粥。据说上述七种植物是早春七草,也就是历经漫长寒冷的严冬之后最先破土成长的蔬菜,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喝了七草粥,可以益寿延年消灾除病。有关这个节目的来历,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言说,至今仍是个谜。从江户时代,人们边用荠菜熬煮七草粥边唱“唐土飞鸟,衔来七草”的古俗中,不难推断此俗来自唐代中土。
七草粥
◎彼岸日
日本俗语云:“寒热不过彼岸。”日本习惯上把一年寒热的极限划分两个彼岸—冬末的春彼岸和夏末的秋彼岸。
春彼岸在二月中旬春分前后7天,相传此时太阳西沉时恰好在正西方,也就是传说中的西方净土,这时候,严寒已过,各种民间活动次第肇始,如参拜神社,探亲访友,郊外踏青,平野扬筝等,同时人们制作牡丹饼、五彩寿司和野菜天妇罗(蔬菜油炸食品),分发亲友邻居,共庆初春来临。
秋彼岸在8月中旬,稻作物的收获期,农村常举行庆丰收的各种活动,如“收获感谢祭”,篝火舞踊,参拜乡村稻荷神社。
◎泥浆节
跳进泥田的男子
每年的2月25日。这是日本千叶的一个特色节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当地的男子赤身跳进稻田里,抓起泥浆涂抹在身上。按照当地的说法,稻田的泥土可以避邪并给人们带来好运。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新的一年能有个好收成。
◎三月三日“雏祭”—女儿节,又称“桃花节”
女儿节
传说雏祭之俗起源于古中国的“上已节”,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到江户时代已演化成女儿节并延续至今。这一天,女孩们穿上漂亮的和服到家附近神社参拜完后,提着白酒、精致的点心和菜肴饭盒探望亲朋好友,拜访恩师。白酒是用味淋蒸熟的糯米加上酒麴酿造而成的甜酒,度数很低,色白如牛乳,故又叫“浊酒”。受访者则回赠与锦绣人形、人偶,祝愿女孩健康美丽。
◎4月8日灌佛节
相传此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后就出现了灌佛节。每到灌佛节,信佛的人都会去寺庙参加各种庆典仪式,寺庙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庆典活动。芍药百合,紫藤萝,燕子花,堂正中安放释迦佛像,参拜佛像的人手捧甜茶浇灌在佛像身上,洗去尘垢,参拜完后把剩余的甜茶带回家研墨,写上“五大力菩萨”数枚,折放衣柜中,据说能避免虫害;如写“八大龙王茶”贴于天井,则可免除天灾云云。
日本寺庙
◎五月五日端午节(www.xing528.com)
在日语中又称为“菖蒲节句”。此俗无疑传自中国,只不过经过演变,其内容含义与中国古俗有所不同。传统上它是日本的男儿节,因为“菖蒲”与“尚武”在日语中同音。这一天很多人的家门悬挂菖蒲,屋外张挂画着鲤鱼,刀,枪的彩旗,屋内玄关处装饰着佩戴盔甲手持菖蒲刀的武士人形,男子还必须到钱汤—澡堂泡菖蒲浴。古时,人们看到菖蒲能解蛇虫之毒,进而相信在节序变化的当口用它洗浴,能驱邪避恶,除病消灾。直到今天菖蒲节仍然保留吃菖蒲粽子和柏饼的习俗。
◎七夕祭
原本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七夕节”相似,但在明治政历之后,为了方便老百姓记记忆,便将日期改为阳历7月7日。虽然日本的七夕已经和中国的七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日本关于七夕的故事,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但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是为广大老百姓熟知的比如家喻户晓得《牛郎织女》的故事等。
在长野县松本市,用人偶来装饰房屋,来庆祝七夕。在新泻、山梨等地区,也有相同的习惯。在这些地区,一到七夕,各家各户就会做一些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地的抚养成人”,有的地方还有代表“将和服借给牛郎和织女”的意义。
七夕节身着和服的日本少女
和七夕人偶类似,在仙台、京都,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习惯。一般在那里,七夕纸衣被当做驱除不详的方法。继承古代人,为了能够避免在7月,这个马上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碰到一些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人们一直延续着用纸衣来乞求风调雨顺。
日本在七夕还有共同的习俗—把写着愿望的纸条,挂在竹子上面。
用写满愿望的短签,来装饰竹子树的习惯,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并且,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七夕习俗。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七月盂兰盆祭
日本7月15日的盂兰盆祭和正月一样,也是全国性的最重要的节都会展出种类繁多千姿态百的菊花,并用菊花扎成狮子,麒麟,人形,帆船,富士山等栩栩如生的造型。傍晚,老人们便到町巷的居酒屋饮菊花酒。据说,饮了九月九的菊花酒,可永保康安长寿。
登高赏菊
◎十月神无月习俗
进入10月,日本本土日渐秋深,虫声绝迹,树叶摇落。这个月,一切与神佛有关的祭祀活动几乎没有,民间相传此时众神们都到传说中的出云国去了,所以叫“神无月”,800万众神中唯独惠比须神留下看守关照江户城(东京城),惠比须就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的财神。10月20日是江户的财神日,商家们在店铺或家中挂上手持钓竿的惠比须画像,像前用古时装金银元宝的高脚盆供奉美姿活鲷生鱼片、盛得尖耸的米饭和其他山珍海味,宴请来店的常客亲友或平日关照的人。作为仪式,开宴前宴席两旁的人分别扮演买方卖方,模拟买卖秀,一边讨价还价,一边呼叫:“千两!万两!”,“千两!万两!”然后举杯齐声祝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直到今天,在日语中还把那些不肯努力而梦想发财的不实际想法挪揄为“惠比须发财梦”。
财神爷惠比须
◎冬至日
冬至日为一年中黑夜最长而白昼最短之日,从古代开始,日本人就极为重视冬至,形成了颇具日本特色的冬至习俗。这一天,神社、寺庙都举行传统宗教活动,喝粥,吃炖煮南瓜及河豚火锅。与五月端午节句的菖蒲浴一般,日本民俗中至今遗留着冬至日泡洗柚子浴汤的古俗,柚子气味芳香,相传能除垢去邪,泡了柚子浴汤就可保证入冬后无病息灾。和中国一样,日本人也会在冬至这一天进补,那就是很有名的冬至河豚火锅了。以松鱼干、昆布海带、酱油熬成汤头,再放入河豚、酒糟、豆腐、白菜、松茸、春菊、大葱、烤糯米糕、乌冬面杂煮一大锅,鲜美无比。据说吃了这些东西,可以强健身体,平安过冬。
◎辞旧迎新的节分日
12月为一年之岁末,日语称“御岁暮”,一年当中,可能这个目是最忙碌的了。各种辞旧迎新的活动异常繁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节分的鬼打豆了。家家户户炒黄豆,盛在木升(小木斗,盛米或清酒)供佛或祖先,主人手抓豆子,立于门口,边撒豆边念道:“福里边,鬼外边。”在此时,炒豆成了一种迎福趋鬼魅的道具了。这一风俗由来已久。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节分撒豆习俗,始自九世纪末宇多天皇年间,相传岁暮立春前,蓬莱岛上的鬼怪来到扶桑岛作恶,扮作凡人进入民家,调戏女主人,结果被女主人顺手甩出的炒豆打瞎了双眼,落荒而逃。撒完豆灾恶尽除,主人再到佛像或先祖灵前做祷,祈赐新年之福。
节分之后,各家各户便开始忙碌筹备过年,买年货,大扫除,舂年糕作镜饼,扎门松,繁忙而热闹,生机勃勃,一派辞旧迎新气象。
◎大晦日,即除夕,十二月三十日
从这天开始,日本人可以享受一年中不短的假期了。此时,街上所有店铺均关门歇业,亲劳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在家,享受这一年中最难得的时光。享受丰盛富丽的年饭—御节料理,观看NHK电视台放送的迎新年红白歌星大演唱会,子夜十二点,日本列岛上所有寺庙的锺声一齐响起,在108下不绝于耳的除夜钟声里日本人民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