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工作与《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科研工作与《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时间:2024-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是组织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及申报评奖活动。该《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将论文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一类、省级二类、省级三类和地市级等五个级别。2007年11月,市委党校制定和完善了《天水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科研工作与《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第四节 科研工作和《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一、科研工作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科研工作直接关系到党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党校的学术地位和理论阵地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市委党校始终把科研工作放在全校的重要地位,引导和鼓励教研人员密切关注国内外以及省市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天水市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结合甘肃省以及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关系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天水市委党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截至2008年底,市委党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317项,其中出版专著2部,主编论著6部;参编论著4部;发表国家级论文32篇,省级论文914篇,地市级论文264篇。共获得省市级各类奖励95项,这是市委党校科研事业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时期。

(一)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一届校委会组建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围绕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促进天水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是:贯彻“教研立校”方针,确立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的思想,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进程,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和科研管理体制,实施科研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创造更多有影响、有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科研队伍,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天水市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二)逐步健全了科研管理机构

确立了由常务副校长主管、一位校委分管科研的科研管理体系。完善科研综合管理机构,将科研室改建为理论研究室。明确理论研究室为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全校年度科研计划,起草年度科研工作要点;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督促检查各教研室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管理科研档案,进行年度科研统计,发放科研奖金。二是承办《调研报告》。三是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学术理论研讨活动。四是组织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及申报评奖活动。五是开展党校之间的科研信息交流,传达贯彻上级党校科研会议精神,发布有关部门的科研信息、科研动态,向教研人员提供科研咨询。六是组织教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省(部)、地(市)以及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的科研课题。

(三)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科研成果统计更加规范和准确,更加便于操作,促进市委党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理论研究向质量型、精品型的方向发展。市委党校在1993年颁布的《天水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成果统计暂行办法》,1995年制定的《天水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成果统计补充规定》,1997年初实施的《关于天水市委党校科研成果统计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该《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总则、课题申报、学术研讨的组织形式、科研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统计、课题资助、科研阵地建设、科研成果的认定、科研成果量化计分、科研奖金的发放标准、社会调研、在论著中担任某项工作的科研计量、对学术行为不规的处罚以及国家级刊物认定参照标准。该《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将论文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一类、省级二类、省级三类和地市级等五个级别。凡申报科研成果者,必须无条件提供原著作,否则一律不予受理,并以此作为统计成果的惟一凭据。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实行重点课题资助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把科研成果和劳务费分配挂起钩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2007年11月,市委党校制定和完善了《天水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科研奖励作出了如下规定:(1)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属于教学工作范围的,15万字以上每项奖金3000元,15万字以下每项2000元。(2)在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属教学工作范围的,15万字以上每项2000元,15万字以下每项1500元。(3)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家级每篇1000元;一类省级期刊论文每篇500元;二类省级期刊论文每篇400元;论文要求在1500~3000字,以上论文每增加1000字上浮10%;三类期刊论文包括发表在公开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文集中的论文,有国家正式刊号的增刊、副刊、专刊、专辑、B刊、一刊多号的论文,每篇200元。地市级论文每篇100元。(4)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社会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分别为1万元、5000元、1000元;二等奖分别为5000元、2500元500元;三等奖分别为3000元、1500元、300元。“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级为1万元、省级为5000元、地市级为1000元。(5)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社科联、各专业学会组织评选的论文奖:省级、地市级、县级一等奖分别为400元、300元、200元;二等奖分别为300元、200元、100元;三等奖分别为200元、100元、80元;优秀论文奖分别为100元、80元、50元。(6)科研课题奖金数额为:国家级1万元、省级5000元、地市级2000元。

该办法对各类科研成果的计分标准规定如下:(1)论文计分:地市级一篇起点为20分,每增加一篇加4分。一类省级期刊论文起点分为30分,每增加一篇加6分;二类省级期刊论文起点分为28分,每增加一篇加5分;三类省级期刊论文起点分为25分,每增加一篇加4分。国家级论文起点分为40分,每增加一篇加15分。(2)课题计分:国家级起点分为40分,每增加一项加25分;省级起点分为30分,每增加一项加6分;地市级起点分为20分,每增加一项加4分。(3)著作计分:个人独立出版的论著,起点分为40分,每增加一部加15分。

该办法还对《调研报告》的奖励做了规定:被学校采用的,每篇80元;被市委全文或部分转载的每篇200元;未被学校采用的每篇50元。被学校采用后,又在报刊公开发表的,按科研成果进行计分和奖励。

2000—2002年,市委党校教研人员在各类报刊累计发表论文275篇,其中国家级论文9篇,省级174篇,地市级92篇;完成著作5部,完成课题2项。2003年共撰写专著3部,论文集3部;发表论文248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227篇,地市级19篇。获各类奖励7项。2004—2005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09项,完成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论文20篇,省级论文270篇,地市论文81篇。撰写著作3部。获各类奖励28项。2006—2007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43项,其中撰写论著1部。发表省级论文131篇,地市级论文53篇。完成课题8项。获各类奖励32项。2008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32项,其中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省级论文112篇,地市级论文19篇。完成科研课题7项,获各类奖励16项。这些高质量的理论文章的发表及各类奖励的获得,都是在教研立校战略和新的科研成果重奖和课题资助办法的实施下取得的。

(四)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评奖申报工作

市委党校注重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和学科特点,不断加强科研成果在党校系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联系。主办和积极参与了全省性的理论研讨会,并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评奖活动。

1.2005年8月,市委党校组织承办了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研究会年会暨编辑学研讨会。来自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系统、台湾《清云学报》和《读者》杂志社的各位专家、学者共60多人参加会议。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市委党校教师提交的10多篇论文入选并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交流。

2.2006年11月,市委党校组织承办了甘肃省行政学院系统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市委党校教师提交论文26篇,全部入选并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交流。

3.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2003年1月20日,召开了天水市委党校科研工作会议暨理论研讨会。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6篇,有1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2004年1月,组织承办了天水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5篇,有18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5年1月,组织承办了天水市委党校科研工作会议暨理论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60多篇,有13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6年1月,组织承办了天水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多篇,有18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7年1月,组织承办了天水市委党校科研工作会议暨理论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80多篇,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8年1月,组织承办了天水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多篇,有16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8年12月,召开了天水市委党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暨科研工作会议。共提交论文80多篇,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2000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全校教师参与了天水市哲学学会年会。组织参与了天水市委统战部主办的理论研讨会。组织参与了2000年以来的历届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理论研讨会,有20多名教师提交的论文入选并做了大会交流。特别是组织参与了2008年8月由省委党校举办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暨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市委党校提交论文10多篇,其中有6篇论文入选并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同时,市委党校还组织多名教研人员参与了由天水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分别主办的各类理论研讨活动,教研人员提交的论文,大多入选并作了大会发言交流。

4.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各类评奖活动。市委党校有20多名教研人员提交论文、论著,积极参加由甘肃省政府、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委党校、天水市政府、天水市社科联分别组织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市委党校教师在2000年12月举行的天水市第一次社会科学评奖活动中,共有6人获得了奖励。其中,魏春元同志主编的论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张志仁同志撰写的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的制度选择和成本约束研究》获得一等奖;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邓小平发展论探讨》、王道同志撰写的论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获得二等奖;徐淑芳同志撰写的论文《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思路探讨》、田彩芬同志撰写的论文《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获得三等奖;天水市委党校被评为天水市第一次社会科学评奖先进组织单位。在2003年1月召开的甘肃省党校系统第三届(2000—2001)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4人获得了奖励。其中由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发展战略研究与系统科学方法论》和李少阳同志撰写的著作《人生与幸福》获得了二等奖;徐淑芳同志撰写的论文《实施西部开发促进天水经济大发展》、王明亚撰写的论文《毛泽东、邓小平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绩效比较》获得三等奖。在2004年12月召开的甘肃省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3人获得奖励。其中,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分获一等奖、优秀奖;潘国庆同志撰写的论文《解决少数民族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成功实践》获二等奖;田彩芬同志撰写的论文《党的三代领导人共建伟大工程》获三等奖。同年,李新一撰写的论文《党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秦安建市研究》分获甘肃省成教协会二等奖、天水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胡炳成撰写的论文《实践“三个代表”的三大纲领》、《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前瞻》分获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三等奖、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研讨会优秀奖;伏春兰同志分别撰写的论文《试析现代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期刊责任编辑的责任与权力》、《简论邓小平人才观创新》、《引导私营企业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分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一等奖、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二等奖、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邓小平思想及生平研讨会优秀奖、中共天水市委统战部优秀奖;肖爱生撰写的论文《论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获中共天水市委统战部优秀奖;万舟撰写的论文《山区农村奔小康的思考》获甘肃省政协优秀奖;蒲晓光撰写的论文《贯彻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重大意义及有效途径的探索》获天水市纪委一等奖。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天水市委党校被省委党校连续评为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其中2002年,市委党校被中央党校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10月,李新一撰写的论文《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特点》被评为天水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同年8月,肖爱生等8名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同年10月,由胡炳成等5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天水市社科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2006年4月,李新一的论文《应对西部大开发思路与政策研究创新工程》获天水市政府200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11月9日,在市委党校承办的甘肃省行政学院系统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李新一等5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年11月,由伏春兰、肖爱生、耿琚兰等3名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同年12月,李新一撰写的论文《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获甘肃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一等奖;蒲晓光等8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甘肃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二、三等奖。2007年4月,由李新一、胡炳成、伏春兰、赵具安、田彩芬等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天水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5.组织申报和承担了一系列科研课题。2004年3月至12月,由李新一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列软科学课题《秦安建市研究》。2004年8月至12月,由王道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政府招标课题《天水市“十一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可能的发展目标研究》。2005年8月至12月,由李新一主持完成了省委党校课题《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问题研究》。同年,由徐淑芳主持完成了市级课题《天水市社区管理职能的调查与思考》。由蒲晓光主持完成了市级课题《天水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由伏春兰同志主持完成了省委党校课题《天水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07年1月至12月,由李新一同志主持完成了全国党建研究会子课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由王道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科技局委托课题《天水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思路及实务研究》。2008年1月至7月,由李新一主持完成了天水市列软科学课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由李新一、徐淑芳、伏春兰、田彩芬等同志分别主持完成了甘肃省行政学院合作课题《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天水市县乡行政体制管理改革研究》、《天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甘肃省公共服务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同年由伏春兰主持,肖爱生、耿琚兰、赵玲参与完成了全国高职成高院校研究会课题《高职成高院校学报编者·作者·读者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二、《天水学刊》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一)《天水学刊》

进入新世纪,随着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以及《天水学刊》办刊内外环境的变化,《天水学刊》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首先是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宣传舆论工作适应这一变化,作为市委理论刊物的《天水学刊》更要适应这一变化。为此在2002年召开的《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第二次编委会议上,时任主编的市委副书记王玺玉对《天水学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天水学刊》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对市情的研究,为市委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是办刊内外环境的变化。2000年以后,天水市委党校同时出现了两个刊物,即《天水学刊》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学刊》是内部刊物,是市委主办的刊物,《学报》是公开出版物,属学术性刊物,所以《天水学刊》必须积极做出调整,以适应稿源、作者、读者等各方面的变化。

为此,在新一届编辑部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辑部对《学刊》的办刊风格、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新设计。在刊物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相结合;在版式设计上合理安排舆论宣传、市情研究、一般理论研究之间的比例,更加突出市情研究的重要地位,使刊物整体风格更加突出。对封面做了全新设计,新的封面既体现了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显得简单大方。将原来的16开本变为大16开本,封面采用铜版纸印刷。内页版式设计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也做了一定创新,如文章标题更加注重醒目、活泼,正文字体字号强调有所变化,更加注意发挥插图和图片的作用。(www.xing528.com)

改版后的《天水学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刊物内容更加贴近时代精神,更加贴近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大。2006年底,《天水学刊》迎来了创刊20周年和办刊百期华诞,《学刊》在2006年第6期做了一定形式的宣传和纪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历任主编张津梁、赵春、王玺玉、李世荣、宋敬国以及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龙协涛、杨焕章、潘国琪等题词,表示祝贺;《天水学刊》的一些老领导、老作者、老朋友从不同角度撰写文章,对《学刊》20年的办刊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由于办刊工作出色,2006年6月8日,经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评选,《天水学刊》荣获首届“全国百强内刊”。

20多年来,《天水学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弘扬主旋律。《天水学刊》作为天水市委理论刊物,在办刊中始终坚持把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办刊宗旨,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有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固定设立领导论坛、党的建设等栏目,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召开后,及时设立新栏目,如近年来设立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等栏目,刊登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对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选稿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凡是违背党的出版方针和国家出版法规的,凡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稿件,坚决不用。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学刊》专门设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栏进行宣传和研究,刊登了大量的文章,有效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天水市的传播和贯彻落实。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天水学刊》一方面保持比较固定的办刊风格不变,另一方面,总是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求实创新。刚创刊之初,《学刊》主要是立足于校内,主要是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天水学刊》成为市委理论刊物,主要研究天水市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设立的天水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等栏目,就天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刊登了大量有较高质量的文章,为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从作者和稿源的角度看,《天水学刊》也将约稿的重点放在了全市甚至全省。从刊物封面和版式设计来看,《天水学刊》创刊二十二年先后经过了4次大的改版,使刊物形式与内容更加协调。从栏目设置而言,除了几个重点栏目保持不变外,《天水学刊》适应党的宣传重点和市委中心工作的变化,不断创新栏目,以便提高宣传和研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发挥了《天水学刊》作为市委理论刊物的作用。

坚持质量为刊物的生命。《天水学刊》通过多种途径狠抓刊物质量建设。一是重视编辑队伍建设。从创刊伊始就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作风正、有敬业精神的编辑队伍,多年来形成了严谨、求实、敬业、创新的职业精神。同时,《天水学刊》编辑队伍基本保持了稳定,特别是编辑部负责人相对稳定。二是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随着《天水学刊》的不断发展,编辑部不断充实完善了相关制度,现在刊物从策划、组稿、审稿、版式设计、校对、印刷、交流等都有非常严格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坚持这些制度,特别是在审稿中认真坚持“三审制”,在校对中认真坚持“三校一读”制度,有力促进了刊物质量的提高。

表七 《天水学刊》1987—2008年发表论文

表八 《天水学刊》历届编委会成员、主编、副主编、编辑部成员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在党校办刊十几年的基础上,随着《天水学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天水市作为陇东南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迫切需要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来反映天水市及党校(行政学院)的发展情况。为此,从1997年开始,学校多次向省出版局提出申请。1998年,由省出版局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甘新出【1998】042号文),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发出“关于同意创办《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批复”,(新出报刊【1999】547号),决定创办《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由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政府主管,天水行政学院主办。刊物定为双月刊,16开本,公开发行。规定学报的办刊宗旨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开展学术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突出成人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研究,为繁荣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服务。”将《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列入高校学报特殊刊号系列。

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获得批准后,市委专门召开会议,就《学报》成立后的组织领导、编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决定天水市行政学院创办《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实行编委会制和主编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聘请有关方面专家担任编委会成员。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在现有《天水学刊》编辑部的基础上组建,经费以刊物自养为主,市财政适当予以帮助。为此,学校向市编办提出《关于成立<学报>编委会、<学报>编辑部的请示》(党校发【2000】10号)。2000年3月,市编办同意设立《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天水学刊》编辑部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所需人员编制在学校内部调剂解决(天市编办【2000】12号)。

在市委决议的基础上,校委决定成立《学报》编辑部,由副校长张志仁任主编,胡炳成为副主编并负责编辑部工作,同时,从全校抽调3名同志充实到编辑部。在进行了半年准备工作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于2000年元月正式创刊,内页64页,封面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着眼于宣传国家领导人来天水视察的照片,以及天水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目的是扩大天水市的知名度。封四刊登天水专业画家的美术作品,以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内页版式设计突出美观大方,打破常规进行字体编排。在内容设置上,《学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开展学术理论的探索和研究,重点在政治理论、行政管理、天水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创办,结束了天水市没有一家正式社科期刊的历史,为天水、为党校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平台,为促进天水市委党校科研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

办刊以来,《学报》栏目从第一期的“邓小平理论”、“党政干部论坛”、“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史学纵横”、“西部大开发”等,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行政管理”、“政治学”、“哲学”、“天水文化”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从创刊到2008年底,发表了大量有学术理论价值的文章,为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刊物在经过6年发展实践后,栏目基本稳定,特色基本形成,如行政管理、政治研究、天水文化等栏目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2006年,编辑部决定对《学报》进行扩版,由原来的64页改为128页,并报省出版局批准,于2006年第一期正式扩版。改版以来,校外投稿量特别是网上投稿大量增加,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学者的稿件。

创刊十年来,《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I-CD》达标优秀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同时,《学报》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的索引逐年增加,影响逐年扩大。截至2007年底,《学报》机构用户3430个,分布在2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遍布图书馆、党政机关、企业医院、科研单位、军队等行业;个人用户分布在27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10月,《学报》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学报,“行政管理”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认真宣传和阐释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开展学术理论探讨和研究,弘扬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推动天水市和党校学术理论研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表九 《学报》2000—2008年发表论文

表十 《学报》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索引统计

表十一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历届编委会成员、主编、副主编、编辑部成员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