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安小曲在清朝时期进入新兴时代

秦安小曲在清朝时期进入新兴时代

时间:2024-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清朝时,秦安小曲已进入兴盛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安仰东、王瑞麟、王尚义等民间弹唱艺人带动下,秦安小曲的弹唱逐渐复苏,他们走村串户培养新人。蔡爱琴演唱的秦安小曲光碟成为女性小曲爱好者的学习范曲,并填补了秦安小曲无女性演唱的空白。演出形态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的方言演唱,无论是无戏剧情节的抒情小段,还是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剧性大段,都是由一人演唱,且均为男性。

秦安小曲在清朝时期进入新兴时代

第二章 秦安小曲

“秦安小曲”以它典雅细腻、悠扬委婉的艺术风格,精湛完美的曲体形式与美妙动听的旋律音调,在粗犷、豪放的中国西部音乐中,以委婉深情而著称,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艺术个性的一枝奇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甘肃省文化厅厅长邵明(右)和秦安县长王东红(左)为秦安小曲授牌

秦安县委宣传部长李尚平(左一)、县长王东红(左二)及省市县领导出席秦安小曲、秦腔演唱会开幕式

秦安小曲的形成较早,据考证起源于唐代。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发展成熟,“四六越调”《玉腕托帕》的唱词是明代翰林、诗人胡缵宗(秦安人)19岁时创作。到清朝时,秦安小曲已进入兴盛时期。清代嘉庆年间,翰林张思诚(秦安人)(见《秦安县志》)创作了《小登科》《昭君和番》《重台赠钗》等曲目,在民间广为传唱。道光咸丰民国年间,涌现出了李文赞、张耀亭、颜天赐等享誉秦州的著名弹唱艺人。每逢年节或农闲时节,艺人们在庭院炕头、街头巷尾或田间地头,以弹唱小曲消闲取乐,尤其是过年耍社火更是少不了秦安小曲。秦安小曲主要流传于秦安县城所在的兴国镇以及西川、王窑、叶堡、安伏、郭嘉等乡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秦安小曲不可避免地被打入“冷宫”。改革开放以来,在安仰东、王瑞麟、王尚义等民间弹唱艺人带动下,秦安小曲的弹唱逐渐复苏,他们走村串户培养新人。安仰东不论在家还是在自己的小百货摊点,一有时间就教儿子安致平弹唱秦安小曲。为了让这一民间曲艺传承下去,自己出资录制弹唱录音带,无偿送给弹唱爱好者。他俩的弹唱录音带至今还在秦安城乡广为流传,既为秦安小曲的传承起到了主导作用,又规范统一了弹唱技法。

1952年,颜天赐、安仰东等秦安小曲艺人在田间地头弹唱

1957年,颜天赐、李摇天、安仰东弹唱秦安小曲

20世纪80年代,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薛文彦来秦安对秦安小曲进行了调研,在他的倡导下,县文化馆派出专业干部走访民间艺人,对秦安小曲进行了挖掘整理,刻制了油印本《秦安小曲集成》一书。1991年,王尚义、王瑞麟、安仰东等人发起,由秦安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牵头组织成立了秦安县曲艺协会。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广泛开展城乡交流,挖掘整理传统曲目,举办曲艺讲座,培养发展了一批曲艺爱好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县文化馆曲艺辅导员蔡爱琴的带动下,出现了不少女性演唱者。蔡爱琴演唱的秦安小曲光碟成为女性小曲爱好者的学习范曲,并填补了秦安小曲无女性演唱的空白。2003年的普查整理,经薛文彦规范曲谱,正式出版了由曹锐、马振寰主编的《秦安小曲集成》一书。2005年,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房惠清整理出版了《秦安小曲研究》一书,又一次规范了词曲,使秦安小曲的传授有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依据。近年来,秦安县文化馆多次组织民间弹唱艺人参加省、市、县电视、广播台举办的演出活动,节目在省、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多次播放。2010年5月,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演唱的秦安小曲,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同年7月,甘肃省电视台“大戏台”栏目组邀请演唱的秦安小曲《秋莲捡柴》《盼才郎》多次播放。

从1979年开始至今,秦安小曲这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小唱,以大戏的面目多次登上大雅之堂,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喜爱,获省、市、县大奖和个人单项奖共计80多项。

秦安县郭嘉镇邵堡村秦安小曲代表队为宣传活动演出

秦安小曲代表性曲目及存留情况:秦安小曲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式,分为“大调”和“小调”,常用的曲牌有【越调】、【越尾】、【穿字越调】、【四六越调】、【背宫】、【背尾】、【单背宫】、【三道蔓】、【大五更(雁落沙滩)】、【小五更】、【降夜香】、【软环儿(跌落)】、【三字头】、【上暑落】、【下暑落】、【诗篇】、【荡调】、【岔儿】、【混江龙】、【莲花】、【双莲花】、【道音】、【禅音】、【勾牌子】、【哭调勾牌子】、【乐一乐】、【男鳏夫】、【琼竹调】、【赶船调】、【马头调】、【进兰房】、【一串铃】、【岗调】、【太平年】、【割韭菜】、【十里亭】、【赏月光】、【满江红】等40多个。曲调普遍高古而通俗,旋律简洁而丰富,唱法柔媚而雅致。传统曲目除了明代胡缵宗采用“四六越调”所作的《玉腕托帕》外,还有清代嘉庆年间秦安人张思诚所作之《小登科》《昭君和番》《重台赠钗》,以及民国以来广泛传唱的《伯牙抚琴》《东吴招亲》《皇姑出家》《戏牡丹》《秋莲捡柴》《亚仙刺目》《芦花记》《盼才郎》等,流传至今。

秦安小曲代表队在深圳演出

历代的代表性艺人及其传承谱系:秦安小曲的代表性传人有明代胡缵宗,明武宗正德三年(1422年)进士。清代早期主要有张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秦安县城南下关丰乐村人;张思诚,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秦安县城南下关丰乐村人。清末的张耀亭(1895—1961),男,秦安县兴国镇映南村农民;颜天易(1900—1960),男,秦安县兴国镇东后街农民。20世纪50年代初的代表性传人,主要有安仰东、王瑞麟、王尚义、李尧天、高狗娃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承人主要有:安致平、高志堂、张天喜、高荣、贠守刚、邵振新、姚常德、蔡爱琴等。其中安致平深得其父安仰东的真传,不但继承了先辈的艺术风格,还继承了其父“德艺双馨”的品德,经常把自己的家作为传习场所来传授秦安小曲弹唱技艺。高志堂不仅小曲弹唱得好,还学会了三弦制作工艺。张天喜得到师傅王瑞麟赞赏,小曲艺人们称他为又一个“王瑞麟”。高荣继承了父亲高景清弹唱技艺,他的弹奏方法深受小曲艺人们的称赞。

演出形态

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的方言演唱,无论是无戏剧情节的抒情小段,还是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剧性大段,都是由一人演唱,且均为男性。演唱者手持“摔子”(铜质碰铃)一边敲击节奏一边演唱,只有唱没有道白,另一人则用三弦随腔伴奏,后来也有增加四片瓦(竹制)、板胡、二胡扬琴笛子、笙等乐器伴奏的情形。

姚常德(演唱)、安致平(三弦)在农家院舍和小曲爱好者切磋技艺

艺术特色(www.xing528.com)

秦安小曲不仅曲牌丰富完整,而且曲目唱词结构、韵辙和平仄也有严格的规则要求,句式结构除了很规整的五言、六言、七言体外,更多的是长短句的杂言体结构。曲本依不同的曲牌而有不同的词格,以杂言体的长短句居多,也有齐言体的上下句唱词,曲调有它完整的“套路”,如用曲牌《越调》开头,在套用许多曲牌后,则必须以《越尾》收尾,中间的曲牌按情节需要安排,无次序与数量的定式限制。

定弦方式比较独特。演唱不同的套曲使用不同的定弦法,共有三种:定为E调的“151”弦时,称为“越弦”;定为A调的“515”弦时,称为“东弦”;定为C调的“563”弦时,称为“三不齐弦”。

目前的基本演出状况

秦安小曲原是文化雅士创作的自娱自乐的弹唱曲艺,因曲高和寡,加之只有曲牌,没有曲谱,数百年来在秦安传唱的地域很小,会弹唱的人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不断需求,热爱小曲的人越来越多,经2009年普查,全县已有六个乡镇的1000余人弹唱。其中,年龄最长的有八十多岁,最小的有十余岁,女性有近百人,有48名弹唱艺人于2010年6月加入了甘肃省曲艺家协会。

目前,每逢节庆活动就少不了秦安小曲的登场,小曲弹唱艺人们一有闲暇时间就相互切磋,争先弹唱,信心倍增,不论是专业剧团的演出,还是民间艺人的弹唱,秦安小曲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爱戴。

秦安县剧团在“炳灵寺”演出时举办的秦安小曲演唱会

秦安小曲的主要成就

秦安小曲的优美不亚于我们所熟悉和了解的各地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它独具音乐的优美、典雅、抒情而婉转的特色,更是技压群芳、高出一筹,是陇原戏曲园地中又一束“含苞待放的戏曲新花”。2002年,甘肃电视台“丝绸之路”栏目录制了秦安小曲节目。2003年,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栏目”有关“三农”问题的《农民科技员张旦娃进城》老调背景音乐录制,在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中播出;秦安小曲演唱代表队在亚太民族音乐会第十一届国际会议上演唱秦安小曲《昭君和番》。全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中秦安小曲《安维峻》获三等奖。2005年,代表县老年大学在天水节目调演中秦安小曲《羲里娲乡情》获二等奖。2007年1月,甘肃省群星艺术节中演出秦安小曲;同年5月,甘肃省电视台少儿部录制了秦安小曲;同月,甘肃省百通影视公司出版发行了秦安小曲(老调)三集六碟。2008年6月14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中演出了秦安小曲(老调)《小捡柴》;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录制了秦安小曲(老调)《和谐秦安新家园》,并在26日播出;2008年10月,中央十一台录制了秦安小曲(老调)《伯牙抚琴》《秋莲捡柴》《三请茅庵》,并在10月15日中央十一台播出。2010年5月,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秦安小曲的演唱,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甘肃省天水市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蔡爱琴、安致平(三弦)、张天喜(摔子)演唱秦安小曲

庆贺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秦安小曲演唱会实况

秦安小曲省级传承人

安致平男,生于1963年12月,秦安县兴国镇依仁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十岁随父学艺,同时目睹父亲怎样传授,父亲去世,他就承担了传承的重任,或在家或下乡去艺人家里交流、传承。在他的指导下,艺人们的弹唱技巧不断提高。2005年被省人事和文化部门评为副高级老调弹唱艺术师。2008年被甘肃省公布为省级传承人。

高志堂男,生于1947年11月,秦安县西川镇李堡村农民,高小文化程度,十四岁跟随父亲高万云学唱小曲,他不仅会唱小曲,还学会了三弦制作工艺。2006年被省人事和文化部门评为中级老调弹唱艺术师,2008年被甘肃省公布为省级传承人。

张天喜男,生于1965年12月,秦安县叶堡乡马庙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自幼喜爱曲艺,在本村老艺人的传授下学会了秦安小曲并为社火伴唱,1991年开始学唱王瑞麟录音带,1995年正式拜王瑞麟为师,2009年被甘肃省公布为省级传承人。

高荣男,生于1946年10月,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十六岁跟随父亲高景清学艺,2009年被甘肃省公布为省级传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