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勤保障工作,教育事业费与经费不足

后勤保障工作,教育事业费与经费不足

时间:2024-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节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工作是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党校的基础和保障,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服务管理工作。教育事业费,仅与市级财政安排的教育事业费相比,市委党校也达不到平均水平。经费不足这种状况是这一时期搞好党校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服务项目增多,费用支出逐年上升,因此,为保障教学科研和办公的必需经费,加强管理就成为摆在财务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

后勤保障工作,教育事业费与经费不足

第九节 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工作是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党校的基础和保障,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服务管理工作。1988年全国党校系统后勤工作经验交流会(兰州会议)以来,特别是传达贯彻中央〔1990〕15号文件和省委〔1991〕13号文件精神以来,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后勤工作随着整个党校事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进展。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在中央15号、省委13号和市委28号文件精神鼓舞下,在“为教学服务”、“为全体学工人员服务”、“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发扬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财务、财产、膳食、车辆管理、医疗保健服务、水电暖供应、校园绿化和学校基建维修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为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工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办了一些实事,受到了学工人员的欢迎和好评。从事后勤工作的员工同教学科研人员一样,忠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后勤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为党校教育服务,为党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一、经费情况

经费问题,是市委党校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委党校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实行“经费包干”(即全年预算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包干指标分月拨付)。

1990年以来,特别是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党校教育发展较快。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教职工人数从1984年末的80人增至1990年的115人(含离退休人员)。学员人数从1984年前的200多人增至1990年的350多人。包干经费(不包括基建、维修、固定资产购置等专项基金)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和物价上涨因素逐年有所增加。1984年14.5万元,1985年20万元,1986年26.5万元,1987年26.5万元,1988年29.3万元,1989年37.5万元,1990年40万元,1991年42万元。虽然经费总额逐年增加,但由于工资调整以及一些补助工资的增加,用于个人部分的支出增长较快,幅度较大,而公用部分却相对下降。从公用部分和个人部分占全部经费的比例来看,公用部分1984年占48.3%,1985年占41.7%,1986年占34.2%,1987年占27%,1988年占27%,1989年占33.8%,1990年占34.7%。这种状况给市委党校经费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党校事业的发展。尽管在开支上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甚至一些必要的支出也一压再压,但仍入不敷出,不得不用学杂费收入来弥补。一些教学、工作条件很难得到改善。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化教学基本上是“空白”,图书资料、报刊杂志订购数量一压再压;科研课题的调查无法开展;中共天水市委理论刊物《天水学刊》这一开展科研的惟一阵地的印刷费也难以支付。同时由于稿酬较低,对办刊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队伍的培训,由于经费原因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文化体育设施无力更好地改善,奖励基金几乎没有,等等。

市委党校经费的上述状况,反映了一个基本特点,虽然名曰“全额包干”的事业费,但在经费安排上实际是“行政包干型”、“保吃饭型”、“维持简单再生产(教育)型”,甚至还达不到行政管理费和教育事业费的平均水平。

教育事业费,仅与市级财政安排的教育事业费相比,市委党校也达不到平均水平。以1989年为例,全市行政管理费用预算总支出中,公用部分占全部经费的50.4%,公用部分是个人部分的101.7%;而党校事业费预算总支出中,公用部分仅占全部经费的33.8%,公用部分是个人部分的51.2%,与教育事业费相比,差距更大。1989年教育事业费预算支出总额中,公用部分占全部教育事业费的58.4%,公用部分是个人部分的140.4%。经费不足这种状况是这一时期搞好党校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除教学楼基本投资外,在设备购置方面,亟需解决有关电教设备和图书资料室藏书用的大型书架以及教师办公用的书架、书柜,适当改善办学条件,以利党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物价的不断上涨,各项开支逐年增加,尽管市财政核定的包干经费指标每年有所提高,仍然难以满足办学办公的需要。广开创收渠道,弥补财政经费不足,已经迫在眉睫。1984年,天水市委党校举办脱产大专班,开始适当收取学杂费;1989年,开办函授班,经物价部门核算,收取少量学费,对住校学员收取适当的被褥拆洗费。从此,天水市委党校才逐步有了预算外收入,也就可以用预算外收入抵支经费,以后,根据预算外创收的多少,抵支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以弥补办学办公经费的不足,缓解了经费困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和工作、生活条件。预算外收入按财政局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办公经费每年为数不多,只能是“量米下锅”,在保证水电费的支出后,必要的办公用品按计划购买,分配使用。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服务项目增多,费用支出逐年上升,因此,为保障教学科研和办公的必需经费,加强管理就成为摆在财务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基本建设

(一)学员食堂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的办学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一直比较简陋。校园、校舍以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都不能适应当前和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学员食堂仍是60年代修建的土木建筑,餐厅局部下沉,大梁、房屋均出现问题,急需修建新的餐厅。根据天水市计委1990年3月7日〔1990〕012号关于《下达市委党校食堂基建计划的通知》要求,市委党校决定从1990年4月10日起在校区西南角修建面积为1085平方米、排架结构餐厅一座,省上拨款15万元,市财政拨款35万元,1991年完工交付使用。考虑到当时的办学规模,大厅前面部分作为礼堂,供职工开大会、学员上大课使用,后面部分用屏风隔开,以供学员、职工就餐使用,具有餐厅、礼堂兼用双重功能,餐厅的建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面。1995年8月,大灶由原处校区东北角的旧餐厅迁到校区西南角的新餐厅,并新建职工灶操作间,隔壁三间为职工餐厅和客饭餐厅。回民灶迁到现职工灶操作间和原阅览室。随着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党校全方位开放办学的新情况和接待一些会议,礼堂使用十分频繁,餐厅和礼堂共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实际上已经没有学员餐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用较少的资金解决党校当前和长远的需要,经设计研究论证,根据现已建成的食堂结构和周围环境,于1998年把当时操作间北面花园的闲置地方改造成为餐厅,面积约为290平方米,原有周围房间面积约140平方米,用作餐厅雅座,总面积440平方米。新餐厅土建、屋顶网架、采暖、大小餐厅地面装修共花费资金25万元。

(二)室外热网

1991年,市委党校扩建了室外热网,并充分利用现有锅炉的设计能力和新修的热网管道,给就近的临时教室和部分学员宿舍(平房)以及部分职工家属住宅(平房)安装了暖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和职工生活条件。

市委党校原有锅炉是80年代与学员楼同时修建的。近年来,在采暖期间,多次发生停炉检修,不仅维修费用大,而且影响正常供热。在锅炉检修所的建议和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耗资17万元对锅炉进行了更新。并且充分利用更新锅炉的有利条件,改建了原有浴池,把池溏改为淋浴,这样不仅更符合卫生要求,而且也解决了过去供暖、洗澡难以兼顾的矛盾。更新以后投入使用的是两吨锅炉,设计供暖面积12000平方米。随着1995年2000多平方米教学楼的建成投入使用,使供暖面积达到14000多平方米,超载2000多平方米,加重了锅炉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暖效果。1号职工住宅楼1995年4月动工修建,于1996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又会增加2000多平方米的采暖面积。这样,现有锅炉将无法正常使用,更新锅炉势在必行。市委党校从1995年冬季开始对锅炉进行更新,安装了4吨锅炉,于1996年10月全部结束,并经锅炉检验所验收,于1996年冬天正式投入运行。土建、设备、安装费用及户外管网改造等共耗资73万元,更新之后可供暖面积增大,锅炉超载现象消除。

(三)校舍维修粉刷

市委党校办公楼、学员楼建成使用已经10年了,由于经费困难,从未进行过粉刷维修。学员楼屋面老化,宿舍多处漏水;地处校区东北角的旧食堂大餐厅局部下沉,屋面大面积漏水。根据省委决定中提出的“校校无危漏房屋”的决定精神,市委党校对学员楼屋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对旧有餐厅进行了维修加固;对学员楼门窗、餐厅进行粉刷、油漆,对学校的办公楼、学员楼漏水处进行了维修,保证了学员、工作人员的安全,改善了卫生条件,同时也对市委党校创建文明单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回填校园

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委党校占地面积不到30亩,为了党校以后发展的需要,学校于1984年、1985年先后从相邻的金家庄、枣园庄征地40亩,使学校的占地面积达到将近70亩,扩展了校园的占地面积。征来的40亩地原先是周边农民的菜地,与党校学员楼、办公楼所处地平面相比,处在一个大坑之中。这40亩地被征来之后,由于党校资金紧张,无力进行后续建设,一直闲置,杂草丛生,后来分给职工每人一块,用来种菜。到1994年,学校决定对占地40亩的大坑进行回填。从1994年开始到1996年,学校花较少的资金对占地40亩(26000多平方米)的大坑陆续进行了回填,共倾倒土方3万多立方米。校园平整了,这一工程为以后党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五)路面硬化

多年来,市委党校学员楼、办公楼通往餐厅的道路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学员称之为“扬灰水泥路”,给学员就餐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也影响校园卫生环境。1990年市委党校利用修建学员食堂的施工条件,投入了较少的经费,用砼砖铺了一条简易的人行路面,并在大门内坡度较大的路面上,铺设了防滑路面,不仅方便了学员和职工,而且也使校园卫生面貌为之改观。1993年暑假,市委党校对学员楼二楼进行了改造,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资3.1万元,对学员楼东、南面、西二楼前面及学员楼至新餐厅的所有道路用砼块进行铺设、整修,新增硬化路面1100平方米,解决了下雨泥泞路难行、卫生状况差的问题,使校园更加整洁。并在新餐厅前面的低洼地段将修建室外热网运进的余土进行了回填,也为进一步美化校园打下了基础。

(六)教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党校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市(地)委,市政府(行署)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给党校投资250万元建设资金(不包括正常的行政事业经费),使党校面貌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栋学员宿舍楼、一栋办公楼和一栋职工家属住宅楼以及一套新建的学员食堂和其他教学、生活设施,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包括旧平房在内),给党校创造了较好的办学条件。

但是,随着党校教育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党校教育正规化以后,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方式的改革,原有的教学设施已不适应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室和图书资料室等最基本、最急需的教学设施,成为办学上的一大突出矛盾。全国第二次党校工作会议和全省第三次党校工作会议后,原地委、行署就开始考虑给党校修建教学楼和其它配套设施问题,并于1984年10月27日以地委发〔1984〕88号文件向省委、省人民政府写了《关于报送天水地委党校初步设计方案的报告》,申请在1985年给党校修建一栋教学楼和图书资料楼。此后,市委组织部、市计委和市委党校又曾先后五次向省委、省计委和市人民政府写报告,请尽快解决党校教学图书资料楼问题,均因资金难落实而未能正式列入市基本建设计划。

1989年,市委党校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党校、省计委、教委、人事局、财政局等七个单位《关于中共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甘肃分院一1989年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办了党校函授教育。从1989—1991年三年共招收大专和本科两个层次、政治与经济两个专业学员600多人。1991年入学时有9个班次在册学员599人,由于党校函授教育实行“有指导的自学”的教学原则,面授量大,教室更成为当前的突出矛盾。

1991年4月,市委根据中发15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召开了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市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对市委党校培训对象和班次设置作了明确规定:今后市委党校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轮训市直机关正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区)委常委,人大党员正副主任,政协党员正副主席,乡(镇)党委正副书记,正副乡(镇)长,市直机关正副科长,由市管理的企业,学校和群众团体中相当级别的干部;系统培训年轻优秀的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及意识形态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根据这些不同的培训对象,市委党校将设置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研究班、函授班。在形成这几种班次设置格局的同时,还要办好以乡(镇)长岗位为主的岗位培训班,并办一些适应形势和中心工作的短期轮训班以及与主管部门联合开办的专题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党校后勤部门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据省委决定的要求,地、市级党校“要具有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科研设施”,“要有四万册以上的图书资料”。

到1991年为止,市委党校在最基本的教学设施方面,只有六个临时教室,两个是百人容量的;两个是用库房代替的;还有两个,一个是四间大小的会议室,一个是双间的办公室(容量25人,也很拥挤)。不仅地点分散,而且极不规范,更严重的是数量不足。函授各班共同使用一个教室,即使调整面授时间也很困难,不得不在大餐厅上“小课”,效果不好。入学和期末考试,还要向附近中小学校租用教室,不仅增加开支,而且对工作极为不便。至于图书资料室,一直是“空白”。55000多册图书资料存放、借阅,分别临时设在办公楼、学员楼的几个楼层上,不仅对工作、阅览极为不便,而且部分图书无法上架,只得成批堆放。因此,修建教学图书资料楼是学校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市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决定“市上根据财力的可能,应尽早安排市委党校教学图书楼的基建计划”(市委发〔1991〕28号)。市委党校教学图书楼的建设,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并得到省上拨款48万元,市财政拨款83万元,于1994年8月15日正式开工(市建一公司承建),1995年7月20日竣工,通过了市建委等有关部门的正式验收交付使用。教学楼计划投资120万元,总造价审定为131.16万元,超计划11.16万元。超支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上的必要变更(如室内水平提高,砂夹石回填大量增加;基槽用毛石封水处理;小教室变大教室屋面增加抗震设计以及其他技术上的变更等等)及前期费用、室外配套水暖工程5.99万元未列入计划。教学楼总建筑面积2245平方米,砖混结构四层,每层4间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标准教室,共有16间标准教室。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图书室、资料室、图书采编室搬到教学楼一楼,工具书阅览室搬到教学楼二楼中间小房,图书得以集中存放,为图书的管理、教职工的借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二、三、四楼作为学员上课用教室,极大地缓解了教室的紧张局面。到1996年,市委党校共有标准教室22个,可供1200多人同时上课。

1998年市委党校开始修建图书馆楼,1999年完工交付使用。工程总造价290万元,省上拨款20.35万元,市财政拨款80万元,学员捐赠20.20万元,其余部分市委党校自筹。图书馆楼总建筑面积4208.12平方米,共五层,有10间大教室、17间标准教室、5间小教室、1间大学术报告厅、22间小办公室。图书馆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图书资料室由教学楼搬迁至图书馆楼一、二层,占用一楼东、西两个大教室,一、二楼两个标准教室、2个小教室、6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分类整理存放的库房及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所有的教研处室、微机房也搬迁至图书馆楼,新图书馆楼的建成使用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教学设施配套、缓解教室紧张、开辟第二课堂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至此,市委党校的教学设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七)教工住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党校基本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1994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党校基本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中全会以前,市委党校除轮训干部住宿的平房和少数办公用的平房外,没有一个教室,没有一栋楼房,更谈不上职工住宅楼。1979年至1993年15年间,逐步有计划地进行了基本建设,1979至1980年投资60万元修建了面积为3101平方米的学员楼,1983至1984年投资50万元修建了面积为2918平方米的办公楼,1985至1986年投资13万元修建了面积为684平方米的教室、车库,1985至1986年投资36万元修建了面积为2262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随着这些设施的建成,到1993年底,土木结构的平房和修建的砖混结构的43套楼房作为职工住宅分配给职工。

随着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师住宅仍然很紧张,且居住条件较差。部分职工尚无家属住宅,有30多户教职工居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平房内,其中有近20多户住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的平房中,而且住得很拥挤。为了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决定修建一栋教师住宅楼,以缓解目前职工住房的紧张局面。市委党校1995年4月19日经市房改办批准集资54万元、学校自筹70万元,修建东西走向的1号职工住宅楼,1996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并经市房改办1996年12月2日批准按1995年标准价出售给参与集资的教职工。1号职工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113.20平方米,共24户,分两个单元,东西两边为大户型,面积为94.7平方米,中间为中户型,面积为81.4平方米。1997年3月17日经市房改办批准集资71万元,学校自筹112万元在1号职工住宅楼南面平行修建2号职工住宅楼,1998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并经房改办1998年6月29日批准按1995年标准价出售给参与集资的教职工。2号职工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642平方米,共36户,分3个单元,户均面积73.4平方米。随着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市委党校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经市委同意从有关部门(学校)招聘、选调了部分骨干教师,为了解决这些教师的住宿问题,1997年市委党校决定投资25万元在校园西南墙角依墙修建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单身教师宿舍楼,共2层,每层12间宿舍,1998年竣工交付使用。1998年底又在2号职工住宅楼南面修建了3号职工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898平方米,共24户,分2个单元,户均面积120.70平方米。1999年竣工交付使用。到此为止,1号、2号、3号职工住宅楼在校园东边由北向南平行摆开,形成较为集中的家属区。

三、基础配套设施(www.xing528.com)

(一)教学设备与办公条件不断改善

教学设备1989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党校根据中央党校和省上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开办了函授教育。设有经济与政治两个专业,大专、本科两种班次,到1991年底时已经招收了三届函授学员,学员在册人数近600人,原有的课桌椅已不够用。根据“以学养学”的精神,党校添置了300套课桌椅,为正常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物质保障。1995年教学楼完工交付使用后,学校又投资8.5万元为教学楼和新礼堂配备了讲桌、400套课桌椅和屏风。1999年图书馆楼完工交付使用后,楼内有标准教室12个,大教室6个,投资21.98万元配备双人课桌840套,大小镀锌黑板18块,讲桌18个,为学术报告厅配备桌椅160套。

书架图书1995年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图书资料室搬迁至教学楼,投资1.57万元购置了金属组合书柜、目录柜,还购进了30个书架,以便对图书资料分类整理和存放。

1999年图书馆楼完工交付使用后,图书资料室由教学楼搬迁至图书馆楼一、二楼,又购进100多个铁制书架,所有的图书资料得以上架分类整理。

市委党校每年支出五六万元订阅报刊,并且每年购置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各种图书资料,到1999年底,共有馆藏图书及各种资料11万册,报刊杂志及交换资料300多种。

电教条件党校是教学单位,打印材料很多,而且往往比较集中,原有两台打字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1991年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购置了一台电脑打字机和一台复印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文件质量,而且减少了到外面打印的费用开支。

1995年,投资1万元购置486计算机一台。

为了适应我市1996至2000年干部培训的需要,根据省市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市委党校大力加强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读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到1996年,有录像机2台,彩电12台,扩音机2台,电脑打字机2台,复印机、速印机各一台,初步具备了电化教学条件。截至1998年底共投资26万元购置微机27台,新建微机室,建起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设立微机教学实验专用教室;投资10万元,改善了电化教学条件。在为社会培训初、中、高级微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为各类培训班开设微机课并安排上机实习,进行考核。

(二)生活设施日益完备

茶水炉为了解决教职工及学员喝开水的问题,1994年花费4万元从兰州购入两吨锅炉1台,并安装投入使用,同时也解决了教职工洗澡难的问题。

学员宿舍县级干部班学员宿舍由过去的3人间改为2人间,全部购置了新沙发、茶几、席梦思床、被褥、彩电,被褥半月一拆洗,力求使学员住得舒适、干净卫生。学员楼的4层学员宿舍多为3人间,也购进了学员用被套、床单、棉絮、褥子、棕垫,有专人定期进行清洁整理。

(三)水电暖交通车辆逐渐完备

水电市委党校后勤部门保证办公区、家属区、学员宿舍水、电、暖的正常供应,严格水电管理,坚持学员楼熄灯制度,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由于市委党校家属区和办公区水、电共用一个总表,每次水费、电费由市委党校全部缴纳,之后再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按每家每户入户水表、电表所抄的实用数,再按水电市价收取水费、电费。水管、电路有损坏也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检修,为教职工的正常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

暖市委党校自己有供暖锅炉,在1993年以前,是将财政给职工发放的取暖补贴全额作为取暖费,从1993年开始,不再采取扣回取暖补贴的办法,而是直接按住户住宅使用面积,以每平方米收取暖气费1.70元计算每户应缴取暖费。既使这样,职工取暖60%以上的费用仍由学校取暖经费中统支。

通讯市委党校1992年6月从贵阳中国振华电子工业公司(振华电子集团)国营三一九四厂购进电话总机三组,总价款25904.32元,并于1992年6月安装了电话总机开始运行,这样校内公用电话有专线两部,分机24部(家属住宅区安装的也是分机,共30部)。电话的安装,便于教职工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但同时市委党校的电话费却逐月高涨,超出了学校经费的承受能力,所以有必要加强电话管理,减少费用开支。1994年市委党校会议决定:(1)校内各处室的电话改成内线电话,只留少部分外线电话,且外部电话也核定了一定的话费标准,如实际话费超支则从处室职工工资中扣回,这为节约话费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学员楼电话改为收费电话;(3)家属区电话可打外线,但对退二线、离退休干部及部分中层干部的月租费原则上不再免除;(4)除教研室外,其他有集体办公室的处室,电话一律装在公用办公室。此举为有效遏制话费、厉行节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车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为了工作方便,市委党校1993年初花6万多元购进了1辆“跃进牌”双排座车。于1993年5月花13万多元购进1辆“伏尔加”小轿车。于1998年6月花21.9万元购进1辆“桑塔纳2000”小轿车。20世纪80年代购进的四平牌客车已经运行多年,濒临报废,所以市委党校又于2000年8月花20万元购进公务用45座“黄海牌”大轿车1辆。

车辆的调配、管理与使用,由市委党校行政处统一掌握和安排。小轿车主要是供校领导工作而配备的专用车辆,一般不承担为部门出车的任务。确因公需派车,市区内用车由行政处分管主任视情况安排,长途用车须经分管校长批准。司机出车必须取得行政处分管主任签发的派车单,同时,为了便于监督和检查,各车都要建立行车日志。

(四)文娱体操器材和场地的建设

市委党校校园东南边最早是职工种的菜地,到1997年菜地收回,经平整处理之后新建混凝土操场1800m2,操场上有2付篮球架,可供两副篮球同时开赛。操场的修建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工的闲暇时间及学员的课外生活。1998年、1999年市委党校又花1600元购进了台球案,花400元购进了双杠,花3640元购进了乒乓球案,并在办公楼五楼专门腾出两间房子最为台球室和乒乓球室,学校此举既充实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又锻炼了教职工的身体。

(五)环境卫生

市委党校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校园硬件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创造一个文明、洁净的工作环境和卫生环境。

市委党校为加强校园绿化及环境卫生管理,成立了领导机构—爱卫会,组织全校教职工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了办公室、学员宿舍的干净整洁,坚持每周一次的全校性卫生活动,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以鼓励先进、批评后进。党校公共区域、卫生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组织检查落实,保持校园四季常青、整洁有序。为使校园卫生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把环境卫生列入到科室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年终考核按平时检查的积分评定。

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上,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做到校门一带香化,校园绿地美化,楼侧、路旁绿化,院子、操场、道路硬化。力求家属楼之间、教学楼和图书馆楼之间形成隔离带,在校园建立垃圾点。

市委党校一直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每年在校园绿化方面都有投资。1999年初,投资5万元,投工400多个,铺设马尼拉草坪4000平方米,栽植樱花、紫荆、玉兰、丁香、紫薇等花木及雪松、桧柏等常青树260株,在3号职工住宅楼后面、图书馆楼前面等地新建花园4处,使整个校园绿化率达到29.2%。漫步校园,满目冬青郁郁葱葱,大片草坪碧绿如毯,各种花木馨香馥郁。学校绿化的突出成就,受到了市绿化委员会的一致肯定。

1996年,市委党校被市绿化办授予“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市委党校被市爱卫会评为“市级卫生单位”。

(六)医疗保健

为了保证学员、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市委党校建立了医务室,医务室设有治疗室、药房、诊断室,校医务室有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1名、护士1名,能够开展一般的医疗诊断业务和保健活动。市委党校为14岁以下的职工子女每年缴纳30元的医疗保险。每年组织全校女职工在市内大医院检查身体,学校的这种做法对职工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后勤队伍建设

加强党校行政后勤队伍建设,是办好党校的重要保证,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后勤队伍不仅要有必要的数量,而且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所以,在后勤队伍建设中,必须要把热爱后勤工作、具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的人吸纳进来。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勤队伍中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在27名职工中,仅有共产党员7人,有大中专学历的仅4人,高中毕业的3人,大部分是小学程度。后来,行政后勤队伍中的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化学习,参加校内外的大专班、本科班的学习。在业务方面,定期参加职能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如市财政局每年举行一次的会计知识培训,水电管理部门组织的水电基础知识培训,派食堂大师傅到西安进行烹饪技术培训,按时考取中级工、高级工,资格等等。

校内也经常举办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通过这些学习使后勤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