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深度:探寻幸福的方法

幸福深度:探寻幸福的方法

时间:2024-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1章幸福的根:幸福深度幸福只能靠自己。幸福的深度就像是树根,提供养分,是生命的支柱。在回顾与幸福有关的文献时,桑娅·吕波密斯基、谢尔登和戴维·施卡德认为人类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幸福深度:探寻幸福的方法

第11章 幸福的根:幸福深度

幸福只能靠自己。

——亚里士多德

我的妻子泰米对幸福的高度和深度进行了如下区分:幸福的高度是指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它有高潮和低潮;幸福的深度则指我们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比如,“忙碌奔波型”的人在成功后,其喜悦是短暂的,但这不会影响他们整体的幸福指数。幸福的深度就像是树根,提供养分,是生命的支柱。幸福的高度则像是树叶,美丽而有魅力,但生命却是短暂的,会随着季节改变直至枯萎。

许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常常发问:幸福的深度是否能改变?若要拥有终极财富是不是一定会经历一些波折?

马克斯韦尔·马尔茨(Maxwell Maltz)在他的经典作品《心理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中提到了一种类似温度表的内在装置,其功能是测量以及控制我们的幸福指数。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仪器的设定一生都不会有太多改变,过高或过低的偏差都会很快地被修复,使我们能回到幸福的境界。当然,好运来时我们自然会很高兴(例如中大奖或是找到梦想的工作),而不如意时就会悲伤(当我们失去什么的时候)。但这些情绪都不会停留太久,无论情绪好坏,幸福的深度不会改变,而且我们很快就会回到之前的安定状态。(www.xing528.com)

著名的“明尼苏达双胞胎试验”发现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有相同的个性特征,而且他们的幸福深度也相同。出于这个原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受基因影响的。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幸福指数是由儿时的经历生成的,成年以后就很难再去改变。心理学家戴维·莱肯和奥克·泰利根的结论是:“追求幸福就好像是成年人想要再长高一样,是一种适得其反的行为。”

这类结论把我们的幸福感解释成预定的形态,其实是一种误导。他们忽略了太多可以改变幸福感的因素,忽略了人们可以变得更快乐的潜力。比如,一个天才的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多的终极财富。通过认识一个新朋友、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或是联想到一个新思路,都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反思:什么样的经历或是什么人在你的生命中给你带来了幸福?

虽然先天因素对幸福感有一些影响(有些人天生就比较积极,有些人则比较悲观),但我们的基因只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设定值。坏脾气的人可能无法像天生乐观的人一样去看待生活,天生就怨天尤人的人也可能永远无法让自己转变为一个盲目的乐天派,但所有人确实都可以变得比原来更幸福,大部分的人在追求幸福这一点上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潜能。

在回顾与幸福有关的文献时,桑娅·吕波密斯基、谢尔登和戴维·施卡德认为人类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基因当然是没法控制的,我们对于外部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掌控权,但在行为和练习上我们则拥有决策的力量。按吕波密斯基所解释的,这个因素是“增强幸福感的最大因素”。追求有意义和快乐的事,可以明显地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