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

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4-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事业总体上已小具规模,并处在稳步前进、逐步规范的发展道路上,但在这些年的办学过程中,各高校也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费的短缺使得陕西高校所配备的广播影视实验设施极为缺乏。

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

论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吉 平 陈满儒 吴宝惠 李 娜(1)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和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高校的广播影视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作为全国广播影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为陕西乃至全国都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虽然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渐渐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与实验设施紧缺、实践创作低迷、专业设置狭隘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实践作品的创作上凸显陕西地域特色,拓展专业设置思维,强化专业共享理念等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专业师资;实验设施

一、我国广播影视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共存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在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语境下,以广播影视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媒介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广播影视人才就成了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之必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和电影产业的日益勃兴,广播影视教育和广播影视专业在国内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本文以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三个艺术类本科专业为例)。

表1 广电教育相关本科专业点增长情况(1998—2004年)(2)

表2 高等教育影视专业设置现状(2008年4月)(3)

上述两表从1998年到2004年再到2008年,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广播影视类本科专业在全国的飞速发展。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大力普及与广播影视学科的迅速组建,对完善我国大学教育的学科体系,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批量的广播电视行业优秀人才,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全国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教育的时代语境下,陕西高校的广播影视教育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陕西省内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类大学纷纷都开设了广播影视教育的相关本科专业,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广播影视教育已发展到硕士研究生层次:

表3 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近年来,陕西高校广播影视专业招生人数大量增加,招生专业逐渐丰富,形成了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热潮,推动了陕西广播影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陕西乃至全国传媒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虽然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事业总体上已小具规模,并处在稳步前进、逐步规范的发展道路上,但在这些年的办学过程中,各高校也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中国影视教育脱胎于文学,兼容了戏剧,更多的是在中文、新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嫁接或升华,所以它从出生起就披挂上文学的外衣,直接指向的是一种文学化的办学和教育思维。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文学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同样来源于文学班底的师资对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广泛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强、有创造性才能和创新性思维,能适应教学、研究乃至剧本创作等宽泛领域的泛广播影视传播工作人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毕竟“广播影视艺术教育和文科教育显然是有区别的。文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广播影视艺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强调培养学生利用视听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创造能力”(4)。就目前陕西广播影视教育的师资而言,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都非广播影视专业出身,通常以学习中文为主,在文学院(或中文系)从事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新闻学传播学教学,较少具备广播影视专业素养,缺乏广播影视专业知识,喜欢以文学的思维而非艺术的思维看待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很多高校喜欢聘请一线的演员、导演、记者、编剧充实教师队伍,乍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固定、教学模式的随意性、教师教学理论基础的不足而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的名誉专家、客座教授犹如昙花一现即是证明。因此,陕西高校影视教育在专业师资上仍是十分薄弱。

2.实验设备与实验设施的紧缺

陕西高校在开展广播影视教育过程中,还面临着办学经费与实验设施紧缺的窘境。陕西开办广播影视专业的高校以公办为主,独立学院与民办为辅。目前,具有广播影视类专业的高校除了陕西师范大学是由教育部划拨经费外,其他有着广播影视类专业的高校基本上还是由陕西省政府划拨经费,虽然陕西的经济在这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省份相比,陕西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其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省内高校高技术、重装备的广播影视教育发展的需求。经费的短缺使得陕西高校所配备的广播影视实验设施极为缺乏。多数学校没有电影实习相关设施,广播、电视方面的实习设施极不完备,不能涵盖广播电视采集、编辑与播出的全过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个别高校虽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但却没有广播电视的任何配套设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开设相关专业的院系本身资金匮乏,由政府与学校发放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图书期刊建设等多方面,剩下的用于设备配置的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广播影视装备价格非常昂贵,一个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动辄几十万,有些甚至达到上百万。添置新设备成为省内高校教师员工的强烈愿望,但经费缺乏让省内众多高校的学院负责人面对高技术设备望而却步。

3.实践创作的低迷

师资的薄弱与实验设备的紧缺,使得陕西高校广播影视专业的作品创作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低迷的状态,这些年来,陕西高校广播影视专业在国内重要的主持人大赛、朗诵节及国内各大电影、电视节上获奖个人和获奖作品都极为有限,这与陕西规模越来越大的广播影视教育很不相称。在电影作品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上,这几年来除了西北大学张磊的《霸王年代》《紫陀螺》等作品在国内不断获得重要奖项外,其他高校的广播影视专业在国内各大影视节上均无太大斩获。可一个学校广播影视专业的作品能否在重大赛事上获奖,这才是衡量一所高校广播影视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也是一所学校能否自信地跟省外其他高校进行实践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依据。因此,现阶段,创作高质量的能够获奖的电影电视作品成为陕西高校广播影视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只有向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影视院校看齐,重视学生的实践创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造就学生更多更好的实践作品的出现,在提升本校知名度与美誉度之时,也提高陕西广播影视教育的整体实力,从而为陕西乃至全国输送更多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4.专业设置的狭隘与教育体系的弊病(www.xing528.com)

由于某些高校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偏差,在具体的专业设置上,陕西某些高校广播影视教育明显存在着诸多局限性。首先表现为“网络新闻”“网络传播”教育的缺失。网络早已作为“第四媒体”崛起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基于网络的巨大发展潜力与新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广播影视教育应拓宽视阈,涵盖“网络新闻”“网络传播”专业。其次,从广播影视产业机制与消费的角度分析,专业设置局限于广播影视“创作、生产教育”,忽视“集成与流通、消费研究”等领域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及研究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另外,在专业设置上大部分省内高校存在“重电视、电影而轻广播”的倾向。部分高校仅有极少课程涉及广播领域,一些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广播影视编导”,有“广播之名”,而无“广播之实”。21世纪,广播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开设符合广播科技发展与经营实践的相关专业是广播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此外,近几年来,广播影视艺术和传播专业的毕业生不论是出自以培养专才为目标的艺术院校、广播影视研究人才教育的重点大学或是培养广播影视通识性人才的一般院校,其广播影视理论素养、广播影视策划和广播影视实践创作能力普遍隐含着下滑的危机和趋势。究其原因,恐怕我们还得从广播影视教育的体系上去寻觅根源。目前专业广播影视教育培养方案设置狭隘,学生以掌握一门技能为主,难以企及的“一专多能”极大地限制他们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可能。作为国内顶级专业影视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历经多次教学总结和改革,走在了国内影视教学的前沿,“按照院长张会军的说法,现在北影的专业课程的内容更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电影制作应用技巧,课堂的教学更偏重于电影制作技巧的讲述,重视学生的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5)。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的“一专”——学生创作能力。同时,北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影理论(包括电影创作、历史、批评理论)讲述,学习制作专业的各个系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扩展自身的知识技能:学习编剧的学生需要会摄影,掌握视听语言,学习如何用镜头去讲故事;摄影系的学生是技术的通才(录音、摄影、灯光技术的全能);导演系的同学要学会对时空的处理、对镜头的调度、对叙事与画面节奏的把握以及对后期处理的运用。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生的“多能”——专业技能的扩展。北影的培养模式其实很值得我们陕西有广播影视专业的高校去大力借鉴。

四、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21世纪竞争愈加激烈,而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提高我们国家的影视文化产业和影视作品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影视格局中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首要地看我们的广播影视艺术教育的成果,看我们培育出的人才水平。针对当下陕西广播影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我们只有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开创陕西广播影视艺术教育教学的新格局与新局面: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随着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地不断普及和深化,广播影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越发突出。从量的角度看,随着开办广播影视教育课程的高校的增多,对从事广播影视教育的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大;从质的角度看,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被肯定后,高校对广播影视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无论是质与量,陕西现有的有广播影视专业的院校还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满足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需求。为此,陕西高校应当两手准备,一方面对今后广播影视教育师资的引进要以专业化为标准,尽量吸收广播影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广播影视教育的基本理论、广播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广播影视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师自学以及进入广播影视专业院校脱产学习等多样化手段。

2.优化教育资源,既可“强强联合”,亦可“以特色求发展”

虽然陕西高校在实验设备与实验设施上非常紧缺,但我们可以在实验设备、实验设施等的教育资源上进行更好的整合与优化配置。首先,作为高教核心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有利于实现文理结合、理工渗透。针对陕西广播影视教育总体上规模还小、师资匮乏的现状,可考虑将具有较好办学条件与较高办学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经过统一协调,把相关优势专业整合,“通过联合、改组等途径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并改造、调整专业结构,统筹安排师资、实习基地和教学设备,共同培养学生,合作研究课题,大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效益”(6),构建广播、电视、电影“强强联合”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其次,中小型高校在办学历史、生源、办学硬件、软件等办学综合实力、学科交叉、知名度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都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中小型高校的劣势。同时,中小型高校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小型高校较之综合院校的办学形式、定位更加灵活,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结构。中小型高校的广播影视教育应把目标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强调实践能力,立足为地方服务,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形成按当地广播影视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3.在实践作品的创作上凸显陕西地域特色

陕西省内有广播影视专业的院校,其实践作品之所以不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品没有鲜明的创作特色。一般而言,在高清画面制作与音乐、音响的技术处理上我们省内高校肯定赶不上北京、上海等专业院校,但我们可在作品的题材与内容上着手,突出和彰显我们陕西独特的历史与人文积淀。在自然景物方面,陕西以黄土高原壮阔、秦川秀丽、秦岭雄险闻名中外,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区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以险峻称雄于世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骊山、气壮山河的壶口瀑布等都位于陕西境内。在人文景观上,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仅以西安为例,西安是我国13朝古都,集中了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例如被称为世界第8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等等。因此,陕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隐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与人文内容。不仅如此,陕西还有诸多独特性的民俗,如剪纸、腰鼓、秦腔关中皮影、凤翔泥塑等。也只有把陕西特色融入实践创作之中,我们才能加强作品的文化感与历史感,从而大大强化我们实践作品的竞争力,增强我们陕西高校影视作品在国内各大影视节上的获奖概率。

4.拓展专业设置思维,强化专业共享理念

虽然陕西各高校广播影视专业设置课程随着当下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变革而日趋成熟,但省内各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还有极大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最主要的方面有:在原有根据行业分工设置的广播影视专业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分工;以传统的广播影视制作专业为核心,以包括广告、网络、媒体的艺术、技术、管理在内的广播影视传媒为依托,以文化艺术理论和教育为基础,建立相关专业的逐级发散体系;从对广播影视专业的行政管理转向对课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由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各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针对自身情况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借鉴通识教育模式的广播影视专业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广播影视专业设置思维,强化广播影视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之,在广播影视教育已经在省内各类院校中广泛开展的情况下,各类有广播影视专业的院校完全可以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探索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更加多元的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联系理论的教学模式,培养技术型、专业型、学术型、复合型的多样化广播影视人才,从而推动广播影视教育和广播影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1)吉平,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讲师;陈满儒,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宝惠,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娜,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助教。

(2)赵玉明.十年来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教育的新发展.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3)王志敏,赵楠.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4)魏丽文.影视艺术教育刍议.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5)张金华.对影视教育的现状考量与创新建议.电影评介,2009年第16期。

(6)李朗.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成功(教育),2008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