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陨星不灭巨玉梅:成纪梨园

陨星不灭巨玉梅:成纪梨园

时间:2024-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陨星不灭巨玉梅,女,兴国镇北大村人,主工旦角,扮相好,唱腔优美动听,是原剧团主要旦角之一,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颇受观众欢迎。后因油彩过敏,从事服装管理工作。家庭状况不详,十岁左右参加河南白朗率领的回民起义,反对袁世凯的封建帝制。15岁参加秦安县秦光剧团。主工旦角,后改为须生、老生;是原秦光剧团的主要演员和

陨星不灭巨玉梅:成纪梨园

第三章 陨星不灭

(按姓氏笔画排序)

巨玉梅(1953年—2003年),女,兴国镇北大村人,主工旦角,扮相好,唱腔优美动听,是原剧团主要旦角之一,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颇受观众欢迎。后因油彩过敏,从事服装管理工作。

刘国柱(1931年—2009年),男,秦安县兴国镇南下关人。秦安县文艺宣传队筹备者和组织者,曾担任队长、团长等职务。秦安县戏剧界的卓越领导人,一生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为秦安戏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刘生财(1903年—1955年),男,河南省人。家庭状况不详,十岁左右参加河南白朗率领的回民起义,反对袁世凯的封建帝制。1915年渡黄河西上入甘,刘生财跟随起义军到达秦安县,随江湖戏班学艺。他中等身材,扮相秀美,嗓音甜润,扮演女性人物能以假乱真,深受观众喜爱。代表剧目有《贩马记》(饰李桂芝)、《火焰驹》(饰黄桂英)、《白玉楼》(饰白玉楼)、《王莽篡位》(饰王娘娘)等,表演细腻,步态轻盈,有“刘大旦”之称。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改演须生。1955年在演出《大辕门》时,猝然晕倒,溘然长逝(墓地郭嘉镇舞台后)。

孙新民(1926年—1979年),男,艺名牛娃,生角演员,甘肃秦安县原古城乡(今兴国镇)孙蔡村人。他没有文化,年轻时不喜务农,有志于戏曲表演,便在戏班跟班学艺,拜蔡跟福先生为师,工小生、须生。学艺中能吃苦耐劳,技艺日益长进。由于不识字,全凭老师口授台词,他强记硬背,一招一式,在师傅示范下,再三练习,模仿效法后逐渐为观众所认可。他的戏路很宽,装啥像啥,扮相英俊,表演细腻逼真,体态英俊,台架十分漂亮,气概非凡,加上他的翎子功扎实,表演时结合剧情把翎子运用得得心应手,博得满堂喝彩。中年时代改演红生、须生,深受观众欢迎。代表剧目有《辕门射戟》《挑袍》《古城会》《黑灵牌》等。

赵 二(1861年—1902年),男,秦安县五营乡赵宋村人。赵二师承父艺,清同治十年(1871年),赵二随父母逃荒乞讨,流落到陕西入一戏曲班社,当配角演员,班社在一村镇唱“赛戏”,他主演《草坡面理》和《药王卷》。在戏里他扮金兀术化妆之快,令同行称奇,一声喝场,一个亮相,立刻赢得观众喝彩。他表演潇洒、嗓音洪亮,大段白口,朗朗成诵,使观众和同行为之倾倒,会长亲自上台挂红赏银,从此名声大振,身价百倍。光绪十年(1884年),赵二离开陕西,相约几位朋友回到秦安,租箱演戏,为振兴家乡戏曲奔走。赵二因读书多,熟记剧目近百部,世称“戏包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领班赴庄浪演出,不幸病故于舞台。

赵志忠(1921年—1974年),男,艺名喜儿,秦安县古城乡赵家小湾村人,主工花脸民国十八年(1929年),赵志忠八岁时,秦安遭饥荒、瘟疫,全家只他一人幸运存世,沦为孤儿,以乞讨为生。1933年,赵志忠12岁沿村流浪时被一名叫“瞎娃娃”的江胡艺人收养,并传授技艺,“瞎娃娃”觉得志忠有“出息”,请了清水县白驼乡净角演员王存成为师,学演生角。出师后,曾去天水参加“西秦鸿盛班”,转而又参加蔡跟福的“福盛班”。赵志忠24岁时,已成为一名主要演员,甘谷任建清“祥盛社”特邀他去搭班,专演净角。1953年参加清水县新民剧团,1960年辞职回家务农,业余时间精心辅导家乡自乐班。代表剧目有《铡美案》(饰包公)、《四大逼宫》(饰曹操等),尤以扮《赤桑镇》的包公闻名。

李永华(1930年10月—2005年3月),男,原名杜永华,艺名瘦旦,原籍山西省瑞城县,主工旦角、老旦、彩旦等,兼剧团导演。7~9岁到西安市易裕社学艺,属“华”字派学员。13岁到甘肃省秦剧团,后到天水秦剧团。15岁参加秦安县秦光剧团。曾担任副团长、剧务股长、导演、教练等职,政协秦安县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为剧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演员,剧团大多数演员都受过他的“亲传”。1958年参加“西北五省文艺汇演”,主演折子戏《拾玉镯》并获奖。1985年、1988年在天水市优秀青年演员大赛中任评委,多次出席天水市文艺创作论坛会议。代表剧目有《断桥》《闯宫抱斗》《游西湖》《九件衣》《小姑贤》《洪湖赤卫队》《红灯记》等。

李昌中(1916年10月—1980年9月),男,(秦安县兴丰乡禇湾村人。原秦安县建设剧团、秦光剧团司鼓,师承姚老四,先后从艺“福盛社”、“新华社”、“民警社”。和赵桂中是拜把弟兄,属西安易俗社“中”字派艺人。不但对唢呐有较深研究,而且吹一手好唢呐。他的许多唢呐曲牌被王鹏居整理的《秦安唢呐曲集》收编,伴奏剧目30余本(折),尤以眉户剧《梁秋燕》、秦腔太湖城》见长。擅长拉小提琴,《白毛女》主题曲、《梁祝》等曲目演奏得很不错,是秦安县乃至天水地域有威望的“打鼓将”。

辛思恭(1934年6月—2000年10月),男,秦安县西川乡辛家沟人,主工花脸,以“戏路宽、造诣高”而见长,曾担任原秦光剧团文化教员、县剧团教练、导演等职。表演洒脱,功底扎实,文武不挡,先后扮演的角色有艾谦、曹操、张飞等,在戏剧舞台上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www.xing528.com)

杨福荣(1939年5月—2001年11月),男,兴国镇凤山人。主要从事剧团行政领导工作。曾担任秦光剧团指导员、剧团团长等职。《金沙滩》中老令公的唱段表演得极不错,唱腔饱满,行腔圆润,声情并茂。

杨 泰(1931年3月—2007年2月),男,陇城镇西关村人。字子安,号街亭雪信。天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秦安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济南中艺画廊特邀画师、江苏大众书画社一级国画家、秦安县陇城乡文化中心站长。是20世纪60年代秦安主要编剧之一。《一棒玉米》《范家山》《深山渡江记》等是他的代表作。先后从事剧团财务、治保、二胡等工作,擅长书画,是秦安著名的农民书画家。他的许多作品走出国门流向世界,被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对陇城的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他对街亭文化、大地湾文化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何汉杰(1920年3月—1996年11月),男,王窑乡杨何村人,艺名“三歪儿”。主工旦角,后改为须生、老生;是原秦光剧团的主要演员和创始人之一。誉满秦安、天水、甘谷、通渭等地。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刚柔并济,以声传情;表演到位,动作规范;能在程式中求创新,一生扮演了许多卓有光彩的人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熟读百余本剧目,对大小角色台词都记得“烂熟”,为剧团整理了数十本剧目。代表剧目有《放饭》《打镇台》《狄仁杰骂殿》《大升官》《精忠报国》《出睢阳》等。

张正中(1923年3月—1993年9月),男,甘谷县人,生前从艺鸿盛社、陇西县剧团、秦安县剧团,主工须生、红生等。扮演了许多造诣高、卓有光彩的角色50余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以《闯宫抱斗》《斩颜良》见长。代表剧目有《烈火扬州》《精忠报国》《放饭》《全家福》等。

党裕民(1941年3月—2002年7月),男,陕西人,主工须生、红生,兼导演。原秦光剧团、县剧团演员、导演。表演造诣较高,导演手法新颖,富有创新意识,很有艺术价值。1959年秦光剧团参加甘肃省国庆10周年文艺调演,主演《黄飞虎反五关》获一等奖。1960年5月参加甘肃省第一届戏剧青年演员会演大会,主演《界山口》获优秀青年演员奖。代表剧目有《四进士》《下河东》《放饭》《祭灵》等。导演剧目《烈火扬州》《昊天塔》等。

蔡跟福(1892年—1980年),男,秦安县古城乡小蔡村人,主工秦腔小生、须生。幼时家贫,祖父、父亲均为人做工。12岁开始学艺,15岁拜天水艺人杨盛民(号三扁食)为师。1920年至1925年,蔡跟福又拜秦腔表演艺术家郗德育先生(麻子红)为师。在麻子红先生的熏陶下,蔡跟福技艺突飞猛进,对先生独特的表演艺术心领神会。蔡跟福音域宽,音量足,音色美,唱腔令人心醉。1930年,他离开兰州返回秦安,挂牌演出,立刻赢得观众喝彩,1933年,他在秦安组建了秦腔戏曲班社“福盛社”,出任社长,在县城关罗区剧场售票演出。1938年又重新购置全新戏箱,有演员40余人,阵容强大,行当齐全为当时秦安县较大的戏曲班社。他主演须生戏,继承了麻子红先生演戏风格做派,也时常为社里同行扮演配角,为人极随和,戏德高尚,深受同行敬重。他嗓音洪亮,唱腔浑厚饱满,极富感情。他的表演舒展挺拔、矫健大度,一招一式,结合精妙,对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有细致的表演层次,脉络清晰,入情入理,能够较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0世纪40年代初,他到天水有幸结识了秦腔须生名家刘毓中先生,在演出及生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他请刘毓中先生指导他学习老生戏的唱腔和表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和麻子红的演唱艺术进行了糅合,从而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戏曲舞台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告别舞台,携家小迁至清水县城关乡赵家大湾从事农业生产。

蔡虎林(1942年8月—1997年3月),男,秦安县西川乡宋场村人。乐队伴奏员(三弦大提琴),多年从事剧团会计工作,秦安县文艺宣传队筹备组成员,为剧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旦角的头面梳理很精致,多数旦角演员都在他这里学习头面梳理。

魏吉荣,男,秦安县魏店乡人,艺名魏大净。原秦安县建设剧团、秦光剧团的主要负责人。在秦安演艺界颇有威望。表演规范到位,稳重大方,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塑造了许多舞台艺术形象。因无资料查询,无法记录他的主要专业业绩(获奖情况)。其代表剧目有《铡美案》《五台会兄》《苟家滩》《游西湖》《取长沙》等。

魏启业(1917年—1974年),男,秦安县魏店乡魏南村人。艺名长鱼儿,主工须生。他从小喜爱戏曲,逢年过节,他参与本村社火班。耳濡目染,能登台演出一些短小节目,后艺术上有了进步,17岁时他加入本地业余戏班后又入何秀山正规戏班,成为主要演员。1954年,魏启业加入秦安县秦光剧团,他虚心地向前辈艺人学习成功经验,演出极受欢迎。后因倒嗓,他注意表演,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讲求形体动作的优美,表演风格朴实无华,蹉步、口条、帽翅功夫都很地道,舞台上他提袍甩袖、亮靴更为同行称道。1957年后一直担任秦光剧团剧务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为秦光剧团做了大量的工作。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