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演程式脚姿:戏曲男女武将的英武表现

表演程式脚姿:戏曲男女武将的英武表现

时间:2024-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表演程式脚姿:演员两脚的各种表演姿态。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规定的姿态和造型,脚姿和脚位,既是表演功力的基础,又同身段、手势、眼神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各种不同的程式动作和站式。戏曲多用于男女武将出场亮相,以表现英武之气。戏中多为武将表演。秦腔《走雪山》中曹福、《徐策跑城》中徐策均有此表演。

表演程式脚姿:戏曲男女武将的英武表现

第一章 表演程式

脚 姿:演员两脚的各种表演姿态。两脚构成的位置则称“脚位”。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规定的姿态和造型,脚姿和脚位,既是表演功力的基础,又同身段、手势、眼神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各种不同的程式动作和站式。因此,演员掌握其最基本的脚姿和站式,不仅能增强对腿部的控制能力,还可以懂得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形(即子午相)。

八字式:脚位的一种。两脚尖向左右分开,呈八字形,脚跟靠拢。此式多为文生所用。秦腔《打镇台》王镇演唱时即取此脚位作为站式用。

丁字式:脚位的一种。左脚向前半步,右脚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两腿绷直,左、右脚位呈丁字形。此式为武将常用。秦腔《荆轲刺秦》中荆轲、《黄鹤楼》中赵云出场亮相均取此脚位。

平膀式:扎式的一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尖向左方稍斜,右脚尖朝右前方,左右两腿呈交叉状;同时抬左、右臂与肩平,扣腕掌心朝外,配合以甩头、变脸,身稍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亮相。此为男平膀式。女平膀式与此大致相同,仅两臂两腿稍弯曲。戏曲多用于男女武将出场亮相,以表现英武之气。如秦腔《黄鹤楼》中赵云、《破洪州》中穆桂英均用此式穿插表演。

上马式:扎式的一种。右腿单立,左腿弯曲抬起并包脚,同时右臂高举,左臂弯曲至胸前,左掌心朝下全握拳,呈勒马状,目视前方亮住相,此为男上马式。女上马式则与此式基本相同,仅左腿不高抬,两腿作前后交叉状,右腿在后,脚尖着地。戏中多用于角色出场扎式亮相,并多在扎式中演唱【尖板】之后再收式。如秦腔《赶坡》薛平贵出场时即有此式。

坐马式:扎式的一种。两腿跨开,两脚相距约半米,左右脚撇成大八字,两腿弯曲略下蹲,大腿斜垂于小腿上,势同骑于马背。戏中生、旦、净通用,多用于挥鞭催马或勒马亮相时的表演,如秦腔《荆轲刺秦》中荆轲与秦舞阳出场均有运用。

弓箭式:也叫“前弓后箭”。扎式的一种。左脚向右方跨出一大步,脚尖向左方,左腿弓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开,右腿绷直。此为左弓箭式。右弓箭式则反之。戏中多为武将表演。

魁星提斗式:扎式的一种。右腿单立,左腿弯曲前后伸出,右脚底朝上,同时右臂向上前方撩起,左臂向下后方伸出而手心朝外,并呈半握拳,身向右斜,目视前方亮住相。此式多为武将、短打武生专用。

踮丁式:脚位的一种。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膝盖绷紧,绷脚面脚尖点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满脚着地。此为“右前踮丁式”。若左脚在前踮起,则称“左前踮丁式”。反之,则为“右后踮丁式”或“左后踮丁式”。戏中,“前踮丁式”生角常用,“后踮丁式”旦角常用。秦腔《拾玉镯》中傅朋、孙玉姣,《断桥》中许仙、白云仙等均有贯穿运用。

台 步:也叫“步法”。戏曲五法的一种。即人物在舞台表演中的各种行走姿态。台步不仅有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区别,同时在本行当内,也根据不同剧情赋予不同的台步去表现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如行船时的“云步”、急切心情时的“垫步”、“趋步”、“滑步”,安闲时的“跨步”,“蹍步”,酒醉时的“醉步”等都是。

趋 步:也叫“错步”。台步的一种。左脚直上半步,右脚跟踮起,随即右脚赶左脚往前错动,顺势右脚直上半步,左脚跟踮起。如此反复向前。戏中多系人物急切行进时用。秦腔《走雪山》中曹福有此台步表演。

云 步:台步的一种。上身不晃动,不腆腹,不撅臀部,两脚并齐碾动横行。向左方移动时,脚掌向左方挪动半步,接着脚跟也向左方挪动半步。如此反复进行。向右方移动时,动作相同,脚位则反。戏中多用于行船或心绪兴奋之时。秦腔《藏舟》胡凤莲摇橹荡舟时有此表演。

蹉 步:台步的一种。前脚向前迈起,后脚随即蹉上一步,占有前脚位置,使前脚更向前迈进一步,如此双脚不停磋动前行。并做到上身不晃动,两腿骑马式,步子要密、要匀。戏中多用于匆促行进或心绪兴奋之时。秦腔《走雪山》中曹福、《徐策跑城》中徐策均有此表演。

滑 步:也叫“后跌“。台步的一种。分生、旦两种。生角“滑步”,左脚先向前迈进一步,左脚落地,顺势右脚迈步向前滑出,身向后仰,同时左臂折袖上撩,右臂向右后方下缓,顺势右腿伸直抬起,右脚尖稍向左同时左脚弯曲,臂部着地,左腿盘成坐状,右手撑地,旦角“滑步”,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跟上一步,随即右脚向前滑出,右脚面绷紧,腰往后闪,同时右臂向右后方下缓,左手上撩成撑掌,眼看右手,随即双脚弯曲下蹲成盘卧状,以臀部着地,右手扶地。戏中往往和“栽步”相连,表现人物急切行进或被惊恐吓倒。秦腔《断桥》中许仙、《走雪山》中曹玉莲等,均有此表演。

绊 步:也叫“搭黄瓜架”。台步的一种。左脚跟踮起以脚掌碾动,右脚向右外方画圆即向左脚右方倒步,左臂向胸前摆动,右臂向右侧摆动,随即右脚掌碾动,左脚向左外方画圆即向右脚右方倒步。右臂向胸前摆动,左臂向左侧摆动,两脚不停绊步前行,戏中常用于两脚沉重,不听使唤或步履蹒跚表演。秦腔《游西湖·杀生》裴瑞卿,《五台会兄》杨延昭等均有穿插运用。

醉 步:台步的一种。左脚向右脚前倒步,左脚落地,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左稍拖起,身体略向右倾斜,顺势左脚向左前方迈一步呈八字步,随即右脚向左脚前作倒步动作,两脚不停碎步前行。戏中常用于表现人物酒醉步履失控形态,秦腔《五台会兄》杨延昭归山途中有此表演。(www.xing528.com)

跪 步:台步的一种。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左腿跪地(女旦则双膝跪地),双手按掌,随即左膝盖向前搓动行进,右脚满脚着地搓动,后脚赶前脚交替不停向前跪步搓行。戏中多用于含冤负辱、激动或哀告之时。秦腔《法门寺》公堂之傅朋、《窦娥冤》法场之窦娥均有表演。

碎 步:也叫“花梆子步”。台步的一种。双脚跟踮起,右脚以脚掌碎步前行或横行,后脚赶前脚,双脚不停地碎步。走碎步身体要稳而不僵,腰部擎劲,戏中多用于表现花旦轻松、活泼之态。秦腔《拾玉镯》中孙玉姣、《三请樊梨花》中樊梨花等均有此表演。

老生步:也叫“老头步”。台步的一种。两腿稍弯曲,胸部稍扣,以大八字步先迈左脚,脚跟踮起,后抬脚掌,步迈出后满脚着地,同时右臂向前稍摆动。左臂相随向后摆动,头部稍向前摆动,依此顺势迈右脚,左右脚交替前行。戏中多用于表现老生沉重行走姿态,秦腔《打金枝》中堂侯、《徐策跑城》中徐策均有此表演。

老旦步:台步的一种。以丁字式起步,左腿稍弯曲,左脚跟踮起,随即左脚稍勾脚面,微擞脚尖向前迈出,同时右臂稍向前晃动,左臂稍向后摆动(有时也可扶杖)。左脚落地时,满脚着地,同时头部稍作点动,趁势以此式迈出右脚,如此两脚交替迈步款款前行。戏中,专用于表现老旦沉稳,缓慢与庄重的行进姿态。秦腔《杨门女将》中佘太君,《拷红》中崔夫人等出场均有此表演。

矮子步:也叫“矮子”,“矮步”。台步的一种。两手抱肩,双腿下蹲,两脚跟踮起,以脚掌向前移进。但臀部不能坐腿跟。戏中多用以表现人物矮小或滑稽、鬼祟、偷摸行动。秦腔《十五贯》中娄阿鼠、《三岔口》中刘利华均有此表演。

兰花掌:手姿中掌式的一种。大拇指往回收拢,置于中指第一骨节,食指、无名指、小指微后翘,掌心稍凹。此系旦脚专用手势。表演中若以此式自下经胸前向额头上部撩起,手背朝前者称“撩掌”,掌心朝上者称“缓掌”,若以此式将双手自下向胸窝前撩起,掌心朝上者称“摊掌”,掌心朝下者称“按掌”。秦腔《赶坡》中王宝钏、《拷红》中红娘、《火焰驹》中芸香等表演中均有穿插运用。

方 拳:手姿中拳式的一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攥握在掌心,拇指收拢并靠在食指第二骨节,形成有棱角的方圈。此式系生、净专用。表演中若双手以此式从身体两侧向上撩起,待举到头顶上方立即翻腕握拳,即称“举拳”或“虎抱头”。秦腔《五台会兄》杨延昭在“洒家的劈拳下来了”道白之后的手势表演即是,若将两臂上抬,双手向里扣腕,两拳架于两胯边,拳的虎口朝前,则称“架拳”。表演中武生常以此式表示英武之气,走卒则以此式作架车虚拟之状。秦腔《回荆州》中赵云“亮相”,杂角孙尚香推车均有穿插表演。

翘指拳:手姿中拳式的一种。食指、中指攥握在拳心,拇指收拢并靠在食指和中指第二骨节上,同时无名指、小指则向掌心弯曲,使小指第一骨节微微翘起。此式生、旦皆用。若以此拳双手坐腕握于胸前(右拳在前,左拳在后),双臂呈半弧状,称“握拳”。戏中多以此表现勒马状。秦腔《古城会》中关羽、《辕门斩子》中穆桂英出场时均有穿插表演,若以此拳两手从身体两侧撩至两肘旁,或两拳架于两胯边(两拳虎口朝前),则称“端拳”或“架拳”,秦腔生、旦武将亮相、扎式、拉架子,均有穿插表演。

兰花指:手姿中指式的一种。食指向外伸直,拇指向手心收拢,其余三指向掌心弯曲,中指尖轻按在拇指尖上,呈兰花形状。此式系旦角专用。演出中双手若以此式双臂经胸前向右外方缓一圆圈,顺势向上方一指,即称“迎风指”,若顺势向右前侧下方指出,则称“倒影指”。戏中旦角专用,可在唱、念中穿插表演,或借以指天、指物、指人、指事等。

剑 指:也叫“双指”。手姿中指式的一种。生、旦有别。生角剑指为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拇指向掌心收拢贴靠在无名指、小指第一骨节上;旦角“双指”则小指向掌心弯曲却微微翘起,拇指向掌心收拢以指尖轻按在无名指指头上,戏中若旦角以此式之右手向右外侧上撩至右额头上方翻腕:左手上撩至胸前翻腕,双臂呈半弧状亮住相,即称“抱月式”。秦腔《拾玉镯》孙玉姣出场有此表演,若生角左拳变拳向胸窝前收拢,随即右臂向右侧甩出,同时右掌变双指向右侧指出,身向右前方亮住相,即称“提拳双指”。秦腔《黄鹤楼》赵云出场亮相即有穿插表演。

赞美指:手姿中指式的一种,“赞美指”生、旦姿势有别。旦角赞美指为:拇指向外挑出,其余四指向掌心弯曲,食指和中指指尖轻按在拇指第一骨节之上。生、净“赞美指”为:拇指伸直向外挑出,其余四指向掌心收拢攒拳。戏中若双手呈赞美指经胸前向左外方缓去,即称“双手赞指”。此式多系花旦常用。秦腔《拾玉镯》孙玉姣偷瞧傅朋即用此式,若一手提拳,一手呈赞美指,则称“单手赞指”或“提拳赞指”,多系生、净常用。秦腔《打焦赞》焦赞暗暗夸赞杨排风武艺高强即以此式。

贬意指:手姿中指式的一种。食指、中指、无名指向掌心弯曲收拢,小指略伸直,拇指向掌心收拢,指尖贴靠在小指第二骨节上。此式生、旦、净、丑角色通用。戏中多用于表现轻蔑、小瞧对方等情绪。

盘 手:手势动作的一种。右手叉腰,左手托掌,并向外侧缓半弧圈后收于左胯,再向左方撤出成半弧圈翻腕,使手背朝下,随即左掌自左向右再向左经脸前盘绕8字形,此式为“正盘手”。“反盘手”与此同,仅动作反之。戏中多为旦角常用,尤其花旦、小旦手帕盘花表演中运用较多。

云 手:有正反两种。正云手为:左手五指伸直,手心向上,臂肘弯曲,手掌齐胸,右手五指伸直,手心向下,臂肘弯曲,手掌齐眉,然后左手绕过前胸逐渐向左外方推去,变为攥拳式,再由左方平肩自内向外画半弧圈,拳向左前方推直与肩平,左手自右方向左,扣左腕,往右方拉开,手心向右外方向,与肩平。反云手动作则与正云手相反。戏中武生、武旦表现其英武雄姿,或潜行疾走、整盔束甲、亮相拉架子以及花旦耍扇、耍帕等舞蹈中多有穿插运用。

小五花:也叫“小云手”。手势动作的一种。双手于胸前,以手腕带动,右手向右,左手向左,掌心相对,同时转动,也可双手交叉于胸前,双手背并靠,指尖朝下,同时转动,做此动作时,须连贯,灵巧、圆柔,始终以手腕带动手掌活动。秦腔花旦常用,尤其舞扇、舞帕时多有穿插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