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演讲能力-名人演讲选读

提高演讲能力-名人演讲选读

时间:2024-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和名人学演讲》选读HE MING REN XUE YAN JIANG XUANDU精辟独到,入木三分——鲁迅的演讲艺术演讲是鲁迅先生整个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演讲最讲究当场效果。鲁迅先生演讲时能够处理好深浅繁简的关系。鲁迅演讲的这个特色,说明他掌握了很高明的演讲技术。鲁迅的演讲很生动,能打动听众。毛委员当即分析了受挫的原因和革命形势。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

提高演讲能力-名人演讲选读

附录 《和名人学演讲》选读

HE MING REN XUE YAN JIANG XUANDU

精辟独到,入木三分——鲁迅的演讲艺术

演讲是鲁迅先生整个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演讲每每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精辟而独到。鲁迅对演讲的深刻见解,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演讲言志,“决不帮闲”。鲁迅的每一次演讲,就是一次大的战斗。他那辉煌不朽的演讲,熔铸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贯串着作为民族之魂的鲁迅心志。

2.定题定时,务实尚用,演讲专题,是鲁迅一贯恪守不渝的。这些题目,不是富有哲理性的警策,就是震撼人心的口号。鲁迅的演讲最讲究当场效果。演讲时间短,突出要点,是鲁迅演讲的一大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可夹笑骂”,反对庸俗。鲁迅说:“讲演固然不妨夹着笑骂,但无聊的打诨,是非徙无益,而且有害的。”

鲁迅先生的演讲极受人们欢迎,除了青年们景仰他的道德文章之外,也与他演讲的客观效果分不开。鲁迅的演讲,有许多方面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的:

(1)见解精辟,战斗力强。鲁迅的演讲,和他的文章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那深刻的思想,自然会在演讲中流露出来。像《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如果她不能在经济上独立,“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说:“我以为现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在北平师范大学的演讲中,指出文坛上已不是“皮鞋脚”的时代,而是“泥脚”的时代,新兴文学艺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拦不住。这都是极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和见解。

(2)要言不烦,恰到好处。鲁迅先生演讲时能够处理好深浅繁简的关系。

据鲁迅的老友许寿棠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在民国教育部暑期演讲会上,曾演讲美术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这是他演讲的特色”。鲁迅演讲的这个特色,说明他掌握了很高明的演讲技术。这就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演讲的内容,抓住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好的社会效果。

(3)明确对象,针对性强。写文章要考虑读者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演讲尤其如此。

许广平回忆,鲁迅的演讲“主要讲群众所要听的,所能了解接受的”。她说:“鲁迅在演讲和上课的时候,一样地捉住听众所需要的,朴素地用语言传达出来,随时加以分析,而又能驳倒别人的谬误见解。自己的例证,又是显浅易懂为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已知的,绝不用深奥的大道理迷惑人,每每在几分钟之内,就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获得了伟大的胜利。”

(4)生动幽默,妙趣横生。鲁迅的演讲很生动,能打动听众。诙谐幽默的语言,常常可见,使演讲能妙趣横生。

鲁迅演讲常有这种现象:说到幽默处,“先生微笑了,同时引起大家一阵欢笑,但到了大家发笑的时候,他却不笑了,反而看着大家笑”。(黄慕度:《鲁迅先生在暨南大学讲演回忆录》)当年鲁迅在广州夏令营学术讲演会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时,欧阳山是记录人,他回忆说:“鲁迅先生讲演的效果很好。会场很活跃,讲到很多地方都引起哄堂大笑。”

鲁迅于幽默的言词中,含着讽刺的锋芒,而且极有针对性。鲁迅于诙谐幽默中,包含了极严肃的内容,这不但反映在他语言的生动上,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且还很富于战斗性。它和一般的噱头不同,所以他自己并不笑,而是严肃地看着广大听众。欧阳山说:“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但他自己却不笑,而是当成很严肃的事情来讲,大家越是笑,他的神情就更严肃。”

鲁迅先生的演讲,是非常丰富的,它是鲁迅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风格独特,妙趣横生——毛泽东的演讲艺术

毛泽东演讲的一种独特风格就是善于运用即兴调剂法,而这种技巧的运用总是因演讲内容而异,因听众不同而异。有时用在开头,有时用在结尾;有时一次演讲用一个,有时则用几个。所用材料也多种多样,有古典的,也有民间传说的;有群众创造的,也有信手拈来的;不管怎么取材,都贴切生动,妙趣横生。因此能极大地提高演讲效果。

1927年9月的一天,向井冈山进军的红军战士忙着给“老表”家挑水。当时,部队刚受了些挫折,战士们议论纷纷。

这时,毛委员来到战士中间,大家都热情地围上来请他讲话。毛委员当即分析了受挫的原因和革命形势。他用浓重而又洪亮的湖南口音指着大水缸说:

“现在,蒋介石好比一只大水缸,我们红军好比一块石头。‘水缸’样子挺大,但经不起石头一击,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能砸烂蒋介石这只‘大水缸’。”

一席话,说得原来情绪波动的干部、战士一个个兴高采烈,信心倍增。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到中共中央党校做《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那时,延安挖了一些防空洞,而且正是数九寒天。当毛泽东讲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风是歪风,但在党内不占统治地位时,风趣地说,这些不正之风“并不像冬天的北风,满天都是”;“这不过是一股逆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这种即兴类比立即引来了全场的笑声。

还有一次,毛泽东去“抗大”讲课。当时各地青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延安,听说又要离开,不少人想不通,发牢骚。毛泽东微笑着说:“最近几天,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写信,说我们好不容易来到党中央身边,怎么一到就叫离开呢?我说对呀,中央许多同志也很同情这些同志的想法。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里咕噜的,这个人是谁呢?”他话到嘴边留半句,惹得大家个个面面相觑,猜不出来。停了停,他幽默地指着肚子说:“这个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我们的肚子啰!”

话音未落,已是哄堂大笑。顿时,演讲者与听众的情绪融为一体,有想法的青年也疑团顿解,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般说来,演讲到最后是最难控制听众的情绪的。特别是政治性演讲,到此时,主要东西都讲完了,听众的情绪已开始松弛。这时,往往有人“开小会”,有人把东西往兜里收拾准备走,甚至有人干脆拔脚“溜足”。但毛泽东的演讲能自始至终使听众的情绪保持兴奋状态,这与他善于运用即兴调剂法是分不开的。

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摸了半天也不见摸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

好一会儿,毛泽东笑嘻嘻地摸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疲劳和倦意在笑声中一扫而光,听完“最后一条”,听众仍兴奋不已。

即兴调剂法是机智、聪敏的表现,也是我国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小花。毛泽东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逻辑严密,气势贯通——周恩来的演讲艺术

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演讲家。周恩来的演讲有哪些诀窍,为什么会受到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形象生动。周恩来在演讲中善于用具体、主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以增强说服力。

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演讲。为了解释在文艺创作中怎样“吸收外国的东西”时,周恩来说:“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

这样,就把深奥的理论问题讲得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

2.因人而异。周恩来善于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采取不同的演讲方式,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1957年4月25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了一个由部分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参加的茶话会。会上,周恩来以《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为题,作了一次即席演讲,他是这样开场的:

“这是个别开生面的会,只请了年满60岁的政协委员参加。陈毅彭真两位副主席例外,他们是‘候补老人’。我也只有到今年才敢召开这个会,因为今年刚过60岁。陈毅同志喜欢用《秋江》里的一句台词,说过了60岁又是一个新花甲,老道理新解,很好。”

这番话风趣,幽默,亲切。这种乐观的情绪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到会老同志的心。(www.xing528.com)

3.精练准确。周恩来善于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概括、阐明自己对某一些事物的看法。

1956年4月10日,周恩来在北京广和剧场看完古装戏《十五贯》演出后,对剧团的同志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兴奋地说:

“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演活了一个剧种。”

这句话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他对《十五贯》演出成功的祝贺,对剧团同志们的鼓励和赞扬。

4.描绘细致。周恩来善于借助丰富的语汇精确、细致地描绘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

他在《反对官僚主义》这篇演讲中,为了说明“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病症”,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警惕,给各种类型的官僚主义者画了像。例如:“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使气指,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已,过则归人”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此外还有强迫命令式的、懒汉式的官僚主义等等共20种。其中所用的形容词、成语多达几十个,而且无一重复。听起来极富节奏感,避免了刻板、单调和枯燥乏味,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5.逻辑力强。周恩来的演讲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它能够紧紧地吸引听众,最终使听众心悦诚服。

1955年4月,在亚、非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上,帝国主义分子曾想利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等问题,煽动一些国家的代表对我代表团进行围攻,妄图使会议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而归于失败。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

周恩来当机立断,将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稿改用书面散发,又另外做了一篇补充发言。首先,他冷静而又严肃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接着,他提到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求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然后,他又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回答了所谓中国“无宗教信仰自由”和对邻国进行的“颠覆活动”等问题,揭穿了帝国主义分子的阴谋。最后,他热忱地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吧!”

全篇演讲逻辑严密,气势贯通,给人以豁达、畅通之感,引起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列宁的演讲艺术

很有必要介绍一下列宁的演讲艺术的风格及特色:

1.重点突出。列宁的演讲,首要的问题他都讲得很透,至于他一带而过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的都是些次要的问题。他总是把演讲的内容集中到主要点上,总是紧紧抓住那些演讲中心,从不偏离。他提出任务和解答问题也总是紧紧围绕演讲的主题,使其和所阐述的论点紧密相连。他的演讲严整得就像一块巨大而不可分割的金属一样。

2.脱稿而讲。列宁演讲通常没有讲稿,有时只在手上拿着一张记着他演讲提纲的小纸头。他带着这小纸头走上讲台,可是在演讲过程中,他几乎把它遗忘了,很难看上它两眼。

但是,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演讲绝非即兴之作,而是事先深思熟虑的结晶。要讲的基本观点,他都先考虑妥当,而对这些基本观点的阐述和论证好多则是产生于演讲进行之中。列宁在演讲中所显示出来的非凡的记忆,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辩证法,阐述问题的自然流畅与严谨的逻辑,以及洞察事物与预见其将来如何发展的能力,令人叹服。

3.语汇丰富。列宁的演讲风格绝不给人以空洞教条之感。他的演讲非常活泼、中肯精确、一针见血,并且永远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对抽象理论的阐述,对具体意见的说明与实际结论的推导交相辉映。他的演讲充满了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从不夹杂过多的数字。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他总是使用精确的词汇和民间流行的俗语。在这一方面,似乎任何人都未能像列宁那样善于使用俄语的丰富语汇。

4.嘲讽辛辣。在论战中,如果有谁成了他嘲讽的对象时,他的演讲尤其生动活泼。他一向以其令人折服的逻辑,以其辛辣的讽刺,使所有的政敌及其他思想上的反对派,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5.态势优美。列宁演讲时,精神焕发,生气勃勃,不停地在台上走动着。他通常总是站在讲台外讲,因为讲台使他感到拘束。他登上讲台开始演讲。可是未等讲完三五句话,他就离开了讲台。他急步走到台前,来回走动着演讲,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打着生动有力不同的手势,并时而俯身向前,时而仰身向后。他努力使自己的演讲引起听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他演讲的姿态真正体现了他无穷的精力和他思想上巨大的内在力量。

6.内容深刻。无论列宁在什么地方——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还是在群众集会上演讲,仅仅三言两语就能征服整个会场,全体听众凝神定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直到演讲结束。其原因在于列宁所讲述的问题都是极端紧迫、极其重要的问题。他的演讲,内容深刻,总是同现实、同千百万人所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他的演讲能为最普通的人所热爱和理解。

7.通俗生动。列宁的演讲和他的文章一样,没有抽象的议论和堂皇的大道理。他总是用现实的生活,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理论上的问题。他的每次演讲,都有一些新的、独特的内容。对那些以前已经讲述过的内容,也总要赋予新的形式,或从另外的角度来重述。

他的演讲多变而不单调。他时而提出号召,时而发表议论,时而又像跟亲友聚会一样侃侃而谈。他在谈及十月革命的胜利时,谈及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时,慷慨激昂,热情洋溢。

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演讲首先是一种进发的激情,是一种热烈的号召。.无论是讲成就,还是谈缺点,或是讲任务,他永远是号召人们前进。

主旨简明,中心突出——丘吉尔的演讲艺术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曾这样描写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在太平洋上就曾被他的演讲深深感动过。他的演讲对我感动之深,甚至超过了罗斯福总统的演讲。”

众所周知,尼克松当时是美国海军军官,而丘吉尔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竟能胜过美国总统对尼克松的吸引力,可见其演讲艺术的精湛。丘吉尔之所以具有卓越超群的演讲才能,是与他一生对演讲艺术的孜孜不倦地追求分不开的。

丘吉尔在早期就深信,雄辩的口才将是他获取权力成为伟人的阶梯。在他还只是大英帝国的卫戍部队里的中尉,驻扎在印度时,他就研究了狄斯雷利和格莱斯顿等英国大政治家在议会的演讲,以寻求演讲取胜的诀窍。

丘吉尔的演讲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即:

1.节奏。这里所说的“节奏”,是指丘吉尔的一种口语化的风格。演讲语言重在让人听,拥有一个以上从句的繁琐句子过于复杂,难以为耳朵所消化。他认为,演讲者应该把笨拙的“日耳曼语”的结构分解为简单的陈述句,而且不应将主动动词的力量牺牲在毫无生气的被动语态之中。被动语的句式在论文或社论中也许很合适,但丘吉尔相信,它在演讲中却很不中听。

2.措辞。措辞,或者说恰当的选词,用丘吉尔对有效的表达的观点来看,是他演讲艺术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他深知,抓住演讲精髓的恰当词语或词组会成为第二天报纸的标题。他在1951年提出的“首脑会议”就是这样的一个词组。人们或许不会忘记,“照常营业”这一口号正是丘吉尔发明的,当时他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陆军部长。

3.比拟。比拟,是交流的最有用的工具。丘吉尔认为,

比拟也就是“类比”。

在《语言技能的支柱》这篇文章中,丘吉尔以德瑞主教讲的一句话为例:“一个强大民族可能同一个贞洁女子一样不易将自己的特权交付给别人。”

丘吉尔把绥靖主义者比做“给鳄鱼喂食、希望他最后才吃自己的人”和“骑虎难下的独裁者”。他把拉姆齐·麦克唐纳描绘成“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把杜勒斯比做“一头身背瓷器柜的公牛”。

4.中心论点。丘吉尔知道,口头演讲必须主旨简明,直截了当。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必须有一个“中心论点”。

丘吉尔说,复杂的推理可能符合论文的目的,但出色的演讲应当是“一连串事实都指向同一方向”,这也就是说,演讲者只有在结论已完全出现于脑海之际,才能开始演讲,而“结尾在达至之前就已经出现在眼前。所有语句都预示着那一结论,演讲最终在一片赞同的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

谁要是怀疑演讲的威力,那就请记住,丘吉尔正是通过他的演讲,和由他的演讲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捍卫了他国家的自由。在英国那阴沉的1940年,正是由于丘吉尔坚决的抗争,才劝服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提供援助,也阻止了希特勒实施海上侵略。用肯尼迪的话来说:“丘吉尔动员了英语语言并将它投入了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